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学设计主题 《我上学了》第1课时(共2课时)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体会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老师,参观校园,感受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增强角色意识。【评价任务】 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说清楚图片上的小朋友怎么来上学。能读对、读通顺儿歌,跟唱儿歌。(指向目标1) 向同学介绍明白自己的名字和爱好,借助“寻宝图”参观校园,认识相应的建筑。(指向目标2)【学习内容】 本课呈现了一首流行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与乐观向上的态度。画面正上方配有文字“我是小学生”,鲜明的角色定位,让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本课时,学生听读儿歌,同时,通过生动的游戏,丰富的情境,认识同学、老师,熟悉校园,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学情分析】 刚刚入学的学生对自己是“小学生”了,充满了欣喜与期待,那份激动与快乐是人生又翻开新的一页的幸福。那份好奇让他们对新环境、新生活、新同学、新老师充满向往,同时,也有一丝丝胆怯。老师的亲切,课堂设计的生动有趣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小朋友的紧张。同时,一年级新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教师带领学生图文结合学唱儿歌,玩“叠罗汉”,“寻宝”等游戏,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感受做为一名小学生的荣耀与快乐。【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课前聊天,激发兴趣(指向目标1)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欣赏开学第一天的美丽瞬间。 2.跟读课题 再齐读课题 3.生交流上学心情。师出示小朋友第一天上学的照片集锦,邀请他们一起欣赏。 师: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都是哪些快乐的小精灵啊? 欢迎小朋友的到来,揭示课题 师:这群快乐的小精灵就是在座的你们,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小学,祝贺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大声说(板书课题:我是小学生),师教读课题。 师:我们可以骄傲地说…… 采访 师:第一天上小学,你心情怎么样呢? 安静欣赏上学照片集锦。 能跟读课题。 说说上学第一天的心情。活动意图说明: 利用学生自己的图片,联系学生的亲身感受,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其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上学的有趣,为下一环节自我角色认知作好情感铺垫。环节二:图文结合,学唱儿歌(指向目标1)生观察图片,并积极交流 预设1:他们开开心心来上学,小鸟来在他们身边飞。 预设2:他们一边聊天,一边唱歌来上学的。 预设3:他们和好朋友手拉手来上学的。 2.听老师读儿歌。一边听,一边指相应的文字。 3.回答、交流 预设1:他们去上学了。 预设2:他们是小学生了。 齐读课题:“我是小学生” 跟读儿歌,学唱儿歌 6.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儿歌。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师:高兴的不止你们,还有他们啦!大家看,他们也来上学了。(师出示插图) 师:从近到远,仔细看看图画。他们是怎么来上学的? 带领学生对照图片,听读儿歌 师:有一首儿歌,讲了图片上的内容。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我读到哪里,你就指到哪里。 结合图片,了解内容 师出示儿歌第1小节,指图读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孩子,图片上的小朋友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呀? 师:一大早,我们也背上小书包。(指课题) 指导学生跟读儿歌 师读一句,生跟一句。 播放音乐视频,带领学生学唱儿歌。 师:真能干,会读了,也一定能唱。 7.带领学生一起表演唱儿歌。 能按从近到远的顺序仔细观察图片,说清楚图片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来上学的。 能一边听,一边指儿歌。 说出图片上的小朋友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齐读课题。 能跟老师读儿歌,学着唱儿歌。 表演儿歌。活动意图说明: 听儿歌—读儿歌—图文对照理解儿歌—唱儿歌,老师带领学生层层深入学习儿歌。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感受着上学的快乐,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环节三:玩转叠罗汉,认识新同学(指向目标2) 1.组内游戏。 一个说:“你好,我叫……”,另一个说:“你好,我叫……”。一个说:“我喜欢……”,另外一个说:“我喜欢……”。 2.交换小组进行“叠罗汉”游戏,介绍自己,认识他人。 3.听老师讲。师:我们上学了,会认识很多的新同学,我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班级大家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师介绍“叠罗汉”游戏规则,组织学生小组内两两一组做游戏。组内游戏结束,1.3组,2.4组,5.6组进行“叠罗汉”游戏,认识更多同学。 3.师小结:在游戏中,我们认识了一些新同学,可能还不能完全记住对方的名字。没有关系,见面多打打招呼,多问问好,慢慢就熟悉了。在组内积极参与“叠罗汉”游戏,相互介绍自己的姓名和爱好。 交换小组参与游戏,相互介绍自己的姓名和爱好。能认识更多同学。活动意图说明: 充分考虑孩子喜爱游戏的天性,渴望结交新伙伴的愿望,设计“叠罗汉”这一游戏,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消除紧张感,建立亲密感,认识更多新同学。同时,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口语交际,锻炼了能力。环节四:大家来寻宝,认识新校园(指向目标2)生回答几年级几班。 生说说学校名字。 倾听寻宝任务要求。 跟随老师一起寻宝,把在校园里发现的相应的名字和图片,在地图上圈出来。 5.交流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说说最喜欢的地方。1.师:从今天起,我们每天学习、生活在这里,我们是几年级几班? 2.我们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呀?(幻灯片出示学校名字) 3.师介绍任务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寻宝。请拿出你的寻宝任务卡:(1)请对照地图,和老师同学找一找。认识图书馆、篮球场、教学楼、食堂、厕所等建筑。 把你在校园里发现的相应的名字和图片,在地图上圈出来。 4.师带领学生一起寻宝 组织交流 师:寻宝中,你发现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里呢?能说出几年级几班。 能说出学校名字。 能倾听任务要求。 能按寻宝要求,跟随老师一起找到相应建筑,勾画出找到的图和文字。 能大胆交流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说说最喜欢的地方。活动意图说明:“大家来寻宝”游戏,让了解熟悉校园在情境中完成。交流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变化,接受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向往学习生活之情,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变。环节五:课后小结,激发向往(指向目标2) 同唱《上学歌》师小结: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接下来,我们将在学校,在班级里,在这温暖的家和老师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师生唱响《上学歌》 师:让我们在快乐的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 会唱《上学歌》活动意图说明:热情地祝愿,让学生倍感温暖。用《上学歌》结束,学生的喜悦、自豪感油然而生。慢慢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六、板书设计 我是小学生 美丽的校园 幸福的家 可爱的同学作业设计【课前作业】和家人一起读绘本《大卫上学去》【课中作业】2.读唱《上学歌》,评一评我会读 ☆ ☆ ☆ ☆ 我会读,还会唱 ☆ ☆ ☆ ☆ ☆3.完成我的朋友圈。通过“叠罗汉”游戏认识新同学,请他为你签名,将你会认的名字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课后作业】4.读儿歌,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起床歌太阳公公咪咪笑,小朋友们起床早,自己动手穿衣服,洗脸刷牙不忘掉。背上我的小书包,欢欢喜喜上学校。路上不要贪玩耍,按时到校不迟到。5.创意手绘,画画你眼中的最美校园,向家人介绍介绍。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学设计主题 《我上学了》第2课时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学习目标】 1.读懂儿歌,知道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2.联系生活,领会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产生爱学习、爱劳动的情感。【评价任务】 1.读懂儿歌,知道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指向目标1) 2.能关联生活,明白怎样做到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指向目标2)【学习内容】 《我是小学生》一课的内容是在前一学习内容“我是中国人"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的。书中呈现的内容不多,只有一首《上学歌》和简单的配图。从这首《上学歌》折射的内容来看,一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小学生的身份,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换;二是从歌词中可以了解到: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即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以及从小树立“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的使命。 本课时,需要充分借助儿歌,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并领会“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基本要求。【学情分析】 刚进入小学,学生需要转变角色。特别需要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明白要“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告诉学生很容易,从儿歌中找要答案也并不难,难在领会为什么这么做,怎么才可以做到。关联学生已知,关联学生生活,可以降低理解的难度,也让要求变得更加浅显易懂,更加生活化。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指导学生,更为关键。老师充满爱心、耐心,讲方法,以身示范,不断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学生才能慢慢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学生只有在实际行动中才能慢慢感受,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作为一名小学生应有的能力。【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指向目标1)生开火车介绍自己。我叫 ,来自 年级 班。 2.师生同唱《上学歌》 3.生读课题 师:大家早上好,我是李老师,来自一年级2班。你能像我一样介绍自己吗? 师带领学生唱《上学歌》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学歌》,)会唱了吗?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 揭示课题 师:我们上学了,可以骄傲地说“我是小学生”了。 师:小学生该怎么做呢?答案就藏在《上学歌》里。 能作简单的介绍。 会唱《上学歌》 读对课题活动意图说明: 再唱《上学歌》,再读课题,在复现中感受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设疑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探秘怎么成为一名小学生。环节二:熟读儿歌,明白要求(指向目标1)拍手读儿歌 个别读儿歌。 交流怎样才能当好小学生 预设: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读熟儿歌 师出示儿歌,组织同桌拍手读熟儿歌。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 师出示:我去上学校, 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 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3.师:儿歌里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当好小学生呢? 把儿歌读熟练 会根据指令读儿歌。 从儿歌里选择合适内容,回答怎样才能当好小学生。活动意图说明: 熟读儿歌,学生进一步感受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同时,重点选取本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提取做一名小学生的要求,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作铺垫。环节三:聚焦要点,领会要求(指向目标2)生说说“迟到”的意思,“不迟到的原因”。 生回答 预设1:按时起床,不睡懒觉 预设2:刷牙洗脸动作快,不拖拉 预设3:上学路上不贪玩 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预设1:上课专心听讲 预设2:认真做作业 预设3:多读书 预设4:不懂就问 跟老师一起拍手读儿歌 参照小榜样,检查自己的书本。 生学习关于看和听的口令。 欣赏家务劳动照片。 交流在班级可以做哪些劳动。 预设1:扫地 预设2:拖地 预设3:擦黑板领会“不迟到” (1)师:什么叫“迟到”呢?为什么“不迟到”呢? (2)师:今天,小朋友们上学都没有迟到,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聚焦“爱学习” (1)师:小朋友们早早来到学校,因为心里想着要学习,要爱学习。怎么才能做到爱学习呀?和同桌一起说一说。一人说,一人听。听的人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师板书 (2)读儿歌,明白要求 师:如果我们能做到大家说的,如……(跟老师读板书),一定能天天进步,学到更多本领。 师:儿歌里也告诉了我们怎么学习,请你跟我读。 上课歌 丁零零,上课了, 快进教室来坐好, 书本文具放整齐, 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说话认真听, 提出问题声音响, 大家夸我做得好。 (3)师寻找书本放整齐的小榜样,描述他怎么做的。师:像他这样把书本放整齐的同学举手。 (4)教学口令 师:小眼睛 生:看老师 师:小耳朵 生:仔细听 聚焦“爱劳动” 师:《上学歌》里告诉我们不光要爱学习,还要爱劳动。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同学们家务劳动的图片,想看吗? 师:班级也是我们的家,在班级大家庭里,你还可以做哪些劳动?开火车说一说。能说出“迟到”就是不按时,晚到。交流“不迟到”的原因。 分享自己怎么做到不迟到的。 知道怎么做才叫爱学习。 会跟着老师读儿歌。 把书本放整齐。 会关于看和听的口令,并尽力做到。 分享家务劳动的图片,说说在班级可以做哪些劳动。活动意图说明:聚焦《上学歌》中“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的要点,指导学生联系已知,关联生活,借助儿歌,明白并领会做一名小学生的要求。环节四:畅想未来,激发愿望(指向目标2)1.生交流自己的梦想 预设1:科学家 预设2:医生 预设3:成为一个勤劳、勇敢的人。 2.齐唱《上学歌》 3.再说说怎么做一名小学生 师:同学们,我们爱学习,我们爱劳动,长大了,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 师:同学们可能有不同的工作,但都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立下了功劳,我们的祖国也因为你们更加强大。 师生齐唱《上学歌》 师:天天上学 生:不迟到 爱学习 爱劳动说说自己的梦想。 会唱《上学歌》 知道怎么成为一名小学生。活动意图说明:学生畅聊梦想,在美好的愿望中理解什么是“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在歌声中,激发其做一名小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六、板书设计 我是小学生 不迟到 爱学习 爱劳动作业设计【课前作业】和家人一起读绘本《小魔怪要上学》。【课中作业】和老师一起读读《上课歌》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做得好。【课后作业】你会哪些劳动,在相应的图片下画“ ”。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回学校后和老师同学分享分享劳动感受。( ) (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