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4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目前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是如何使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或抑制其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患者的免疫系统被部分抑制导致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B.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活化过度导致自身免疫疾病C.抑制炎症的药物会增加免疫疗法的副作用D.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可能对控制副作用有效2.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该病毒通过识别细胞表面的CCR5受体蛋白从而入侵到靶细胞中,有一小部分人因其CCR5基因突变,对艾滋病有很强的抵抗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在靶细胞中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B.只有极少数人对艾滋病有天然抵抗力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C.HIV在入侵T细胞时仅注入自身遗传物质RNA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抑制CCR5基因的表达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控3.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引起过敏症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B.IgE抗体的产生不需要T细胞的参与C.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使组织胺释放D.组织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发组织水肿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肝脏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须服用抗过敏药物,降低排异反应B.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所以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大提高C.注射疫苗属于免疫预防,目的是促进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D.自身抗体攻击心脏瓣膜,属于免疫能力下降而引发的身免疫病5.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医生常常会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产生毒副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相同,都是抗体直接攻击自身细胞或组织所致B.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淋巴细胞减少,患者易患感染性疾病C.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很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D.在自身免疫病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6.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表面相应的抗原(多为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结合后,使肝、脾的网状内皮系统内的血小板被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可用丙球蛋白(一种抗体)治疗该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小板抗体产生后能与血小板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将血小板清除B.丙球蛋白治疗该病的原理可能是抑制了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的结合C.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是一种自身抗原,能刺激T细胞分泌血小板抗体D.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异常所导致的7.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B.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免疫缺陷病C.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D.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流经胰岛后血糖浓度会降低8.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外层脂类膜上的部分蛋白由HIV内两条序列互补的RNA决定B.HIV只存在于艾滋病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和乳汁中,不存在于唾液中C.感染了HIV的妇女可通过妊娠、自然分娩和人工哺乳遗传给婴儿D.目前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从症状出现起的预期寿命是1-3年9.海鲜过敏是由于海鲜中富含的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相应化学物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反应,其机理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a不能特异性识别异种蛋白,但能分泌IgE抗体B.被异种蛋白直接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参与①过程C.正常人体的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IgE的分布场所不同D.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异种蛋白引起的免疫过度反应10.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AChR可以与Ach(乙酰胆碱)结合,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而抗AChR抗体会竞争性地与AChR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清中各种抗体可以来源于T淋巴细胞B.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不可采用胸腺切除法C.抗AChR抗体与AChR能特异性结合,使得AChR与Ach无法结合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出现的病症11.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而明确感染状况又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有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是胞内寄生病毒,所以不能通过检测HIV抗体判断是否感染HIVB.人体初感染HIV后,成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成熟的B淋巴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C.HIV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不影响非特异性免疫D.HIV会通过唾液,血液,空气等进行传播,要注意避免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等1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和免疫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青霉素消灭体内细菌不属于机体的免疫过程B.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C.免疫活性物质均由淋巴细胞产生D.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二、多选题13.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能够在母婴之间传播,因此艾滋病属于遗传病B.可以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但不能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C.艾滋病患者在潜伏期、发病期都能产生抗HIV的抗体D.HIV侵染人体细胞时,其核酸和逆转录酶均要进入宿主细胞14.中国学者研究发现雾霾中含多种病菌,部分会引起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雾霾也是肿瘤的重要成因之一,特别是肺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雾霾中含多种致癌因子,可诱导肺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B.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导致靶细胞凋亡C.呼吸道黏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细胞免疫D.雾霾中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微粒初次接触机体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1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于生育年龄女性。SLE患者的血液检查异常主要体现在抗核抗体及抗原一抗体复合物浓度异常,抗核抗体包括一系列针对细胞核中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甲氨蝶呤常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雌激素可能对SLE的发病具有促进作用B.SLE患者体内的抗核抗体可能引起多器官、组织的损伤C.SLE患者体内每一个浆细胞均能产生多种抗体D.甲氨蝶呤可能是通过减弱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治疗SLE16.应激反应是多种激素参与的全身反应,它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激反应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方式B.应激反应可能使机体出现高血糖症状C.受到相应刺激后,机体分泌肾上腺素的速度远快于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速度D.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来进行治疗三、非选择题17.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如图 1、图 2、图 3 所示(A、B、C、D 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1)图 1 中,寒冷环境下激素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机理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通过 等变化以减少散热。(2)香肠、腊肉、咸菜等是许多人喜欢食用的“硬菜”,但口味太咸容易导致 升高,在 形成渴觉,主动饮水,并促使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3)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 2中A 图所示的生理活动加强,A 图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答出两点)。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 3 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4)图中①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Y1与胰岛B 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 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 Y2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③所示的抗体Y3与 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机理 。(5)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 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 。18.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是人体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科研人员发现,某种病毒会产生类似于胰岛素的分子,而且能够作用于人体细胞。这一发现表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其它的可能性。请据此分析以下问题:(1)早期的许多科学家尝试利用研磨动物胰腺的方法来分离和提取胰岛素,结果均以失败告终,直到年轻科学家班廷及助手查尔斯贝斯特偶然发现可以直接用酸化酒精处理,才成功防止胰岛素降解。试分析酸化酒精可防止胰岛素降解的原理: 。(2)人体感染病毒后,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3)科学家认为该病毒可能导致人体因胰岛素不足而患糖尿病,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依据是 。(4)常见的糖尿病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是体内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请用最简单的方式判断某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类型 (写出简单思路即可)。19.科学家通过给小鼠喂食高脂饮食,可以实验性诱导小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研究发现,高胰岛素血症使胰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突变基因 K 会导致胰腺上皮内瘤变(一种良性肿瘤),具有 K 的胰腺腺泡细胞在体内高水平胰岛素的作用下,会分泌过多消化液,从而持续促进胰腺上皮内瘤变发生癌前病变并发展成胰腺导管腺癌(PDAC)。为了研究高胰岛素血症与 PDAC的相关性是否通过胰腺腺泡细胞中 Insr基因表达的受体蛋白介导,科学家获得了多只带有 K 的小鼠、带有 K 且 Insr 缺失的小鼠和正常小鼠。请回答以下问题:(1)胰岛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除胰腺分泌的激素外,体内还有多种激素可以调节血糖,如 (写三种),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 ,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2)从组织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角度分析,高胰岛素血症的可能病因有 。(3)为了验证高胰岛素血症诱导 PDAC 是由于腺泡细胞具有 K 且在 Insr基因的表达产物介导下发生,请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实验流程: 预期结果: 。20.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细胞间通过 (结构)传导。(2)神经中枢内,由多巴肢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多巴胺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由胆碱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引起多巴胺含量降低,而乙酰胆碱对脊髓前前角运动神经元持续性起 作用,导致患者肌张力增高。(3)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患者体液免疫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动物实验,结果见表:项目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血清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血清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 +注:MPTP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够破坏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导致实验小鼠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无抗原抗体反应。①正常小鼠注射MPTP后,免疫系统分泌产生了抗MPTP的抗体,实验显示,该抗体能够与小鼠的发 生抗原抗体反应。②实验结果表明,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帕金森病小鼠的抗体 (填“会”或“不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4)综上分析,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及 异常有关。21.回答与人体健康有关的问题Ⅰ.科学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如下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D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免疫过程中,甲细胞表示 细胞,物质A表示 ,物质D表示 。(2)树突状细胞将 传递给T淋巴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 (填“疫苗”或“抗体”)。(3)上述治疗膀胱痛的方法称为免疫激活疗法,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 的优点。Ⅱ.下图1是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下图2是HIV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4)据图1可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的宿主细胞是 。(5)图1中A阶段,HIV侵入人体内环境后一些可以与B细胞接触,另一些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 细胞,后者发生特定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受刺激后分裂分化为 细胞。(6)HIV侵入宿主细胞后,主要依靠 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有些艾滋病患者容易患肿瘤,这是机体的 功能低下导致不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7)根据图2及所学知识,提出治疗艾滋病的思路 。(答出1点即可)参考答案:1.B【分析】当免疫功能过强时,可能引起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或细胞,导致自身免疫病,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可减轻免疫疗法的副作用,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可增强其副作用。【详解】AB、免疫疗法治疗癌症需要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上升,但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A错误,B正确;CD、免疫疗法的副作用主要是引起自身免疫病,抑制炎症的药物会抑制免疫功能,从而减轻其副作用,而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可能增强副作用,CD错误。故选B。2.C【分析】HIV为RNA病毒,以RNA为模板合成DNA,需要逆转录酶参与;只有少部分人因其CCR5基因突变对艾滋病有很强的抵抗力,具有低频性,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抑制CCR5基因的表达用于艾滋病的防控;HIV在入侵T细胞时会注入RNA和逆转录酶。【详解】A、HIV为RNA病毒,在靶细胞中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A正确;B、只有少部分人因其CCR5基因突变对艾滋病有很强的抵抗力,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B正确;C、HIV在入侵T细胞时会注入自身遗传物质RNA和逆转录酶,用于自身增殖,C错误;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抑制CCR5基因的表达,使病毒不能识别细胞表面的CCR5受体蛋白,从而不能入侵到靶细胞中,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控,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HIV的相关知识以及侵染T淋巴细胞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3.C【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详解】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A错误;B、IgE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浆细胞是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而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需要T细胞参与,B错误;C、据图可知,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使组织胺释放,引起过敏反应,C正确;D、组织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向血浆渗透增加,不会引发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C。4.B【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肝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须服用免疫抑制药物,降低免疫力,A错误;B、HIV侵染机体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原因是免疫监控功能受到影响,B正确;C、注射疫苗属于免疫预防,目的是促进机体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和抗体,C错误;D、自身抗体攻击心脏瓣膜,属于免疫能力过强引发的自身免疫病,D错误。故选B。5.A【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不同,前者是抗体直接攻击自身细胞或组织所致,而后者是由于抗体分布在某些肥大细胞表面引起的,A错误;B、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淋巴细胞减少,进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患者易患感染性疾病,B正确;C、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适应症是白血病,且这种方法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方面也取得较好疗效,即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C正确;D、在自身免疫病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虽然是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引起的疾病,但实际在免疫发生过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A。6.B【分析】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自身免疫病。【详解】A、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吞噬细胞会吞噬、分解抗原抗体复合物,A错误;B、该丙球蛋白可与血小板抗体结合,治疗该病的原理可能是抑制了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的结合,从而使血小板含量正常,B正确;C、T细胞不能分泌血小板抗体,抗体由浆细胞分泌,C错误;D、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自身免疫病,是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D错误。故选B。7.D【分析】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详解】A、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A错误;B、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C、根据题意,胰岛素B细胞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C错误;D、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会升高;流经胰岛后,胰岛素会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血糖浓度会降低,D正确。故选D。8.D【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HIV的RNA为单链,A错误;B、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B错误;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则感染HIV的妇女,不会通过人工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C错误;D、目前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从症状出现起的预期寿命是1-3年,D正确。故选D。9.B【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a细胞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具备识别异种蛋白的能力,A正确;B、由图可知,①过程是异种蛋白刺激成熟的B淋巴细胞之后活化形成浆细胞,辅助性T细胞不参与此过程,B错误;C、IgE抗体分布在肥大细胞的膜表面,正常体液免疫的抗体分布在体液中,两者分布场所不同,C正确;D、由图可知,过敏反应是机体二次接触异种蛋白才发生的免疫过度反应,D正确。故选B。10.C【分析】据题意分析,抗AChR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这属于自身免疫病。【详解】A、血清中的各种抗体均来源于浆细胞,A错误;B、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病,切除胸腺后,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大部分丧失,因为自身免疫作用减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B错误;C、抗AChR抗体与AChR能特异性结合,使得AChR与Ach无法结合,Ach不能发挥作用,肌肉不收缩,C正确;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只有过敏反应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出现病症,D错误。故选C。【点睛】11.B【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T细胞,且能引起体液免疫,因此能通过检测HIV抗体判断是否感染HIV,A错误;B、人体初感染HIV后,成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成熟的B淋巴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B正确;C、HIV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HIV不会通过唾液和空气传播,可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D错误。故选B。12.C【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构成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详解】A、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注射青霉素达到了消灭细菌的目的,该过程不属于机体的免疫过程,A正确;B、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核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B正确;C、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如溶菌酶可以由免疫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产生,C 错误;D、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C。13.BCD【分析】HIV的存在和传播途径: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主要是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的。【详解】A、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毒引起的,属于传染病,不是遗传病,A错误;B、与艾滋病患者交谈和用餐、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与艾滋病人一起开会和学习,都不会传播艾滋病;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牙刷和剃须刀容易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B正确;C、感染艾滋病毒的初期,由于机体存在较强的免疫防御功能,不表现患病,随着病毒的增殖,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患者表现发病,只要机体内存在病毒,机体就会针对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C正确;D、HIV为逆转录病毒,其侵染人体细胞时,其核酸和逆转录酶均要进入宿主细胞,D正确。故选BCD。14.ABD【分析】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雾霾中含多种致癌因子,如气溶胶粒子是引发肺癌的化学致癌因子,可诱导肺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A正确;B、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形成靶细胞,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B正确;C、呼吸道黏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而细胞免疫构成第三道防线,C错误;D、初次接触雾霾中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微粒时,机体会产生免疫应答,但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再次接触机体时才会发生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ABD。15.ABD【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例如,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还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于生育年龄女性,说明雌激素可能对SLE的发病具有促进作用,A正确;B、抗核抗体包括一系列针对细胞核中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可能引起多器官、组织的损伤,B正确;C、每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C错误;D、SLE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过强,甲氨蝶呤可能通过减弱免疫系统的功能治疗该病,D正确。故选ABD。16.BCD【分析】题意分析,糖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可以分泌相关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相关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内分泌腺,促进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分别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二者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应激反应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受到神经调节的支配,A错误;B、应激反应产生的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会提升血糖,可能使机体出现高血糖症状,B正确;C、受到相应刺激后,机体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是神经调节方式,机体分泌糖皮质激素的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方式,所以机体分泌肾上腺素的速度远快于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速度,C正确;D、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而可以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D正确。故选BCD。17.(1) ABC 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2) 细胞外液渗透压 大脑皮层(3)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4) 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5) 自身免疫病 ①②【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详解】(1)图 1 中,寒冷环境下,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B的分泌,同时下丘脑还会发出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促进肾上腺素C的合成,使其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物质代谢,增加产热,低抵御寒冷,即寒冷刺激会导致图中激素ABC的合成。同时机体还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2)香肠、腊肉、咸菜等是许多人喜欢食用的“硬菜”,但口味太咸容易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3)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去,但只在相应的靶细胞部位发挥调节作用,进而使血糖水平下降,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表现为随着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腺的特点。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 3 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4)图中①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Y1 与胰岛B 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 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 Y2 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胞,使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③所示的抗体Y3 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表现为自身免疫病,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使血糖水平下降。(5)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是由于自身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的组织细胞导致的病变,属于自身免疫病。图3中途径①②的作用结果均是表现为胰岛素含量下降引起的,因而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而途径③不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因为该患者体内受损的是胰岛素受体。18. 酸化酒精可使胰液中的蛋白酶失活,避免了胰岛素的分解 抗体和淋巴因子 病毒产生的胰岛素类似物与胰岛素相似,可能导致人体产生的抗体,在破坏病毒产生的胰岛素类似物的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胰岛素分子,而使人患糖尿病 (饭前)给病人注射适量胰岛素,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度血糖的吸收、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使人的血糖浓度过高,称为糖尿病。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例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详解】(1)胰腺中的胰岛可分泌胰岛素,但胰腺还可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会使胰岛素降解,所以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比较困难,用酸化酒精可使胰液中的蛋白酶失活,从而避免了胰岛素的分解。(2)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其中抗体和淋巴因子分别由浆细胞和T细胞分泌。(3)题述病毒产生的胰岛素类似物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该抗体可能会破坏胰岛素分子,从而导致人体中胰岛素含量不足而患糖尿病。(4)对比两种糖尿病病因可知,Ⅰ型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效果不明显,故可利用这一点来判断糖尿病类型。【点睛】本题以血糖为中心,考查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同时涉及免疫的知识,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9.(1) 交感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分泌和作用(2)胰岛素受体缺乏(或受损)(3) 分别取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带有 K 的小鼠、带有 K 且 Insr 缺失的小鼠和正常小鼠,分别编号甲乙丙组;给三组小鼠饲喂等量且适量的高脂饮食;三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小鼠癌变情况 甲组出现胰腺导管腺癌,乙组出现胰腺上皮内瘤变,丙组未出现癌变【分析】1、血糖调节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参与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2、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原则和重复原则等。【详解】(1)胰岛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交感神经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除胰腺分泌的激素外,体内还有多种激素可以调节血糖,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2)机体通过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增多,说明组织细胞无法感知胰岛素或者对胰岛素不敏感,从组织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角度分析,高胰岛素血症的可能病因有胰岛素受体缺乏(或受损)。(3)由题意可知,突变基因 K 会导致胰腺上皮内瘤变,具有 K 的胰腺腺泡细胞在体内高水平胰岛素的作用下会发展成胰腺导管腺癌(PDAC),为了验证高胰岛素血症诱导 PDAC 是由于腺泡细胞具有 K 且在 Insr基因的表达产物介导下发生,实验流程如下:分别取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带有 K 的小鼠、带有 K 且 Insr 缺失的小鼠和正常小鼠,分别编号甲乙丙组;给三组小鼠饲喂等量且适量的高脂饮食;三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小鼠癌变情况;预期结果:甲组出现胰腺导管腺癌,乙组出现胰腺上皮内瘤变,丙组未出现癌变。20.(1)突触(2)兴奋(3) 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不发生 会(4)免疫调节【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判断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产生的抗体,在对MPTP产生免疫反应的同时,也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病。【详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细胞间通过突触传递。(2)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引起多巴胺含量减少,而乙酰胆碱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持续性起兴奋作用,导致患者肌张力增高。(3)实验显示,该抗体能够与小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注射生理盐水和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均可以与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说明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未发生改变;帕金森病小鼠的抗体会攻击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4)根据题目分析,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异常有关。21.(1)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抗体(2) 抗原 疫苗(3)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4)辅助性T细胞(5) 辅助性T 浆细胞和记忆(6) (新形成)细胞毒性T 免疫监视(7)阻断病毒在细胞中的逆转录过程;阻断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过程;阻断HIV的增殖;阻断HIV糖蛋白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互识别而侵染细胞;抑制蛋白酶对病毒前体蛋白的加工,阻碍新病毒的组装【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过程: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3、据图可知: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乙是B细胞,丙是记忆B细胞,丁是浆细胞,ABC是细胞因子,D是抗体。(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细胞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物质A为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物质D为浆细胞释放的抗体。(2)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后将抗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与致敏淋巴细胞等,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因此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其属于疫苗,注入机体能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或者抗体一般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的优点。(4)根据题图可知:HIV的浓度会影响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是由于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的宿主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5)HIV侵入人体内环境后一些可以与B细胞接触,另一些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6)HIV侵入辅助性T细胞后,主要依靠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若有些艾滋病患者容易患肿瘤,这是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导致不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7)艾滋病病毒为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通过先逆转录形成DNA,在转录和翻译,进行完成其增殖过程,艾滋病病毒需要与宿主细胞先识别才能侵入,因此可通过阻断病毒在细胞中的逆转录过程;阻断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过程;阻断HIV的增殖;阻断HIV糖蛋白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互识别而侵染细胞;抑制蛋白酶对病毒前体蛋白的加工,阻碍新病毒的组装等途径来治疗艾滋病。【点睛】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