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定位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读不完的大书》是部编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并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画面。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借助第二题的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结合课后第三题写一写从这篇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关系建构】 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单元,编排的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场景"树木""动物""农事"),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感受自然的雄奇多姿,静谧清幽之美。五年级上册以“自然之趣“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表现了自然景致的情趣。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三年级正处于从低年级过渡进入中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打下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的基础, 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重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 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 未知: 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三、困难与障碍 1.文中优美的句子能够准确的圈画出来,但是很难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并表达的能力欠缺。 四、突破措施 1.引导学生朗读,并给予指导。 2.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实物进行表达,增加表达的趣味性。 3.借助泡泡提示语以及小贴士进行交流分享。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第3自然段。 3.能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5.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辨析对文中人物的判断。 6.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课时学习目标 1.会读“麻、旋”等11个生字,会写“读、麻”等12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学习 重难点 重点: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难点: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课前 准备 图片、课件评价任务设计单元 总任务 近期,学校要举行“我与自然交朋友”活动,每班优秀选手组建宣讲团,宣讲“大自然的声音”,向同学创意讲述大自然最美风景,用各种形式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优秀选手将有机会在学校公众号或红领巾广播站展播作品,还等什么,赶快来参加吧!课时 评价 任务 子任务1: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子任务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2) 子任务3:感知“好玩”与乐趣(目标 2) 子任务4:书写指导,课堂小结(目标1、2)教学活动设计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环节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新课: 同学们,咱们都读过书,爱读书的孩子是不是读完了一本书还想再继续读呢?但是有一本书很大,怎么读也读不完,这是本什么书呢?这本书里有哪些知识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读不完的大书)学生齐读课题,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些疑问。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2) 1.(出示课件4)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 2.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5)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教师相机正音:“姿”“笋”“寸”是平舌音,“爽”是翘舌音。“姿”“态”“梨”提示学生分别借助声旁“次”“太”“利”记忆字音。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 “副”易与“幅”混淆,教师可引导学生辨析:“幅”作量词时,主要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副”作量词时,主要用于成套的东西、面部表情、人的样子、嗓音等。 (3)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6) 3.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出示课件7、8) (1)请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课文围绕“大书”写了哪些内容?边读边圈画相关词句。 (2)学生交流后,教师明确“读不完的大书”是大自然。 (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梳理总结: 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了“我”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好玩的东西”,引出全文。 第2-5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小麻雀、老鹰、蚂蚁及各种花草树木,从动物和植物的角度表现了大自然的乐趣。 第6自然段:呼应课题,赞美了大自然中无尽的乐趣。 (板书:总写 分述 总结) 1.识字游戏、开火车读字词、指名读词语。 2.梳理识记生字的方法。 3.交流课前问题。 预设: 1:“姿”“笋”“寸”是平舌音,“爽”是翘舌音。“姿”“态”“梨”提示学生分别借助声旁“次”“太”“利”记忆字音。 补救: 教师相机正音环节三 学习第1、2自然段,感知“好玩”与乐趣(目标2) 1.(出示课件9)请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我”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哪些好玩的东西?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提问:作者列举了哪些好玩的东西? 3.理解省略号。 提问:大自然中只有这些好玩的东西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用了省略号) 教师明确:省略号,强调了大自然还有许多好玩的东西。 4.感受大自然带给“我”的乐趣。 提问:第1自然段中那个词概括了所有好玩的东西?(世间万物) 教师引读:世界万物,不仅——(学生接读),还让人——(学生接读)。 教师小结:最后一句话点明了大自然中的事物有着“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的特点。 1.过渡: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好玩的东西,第2自然段当中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 2.(出示课件10)请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带给“我”怎样的乐趣?圈画出生动的语句并想象画面。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11) (1)引导学生围绕“叽叽喳喳”“蹦蹦跳跳”“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井然有序”“两军对垒”“勇敢忠贞”等词语,想象小麻雀、老鹰、蚂蚁三种动物不同的样子。围绕“愉悦”“雄健勇猛”“敬佩”感知这三种动物给人留下的印象。(板书:麻雀、老鹰、蚂蚁) (2)师生对读,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使用了丰富多样的句式来描写这些动物,突显了大自然的多样和好玩。比如,同样是描写动物给人的印象,“叫人……”“给人以……”“真叫人……”等多样化的形式使得语言更加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列举了哪些好玩的东西。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4.圈画生动的语句并想象画面。 5.师生合作读。 预设: 1:难以说出省略号的作用 2.能够圈画生动的语句,难于想象画面。 补救: 1.教师明确 2.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感受。环节四 书写指导,课堂小结(目标1) 1.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出示课件12)指名认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出示课件13-15)重点指导“麻、寸、册”,教师范写。 麻:“广”要写得大,将“林”包住,首笔点在竖中线的上端。“林”的第二个“木”稍大,横画略超出“广”,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寸:横笔位于横中线上方,左低右高。竖钩在竖中线右侧起笔,收笔时过竖中线。点在左半格的横中线下侧。 册:整体不要太宽,左边略小,右边略大。横折钩中的“横”要写得短。长横穿过左右两部分,略向右上倾斜。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1.指名认读生字 2.观察并说出重点生字需要注意的笔画, 3.生生评价。 预设: 1:麻,书写不规范。 补救: 1.教师范写。 2.借助书法视频,直观感受。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自主积累本课的生字新词。 巩固性作业 目标1.2 5分钟观察大自然中那些“好玩的东西”。 拓展性作业 目标3 5分钟板书 设计教后 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定位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读不完的大书》是部编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并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画面。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借助第二题的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结合课后第三题写一写从这篇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关系建构】 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单元,编排的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场景"树木""动物""农事"),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感受自然的雄奇多姿,静谧清幽之美。五年级上册以“自然之趣“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表现了自然景致的情趣。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三年级正处于从低年级过渡进入中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打下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的基础, 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重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 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 未知: 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三、困难与障碍 1.文中优美的句子能够准确的圈画出来,但是很难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并表达的能力欠缺。 四、突破措施 1.引导学生朗读,并给予指导。 2.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实物进行表达,增加表达的趣味性。 3.借助泡泡提示语以及小贴士进行交流分享。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第3自然段。 3.能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5.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辨析对文中人物的判断。 6.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2.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学习 重难点 重点: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难点: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课前 准备 图片、课件评价任务设计单元 总任务 近期,学校要举行“我与自然交朋友”活动,每班优秀选手组建宣讲团,宣讲“大自然的声音”,向同学创意讲述大自然最美风景,用各种形式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优秀选手将有机会在学校公众号或红领巾广播站展播作品,还等什么,赶快来参加吧!课时 评价 任务 子任务1:感受有趣的植物带来的乐趣(目标1) 子任务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目标1) 子任务3:总结拓展(目标 2) 子任务4:巩固练习(目标1、2)教学活动设计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环节一 学习第3-5自然段,感受有趣的植物带来的乐趣 1.过渡: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好玩的东西,第2自然段当中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 2.(出示课件19)请学生自由朗读第3-5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带给“我”怎样的乐趣?圈画出生动的语句并想象画面。 3.指名学生交流第3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20) (1)理解“暑寒荣枯”。(出示课件21、22) ①提问:“暑寒荣枯”是什么意思? 教师点拨:暑寒荣枯是指夏天花草树木茂盛繁荣,冬天花草树木枯萎凋零。 ②交流不同季节植物的诗句,加深对“暑寒荣枯”的理解。 引导:季节不断变化,草木有荣有枯。你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诗句吗? 预设: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花儿和草的?(花儿颜色多和形状多,草的形态各不相同) (3)教师引读:花儿颜色有——(学生接读),形状有——(学生接读),草的叶子各不相同——(学生接读)。 (4)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提问:读完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出示课件23-25)学生想象画面,教师相机播放花儿和草的各种图片,体会花草的千姿百态。 4.指名学生交流第4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26) (1)提问:这一段作者写了什么呢?(各种果树) (2)引导学生围绕“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说一说各种果树在不同时节依次开花、结果的情形。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读完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出示课件27)学生想象画面,教师相机播放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的图片,体会果树给人们带来的享受。(板书:花草树木) 5.指名学生交流第5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28) (1)提问:“我”最喜爱的树是什么?(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板书:竹子、棕榈) (2)提问:你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有趣? 预设1: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预设2: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 预设3: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提问:读完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交流写竹子的语句,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29) ①教师提问:竹子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预设:竹子的特点是长得快还能发出温柔的细语。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竹子“温柔的细语”是什么样的?它会对“我”说些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体会“我”与竹子亲密无间、共同成长的意韵。 (5)交流写棕榈的语句,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30) ①教师提问:棕榈树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预设:棕榈树高大挺拔,叶子像大蒲扇一样。 教师追问:叶子像大蒲扇一样,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 ②引导学生想象:小鱼在倒影间会怎么游玩?“我”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是怎样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好。 1.回顾第2自然段写了哪些好玩的东西。 2.自由朗读3-5自然段。 3.指名交流。 1.说一说各种果树在不同时节依次开花、结果的情形。 2.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交流:读完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1“暑寒荣枯”难以理解,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生动的语句圈画不完整,难以想象画面。 补救: 1.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同学互相补充,充分交流。 预设: 1.难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竹子“温柔的细语”是什么样的?它会对“我”说些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说不出“我”与竹子亲密无间、共同成长的意韵。 补救: 1.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同学互相补充,充分交流。环节二 学习第6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目标2) 1.请学生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对这本“大书”的理解。 2.引导学生围绕“无尽的奥秘”“无尽的乐趣”,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点出了本文的主题——读不完的大书。(板书:大自然有无尽的奥秘,无穷的乐趣) 3.教师小结: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大自然真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呀!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及学习中,继续探索大自然的无尽奥秘,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无尽乐趣吧。 4.(出示课件32)完成小练笔:简单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和同学交流。 1.圈画关键句,理解课题,感受乐趣。 2.小练笔。 预设: 1:学生难以准确说出主题 补救: 教师相机指导环节三 总结拓展(目标2)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4) 本文通过对大自然植物和动物的仔细观察,写出了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5)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指名回答文章主题 。 2.梳理课文结构。 预设: 1:学生难以准确梳理结构 补救: 教师相机指导环节四 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目标1)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6、37) 1.演练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 巩固性作业 目标1 5分钟画一画你眼中的大自然。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板书 设计教后 反思(共37张PPT)读不完的大书22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语文 三年级 上册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本什么书呢?这本书里有哪些知识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文。第一课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初读课文点击图标,听范读zī tàixuánpèisǔncùn姿态雀旋盘佩敬笋寸春几副fù一爽shuǎng快拼音开关má麻学认字不jǐn仅树lí梨温柔蚂蚁麻雀梨树读书识字游戏青蛙过河朗读课文,思考:“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课文围绕“大书”写了哪些内容?边读边圈画相关词句。自读提示大自然引出全文动物植物赞美自然植物xù默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我”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哪些好玩的东西?省略号,强调大自然还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自读提示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带给“我”怎样的乐趣?圈画出生动的语句并想象画面。自读提示好玩的动物动物的样子给人留下的印象xù梨寸柔蚁蚂麻读栽册短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学写字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虾má重难点字书写指导“广”要写得大,将“林”包住,首笔点在竖中线的上端。“林”的第二个“木”稍大,横画略超出“广”,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cùn横笔位于横中线上方,左低右高。竖钩在竖中线右侧起笔,收笔时过竖中线。点在左半格的横中线下侧。cè整体不要太宽,左边略小,右边略大。横折钩中的“横”要写得短。长横穿过左右两部分,略向右上倾斜。旋( ) 读( ) 册( ) 族( ) 续( ) 朋( )辨字组词。盘旋民族读书继续一册朋友课堂演练1.自主积累本课的生字新词。2.观察大自然中那些“好玩的东西”。课后作业第二课时语文 三年级 上册读不完的大书22自由朗读第3-5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带给“我”怎样的乐趣?圈画出生动的语句并想象画面。自读提示有趣的植物形状颜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花儿和草的?读完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暑寒荣枯:夏天花草树木茂盛繁荣,冬天花草树木枯萎凋零。季节不断变化,草木有荣有枯。你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诗句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返回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我”家的果树读完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我”最喜爱的树读完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长得快叶声轻柔叶子大蒲扇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比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对这本“大书”的理解。点出主题,读不完的大书自读提示简单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和同学交流。小练笔麻雀、老鹰、蚂蚁总结读不完的大书大自然引起沉思和遐想分述花草树木总写竹子、棕榈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结构梳理本文通过对大自然植物和动物的仔细观察,写出了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主题概括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拓展延伸一、连线。一丛一株一本一部大书画册棕榈竹子课堂演练二、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一说大自然还有哪些奥秘。展开想象,用彩笔画下来。1.画一画你眼中的大自然。2.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本课练习。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 读不完的大书.pptx 22《读不完的大书》第一课时.docx 22《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课时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