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所做的观察。3.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教学重点】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所做的观察。【教学难点】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名言)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句名人名言,指名读(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观察)(预设:生活中要多观察,细心才能发现世界上的美。)2.你的回答太棒了!生活中,我们就要细心观察。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一起走进课文《15.搭船的鸟》(出示课题)3.题目中这个“搭”是一个生字。请你仔细观察,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生自由说。(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提手窄窄站左边,草头扁扁站上方,撇捺书写要舒展,一横一口里面藏。)你知道搭船的“搭”是什么意思吗?(乘坐)乘坐船是搭船,乘坐汽车呢?乘坐飞机呢?乘坐地铁呢?4.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评价:的字读得又轻又短)5.通过预习,你知道这只鸟搭坐了谁的船?作者和母亲坐着小船一起去乡下外祖父家探亲。这一路上,作者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一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自读理解,整体感悟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大家读得都很认真,课文的生字词是不是都掌握了呢?老师来考考大家。第一组:船舱 船篷 船头 船橹 (1)谁来读读这一组词语?(指名读,齐读)(2)读完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有关于船的词语)作者坐的就是这样的船,这是我们江南常见的乌篷船。(3)那你知道它们分别是指船的哪一部分吗?(移动词语,生上台指认,对应图片认识船的每一部分)第二组:长嘴 羽毛 翠鸟 捕鱼 吞咽(1)谁来读读这一组词?(指名读、齐读)(2)读完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关于鸟的词语)出示翠鸟的图片。这就是翠鸟,它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所以你猜翠是什么意思?(绿色)现在你知道它为什么叫翠鸟了吗?(出示句式因为...所以...)绿色的鸟叫翠鸟,那绿色的玉呢?(翠玉)绿色的竹子呢?(翠竹)绿色的柏树呢?(翠柏)(3)同学们很会观察,读读词语还有了大发现!3.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我观察到了什么呢?谁来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交流:(雨点、船夫、翠鸟……)4.作者观察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一读?(出示: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这雨怎么样?从哪里看出大来的?(预设1:打,不是轻轻地落,是重重地打,雨点可大了。预设2:沙啦沙啦是拟声词,说明雨声很大。这个词要读准确,就要注意多音字“啦”。读词语,找出规律:在拟声词“沙啦”里读第一声,用作句末语气词时读轻声。)5.作者观察了雨点,还观察了谁?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看图了解蓑衣:看,这就是蓑衣……所以是草字头。)古诗中经常出现它们的身影,如《江雪》中的: “孤舟蓑笠翁”, 张志和的《渔歌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引读) 6.小结: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雨中情景。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引读P1。同学们你们看,作者不仅用眼睛去观察大雨、船夫,还用耳朵去聆听雨点打在船篷的声音。所以,我们在观察时,不但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呢。7.作者在雨中还观察到了一只翠鸟。他观察了翠鸟的什么呢?(指名读2-4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相机板书:外形、静立、捕鱼)三、 研读内容,感受观察1.理解彩色,品味美丽的外形。作者特别留心观察了这只搭船的小鸟,到底是被它的什么吸引了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1)引读第二自然段,后来雨停了……(2)这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外形。文中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用横线划下来。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所以,这是一只彩色的鸟,一只美丽的鸟。)它比谁还要美丽?鹦鹉,是形声字,读好“鹦”后鼻音。作者为了说明翠鸟的美丽,还把翠鸟和鹦鹉作比较。在我们印象中,鹦鹉已经很美了,但翠鸟的羽毛和翅膀比鹦鹉还要美丽呢。(3)那它美在哪?彩色说明它的颜色很多。那它有哪些颜色呢?(4)翠绿,蓝色,红色,分别是描写什么部位的呢?” (羽毛、翅膀、长嘴)(5)其实,翠鸟还有爪子、眼睛等部位,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部分呢?(预设:因为这三部分是翠鸟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不那么明显的外形,可以不写)原来观察到的不一定要全写出来,只要写最明显的特点就可以了。(板书:抓特点)(6)我们再来看,作者在观察翠鸟时,先写了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这样一个整体,再分别写了它翠绿的羽毛、翅膀带着一些蓝色、红色的长嘴这些局部,作者按照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说明作者观察的有——顺序。(板贴:有序)(7)出示翠鸟图和句子,女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把翠鸟的美呈现给大家。(8)看到这么美的翠鸟,老师也忍不住想写一写它的样子,上面红色部分是老师写的,下面蓝色部分是作者写的,请你读一读,先找一找它们有什么不同,再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感受。(这里要有翠鸟图片)(预设:你可以观察下这只鸟。因为翅膀上并不是全部是蓝色,而是有一些。)是呀,作者可不像我们这样乍一看上去是绿色的,就说翠鸟很美,而是经过了细致的观察,发现它具体美在哪里。看来作者观察得很细致,表达得很准确。(板书:细致)(9)现在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翠鸟为什么很美吗?2.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细致、有序地观察,抓住了翠鸟鲜明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这只彩色的、美丽的翠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翠鸟的样子。四、观察实践,迁移运用 1.我们也来学习作者,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观察这只大公鸡。(1)我们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可以抓住这只大公鸡哪几个部分来观察呢?(鸡冠、羽毛、尾巴……)(2)我们观察要细致,可以抓住哪些方面观察这些部位呢?(颜色、外形)(3)你觉得颜色怎么样?(彩色的、五颜六色的)各部位的外形怎样?(尾巴高高翘起,鸡冠像鸡冠花……)(4)观察要有序,我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2.根据刚才的观察,我们来完成一个说话练习,出示。请你和同桌一起说一说,夸一夸它。我看见一只( )的大公鸡,多么( )!它的鸡冠( ),脖子的上的羽毛( )。它的尾巴( )!(不限定格式,层次好的同学可以用修辞,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按提供的内容说)三、仔细观察,学写生字1.孩子们,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有顺序地观察,就能把你观察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生活要留心观察,小小的生字同样要观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察两个生字。考考谁观察的最细致?(出示羽和翠)2.总结:一次普通的探亲之旅,因作者留心观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正像法国罗丹所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慧眼,加上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船的鸟,看看作者见到翠鸟之后有什么样的遐想,再看看翠鸟是怎么捕鱼的?板书:搭船的鸟观察 抓特点 外形细致 静立有序 捕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