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琵琶行》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琵琶行》教案
教学目标:1,赏析描写音乐的手法及其效果
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
3,诵读诗中名句名段,提升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赏析描写音乐的手法及其效果;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长诗教学的整合性,引领学生赏析文本并诵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由浅入深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听的这首曲子,相信同学们已经猜到它是由琵琶这种乐器演奏的,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正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昨天的早自修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首长诗,我想问问大家其中有没有你们所熟悉的诗句?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板书第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
二,明确课堂目标
既然大家对这几句如此熟悉,那今天这堂课,我们不妨就从大家熟悉的诗句入手,赏析一下全诗的内容及其情感。
三,由“千呼万唤始出来”入手,赏析第一、二两段
(一)赏析“千呼万唤始出来”
1,这句中的“始”是什么意思?
(学生:才)
2,谁才出来?
(学生:琵琶女)
3,那又是谁千呼万唤她呢?
(学生:主人和客人)
4,主人和客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下与琵琶女相遇,又为什么要“千呼万唤”她出来呢?
(学生:送别不成欢,被琵琶女的琴音打动;教师引导其对第一段中的具体语句作艺术手法的赏析)
5,在理解艺术手法、体悟离别之情后,集体朗读第一段
6,“主人忘归客不发”是对琵琶女琴音的侧面描写,那么全诗有没有对音乐的正面描写呢?在哪里?
(学生:有,第二段,“大弦……如裂帛”)
7,音乐是有声的,是要我们用耳朵去听的;而文字是无声的,是要我们用双眼去看的。那么,作者是如何用无声的文字来描写有声的音乐的呢?且让我们把这一段一起来朗读一遍,并思考一下,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音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朗读后自主交流,教师点拨总结其艺术手法)
8,在体悟其琴音特色之后,再集体朗读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部分,要求声情并茂
四,过渡
琵琶女的曲子弹得好不好?(学生:好)既然弹得如此好,那我不免产生了两个疑问:
听了这么好的曲子,为什么主客连句喝彩都没有,只剩下“东船西舫悄无言”呢?
既然琵琶女能弹奏如此好的曲子,她为什么在开头又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呢?
五,赏析全词情感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六,总结课堂
正是这琵琶声引起了各自沦落天涯、生平第一次见面的人们内心的共鸣,那最后,就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的朗读去表达这份情感,一起来朗读一下今天这堂课我们重点分析的第一、第二两个小节,再加第四段中全诗的中心情感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学生朗读)
七,布置作业
大家把《学案》拿出来,
这是一首古体诗,所以还有一些文言字词需要大家积累,《学案》上已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希望大家课后加以学巩固。
《学案》第六点的“审美鉴赏”还为大家提供了详细的“琵琶女三次演奏”的分析,大家课后阅读一下,并将我们今天重点分析的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段落背诵下来。
附板书:
琵 千 主、客 东船西舫悄无言
琶 呼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行 白 万 惨别 共鸣 同是天涯沦落人
居 唤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易 始 琵琶女 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第一、第二两段。
二,明确本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琵琶行》的内容和作者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第三段和第四段便分别是琵琶女和白居易对自己遭遇的叙述,引起了双方的情感共鸣。
那么,对于这两段的教学,我们今天依然围绕琵琶的音乐来展开。昨天大家朗读了白居易描写音乐的名段,相信音乐的此起彼伏、高度错落、轻重快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知道,什么样的音乐代表着什么样的心情。所以,今天,我们就为第三、第四段中两位主角的遭遇尝试一下配乐,你觉得当琵琶女或者白居易讲述到哪个遭遇、情节的时候,应该配以第二段中的哪个音乐,为什么?
三,学生自主朗读第三、第四段,梳理情节并尝试配乐
四,学生、教师互动交流,明确面对人生坎坷遭遇中的主人翁的情感变化
五,延伸探讨
从一开始,听到琵琶女的琴声,让她来助兴,到最后双方互吐心声,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同情、尊重与坦诚,使得双方由有上下之分的官、民关系显得更为平等。)
六,布置作业
完成《精析精练》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
在教学内容、环节的设计上,整堂课还是较为完整统一、连贯顺畅的,教学问题设计的切入口也比较新颖独特。
但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整堂课的起点较高,不仅需要学生充分的预习,还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难度较高了点,这也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度出现冷场的原因所在。
因此,为了确保其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和检测,在课堂中,也可以增加琵琶乐曲的欣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营造课堂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