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汽化新旧衔接1.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 、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状态间的变化叫作 。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 ,需要 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 ,需要 热。3.生活中的物理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洗后晾在阳台的湿衣服不久后也干了,地上和衣服上的水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水变成 ,跑到空气中了。秋天的露珠是从何而来呢?秋天的清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变成 ,从而形成了露珠。预学新知1.液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汽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2.汽化有 和 两种方式,它们都要 热。液体沸腾要达到 ,且不断 热,液体沸腾时温度 。3.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素养目标1.知道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2.(重点)了解汽化和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3.(重点、难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4.(重点、难点)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课堂任务1 认识汽化和液化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出空气后用绳把袋口扎紧,放入开水中,然后从开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1)观察现象并分析:塑料袋在开水中变 ,说明酒精从 态变成 态,后放入冷水中塑料袋又变 ,说明酒精从 态变成 态。(2)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A.春天来到,积雪融化 B.将铁水倒入模具里,冷却后制成零件C.湿衣服晒干了 D.秋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变式1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汽化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汽化 D.春天到了,冰雪消融——凝固课堂任务2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思路:与上一节的“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类似,我们可以通过将水加热至 ,测量水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 ,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杯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进行实验: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产生的部位以及运动过程中大小的变化,当水温接近90 ℃时开始计时,每隔0.5 min读一次数并将温度填入下表中,直到水沸腾4~5 min后为止,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图像。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4)解释:①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②液体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下,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继续 热,温度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 ,且不断 。④水沸腾前水中气泡越来越 ,沸腾时水中气泡越来越 。2.液体的沸点与 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气压的增大而 ,随气压的减小而 。思考: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答: 。3.想想做做:用纸锅烧水(如图所示),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答: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 ,且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2024重庆期末]渝小庆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先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若在安装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应选用适量 (填“20 ℃”“40 ℃”或“80 ℃”)的水进行实验。(3)在水温升高到90 ℃时,渝小庆同学开始每隔1 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在下表中,直至水沸腾,在水沸腾3 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①在第7 min渝小庆同学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②渝小庆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 (填“a”或“b”)图。(4)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 (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5)实验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烧杯内水量增多,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是 。(填字母)A. a图线 B. b图线 C. c图线 D. d图线(6)渝小庆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填“可行”或“不可行”)。变式2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小明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错误,请指出: 。(2)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3)持续加热至水沸腾,观察到“势如奔涛”的景象,这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需要 热量。(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5)你知道吗,通过降温居然也能使水沸腾。如图丁所示,将刚停止沸腾的水装入烧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课堂任务3 认识蒸发1.通过下列生活中的一些蒸发现象,分析蒸发的特点。现象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会变干,在阴凉处晾晒慢慢也会变干。说明:在 下,蒸发都能进行。现象2:湿衣服弄成一团,晾晒一段时间,衣服的外面干了,但是里面还没干。说明:蒸发是从液体 先进行的,过程 (填“剧烈”或“缓慢”)。归纳总结蒸发是液体在 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2.分析以下现象,思考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现象1:湿衣服晾晒在太阳下干得快,晾晒在阴凉处干得慢;现象2:衣服打开晾晒干得快,弄成一团晾晒就干得慢;现象3:秋天有风的天气里衣服干得快,没有风的时候衣服干得慢。归纳总结(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 、液体的 、液体表面的 。(2)沸腾和蒸发的异同点沸腾 蒸发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条件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形,其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洗头发后,给湿头发吹热风 B.农民秋天把湿粮食摊开晒C.洗好的衣服晾在有阳光的地方 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变式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蒸发吸热的是( )A.夏天天热时常在地上洒些水 B.在发烧病人的头上擦些酒精来缓解病情C.出汗时吹电风扇感觉凉爽 D.吃冰棒可以解热变式4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叶片散失水分,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以 的方式汽化成水蒸气散发到植物体外。由于这个过程 ,所以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植物也不会由于外界温度太高而受到伤害。参考答案【新旧衔接】1.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2.熔化;吸;凝固;放3.水蒸气;水【预学新知】1.气;液;液;气2.蒸发;沸腾;吸;沸点;吸;不变3.100课堂任务1(1)鼓;液;气;瘪;气;液(2)汽化;液化例1 C变式1 B课堂任务21.(1)沸腾;图像 (2)秒表(4)①沸点 ②内部;表面;剧烈;吸;保持不变③沸点;吸热 ④小;大2.气压;升高;降低思考:不能3.保持不变;100 ℃例2 (1)A处向上 (2)80 ℃ (3)①99 ②a(4)不能 (5)C (6)不可行点拨:(1)本实验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B处的高度是由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决定的,因此当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时,应适当将A处向上调整;(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故应选用适量80 ℃的水;(3)①由表中数据可知,第5 min时水开始沸腾,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可知,第7 min水温应为99 ℃;②图乙中a图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大,是水沸腾时的情形,b图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小,是水沸腾前的情形;(4)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不满足水沸腾的条件,故水不能继续沸腾;(5)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烧杯内水量增多,则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会延长,由于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不变,则水的沸点不变,故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是c图线;(6)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与火力大小无关,所以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不会提高水的沸点,故这种做法不可行。变式2 (1)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2)92 (3)不变;吸收 (4)BC (5)降低课堂任务31.任何温度;表面;缓慢归纳总结:任何温度;表面;缓慢2.归纳总结:(1)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2)如表所示:沸腾 蒸发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都吸热不同点 温度条件 沸点 任何温度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和内部 液体表面剧烈程度 剧烈 缓慢例3 D 变式3 D 变式4 蒸发;吸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