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堂检测卷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Al-27;K-39;Mn-55。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种类 B.元素化合价 C.分子个数 D.物质种类2、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晾干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质量减小3、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种航天发射推进剂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X 4H2O+2CO2↑+3N2↑,则X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O3 D.N2O44、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一定不会生成的物质是( )A.CO2 B.CaO C.H2O D.CuO5、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质量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8 2 40 5反应后的质量/g a 2 8 23A.a=22 B.乙可能为催化剂C.丙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丁的质量比为7:86、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7、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都属于化合物B.该化学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是定值D.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相对质量之比8、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O2→O2↑+H2↑ B.H2O2→H2O+O2↑C.H2O2H2O+O2↑ D.2H2O22H2O+O2↑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0.4g B.甲和乙是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C.丁可能是单质 D.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是38:2910、如图中四位同学,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C+O2 CO2 B.2CO+O2 2CO2C.2H2+O2 2H2O D.C2H4+3O2 2H2O+2CO21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9:8:19 B.27:32:102 C.27:32:80 D.27:24:51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5分)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小组查得“爆竹的迭代”资料:材料一:早期爆竹是2000多年前利用焚烧竹竿发出爆炸。黑火药发明后,爆竹是将火药装入竹管中点燃产生爆炸。纸发明后,用纸筒代替竹管制成鞭炮代替爆竹。材料二:烟花是爆竹的迭代,冶金工业的发展使人类多样化利用金属粉末制得烟花。灼烧含钠物质呈现黄色,含钾物质呈现浅紫色,含钙物质呈现砖红色,镁粉和铝粉的燃烧呈现白色强光。烟花在空中爆炸散开来的星星点点温度能超过1000℃,掉到地上的残渣内部温度也可达到300℃。材料三:每逢重大节日和典礼,绽放在空中的美丽烟花给人们增添喜庆。燃放烟花会带来噪声污染,同时产生粉尘和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1)从微观视角分析简述“为何焚烧竹竿会发出爆炸?”: 。(2)燃放烟花时,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灼烧含钠物质呈现黄色,含钾物质呈现浅紫色,含钙物质呈现砖红色。这里的“钠”“钾”“钙”指的是___________。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燃放烟花爆竹的时段或地点提出的一点建议 。14、(6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了A、B、C三个实验。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1)A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2)丙组同学认为B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守恒的原因:______________。(3)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C、D两个实验。你认为C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4)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________装置中进行实验。15、(6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成功对接空间站。空间站核心舱内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水处理、二氧化碳去除等子系统。(1)航天员呼吸所需的氧气来自循环水电解制氧系统。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为 。(2)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转化时,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在空间站核心舱内,该转化的优点是 。16、(5分)Ⅰ.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下图1)。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图1(1)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的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你认为出现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Ⅱ.小红按如图2所示的改进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白色固体中含有少量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NH3),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作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实验探究】(2)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取少量产物中的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并往其中加入适量的 。 b.在试管口放置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①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试纸由红色变成 色。 猜想正确【反思与交流】(3)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 ,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 。17、(6分)加热10gKMnO4制取O2,经过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68g。(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剩余固体物质是什么 各多少g 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 2 3 4 5 6 7 8 9 10A C D B D C A D D B11 12D C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5分)(1)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2) 2Mg+O22MgO;(3)D;(4)在空旷通风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合理即可)。14、(6分)(1)铜粉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气球先胀大后缩小,天平平衡;2Cu+O22CuO;(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和个数不变;(3)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4)密闭。15、(6分)(1) 2H2O2H2↑+O2↑;2:1;(2)分子;2:1;降低了舱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或物质得到了充分利用等合理即可);16、(5分)(1)逸散到空气中的白烟的质量大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2) 水 蓝(3) 4:1氧气比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镁更易与氧气反应17、(6分)(1)0.32(2)解:设分解的质量为x,生成的质量为y,生成的质量为z,,,,,剩余KMnO4的质量为10g-3.16g=6.84g答:剩余的固体物质是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剩余KMnO46.84g,剩余K2MnO41.97g,剩余MnO20.87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