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比较题系列之17---主要经济区域集团对比等比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比较题系列之17---主要经济区域集团对比等比较

资源简介

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比较题系列之17---主要经济区域集团对比等比较
81. 主要经济区域集团对比
名称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建立时间
1993年
1994年
1967年
1989年
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
差异较小,由发达国家组成
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
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合作领域
经济、政治、军事
经济
经济、政治和军事
经济
经济组织结构
体制性,设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
半机制性,无协调性组织机构
无协调性组织机构
松散的论坛性经济组织,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有无超越国家的权力机构




82.分析欧共体和欧盟的异同
欧共体
欧盟
背景
两极格局形成和美苏争霸激化的产物
美苏“冷战”基本结束
性质
经济联盟
经济政治联盟
相同
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增强;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都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8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区域化
时间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含义
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
表现
1995年1月1日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原因
①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等②必要条件: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③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④国际环境:“冷战”的结束⑤催化剂:国际金融的发展⑥物质条件:新技术革命⑦主要力量:跨国公司是推动
⑴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⑵国际分工的需要和经济融合增强。⑶世界经济多极化日益发展。⑷国际斗争焦点转到经济领域
过程
①萌芽阶段(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②起步阶段(19世纪初期一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资本主义大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第一次高潮。③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第二次高潮。④困境阶段(一战后~二战结束):一战和30年代经济大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⑤制度化阶段(二战后~9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建立和走向崩溃。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出现。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因先后发生了经济滞胀而放松了对经济管制,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等因素,交通、信息、科技、文化等的全球化使其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
50年代是初创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是发展时期,80年代是较高层次时期,90年代出现北美、欧盟、亚太三足鼎立局面。

形式
生产、资本、市场、交通、信息、科技、文化等的全球化
四种存在形式:自由贸易、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
实质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特点
(1)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2)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遍及世界,跨国银行迅速发展。(3)市场全球化:形成了全球贸易体系。
程度高:集团一体化程度较高;排他性:带有集团浓厚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开放性:区域化是全球化的步骤和途径。
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②使国际关系相互协调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旋律。③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间的相互依存,从而为多极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弊: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②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因而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③当然还存在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生态危机等问题。
积极:有利于促进区域及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集团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消极:区域化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⑴二者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表现;都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迅速发展的。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两者将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共同发展。⑶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化的趋势;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⑷区域化是实现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全球化则是区域化的最后归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