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比较题系列之19--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等比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比较题系列之19--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等比较

资源简介

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比较题系列之19--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等比较
89、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
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都对知识有一定的看法,强调知识的作用;注重人、人性,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不同
背景
处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时期
雅典政局动荡
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②片面强调人的需要,否认对人的约束;③强调人的感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④认为各种知识是演说能力的基础。
①限定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认识你自己;②强调个人的需要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于人的重要性;③强调人的理性,重视人的伦理道德,重视教育;④把知识作用提升到人的精神修养层次上,认为“美德即知识”。
民主政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德识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
影响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认识
我们应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精神,甚于思辨的特点,善于继承发展前人的思想成果。
90、古希腊人文主义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
古希腊人文主义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
背景
信奉多神教,相信神;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人的地位的提高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重大变革
条件
工商业经济发达,有利于产生自由、平等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希腊的辩论则促进了人对知识的崇尚和人的才智的发挥
农业经济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管理,强调统治者实施“仁政”;春秋战国的社会巨变中,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观点
内容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柏拉图:鄙视奴隶制;提出“理想国”
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舍生取义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
评价
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
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91、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异同
百家争鸣
文艺复兴
时间和范围
战国,东亚
14-16世纪,西欧
生产力发展
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
西欧处于封建社会瓦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打击对象
奴隶制度残余
主要指向天主教会
阶级性质
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
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对当时社会变革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及中国古代文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
相同点
(1)背景: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产生巨大反响的产物。如中国的封建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制度的确立;欧洲资本主义萌芽。(2)内容:在新思想成就中,都突出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巨大作用。中国以人为本思想倾向突出;西欧形成了“人文主义”的思想。(3)性质:都属于当时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作用: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和历史进步有巨大推动作用。
92、区别马丁·路德改革和加尔文改革
马丁·路德改革
加尔文改革
主要主张
确立“教随国定”原则
建立民主教会
活动范围
至今在德国、北欧和美国势力仍然很大
至今主要分布在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地
历史影响
引发农民战争,使天主教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诸候取代教皇
新教中的激进派,影响遍及欧洲
相同点
都是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天主教会腐败和搜刮引起了各阶层不满,加之文艺复兴的推动背景下发生的;都否认教皇权威,对教会、制度、仪式都有不同程度改革;都反对天主教神学,得到社会广泛支持;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都采取了神学异端的形式;都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93、分别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和联系
名称
文 艺 复 兴
宗 教 改 革
时间
14---17世纪
16世纪
兴起背景
⑴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⑵阶级根源:资产阶级形成与逐渐发展;⑶历史根源:意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⑷直接原因: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⑵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⑶思想条件:文艺复兴的推动;⑷导火线:出售赎罪券
运动范围
开始于意大利然后波及西欧各国,且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进行。
开始于德意志,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广泛参加的社会运动。
斗争目标
反对封建神学,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反对天主教建立资产阶级教派。
斗争形式
借古典文化批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主要


人的问题
人的伟大,以人为中心
人的渺小,以神为中心
信仰与宗教问题
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
各种形式教派,几乎都以另一种权威来取代教皇权威
宗教态度
认识并揭露其腐巧,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态度
要求改革宗教
运动性质
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一场思想运动,更是政治运动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反对神权
以来世观念为基础,强调信仰和服从神
群众基础
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群众基础较小
表现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更为广泛
历史作用
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
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同
⑴历史条件:都是西欧封建制度衰亡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⑵目标性质: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并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⑶活动范围:兴起后都迅速波及整个西欧。⑷主要内容: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⑸与统治者关系:人文主义者需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更紧密。⑹结果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联系
⑴文艺复兴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准备,没有文艺复兴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条道路上对封建神学世界观的冲击,就不会有资产阶级反封建实际行动。⑵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它集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 行,为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近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