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讲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课程标准】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习目标】1、了解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并了解原因。2、认识世界和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口移动的主要动因和效应。4、调查本地人口移动的现状和特点,并尝试分析原因及影响。【学法指导及使用说明】1、利用大约25--30分钟认真预习,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能够独立、闭卷构建知识体系。2、独立完成“合作探究”和预习检测,自我检查预习效果,总结知识和能力缺漏。3、下节课将展示预习成果并反馈导学案完成情况。【教学过程】【预习案】一.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2)综合分析: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二.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由旧大陆到新大陆。(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2.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探究案】探究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探究2、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探究3、人口移动的影响探究4、当前世界人口移动的特点探究5、我国人口移动的特点【合作探究】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知识体系构建】合上课本独立整理知识框架,最后对照课本重点落实有疑问的部分。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训练案】1、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 A、工作机会多 B、生活困难、质量低 C、公共设施不足 D、失业率、犯罪率高 2、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 D、经济地区差异不断增大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3-4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人)3.8437.1011.634.011.78 3.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改善城市环境?? ???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5.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 D.矿产资源的开发6.(探究题)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国内跨省区人口流动量非常大。结合下列图表,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2000年中国跨省区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材料二 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流向(占总量比重)示意图。(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人口跨省区流动的空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移入地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第二讲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答案1A 2B 3C 4D 5D 6.答案: (1)空间特征: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流向特征原因产业转移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空间转移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转移,向国外转移最少乡镇内部转移成本较低,同时能兼顾农业生产活动(3)正面影响: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负面影响: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正面影响答对其中两点,负面影响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