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初一生物样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答题栏相应的空格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裙带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淡水中 B.能够产生种子
C.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 D.叶片能制造有机物
2.下列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 )
A.卷柏 B.葫芦藓 C.毛白杨 D.苏铁
3.下列植物与其特征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衣藻——单细胞,具有杯状的叶绿体
B.地钱——植株矮小,具有茎和叶的分化
C.刺槐——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D.满江红——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长成植株
4.下图所示是银杏树所结的“白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果”由珠被发育而成 B.“白果”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C.“白果”是种子,种子内有胚 D.“白果”是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
5.炒熟的黄豆种子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失水过多 B.胚已死亡 C.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D.丧失吸水力
6.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探究豌豆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结果(每组的培养皿内都各放入2张纸巾,纸巾上都各放入10粒豌豆种子)。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培养皿(组别) 甲 乙 丙 丁
场所 阳光下 阳光下 黑暗中 阳光下
温度(℃) 23 23 23 5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发芽率 92% 0 92% 0
A.这项探究实验共包含4组对照实验,丙是对照组
B.由甲和丙的发芽率可知,光照不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C.若将甲培养皿中的种子淹没在水里,则种子不会萌发
D.若加入适量的营养液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最好的是甲
7.下图是大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豆种子中没有胚乳 B.4为大豆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C.5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 D.1将来发育成茎,3将来发育成叶
8.下列有关植株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的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实现的
B.植物的生长只需要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C.芽中分生组织的细胞经过分裂形成新的枝条
D.木本茎新的木质部是形成层向内分裂产生的
9.为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常常需要对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采集花粉和将花粉涂抹或倾撒的结构分别是( )
A.花托、胚珠 B.花丝、子房 C.花药、柱头 D.花瓣、花柱
10.下列有关小麦开花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麦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 B.小麦花的传粉需要风作为媒介
C.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D.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乳
11.将玉米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生根,幼根长到3~4厘米时,可以看到有一段长了许多白色“绒毛”,这一段属于根尖的(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2.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环境条件下,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
A.晴天、35℃、有风 B.晴天、20℃、有风
C.阴天、35℃、无风 D.阴天、20℃、无风
13.某植株在前后两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第一天相比,该植株第二天( )
A.水分吸收少,水与无机盐运输快 B.水分吸收少,水与无机盐运输慢
C.水分吸收多,水与无机盐运输快 D.水分吸收多,水与无机盐运输慢
14.某学习小组在校园中测量裸地和树林中的空气湿度,发现树林中的空气湿度高于裸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植物进行了( )
A.呼吸作用 B.吸收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15.在清水中反复揉挤纱布里的小麦面粉,清水变成乳白色液体,纱布里剩下黄白色的面筋。将乳白色液体煮成糊状,冷却后滴加碘液;取一小块面筋放入培养皿,滴加双缩脲试剂。有关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面糊变蓝色,面筋变紫色 ②面糊变紫色,面筋变蓝色
③面糊的成分是蛋白质,面筋的成分是淀粉 ④面糊的成分是淀粉,面筋的成分是蛋白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植物体的下列结构及所含的主要有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莲藕的茎——蛋白质 B.细胞壁——纤维素
C.向日葵的种子——脂肪 D.细胞膜——蛋白质和脂类
17.在“发豆芽”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的豆芽是黄色的,而小明发的豆芽是绿色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萌发期间水分过多 B.没有提供营养物质
C.萌发期间没有遮光 D.没有提供充足的空气
18.阳光充足时,池塘中的水绵能成团漂浮在水面上的主要原因是( )
A.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的氧气多,使水绵成团漂浮
B.光合作用旺盛,产生的氧气多,使水绵成团漂浮
C.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使水绵成团漂浮
D.光合作用旺盛,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使水绵成团漂浮
19.绿叶制造的有机物经过叶脉、叶柄、茎中的哪种结构运输到植株各处?( )
A.韧皮部 B.导管 C.筛管 D.木质部
20.夜间,人不能在密闭的蔬菜塑料大棚里过夜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使棚内温度过高 B.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棚内湿度过大
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 D.植物会释放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21.下图表示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表示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B.bc段表示幼苗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C.在ab段,种子还没有萌发成能独立生活的幼苗
D.在bc段幼苗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2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23.曲线a表示某植物在环境温度为25℃(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在M点时出现曲线b的原因可能是( )
A.适当提高了温度 B.适当增加了氧气浓度
C.适当增加了光照强度 D.适当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
24.我国开展广泛而持久的植树造林活动,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已造林1570万亩。下列对植树造林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5.我国海南岛全年高温多雨,其植被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二、非选择题(除标明的外,每空1分,共50分)
26.(8分)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群。请分析回答:
(1)大气中近90%的氧气是由__________提供的,这一类群植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属于这一类群的两种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松生长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根长12~32厘米,茎高15~30厘米,叶针形,长3~4毫米。在石松茎的某些分枝顶端有很多孢子囊,里面的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繁殖后代。据此可判断石松属于__________。石松的体内有__________,这使其各个器官能及时得到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3)貉藻生活于干净温暖的浅水中,植株长6~10厘米。叶片平展时呈圆形,具腺毛和感应毛,受刺激时两半以中肋为轴互相靠合,外圈紧贴,中央形成囊体,以此捕捉昆虫。花白色或淡绿色,呈椭圆形,雄蕊5个,子房近球形。果实不开裂,里面一般有5~8粒种子,果皮腐烂后露出种子。据此可判断貉藻属于__________。貉藻的果皮和种子分别是由__________发育而成,种子里的__________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27.(10分)下图一是某学习小组利用某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图二是这种植物叶片表皮某种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三是这种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装置 A B C D
散失的水量 2毫升 10毫升 19毫升 27毫升
(1)在图一所示探究中,量筒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装置A和D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所示为叶片表皮的__________,这种细胞含有[a]__________,这种细胞__________时,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张开。由图一所示装置B和C的实验结果可推断,叶片上表面的上述“门户”数量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叶片下表面的。
(3)如果利用装置D探究水分在茎中运输的途径,为准确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将量筒中的清水换成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在阳光下照射3小时后取出枝条进行横切,会看到变红的部位是__________,该部位运输水分的结构是图三所示[b]__________。在叶片的结构中,b位于__________,在上述实验中会观察到叶片的这一结构明显变红。
28.(8分)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在农业生产中,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请分析回答:
(1)春天花生播种后常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缺苗要及时补苗,补苗时常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阴天或傍晚移栽幼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移栽幼苗时要带土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研究人员为了研究温度与花生生长的关系,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对花生植株进行12小时光照处理和12小时黑暗处理,并测定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花生植株在温度为__________时有机物积累最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花生生长期,如果遇到涝害应及时排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花生植株充分利用光能,提高总产量,例如种植大花生时,平均行距以40~50厘米为宜,株距15~22厘米为宜。
29.(10分)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是:①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②将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③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实验现象。请分析回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1)在步骤①中,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步骤③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的正确操作是:将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变成黄白色。在步骤④滴加碘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一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3)利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4)利用图三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上述物质存在于__________内,这种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0.(14分)下图一、图二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植物某项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图。图一所示A~E装置中的植物结构能保持生命力数小时,小试管中盛有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请分析回答:
图一 图二
(1)若将图一所示装置放在无光的环境一段时间,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放在有光的环境一段时间__________(填装置名称)与其他装置的实验现象不同,其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一所示装置进行上述实验的结果证明,植物进行这项生理活动时产生__________。若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植物进行这项生理活动时吸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二所示实验中,由温度计的读数可知__________保温瓶里的种子是萌发的种子,实验证明植物进行这项生理活动释放出__________。
(4)利用图一、图二所示装置探究的植物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植物进行这项生理活动的部位是__________,且主要是在该部位的__________中进行的。植物进行这项生理活动的重要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初一生物样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C B A D D C B D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A C B C C D B D B A
二、非选择题(除标明的外,每空1分,共50分)
26.(8分)
(1)藻类植物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海带、衣藻等(列举正确即可得分)
(2)蕨类植物 输导组织
(3)被子植物 子房壁、胚珠 胚
27.(10分)
(1)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2)保卫细胞 叶绿体 吸水膨胀 气孔 少于
(3)木质部 导管 叶脉
28.(8分)
(1)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适宜温度
(2)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保护根毛,土坨中的水使幼苗不会因缺水死亡(2分)
(3)25℃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的量差值最大
(4)使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正常进行呼吸作用 合理密植
29.(10分)
(1)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酒精 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淀粉
(2)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光
(3)叶片位于A瓶中的部分变蓝,叶片位于B瓶中的部分不变蓝 二氧化碳
(4)叶片黄白色部分不变蓝,绿色部分变蓝 叶绿素 叶绿体
30.(14分)
(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 氧气 将燃烧的蜡烛迅速放入瓶中 燃烧的蜡烛熄灭
(3)甲 能量
(4)呼吸作用 活细胞 线粒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