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选入下面的答案栏内,每小题1分,共1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我国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即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能够促进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是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B.植树造林,绿化祖国C.光盘行动,节约粮食 D.垃圾分类,合理利用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的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下列因素中,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A.人为因素 B.火山爆发 C.物种入侵 D.台风海啸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某种气体排放量,进而加剧环境变化。这里的某种气体和加剧的环境变化是A.二氧化碳,酸雨 B.臭氧,温室效应C.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D.水蒸气,沙尘暴4.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生态农业能充分发挥各种生物的作用,获得较高产量C.生态农业使各种生产相互促进并实现良性循环D.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鸡→人→粪便等废物5.下面是某同学对自己校园绿化方案的设计,合理的是①办公楼周围尽量选配名贵花木 ②尽量增加绿化面积,避免尘土飞扬 ③注意树种高低搭配,疏密相间 ④食用、药用等经济植物优先考虑 ⑤使校园春有花开,夏有树荫,秋有花果,冬有绿意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6.贺岁大片《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遥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人们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圈B.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C.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D.各种生态系统靠自身调节能力能维持相对稳定7.经研究发现,近几年来渤海底层的水产资源只有20世纪50年代的1/10,特产对虾在近20年产量已锐减了九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对虾被食物链中的捕食者吃掉 B.人类的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的污染C.海洋生物退化,繁殖能力减弱 D.近年来温室效应导致海洋水量减少8.2020年9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首次提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人人携手,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据此,公民要①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②弘扬生态理念,参与环保志愿活动③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生态治理④履行环保义务,践行绿色低碳生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A.臭氧层破坏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水污染10.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甚至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的广泛分布说明A.微塑料在生物体内可以分解 B.各种生态系统是互不联系的C.微塑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1.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塑料垃圾12.酸雨属于空气污染,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A.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B.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C.酸雨会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D.酸雨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影响植物吸收13.近年来,雾霾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发生频繁。我市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严禁焚烧秸杆”、“严禁小锅炉取暖”等措施,雾霾天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某同学在“关注雾霾”主题班会上,提出了下列治霾措施,其中不合理的是A.增加火力发电,用电替代其他燃料 B.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C.扩大绿化面积,倡导爱绿护绿行动 D.提倡人们骑自行车或步行方式出行14.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下列关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A.粉碎埋入田中,有机物缓慢分解还田 B.作为造纸、纤维板的原材料C.饲养牲畜后再作为肥料 D.在农田就地焚烧,灰分还田15.因含氮、磷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水生植物来净化水体。选择其中4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氮、磷的量,结果见如表。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氮、磷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是植物种类 氮吸收量(克/平方米) 磷吸收量(克/平方米)浮水植物a 22.30 1.70浮水植物b 3.51 0.32沉水植物c 14.61 3.22沉水植物d 1.53 1.52A.植物a和b B.植物b和c C.植物a和c D.植物b和d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5分)16.(7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某地发生了一些破坏绿水青山的事件。该地石灰岩品质优良,但经年累月的开采让这片曾经的“江南清丽地”蒙尘:淤泥沉积,部分河床在35年内抬高了2米;昔日“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溪流,部分断面“比黄河水还要浑浊”。最近,该地做出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展开了一场治水攻坚战,共清理垃圾河6492公里,治理黑臭河4481公里。请分析回答:(1)上述材料说明,人类活动既可以 ,也可以改善环境。人类活动导致环境恶化的问题需要我们特别关注。(2)森林被砍伐,人类生存的环境可能发生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受损;不少河湖爆发水华,水质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 气体增加,有时还会降落酸雨;“垃圾围城”在不少城市上演。(3)排入水中的污染物质如果接触了人体,可能会诱发 ;排入水中的汞、镉等重金属,则可能会通过 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并优先保护 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17.(7分)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相关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2)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①当今,人类活动致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哪些活动导致的? (举一例即可);减缓该效应的重要措施是 (举一例即可)。②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其污染源是 和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酸雨的危害很多,如 (举一例即可)。③臭氧层遭破坏,大量的 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能导致人患皮肤癌等。(3)“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保护生物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小养成 的习惯。18.(7分)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进行以下研究活动。【查阅资料】资料一: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资料二: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资料三:5号电池比7号电池较大些。【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1-5共5组数据见表)1 2 3 4 5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加废电池的数量及型号 不加 1节5号 1节7号 1节5号 1节5号加满江红的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0克 30克放同样小鱼的数目 1条 1条 1条 1条 1条小鱼存活的时间 10天 3天 5天 6天 8天该小组根据上述有关内容,做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所学填空:(1)小组同学如果想要探究的问题是废旧电池对水质有影响吗?可以选择 组进行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2)5组和2组作为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5组的鱼比2组的鱼存活天数多可以说明 。【实验反思】(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交流讨论】结果: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4)根据所学知识,你支持上述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吗? ;对于垃圾分类,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吗?(至少写一条) 。19.(7分)春夏之交正是青蛙繁殖旺季。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在同一地点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分为三组,放入以农药、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大小相同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他们制定的计划如下表:鱼缸 溶液 温度 蛙卵数量1 ① 25℃ 1002 1000ml一定浓度农药 25℃ 803 1000ml一定浓度洗涤剂 15℃ 70(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2)第一组①中的应该填入的是 。本组起的作用是 。(3)本次实验是否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如果不能,你觉得本实验应该改进的是哪些地方? 。(4)完善实验方案后,请你预测可能的结果:2号、3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 (填“高于”或“低于”)1号缸。因此,为保护青蛙能顺利繁衍后代,维持青蛙的数量相对稳定,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20.(7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资料一: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以此推动绿色发展。资料二:要大力开展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是指火电厂等企业的燃煤锅炉在运行等过程中,采用高效脱除技术,使烟尘、二氧化硫、氨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环保要求),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扎实推进排污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积极创建游业“无废城市”。请分析以生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会导致 ,由此带来的危害有 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厂矿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可减少 、氮氧化物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在空气中被氧化,形成其他物质并随着降雨落下来,我们称为______(3)创建“无废城市”,推进垃圾分类。我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生活垃圾应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其中,废纸、废塑料等属于 垃圾;废电池、过期药品等属于 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好处是 (答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A3.C 4.A 5.B 6.D 7.B 8.C 9.B 10.D 11.C 12.B 13.A 14.D 15.C二、非选择题16.(1)破坏环境(2)沙尘暴 恶化 二氧化碳(3)癌症 食物链 饮用水17.(1)人口的过度增长 (2)①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低碳减排 ②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 可导致土壤酸化 ③紫外线 (3)保护环境18.(1)1和3或1和2 废旧电池 (2)有无满江红 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3)小鱼的数目太少(4)支持 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如废电池、废药品及其包装物要投放到有害垃圾桶中;易腐垃圾投放时要沥干水分,投放到专用的垃圾袋中,扎紧袋口等(只要合理就可以得分)19.(1)不同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是否有影响(不同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吗);(2)1000ml清水;对照;(3)不能;①蛙卵的数量统一为100粒,②第三组温度改为25℃;(4)低于;宣传污染物对生物的危害,不乱排放污染物等。20.(1)温室效应 全球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沿海一些低地和城市将被淹没(答案合理即可) (2)二氧化硫 酸雨 (3)可回收有害 能减少垃圾产生量(或提高资源化利用或降低垃圾对生物的危害或可变废为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