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第1课时)学习目标定位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默读的方法和好处,学习和“目”有关的字、词,引导学生在例句中区分“陆续”“连续”“继续”3个容易混淆的副词,并练习分类整理购物清单,积累关于如何待人的古代名言。 【关系建构】 关注教材:本单元语文同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安排了默读方法的交流,是对此前默读学习的梳理总结,如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默读。特别提示了一个要点: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请画出来,读完后再设法了解意思,而不是一边读一边查字典解决字词问题,以免打断默读过程、影响默读速度。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和“目”有关的字、词,旨在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学词,巩固对形声字规律的认识。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在例句中区分“陆续”“连续”“继续”3个容易混淆的副词,并选择一个写一句话。第二题创设了“妈妈准备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练习分类整理购物清单,知道分类列清单的好处,将语文能力运用于实际生活。 “日积月累”编排了关于如何待人的古代名言,呼应本单元人文主题“美好品质”,旨在让学生初步懂得待人的道理,积累语言。 【资源拓展】语文主题学习第4册主题阅读。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学生之前有默读经验的积累,并有通过默读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未知: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学生初次接触,学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的再明确和再提升,其目的主要是从比较集中的方法实践中形成能力——带着问题默读并形成理解的能力。 三、困难与障碍 “美好品质”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通过习作表达出来。 四、突破措施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学习 重难点 重点:1.能根据形声字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2.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3.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难点:1.交流总结默读的方法。 2.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评价任务设计单元 总任务课时 评价 任务 本节课我们一起闯关,看看谁能够一口气突破语文园地给我们设立的关卡。教学活动设计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辨析“陆续、继续、连续”。 1.阅读句子,交流词语的意思。 学生读课本113页“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三个句子。同桌讨论交流词语的意思。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指导明确词语的意思。(学生在词语下面做好笔记) 陆续: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继续:做了一会儿停一停,接着往下做 连续:一个接一个。 2.提问:这三个词语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3.学生尝试将三个词语互换使用,体会其中错误的搭配。 4.教师创设新的语境,学生选词填空。 陆续 连续 继续 ·哥哥( )三年成绩排名年级第一。 ·下课了,同学们( )走出教室! ·风停了,他们( )往前走。 5.教师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学生使用这三个副词写一段话。 (二)列购物清单 1.创设情境,引入清单。 教师导语: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还能提高生活效率。 2.提问:你们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物品都是怎样摆放的?(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3.创设情境,整理清单。 (1)教师引导: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怎样才能更加便捷呢? 出示清单: 鲫鱼 速冻饺子 馒头 橙子 毛毯 牙刷 菜板 饼干 充电器 枕头 垃圾桶 棉拖鞋 沐浴液 衣架 (2)引导学生尝试列购物清单。 ①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给物品分类。 ②指名小组到黑板上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 ③小结分类理由:方便、不遗漏。展示购物清单分类参考。 4.分类练习。 给物品分类:电冰箱 文具盒 洗衣机 作业本 香皂 铅笔 牙刷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分类练习,学以致用。) 学生能够了解默读的方法和好处 问题预设: 预设:已经连续几天高温了。我和小伙伴约好两点去游泳馆游泳。午睡过后,小伙伴们陆续进入游泳馆。游累了,我们就在池边休息会儿,然后继续游。 补救措施: 教师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学生使用这三个副词写一段话。二、学习“日积月累” 1.教师范读名言,学生跟读,读好停顿。 2.教师提问:读了名言后,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关于如何待人友善的名言。) 3.教师讲解大意,学生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4.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待人的。 预设:司马光乐于助人,砸翁救同伴;列宁的善解人意保护了小男孩的自尊;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赵一曼关爱战士、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5.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再在小组内展示读。多读几遍后,尝试背诵。 6.拓展积累和仁爱有关的名言,读读背背,摘抄下来。 ·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 ·博爱谓之仁。 ——《原道》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生能够运用学过形声字的方法了解目字旁。 问题预设:预设:司马光乐于助人,砸翁救同伴;列宁的善解人意保护了小男孩的自尊;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赵一曼关爱战士、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补救措施: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待人的。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词句段运用,知道了如何正确使用陆续、继续、连续这三个词语,知道了分门别类整理清单可以让我们购物更方便;学习了日积月累,让我们知道了待人要友善。 学生学有所获 问题预设:掌握不扎实。 补救措施:练习题跟进巩固。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1)运用默读的基本方法,主动默读课外阅读书目材料。 基础性作业 对应目标1 10分钟(2)朗读、背诵日积月累。 巩固性作业 对应目标5 10分钟板书 设计教后 反思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第1课时)学习目标定位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默读的方法和好处,学习和“目”有关的字、词,引导学生在例句中区分“陆续”“连续”“继续”3个容易混淆的副词,并练习分类整理购物清单,积累关于如何待人的古代名言。 【关系建构】 关注教材:本单元语文同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安排了默读方法的交流,是对此前默读学习的梳理总结,如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默读。特别提示了一个要点: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请画出来,读完后再设法了解意思,而不是一边读一边查字典解决字词问题,以免打断默读过程、影响默读速度。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和“目”有关的字、词,旨在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学词,巩固对形声字规律的认识。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在例句中区分“陆续”“连续”“继续”3个容易混淆的副词,并选择一个写一句话。第二题创设了“妈妈准备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练习分类整理购物清单,知道分类列清单的好处,将语文能力运用于实际生活。 “日积月累”编排了关于如何待人的古代名言,呼应本单元人文主题“美好品质”,旨在让学生初步懂得待人的道理,积累语言。 【资源拓展】语文主题学习第4册主题阅读。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学生之前有默读经验的积累,并有通过默读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未知: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学生初次接触,学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的再明确和再提升,其目的主要是从比较集中的方法实践中形成能力——带着问题默读并形成理解的能力。 三、困难与障碍 “美好品质”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通过习作表达出来。 四、突破措施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学习 重难点 重点:1.能根据形声字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2.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3.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难点:1.交流总结默读的方法。 2.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评价任务设计单元 总任务课时 评价 任务 本节课我们一起闯关,看看谁能够一口气突破语文园地给我们设立的关卡。教学活动设计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教师板书:语文园地 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问题预设:学生对“语文园地”的内容不了解。 补救措施:在学习中详细展开。二、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学习过的默读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二年级时学习过的默读方法。 让学生充分回忆后,指名回答。 2.学习新的默读方法。 (1)学生看“交流平台”中三个小伙伴的话,圈画出本单元提示的默读方法。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梳理:不出声、不指读 边读边圈画 边读边思考 (3)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我们是怎样落实默读要求的。 预设:默读《灰雀》时要揣摩人物的心理,默读《手术台就是阵地》时要思考课题的含义。 学生能够了解默读的方法和好处 问题预设: 预设1:默读时不能出声,不能指读。 预设2:默读时要按句进行默读,不能把课文内容读散了。 补救措施: 教师相机梳理: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圈画、边读边思考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认识“睁、眨、瞪、眶、瞧”。 (1)出示“睁、眨、瞪、眶、瞧”这5个生字,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这5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目字旁,都和眼睛有关,都是形声字。) (3)让学生用演一演的方法,区分“睁、眨、瞪、眶、瞧”的不同意思。 睁:张开眼睛。 眨:眼睛很快地一闭一开。 瞪:用力睁大眼睛。 瞅:斜着眼看。 瞧:看。 2.学习词语“眨眼、眼眶”。 (1)出示词语“眨眼、眼眶”,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 (3)引导学生做一做“眨眼”的动作,指一指“眼眶”,发现与眼睛有关的部位或与动作有关的词语,常含有目字旁的字。 (4)请学生联系生活拓展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眺望、瞄准、盼望、眼泪、眉毛、眯眼……) 3.学习四字词语“怒目圆睁、目瞪口呆、耳闻目睹”。 (1)出示词语“怒目圆睁、目瞪口呆、耳闻目睹”,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理解3个词语的意思。提示:可以借助与眼睛有关的动作“睁”“瞪”“睹”来理解,也可以逐字理解。 ①引导学生借助与眼睛有关的动作“睁”“睹”来理解“怒目圆睁、耳闻目睹”。 ②引导运用“逐字理解法”理解“目瞪口呆”。 (4)请学生完成选词填空练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用一用,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这一爆炸性的消息,把大家惊得( )。 ·他那一副( )的样子,真令人害怕! ·小华出身书香门第,( )也爱上了读书。 (5)拓展同类词语:目不暇接 目不转睛 虎视眈眈 视若无睹 学生能够运用学过形声字的方法了解目字旁。 问题预设:偏旁表意理解有难度。 补救措施:借助形声字理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默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学习了识字加油站,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并用这种方法去理解词语。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有趣的字词。 学生学有所获 问题预设:掌握不扎实。 补救措施:练习题跟进巩固。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1)运用默读的基本方法,主动默读课外阅读书目材料。 基础性作业 对应目标1 10分钟(2)朗读、背诵日积月累。 巩固性作业 对应目标5 10分钟板书 设计教后 反思(共30张PPT)语文园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语文 三年级 上册第一课时默读时要按句进行默读,不能把课文内容读散了。默读时不能出声,不能指读。交流平台不发声、不指读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边读边圈画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边读边思考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我们是怎样落实默读要求的?默读《灰雀》时要揣摩人物的心理,默读《手术台就是阵地》时要思考课题的含义。睁 眨 瞪 瞅 瞧zhǎdèngchǒuzhēng识字加油站这5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目字旁,都和眼睛有关,都是形声字。睁用力睁大眼睛。张开眼睛。眼睛很快地一闭一开。斜着眼看。看。眨瞪瞅瞧眨眼 眼眶眺望 瞄准 盼望 眼泪 眉毛 眯眼同类词语拓展与眼睛有关的部位或与动作有关的词语,常含有目字旁的字。kuàng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可以借助与眼睛有关的动作“睁”“瞪”“睹”来理解,也可以逐字理解。dǔ发怒的时候眼睛瞪得很圆,形容很愤怒。亲耳听到,亲眼看见。怒目圆睁耳闻目睹目瞪口呆眼睛睁大眼睛的动作嘴巴说不出话发愣的样子因为吃惊而发愣、发傻的样子。怒目圆睁·这一爆炸性的消息,把大家惊得( )。·他那一副( )的样子,真令人害怕!·小华出身书香门第,( )也爱上了读书。目瞪口呆耳闻目睹目不暇接 目不转睛虎视眈眈 视若无睹拓展同类词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默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学习了识字加油站,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并用这种方法去理解词语。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有趣的字词。课堂小结◇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前后相继,时断时续。一个接一个。做了一会儿停一停,接着往下做。第二课时字词句运用这三个词语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陆续·哥哥( )三年成绩排名年级第一。·下课了,同学们( )走出教室!·风停了,他们( )往前走。连续继续选词填空。已经连续几天高温了。我和小伙伴约好两点去游泳馆游泳。午睡过后,小伙伴们陆续进入游泳馆。游累了,我们就在池边休息会儿,然后继续游。观察情景图,使用“陆续、连续、继续”这三个副词写一段话。列购物清单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还能提高生活效率。分门别类摆放整齐鲫鱼 速冻饺子 馒头 橙子 毛毯牙刷 菜板 饼干 充电器 枕头垃圾桶 棉拖鞋 沐浴液 衣架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怎样才能更加便捷呢?先分类,再列购物清单,方便、不遗漏。海鲜类:鲫鱼水果类:橙子洗化类:牙刷 沐浴液百货类:菜板 垃圾桶衣架 毛毯棉拖鞋 枕头电器类:充电器面食类:馒头副食类:饼干冷冻类:速冻饺子购物清单分类参考电冰箱 文具盒 洗衣机作业本 香皂 铅笔 牙刷电器类电冰箱洗衣机学习用具文具盒作业本铅笔日用品香皂牙刷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都是关于如何待人友善的名言。日积月累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和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长矛利戟的伤害还要大。司马光乐于助人,砸翁救同伴;列宁的善解人意保护了小男孩的自尊;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赵一曼关爱战士、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联系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待人的。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博爱谓之仁。 ——《原道》下面几句都是和仁爱有关的名言,读读背背,抄在摘抄本上。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词句段运用,知道了如何正确使用陆续、继续、连续这三个词语,知道了分门别类整理清单可以让我们购物更方便;学习了日积月累,让我们知道了待人要友善。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园地【优质版】.pptx 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docx 语文园地八第2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