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第3节 声的利用新旧衔接1.声音的三个特性: 、 、 。2.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到 Hz。人们把高于20 000 Hz的声波叫作 ;把低于20 Hz的声波叫作 。3.轰隆隆的雷电声,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轰隆隆”说明雷电声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大;嘀嘀的鸣笛声提示我们前面可能堵车了,上述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预学新知1.声波可以传递 和 。2.蝙蝠利用回声可以确定 ,这种方法叫 ,科学家运用这个原理发明了倒车雷达、声呐等。3.听诊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情,说明声波具有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的作用。4.对准烛焰的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烛焰会摇曳甚至熄灭,这说明声能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而“吹灭”蜡烛。5.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器械,是因为超声波能够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素养目标1.(重点)知道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难点)能区分一些常见的声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例子。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课堂任务1 声与信息1.大象可以发出 并通过其互相交流。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可用于监测 、 、 。2.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 (如图),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作 。科学家利用这个方法发明了 ,利用这个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获知水中鱼群的信息。3.医生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向病人体内发射 ,然后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携带的信息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常说的“ ”。4.以上实例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坚持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如图所示是她上课时的情景,老师讲课让同学们获取知识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为了让后排同学听清楚,老师提高说话的声音,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变式1[2023江苏兴化一模]如图所示为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人体周围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提醒盲人行路安全。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该导盲杖利用了超声波穿透能力强的原理D.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课堂任务2 声与能量1.类比思维:水波能够传递能量,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 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的 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声波也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不能传递能量呢?2.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我们看到烛焰在 ,这说明声波能传递 。3.超声波清洗和超声波焊接利用了声音能够 。4.外科医生常利用 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向结石发射 ,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被排出体外。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利用“B超”检查人体内的情况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用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变式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A.对积雪很厚的雪山发声促使其雪崩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C.利用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 D.利用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 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 次声波频率范围 高于20 000 Hz(人耳听力的上限) 低于20 Hz(人耳听力的下限)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 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距离远等传递信息 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B超等 监测地震、台风、海啸及核爆炸等传递能量 超声波去污垢、超声波除结石等 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等参考答案【新旧衔接】1.音调;响度;音色2.20;20 000;超声波;次声波3.响度;信息【预学新知】1.信息;能量2.目标的位置;回声定位3.信息 4.能量 5.能量课堂任务11.次声波;地震;台风;核爆炸2.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3.超声波;B超4.信息例1 信息;响度变式1 D 点拨: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 000 Hz,频率低于20 Hz的是次声波,故A错误;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该导盲杖不是利用了超声波穿透能力强的原理,故C错误;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故D正确。课堂任务21.波纹;能量2.颤动;能量3.传递能量4.超声波;超声波例2 C 点拨:医生利用“B超”检查人体内的情况,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都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超声波加湿器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2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