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6《麻雀》(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麻雀》一课属于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具有一定特殊性。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把目标定位在“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上,着手在学生基本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2.了解作者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捕写,把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活灵活现展现出来。3.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巨大力量,体会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无私,伟大的亲情。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强大力量,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的写法。教具:AIclass+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主要描写了三个角色,大家一起说,:老麻雀、小麻雀、猎狗。(贴图片)3. 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联系示意图,你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一说吗?生说:师评(你感悟的真好,可见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过渡语:4.课文是怎样把内容写清楚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二、精读课文请看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并说说自己的感受。1.用“____”标出关于小麻雀的句子2.用“~~”标出关于猎狗的句子3.用“===”标出关于老麻雀的句子先自学后交流(评:刚才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老师相信大家必有所得。)三、检查师:谁来说一说,你标画了哪些描写小麻雀的语句呢?生:“我顺着林阴路望去......从巢里掉下来的”(评:你真会读书)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生:小麻雀的可怜、孤独、无助。板书:弱小师:是啊,这是一只弱小的小麻雀。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它的弱小的呢?生:“呆呆地”“无可奈何地”“嘴角嫩黄”“拍打着小翅膀”师:你能不能把小麻雀的孤独、弱小、无助读出来呢?指生 1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只孤独无助的小麻雀。师:这是对小麻雀的动作、神态描写,是作者亲眼看到的,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只弱小、孤独、无助的小麻雀。板书:看到指生 2读: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感受小麻雀的弱小。(师评价:你也读出了小麻雀的弱小,真不错。)师:温柔可爱的女生一起来读一读。评:女生的声音像小百灵鸟一样,真好听。2.师:这样一只弱小的小麻雀,面临的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呢?谁愿意来读一读你标画的描写猎狗的句子?生:“猎狗慢慢的走进小麻雀......露出锋利的牙齿”(师评:目光炯炯,字正腔圆,真不错。)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猎狗呢?生:猎狗的凶恶。板书:凶恶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呢?生:“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师评:你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关键词。)师:这是作者亲眼看到的,通过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猎狗的凶恶,猎狗对小麻雀的攻击。师: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猎狗的凶恶吗?(指导读)师:这是一只凶恶的猎狗。这只猎狗可真吓人呀!3.师:那么,这时老麻雀又是如何做的呢?谁来读一读?生:“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绝望地尖叫着”。师:“挓挲”什么意思?全身的羽毛都竖起来了,请看这幅插图。(出示图片)此时此刻,老麻雀已做好准备。他在绝望的尖叫,那么他会尖叫些什么呢?(指生说。)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老麻雀的无畏。师:是啊,这也是作者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通过他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老麻雀的无畏,奋不顾身。板书:听到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老麻雀的无畏吗?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一会儿找同学来读(自由读——指导读)指导读这是一只奋不顾身的老麻雀这是一只救子心切的老麻雀师:现在我们进行一次读书比赛,男生读描写猎狗的句子,女生读描写老麻雀的句子。(男生的声音洪亮,女生的声音好听。)4.师:文中还有哪些描写老麻雀的句子呢?生:“麻雀用自己的身躯......发出嘶哑的声音”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老麻雀的紧张。师:是啊,老麻雀因为紧张,因为害怕,发出了嘶哑的声音,这声音传递着愤怒,这是作者听到的。(自由读——指导读)师:我听到了老麻雀的呐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评:这是一只不惜牺牲生命也要拯救孩子的老麻雀5.师:除了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文中哪里是作者想到的呢?生:“在他看来......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师:这是作者想到的。板书:想到这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生:无私伟大的母爱。师:就是这种母爱,让老麻雀面对自己幼儿遭受危险的时候,他用尽全力去搏斗。同学们,他的这种勇气不仅吓退了猎狗,就连我也被感动了。让我们齐读六七自然段。再次感受这伟大的母爱。四、习作师:是啊,妈妈给予了我们很多爱,早起给我们做饭,夜深人静时给我们洗衣服,上班辛苦了一天,回家还要辅导我们的功课。夏天,外面烈日炎炎,妈妈顶着太阳去上班,脸上晒得通红。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妈妈骑着电车把我们早早的送到学校,在寒冷的冬天里,妈妈可能双手伸到了冰冷的水中,给我们洗衣服,妈妈的手上可能是一道道裂开的血口子呀,但是妈妈却从来没有亏欠过我们。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令你最难忘的一件事,当时你看到妈妈是怎么做的?你听到了妈妈说的什么?那一刻,你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谁来说一说。生 1:记得那一次——师评:妈妈的爱就像御寒的大衣,总是给我们温暖。生 2:那年夏天——师评:妈妈的爱就像参天的大树,总是给我们遮挡骄阳。千言万语道不完妈妈对我们的爱,就让我们把这些爱都变成文字表达出来。1.小练笔生活中我们都感受过妈妈对我们的爱,请把你感受最深的写下来(注意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写的?谁来读一读。找同学评价一下,他写的怎么样?师展示生 1并评价:是啊,妈妈不是超人,却为我们变成了万能。师展示生 1并评价:是啊,妈妈就是那个,“我从未让你骄傲,你却待我如宝”的人。学生习作,师巡视指导修改。2.师总结:母爱就是这么的平凡,又是这么的不平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也知道了要想把一件事写清楚,不仅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3.布置作业:下课后,给文章加个开头,结尾。4.板书设计:老麻雀: 无畏 看到小麻雀: 弱小 听到猎狗: 凶恶 想到《麻雀》课后反思《麻雀》出自 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引导学生“从读悟写、读写结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第二单元关于“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这个专题主要是了解写景文章是怎样按顺序描写变化的景物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叙述性文章常见的表达顺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不仅要学生了解叙述的顺序,还让学生按照课后题第二题的要求:根据所给的段意实际划分一下每部分的内容。这样做,不是把“分段”作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训练手段,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通过“从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在回答“课文写了几个主要角色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个问题后,再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自然是水到渠成了。2.鼓励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从“画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入手,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到了小麻雀的稚嫩幼小,从“呆呆地”“无可奈何”拍打着小翅膀,体会到了小麻雀的可怜无助。3.领悟写法讲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在学生熟读,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后,让学生回答“作者是哪几方面把小麻雀描写具体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动作、神态、外形三方面把小麻雀描写具体的”,感悟写法,进行仿写练习,说说小狗向主人要吃的时的动作、神态、外形,进一步体会应用,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整节课,教师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理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平等、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和谐,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三、不足之处学生习作环节,我把范围定在了“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限制了学生思维。如果我再多提供一些图片,效果可能会好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