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模拟题(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模拟题(三)(含答案)

资源简介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模拟题(三)
一 二 三 总分
(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
1.下列事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从空中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B.骑自行车冲上斜坡 C.跳高运动员离地腾空上升 2.下列事物中不具有动能的是( )。
A.泥石流 B.撞击保龄球 C.挂在树上的苹果
3.太阳的热量通过( )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其他
4.电磁铁在生活中有及其广泛的应用,下列没有应用电磁铁原理的是( )。 A.磁悬浮列车 B.电磁起重机 C.电磁继电器 D.原子能发电厂
5.在家里做饭时,能量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饭煲做饭时用的是电能 B.用天然气灶炒菜时用的是机械能
C.用微波炉做汤时用的是微波能 D.用电磁炉做菜时用的是磁能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正确的是( )。 A.螳螂→蝉→黄雀 B. 树→蝉→螳螂→黄雀 C.黄雀→螳螂→蝉
7.下图是某田野间的部分生物,假如人类大肆捕杀蛇,短时间内会导致
A.老鹰增多 B.水稻增多 C.田鼠增多 8.太阳等恒星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核( )产生的。
A.裂变 B.聚变 C.分裂
9.由于地壳的运动,大量古代植物被埋地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了人类使用的能源( )。
A.石块 B.金属 C.煤 D.沼气 10.新能源的开发是以( )为原理的。
A.节约不可再生资源 B.能量递减 C.能量转化
11.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则雷鸟的数( ) 。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仍保持相对稳定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12.下列现象哪一个不是生物适应生存的本领?( )
A.大雁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地飞到南方过冬。
B.银鲑鱼洄游到自己出生时的淡水河中产卵。
C.每年六七月,角马、 水牛等就开始迁往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
D.一群麻雀在草丛中追逐嬉戏。
13.在一个成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14.下图是某学校的花坛,用几个词语描述这处栖息地的特点,最合适的是( )。
A.阳光充足、温暖潮湿、土壤肥沃
B.阳光充足、水分很多、土壤匮乏
C.阴暗潮湿、土壤肥沃、清凉
1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还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生物( )。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16.大熊猫、狒狒和树袋熊分别生活在( )。
A.温带高山 热带雨林 温带树林
B.温带高山 温带树林 热带雨林
C.温带树林 温带高山 热带雨林
17.能耗标识中( )级代表能耗最低。
A.1 B.2 C.3 D.4
18.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B. 石油的形成与太阳没有关系
石油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 D. 等质量的石油和煤燃烧时,石油释放的热量更多 19.垃圾治理与土地保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是比较好的做法是( )。
A.垃圾减量 B.发展垃圾发电技术 C.填埋大量垃圾
20.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地,土地为生物提供了约( )的栖息地。
A.40% B.35% C.30%
21.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 下列垃圾分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易拉罐、一次性纸杯投到丙垃圾箱 B. 吃完的西瓜皮、剩饭投到丁垃圾箱 C. 破碎的水银温度计投到甲垃圾箱
D 废纸、旧电池投入到乙垃圾箱
22.下图是某城市雨污分流系统示意图。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 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下列关于雨污分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污水可直接排放进地表水体 B. 雨水可直接排放进地表水体 C. 分流后可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D. 分流后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3.热带雨林释放出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 )以上。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24.下列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
A.生态清淤 B.在水库中洗衣服 C.实施雨污分流
25.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空气污染的来源。
A.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 B.工业废气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26.每年的 9 月 22 日是“世界无车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无车日”活动的推广有利于减少( )。
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 页 共 4 页
A.空气污染 B.石油污染 C.白色污染
27.“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都说明了( )。
A.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 B.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 C.生物能影响环境
28. 以下选项中,( )不是保护土地的做法。
A.将厨余垃圾填埋进土地里,使土壤更肥沃 B.枯枝落叶粉碎后做成堆肥
C.杜绝垃圾中的化学污染
29.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筑工程师们正努力设计出无需空调也能保持冬暖夏凉的建筑,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做到建筑( )。
A. 保温隔热 B. 结构坚固 C. 和谐一致 D. 因地制宜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屋檐影响房间的采光,应尽量设计得短些
B.在夏季,屋檐能挡住部分阳光,控制房间内的温度
C.冬季的太阳高度较高,夏天的太阳高度较低
二、科学探究。(共 4 小题,32 分)
31.观察下列各图,回答问题。(每空 1 分,共 7 分)
(1)第一幅图中,用木材生火是将木材中的 能转换为 能和 能。
(2)第二幅图中,电风扇通电后将 能转换为 能。
(3)第三幅图中,燃放鞭炮是将 能转换为 能和光能。
32.小科在学习了《电磁铁》后,自己也准备尝试做一个电磁铁,他找到了下面这些 材料:铁钉、电池、回形针。(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小科要制作一个电磁铁还需要准备一些 。制作好电磁铁,小科想起 课堂上老师带领他们研究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电磁铁磁力越大。
(2)小科想研究其他因素是否会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于是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是 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产生的影响。
等都用到了电磁铁。
33.下图是野外草地上生活的一些动植物,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每空 1 分)
(1)图中生物之间因为 关系而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这个食物 网中有 条食物链。
(2)在“落叶→蚯蚓→小鸟→蛇”这条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是 , 它被称为 ,数量也最多。 以枯萎腐烂的落叶为食,产生的粪便是植物的肥料,它被称为 。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34.模拟石油开采。(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实验材料:广口瓶、食用油、小石子、红色水、长颈漏斗、 玻璃导管、橡皮管、双孔橡皮塞、烧杯。
实验步骤:
(1)在广口瓶中倒入 ,模拟 , 加入小石子,模拟 ,用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
(2)将长颈漏斗(模拟 )和玻璃导管(模拟 )
穿过橡皮塞,分别伸入瓶底和瓶中部,把与玻璃导管相连的橡皮管另一端放入空烧杯中。
向长颈漏斗中缓缓倒入红色水,猜测并观察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随着红色水的加入,广口瓶内的食用油 ,油从玻璃导管和橡皮管 中 。
(4)实验结论: 。 三、技术与环境(共 8 分)
农药的影响
农业上用 于控制杂草、害虫和真菌的化学制品被称为农药。 农药可以杀死危害庄稼的各种害虫,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有些农药不易分解,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具有潜在的危害。
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像蚯蚓这样的有益生物,这
将使得整个表层土壤的肥力下降,土地失去耕种能力。在雨天,农药还会被雨水冲刷 出农田,污染附近的水城。农药中的有害成分会通过食物链在各级生物中慢慢积聚,比如鱼类和鸟类,最终因为生物富集效应危害人类健康。农药毒性非常强,误服救治 困难且有后遗症。我国每年有近 10 万人误服农药,致死率 20%。由于害虫很快会对杀 虫剂产生抗药性,农民被迫使用更大剂量的杀虫剂来控制虫灾,陷入恶性循环。这样 一来,农药对整个生态系统都产生了影响。目前我国正在逐步禁止高毒农药的生产和 使用。
1.使用农药的好处是什么 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1 分)
2.农药、化肥随着雨水流入水域,会污染水域, 、 、
(3)通过图 1 和图 2 中电磁铁吸回形针的数量,小科得到结论: 越多, 等做法也会污染水域。(3 分)
电磁铁的磁力越 。
(4)小科还发现,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你能根据图 1 中的信息,判断这个电器铁的 南北极吗 在上图括号中镇“N”或“S”。
(5)电磁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家用电 、 、 、
3.我心目中理想的家园是拥有 、 、 和 的生物。(4 分)
第 3 页 共 4 页 第 4 页 共 4 页
苏教版(2017)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模拟题(三)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D 5.A 6.B 7.C 8.B 9.C 10.A 11.D 12.D 13.A 14.A 15.C
16.A 17.A 18.D 19.C 20.C 21.B 22.A 23.B 24.B 25.C 26.A 27.B 28.A
29.A 30.B
二、科学探究
31.(1)化学 光 热
(2)电 机械
(3)化学 声能、机械
32.(1)线圈、导线 线圈匝数越多(2)电流强度(3)电池节数 大
(4)N (5)电话 耳机 磁卡 电铃
33.(1)食物 4 (2)落叶 生产者 蚯蚓 分解者 蛇
34.(1)食用油 石油 地下储油层 (2)注水井 采油井
(3)上升 流出 (4)石油开采是利用注水保持地层压力,把油挤出来的。
三、技术与环境
1.可以杀死危害庄稼的各种害虫,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向水域倾倒固体垃圾
3.洁净的水域 清新的空气 多样的生物 健康的土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