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傣族dǎi阿昌族chāng景颇族pō纳西族nà白族绚丽多彩的服装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坪坝 汉族 鲜艳 打扮 飘扬 朗读摔跤 凤尾竹 洁白早晨 绒球花 服装 安静 停住 孔雀粗壮 好听绚丽多彩( )的国旗 ( )的服装( )的枝干 ( )的铜钟词语hǎohào好人 好朋友好学 好客 好奇好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1.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做批注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准备全班汇报交流。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美丽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美丽美丽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团结团结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团结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窗外的安静和这些小动物呢?欢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欢乐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赞美、骄傲、自豪找出你认为的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请用有新鲜感的句子写一写。傣族的舞蹈丰富多彩,其中,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大理白族酷爱花,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景颇族坦诚好客,“目瑙纵歌”,意为“大伙跳舞”。这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形式之一。阿昌族人民爱“对歌”,跳象脚鼓舞和猴舞。节日和傣族相似,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规模最大。主要分布在云南。擅长种茶,喜住竹楼。爱跳象脚鼓舞,主要节日是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四、课后作业:完成语文配套练习册第一课习题。(共18张PPT)大青树下的小学1语文 三年级 上册第二课时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试着说一说:这所小学在上课和下课时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探鲜 词句品一品4“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安静,和谐,有趣上课时对比找特别,交流新鲜感上课时的特别 大青树下的小学 我们的学校上课铃声是铜钟敲响的。班上有许多不同民族的学生一起上课。教室外还有山林里的小动物来听课。上课铃声是电脑控制播放的一段音乐。我们教室里没有那么多民族的学生坐在一起上课。我们教室外面没有山林里的小动物。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欢乐有趣下课时下课时的特别 大青树下的小学 我们的学校对比找特别,交流新鲜感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同学们的活动引来了许多小动物来看热闹。我们会跳绳,踢毽子,很少有人跳舞,摔跤。没有小动物来看热闹。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所学校在环境方面的特别之处。设备不同,优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丽安静和谐设备不同有趣欢乐不同民族探鲜 一起来总结5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有新鲜感的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新鲜的事物大青树 坪坝 绒球花 铜钟 凤尾竹新鲜的句式从……从…… 向……向……新鲜优美的句子小组合作:请你用上具有新鲜感的词句,给边疆小朋友写一封信,向他们介绍介绍自己的学校吧!探鲜 校园写一写6给边疆小学生的一封信亲爱的大青树学校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的学校和你们的学校不一样,那就让我来介绍介绍我们的学校吧!你们一定也会觉得很新鲜!“小小作家”评价表 介绍自己学校一两个不同之处用上新鲜词句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下课铃一响,操场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跑道上,同学们像风一样奔跑;足球场上,队员们在拼尽全力地抢球、传球、射门;乒乓球台上,只见小小的乒乓球在球桌上蹦来跳去,看得人眼花缭乱。教学楼前有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有几把长椅,每天清晨都会有早起的同学在这里晨读。阳光洒在树林里,洒在同学们的脸上,那场景真是美极了。眼观世界“奇特”的学校学校建设用地不够,跑道该建到哪里去?今天带大家去了解一条“奇特”的跑道,它位于天台第二小学,是一所将200米环形跑道置于多层建筑屋顶的小学教育建筑。这一充满智慧的概念源于场地极为有限的用地面积:将200米的标准跑道放置在屋顶上,从而为学校在地面上赢得了额外的3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楼顶操场跑道的边护栏一共有三层,最外层是1.8m高的强化玻璃防护墙,中间层为50厘米的绿化隔离带,第三道防护是1.2米高的不锈钢防护栏,确保学生安全。天台第二小学的这套设计方案代表中国参加了有“艺术的奥林匹克”之称的“第14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练一练一、梳理小走廊《大青树下的小学》:作者吴然写了一所位于祖国_____的小学。这里的同学有_____族的,有____族的,有______族的,还有_____族和_____族的。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上课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下课在一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疆汉傣景颇阿昌德昂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我能用加点的字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超级表达室小花小草,从阳光里,从春风里,从大地里听到了春的召唤,纷纷钻出泥土。三、体验活动场我们的学校风景优美,你都观察到了哪些景物?请你把看到的景物记录在“胶卷”中吧!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定位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校园”。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学习内容分析】 ①读文后,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②运用不同方法,感受有新鲜感的词句; ③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④积累运用学到的词语,能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同学们在做什么。 【关系建构】 通过生字词的学习,为正确的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画出新宁县钢的词句和学生交流。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对于本班学生在解决本课课文朗读和识字方面是没有问题的,班内98%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进行生字词过关。 2.已有策略经验:能运用默读、浏览等圈画重点语段,能抓住关键词、知道拟人的描写手法。 3.已有生活经验: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说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未知: 虽然100%的学生能读通课文,但有30%的学生无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有50%的学生能了解本课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但是总结的说的可能不够全面,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困难与障碍 1.对新鲜感的词句把握不准确。 2.不能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四、突破措施 结合自己的学校与大青树下的小学进行对比。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2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生字,理解、会写词语表中的28个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积累并运用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借鉴课文表达仿说或仿写。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出现的场景、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感受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 5.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表达,了解作文书写的格式,感受说与写的乐趣。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学习 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课前 准备 图片、课件评价任务设计单元 总任务 驱动任务:同学们,暑假已经过去了,但是那份快乐和自由却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一起再来分享一下暑假生活吧!课时 评价 任务 同学们,暑假已经过去了,但是那份快乐和自由却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一起再来分享一下暑假生活吧! 子任务1:趣味导入,引起兴趣 子任务2:分享“新鲜事”,尝试交际练习(目标1) 子任务3: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新鲜事”(目标 2) 子任务4:课外延伸,再次表达(目标1、2)教学活动设计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歌曲导入,诱出旧知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请大家看看这些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所学校跟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1.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享少数民族资料 2.请朗读较好的同学示范朗读课题 预设:学生可能对于文中出现的民族的相关资料了解的不到位。 补救:课上补充资料,让学生体会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二、初读感知,探究新知(目标2) 1.出示学习要求,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字多读几遍;二读:同桌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并多读几次。三读: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2.反馈指导,针对读错的字音进行巩固。 1.抽查学生接读课文 2.提问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大青树下的小学。 预设:学生不能完整的总结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大青树下的小学 补救:引导学生多读课文,然后总结,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总结。三、合作探究、梳理新知(目标3) 1.边读边想象,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明确: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 2.学习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 (1)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抓住“有…,有…,有…,还有…”排比句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 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 还有…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指名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大家”指的是谁? 预设:各民族的小学生。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3)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 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结合课文上下文,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4)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3.上课的情景——学习二、三自然段 读二三自然段,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 学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 (1)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 预设回答: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2)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4.下课后的情景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今天参观了别样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跟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 多让几个小组起来交流分享 抽查中下层的同学起来读课文并谈体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造排比句 指名读课文,指名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 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绚丽多彩的含义 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室外的安静,读出同学们朗读的好听 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想象画面,说说自己的学校 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预设:学生对于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能回答全面 补救:通过与我们学校的对比来总结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不同之处。 预设:学生能够大体说出绚丽多彩的意思,但是说的不到位 补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理解词语意思 预设:学生可能不能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补救:可以借助文章的句式,结合实际的学校生活,引导学生回忆学校生活,具体条理的叙述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畅谈收获:课文学完了,你想说点什么吗?教师巡视,总结学习方法。 这一节课咱们学到了运用不同的方法,体会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下一节课,咱们将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加以应用。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问题补救:分析文本的方法对于三年级刚刚接触来说,比较有难度,所以方法课内就要及时进行总结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抄写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阅读积累 目标一 5分钟写一写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做些什么。 仿写练习 目标2 10分钟板书 设计教后 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是学生积累语言和练习写作的一篇好教材。教材选编课文的目的是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专题,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边疆小学的校园生活,我设计了很多朗读的环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还让学生仿写练习,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能有较好的感悟。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今后我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第2课时)学习目标定位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校园”。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学习内容分析】 ①读文后,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②运用不同方法,感受有新鲜感的词句; ③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④积累运用学到的词语,能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同学们在做什么。 【关系建构】 通过生字词的学习,为正确的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画出新宁县钢的词句和学生交流。 【资源拓展】 推荐阅读主题丛书主题丛书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对于本班学生在解决本课课文朗读和识字方面是没有问题的,班内98%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进行生字词过关。 2.已有策略经验:能运用默读、浏览等圈画重点语段,能抓住关键词、知道拟人的描写手法。 3.已有生活经验: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说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未知: 虽然100%的学生能读通课文,但有30%的学生无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有50%的学生能了解本课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但是总结的说的可能不够全面,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困难与障碍 本课可能存在的障碍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 四、突破措施 1.设计丰富多彩的识字、写字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 2.教师要通过建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点拨,深入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联系生活或创设情境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说句子,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2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生字,理解、会写词语表中的28个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积累并运用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借鉴课文表达仿说或仿写。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出现的场景、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感受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 5.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表达,了解作文书写的格式,感受说与写的乐趣。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学习 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评价任务设计单元 总任务 游览校园话新鲜! 开学啦,校园里发生了新鲜的变化,“鲜多多”校园主题旅游特邀您带上好奇心一同去感受校园的新鲜见闻,收获成长。在学习中我们一起寻找新鲜词语和句子,主动积累,期待在游览校园话说新鲜的时候听到你的精彩发言。课时 评价 任务 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试着说一说:这所小学在上课和下课时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驱动性任务: 子任务1:探鲜词句品一品 子任务2:探鲜一起来总结 子任务3:总结收获拓展延伸教学活动设计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环节一 探鲜词句品一品 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试着说一说:这所小学在上课和下课时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并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室给予补充与鼓励。 评价标准: 点名学生进行回答,结合文本,回答正确完整。 预设:可能部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已经遗忘了 补救:带领学生回顾课上学习的主要知识点环节二 探鲜一起来总结 在我们学过的这两篇课文中有很多有新鲜感的词句,你找到了哪些,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界定何为新鲜感的词语。 2.小组展示学习 (1)……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抓住“有…,有…,有…,还有…”排比句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 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2)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3)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4)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的响,雷云拍着大手。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方法:关注把事物当做人来写的词句,想象画面。) 学生畅谈自己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预设:学生对于语句的赏析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补救: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例句带领学生呢个赏析然后总结方法,让孩子学会方法去赏析环节三 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畅谈收获:课文学完了,你想说点什么吗?教师巡视,总结学习方法。 这一节课咱们学到了运用不同的方法,体会具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生畅谈收获 问题补救:分析文本的方法对于三年级刚刚接触来说,比较有难度,所以方法课内就要及时进行总结。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抄写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巩固性作业 目标1 5分钟综合性作业 目标3 3分钟板书 设计教后 反思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1.教学中对于年级教学特点不够熟悉,导致备课时设计的个别问题过深,需要多多研读课文,加强集体备课。 2.学生分角色表演时对于猴子、小鸟等角色的特点定位不准确,语言上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因此可以让学生先熟悉猴子的机灵、花儿慢慢绽放等动植物特点,然后再进行表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docx 1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pptx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1课时.docx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1课时.ppt 民族换装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