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 误差新旧衔接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螺母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1)要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而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比较短,想一想可以测得更准确的方法: 。(2)尝试一下,要改变摆的周期,可以调节摆的 。(3)如果摆的摆动太慢,应该 。(4)尝试做一个周期为1 s的摆。预学新知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 、 。1 h= min;1 min= s;0.25 h= s;5 400 s= h= min。2.在实验室我们经常用 测量时间。此外,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 等。现代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 、 等。3.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秒表的实物图,先通过图甲认识其结构,再通过图乙认识其两个表盘:小表盘以 为单位,转一圈测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大表盘以 为单位,转一圈测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4. 与 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受测量工具等因素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 (填“一定”或“可能”)存在误差,误差 (填“能”或“不能”)消除。物理实验中,常常采用 的方法减小误差。素养目标1.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了解计量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2.会使用合适的工具测量时间,(重点、难点)知道如何规范地测量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难点)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课堂任务1 误差1.请写出图中刻度尺A、B测量的结果,A: ,B: 。想一想,同一物体用A、B刻度尺测得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如果多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得的结果也不相同,原因可能是 。 而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 值是唯一确定的。2.误差(1) 和 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2)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 ;②选用 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 (填“是”或“不是”)错误,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或记录时粗心造成的,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B.误差可以尽量减小,但不可避免C.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永远存在差异D.误差太大就成了错误,所以有时误差其实就是错误变式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测量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 测量中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D. 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测量误差最终将被消除变式2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钢笔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4.20 cm、14.22 cm、14.23 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钢笔长度最接近 cm。课堂任务2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工具像长度一样,时间也是我们经常要测量的量。在测量时间时,也要先规定它的单位。那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呢?时间单位之间怎样换算呢?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和分(min)。2.单位换算:1 h=60 min,1 min=60 s。下列时间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720 s=720× h=12 h B.720 s=720× min=0.2 minC.15 min=15× h=0.25 h D.15 min=15 min×60 s=900 s变式3在下列各空中填入合适的单位:①一个课间的时间是10 ;②你跑100米的成绩是13.5 ;③你步行从一楼上到四楼需要3 。变式4一列火车早上8:30从甲地出发,第二天14:30到达乙地,火车整个过程行驶的时间是 h。3.古往今来有哪些测量时间的工具呢?答:日晷、沙漏、机械秒表、石英钟、智能手表、铯原子钟等。课堂任务3 时间的测量1.认识秒表:如图是某种机械秒表。2.秒表读数则上面秒表的小表盘示数为5 min,且小表盘指针位置超过了5、6 min之间的中线,所以读取大表盘示数时按30~60 s读数,则大表盘的示数为37.5 s,此时该秒表示数为5 min 37.5 s,即337.5 s。3.练习使用秒表:记录30 s内自己的脉搏跳动多少次。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A.普通钟表的秒针转一周 B.人在安静时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C.通常眨一次眼所用的时间 D.人步行10 m所需的时间变式5“预学新知”栏目中的机械秒表表示的时间(以深色指针为准)为 min s,即 s。变式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机械秒表,图中大表盘的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 ,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此时所示的时间为 s。参考答案【新旧衔接】(1)用秒表测出这个摆摆动n个来回所用的时间t,再用求出其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2)长度 (3)把摆的长度调短一些【预学新知】1.秒;s;小时(h);分(min);60;60;900;1.5;902.秒表;日晷;沙漏;机械秒表;石英钟;智能手表3. min;15 min;0.5 min;s;30 s;0.1 s4.测量值;真实值;一定;不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课堂任务11.2.78 cm(2.77~2.79 cm均可);2.8 cm;分度值不同;每个人的读数习惯不同,所以估计值不同(合理即可);真实2.(1)测量值;真实值(3)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精密3.不是例1 D变式1 B变式2 1 mm;14.22 点拨:由三次测量值可知14.2 cm为准确值,故分度值为0.1 cm,即1 mm;求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14.22 cm,故钢笔长度最接近14.22 cm。课堂任务2例2 C变式3 ①min ②s ③min变式4 30 点拨:14 h 30 min+24 h-8 h 30 min=30 h。课堂任务3例3 B变式5 9;25.7;565.7变式6 30 s;0.5 min;4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