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新旧衔接1.声波可以传递 和 。2.大街上各种车辆的鸣笛声,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安静的图书室里出现的一点声响,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影响别人的声音就是 。预学新知1.噪声的来源(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振动发出的声音。(2)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 和 的声音称为噪声。2.噪声的危害(1)通常用 为单位来表示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的等级。(2)噪声的危害① 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②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为 dB。③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④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3.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 ——阻断噪声 ——防止噪声 。素养目标1.了解噪声及其来源,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3.(难点)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思路,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任务1 噪声的来源1.定义(1)物理学角度: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保角度: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声音。2.演示实验:用泡沫塑料块摩擦玻璃,听其声音嘈杂刺耳,用示波器观看其波形,如图所示。结论: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3.来源:工厂车间的机器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生活场所的喧闹声等。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振动时发出的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课堂任务2 噪声的危害1.通常用 (符号是 )为单位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叫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 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音为 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的声音为 dB以上;能引起双耳完全失去听力的声音为 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在城市的繁华路段,路旁常竖有噪声监测装置,如图所示,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此时的噪声( )(例2)A.会使人失去听力 B.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C.会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变式1某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此时环境噪声为35 (填单位),这种装置 (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变式1)课堂任务3 噪声的控制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振动经人耳引起听觉。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防止噪声的 ——阻断噪声的 ——防止噪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安装消声器等——加装隔音墙等——佩戴防噪声耳罩等。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变式2[2024保定高碑店期末]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隐形杀手”。控制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B.图乙中的编钟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C.图丙中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图丁中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参考答案【新旧衔接】1.信息;能量2.噪声【预学新知】1.(1)无规则 (2)工作;生活2.(1)分贝(dB) (2)①0 ②30~40 ③70 ④903.产生;传播;进入耳朵课堂任务12.无规则例1 B课堂任务21.分贝;dB;噪声监测仪2.0;30~40;70;90;150;90;70;50例2 C变式1 响度;分贝(或dB);不能课堂任务3产生;传播;进入人耳例3 A变式2 B 点拨:图甲中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美妙的音乐如果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或学习就属于噪声,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属于噪声,故B正确;图丙中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图丁中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