资源简介 眉山市22级高二下学期县级高中校期末联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为筛选能平衡肠道菌群和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下列相关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从酸奶和泡菜中采样分离乳酸菌 B.平板倒置培养为筛选乳酸菌创造无氧环境C.对目的菌株进行胆固醇降解能力的测定 D.检测目的菌株对消化道环境的耐受力2.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是将单个细胞或细胞团进行液体培养增殖的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须经无菌处理B.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充分处理后,植物细胞团分散为单个完整的悬浮细胞C.为使悬浮细胞正常生长,培养基须保持适当的温度、pH和渗透压D.利用悬浮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物,可减少植物资源的消耗3.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科研人员分别诱导人参根与胡萝卜根产生愈伤组织并进行细胞融合,以提高人参皂苷的产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融合前应去除细胞壁 B.高Ca2+—高pH溶液可促进细胞融合C.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细胞 D.杂交细胞可能具有生长快速的优势4.研究者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探索利用条斑紫菜和拟线紫菜培育杂种紫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食用紫菜的动物消化道内提取蛋白酶,用于去除细胞壁B.原生质体需在低渗溶液中长期保存,以防止过度失水而死亡C.检测原生质体活力时可用苯酚品红或甲紫溶液处理,活的原生质体被染色D.聚乙二醇促进原生质体融合后,以叶绿体颜色等差异为标志可识别杂种细胞5.某团队通过多代细胞培养,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Y染色体去除,获得XO胚胎干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处理,使之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营养供应充足时,传代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不会发生接触抑制B.获得XO胚胎干细胞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C.XO胚胎干细胞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D.若某濒危哺乳动物仅存雄性个体,可用该法获得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用于繁育6.利用某种微生物发酵生产DHA油脂,可获取DHA(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下图为发酵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HA油脂的产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B.温度和溶解氧的变化能影响DHA油脂的产量C.葡萄糖代谢可为DHA油脂的合成提供能量D.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氮源的需求比碳源高7.治疗大面积烧伤时,可通过细胞培养构建“人造皮肤”进行移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烧伤病人健康皮肤细胞可培养出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皮肤”B.用胰蛋白酶处理皮肤组织,目的是使它分散成单个细胞C.贴壁生长的皮肤细胞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D.传代培养时,贴壁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然后再分瓶培养8.科学家用紫外线照射板蓝根原生质体,使其部分染色体丢失,将处理后的板蓝根原生质体与油菜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出了只含一条板蓝根染色体和油菜全部染色体的非对称杂种植株,该过程运用了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生质体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B.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培养,以防杂菌污染C.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降低了不同物种间基因表达的干扰程度D.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提高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细胞工程9.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病毒侵害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得到脱毒苗,可恢复其原有的优质高产特性,流程如图。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外植体→愈伤组织→丛生芽→试管苗A.选择芽尖作为外植体可减少病毒感染B.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可降低杂菌的污染C.将丛生芽切割后进行继代培养可实现快速繁殖D.提高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10.蓝莓细胞富含花青素等多酚类化合物。在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切口处细胞被破坏,多酚类化合物被氧化成褐色醌类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褐变。褐变会引起细胞生长停滞甚至死亡,导致蓝莓组织培养失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花青素通常存在于蓝莓细胞的液泡中B.适当增加培养物转移至新鲜培养基的频率以减少褐变C.在培养基中添加合适的抗氧化剂以减少褐变D.宜选用蓝莓成熟叶片为材料制备外植体11.白菜型油菜(2n=20)的种子可以榨取食用油(菜籽油)。为了培育高产新品种,科学家诱导该油菜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完整植株B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c成熟叶肉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将Bc作为育种材料,能缩短育种年限C.秋水仙素处理Bc幼苗可以培育出纯合植株D.自然状态下Bc因配子发育异常而高度不育12.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贴壁生长至接触抑制时,需分装培养,实验操作过程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加消化液的目的是使细胞与瓶壁分离 B.②加培养液的目的是促进细胞增殖C.③分装时需调整到合适的细胞密度 D.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无毒条件下进行13.我国科研人员在航天器微重力环境下对多能干细胞的分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与正常重力相比,多能干细胞在微重力环境下加速分化为功能健全的心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微重力环境下多能干细胞和心肌细胞具有相同的细胞周期B.微重力环境下进行人体细胞的体外培养需定期更换培养液C.多能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D.该研究有助于了解微重力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14.转分化是指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细胞的过程。临床研究发现,当机体的肝脏出现慢性损伤时,肝脏的星状细胞就会持续增生,并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成纤维样细胞以及肌成纤维细胞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转分化的过程与植物组织细胞脱分化的过程相同C.星状细胞转分化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分裂与分化D.星状细胞转分化形成的三种细胞遗传物质均相同15.为探究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某研究小组将含有相同且适宜浓度的青霉素滤纸片I~III分别贴在涂有大肠杆菌的琼脂平板上,对照贴不含青霉素的滤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6小时,结果见图。后续实验选择抑菌圈中合适的菌,多次重复以上过程。关于该实验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测量和记录三个抑菌圈的直径并计算平均值B.进行后续实验应取抑菌圈边缘的菌作为测试菌C.随重复实验次数增加,青霉素抑菌的直径变大D.实验完毕后需将细菌、培养基等材料高温灭菌处理16.细菌X合成的tcel蛋白和tcil蛋白使其在与其他细菌的竞争中占优势,其中tcel蛋白是一种有毒性的分泌蛋白。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细菌X及其不同突变体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放置一张能隔离细菌的滤膜,将一种菌(下层菌)滴加在滤膜上后再放置第二张滤膜,滴加等量的另一种菌(上层菌),共同培养后,对上、下层菌计数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和滤膜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B.对上、下层菌计数可以将滤膜菌体稀释后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C.由甲、乙,丙三组结果可推测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D.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tcil双突变体和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17.将两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a和b)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接种至培养基方法是平板划线法B.基本培养基出现的少量菌落一定是单菌落C.基本培养基中包含菌株a和b的生长因子D.菌株a和b需要的生长因子有所不同18.某杂种植株的获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叶片经消毒后需用流水多次冲洗,以避免消毒剂长时间作用而产生毒害作用B.图示①过程采用酶解法获取原生质体时,可用聚乙二醇调节渗透压C.图示②过程通过抽真空处理使酶溶液渗入细胞间隙,提高酶解效率D.经④过程获得的杂种细胞经鉴定和筛选后进行植物组培,即可获得目标杂种植株19.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有F和S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XF和XS编码。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会有一个随机失活,且这个细胞的后代相应的X染色体均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先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再对不同的单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分别对原代培养和单克隆培养的细胞进行G-6PD蛋白电泳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原代培养的细胞中都含有XF基因和XS基因B.用胰蛋白酶处理皮肤组织可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C.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D.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不同20.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乳酸链球菌分泌的一种抗菌肽。研究者对Nisin发酵生产过程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适度提高乳酸链球菌接种量可缩短Nisin发酵生产周期B.发酵的中后期适量补加蔗糖溶液可促进菌体生长C.向发酵罐内适时适量添加碱溶液可提高Nisin产量D.发酵结束后主要通过收获并破碎菌体以分离获得Nisin产品二、非选择题21.自然界中不同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有些细菌具有溶菌特性,能够破坏其他细菌的结构使细胞内容物释出。科学家试图从某湖泊水样中分离出有溶菌特性的细菌。(1)用于分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包含水、葡萄糖、蛋白胨和琼脂等成分,其中蛋白胨主要为细菌提供 和维生素等。(2)A菌通常被用做溶菌对象。研究者将含有一定浓度A菌的少量培养基倾倒在固体培养平板上,凝固形成薄层。培养一段时间后,薄层变浑浊(如图),表明 。(3)为分离出具有溶菌作用的细菌,需要合适的菌落密度,因此应将含菌量较高的湖泊水样 后,依次分别涂布于不同的浑浊薄层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能溶解A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 。采用这种方法,研究者分离、培养并鉴定出P菌。(4)为探究P菌溶解破坏A菌的方式,请提出一个假设,该假设能用以下材料和设备加以验证(主要实验材料和设备:P菌、A菌、培养基、圆形滤纸小片、离心机和细菌培养箱) 。22.滤膜法常用于对水体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其大致流程:先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水样中的微生物留在滤膜上,再将滤膜转移到培养基上培养并统计菌落数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所用培养基属于 (按物理性质分类)培养基,此类培养基配制时除水和各种营养成分外,还需加入 。配制好的培养基通常用 法灭菌,如何检测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2)滤膜法可用于检测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培养基中需加入 ,统计呈 的菌落。(3)检测人员用滤膜过滤5L水样后培养统计大肠杆菌菌落数(重复三次),结果如下表,该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密度为 个/100mL。对水样中的大肠杆菌计数,还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与滤膜法相比,通常稀释涂布平板法适用于 的水样。组别 1 2 3菌落数 3 1 5 23.为消灭传染性病菌,一些地区对消毒剂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大量使用消毒剂会造成抗性细菌的出现,这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为了研究消毒剂对土壤中细菌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然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进行统计。其中“+”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LB固体培养基为细菌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普通土壤稀释液 + + - ?喷施消毒剂后的土壤稀释液 - - + ?LB固体培养基 + - + ?含消毒剂的LB固体培养基 - + - ?(1)一般使用 来制备稀释度相同且适宜的两种土壤稀释液;在进行实验处理时,每组应至少接种三个平板,原因是 ,表中培养基接种的方法是 。接种后的培养基应 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以防止目的菌种被污染。(2)喷施消毒剂后土壤中细菌数目恢复正常需要20天以上,研究人员依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柱状图如下。①D组的处理为 。B组与D组的菌落数目明显不同,说明使用消毒剂会导致 。②培养基中有的菌落会重叠在一起从而影响计数,可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答出1点)。24.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其主要步骤是:先将粉碎的作物秸秆堆放在底部有小孔的托盘中,喷水浸润、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清水淋洗秸秆堆(清水淋洗时菌T不会流失),在装有淋洗液的瓶中接种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酒精发酵)。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菌T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量分解,其原因是 。(2)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可以用淋洗液为原料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氮源等营养成分,氮源的主要作用是 (答出1点即可)。通常,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在使用该方法时,为了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答出2点即可)。(3)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拧紧瓶盖,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发酵。拧紧瓶盖的主要目的是 。但是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还需适时拧松瓶盖,原因是 。发酵液中的乙醇可用 溶液检测。(4)本实验收集的淋洗液中的 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是 。25.某同学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石油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石油的能力,并分析两个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培养基Ⅰ:K2HPO4,MgSO4,NH4NO3,石油。培养基Ⅱ:K2HPO4,MgSO4,石油。操作步骤:①将A、B菌株分别接种在两瓶液体培养基Ⅰ中培养,得到A、B菌液;②液体培养基Ⅰ、Ⅱ中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并按图中所示在平板上打甲、乙两孔。回答下列问题。菌株 透明圈大小平板Ⅰ 平板ⅡA +++ ++B ++ -(1)实验所用培养基中作为碳源的成分是 。培养基中NH4NO3的作用是为菌株的生长提供氮源,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 (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2)步骤①中,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若最初接种N0个A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 。(3)为了比较A、B降解石油的能力,某同学利用步骤②所得到的平板Ⅰ、Ⅱ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推测该同学的实验思路是 。(4)现有一贫氮且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根据上表所示实验结果,治理石油污染应选用的菌株是 ,理由是 。眉山市22级高二下学期县级高中校期末联考生物 答案1.B2.B3.C4.D5.A6.D7.D8.C9.D10.D11.A12.A13.A14.B15.C16.C17.D18.C19.D20.D21.(共10分)(1)氮源、碳源(2)A菌能在培养平板中生长繁殖(3) 稀释 溶菌圈(4)假设P菌通过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A菌溶解破裂22.(共13分)(1) 固体 琼脂 高压蒸汽灭菌 在相同条件下设置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进行培养(2) 伊红美蓝 黑色(3) 0.08 大肠杆菌污染严重23.(共13分)(1) 无菌水 求平均值,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稀释涂布平板法 倒置(2) 喷施消毒剂后的土壤稀释液+含消毒剂的LB固体培养基 土壤细菌中具有抗消毒剂的细菌所占的比例提高 增大土壤稀释液的稀释倍数24.(共12分)(1)菌T能够分泌纤维素酶(2) 为合成微生物细胞结构提供原料(微生物细胞中的含氮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磷脂) ①把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将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排除;②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③无菌包不宜过大,不宜过紧,各包裹间要有间隙,使蒸汽能对流易渗透到包裹中央,有利于蒸汽流通;④灭菌完成后,应使锅内蒸气压力缓慢降低,排气时间不少于10一12分钟。(3) 制造无氧环境 排出二氧化碳 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4) 葡萄糖 节约粮食、废物利用、清洁环保、不污染环境、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25.(共12分)(1) 石油 DNA、RNA、蛋白质(2)N0 2n(3)在无菌条件下,将等量等浓度的A菌液和B菌液分别接种到平板Ⅰ的甲和乙两孔处,平板Ⅱ也进行同样的操作,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比较两个平板的两孔处的透明圈大小并作记录,根据透明圈大降解能力强,透明圈小降解能力弱,进而比较A、B降解石油的能力(4) A A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高于B菌株,并且在没有添加氮源的培养基中也能生长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眉山市22级高二下学期县级高中校期末联考生物.docx 眉山市22级高二下学期县级高中校期末联考生物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