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如何交到挚友”导写及范文4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如何交到挚友”导写及范文4篇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如何交到挚友”导写及范文赏析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中交友是一件寻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但人人不一定都能交到挚友。朋友贵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写作解析
该作文为新材料作文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交到挚友”的问题。作文主体材料围绕“交挚友”,主要阐明了如下几层意思:①交友寻常,但交挚友并非易事。②为什么交挚友不易?因为朋友间的理想状态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现实生活中却常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③怎样才能交到挚友,怎样才能从朋友成为挚友?是需要考生思考与突破的中心问题。当然在写作时,考生也需要理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与“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含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里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指正如人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人的内心世界也各有不相同的地方。
实际写作中,考生可围绕“如何交到挚友或变成挚友”这一中心,有层次展开写作。
??首先,要肯定交友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重要性。朋友间的共鸣和理解是建立深厚友情的基础,这种相似性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可以此作为交到挚友的标准。
其次,要清醒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生活、学习经历不同,在交友过程中,我们也要尊重彼此的差异,学会包容和理解,而非强求一致。从更高层次来说,生活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客观事实,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则是交到挚友的理想状态,我们要尊重与包容生活琐事、某一具体观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追求主流价值观的共鸣与理解,或者尽管价值观不同,却依然能对相互间的人品、人格等产生理解与尊重,形成一种“优势互补”。
佳作欣赏
1.??广而善交不惧异,真心相待寻挚友
穿过历史的浩繁烟云,君可见伯牙高山流水遇子期成就佳话,亦可见马克思思格斯共撰
《宣言》传为美谈,的确,挚友贵在“同声相应”,然时代更迭,交友之道亦需更新。故我言:广而善交不惧异,真心相待寻挚友。
古人云:“师出同门谓之朋,志同道合谓之友。”诚然,交友本身带有趋同的意向,从而让自我处于舒适顺遂的状态。然,有光亮之处必有阴影,相同的性格,不仅代表了两个人存?? 在着相同的优势,同时也更意味着两个人拥有着相近的弱点。是故,求同更须求异,此方为?? 交友之道的真谛。
正如树叶不同,树叶却在树枝上实现了统一,即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个体的养异在群体中得到彰显。“异”便由此诞生,如瓜熟蒂落,自然之理。“同”可使人安适,但也将人限制在了自我的认知闭合圈内。相反,差异则可以比较得失,以正衣冠,差异的意义在于让人类看到生活的全部可能性,以此怀疑自已认为理所应当的经验。正如廉颇蔺相如两人可成刎颈之交的基础在于前者稍显狭隘,而后者大气宽容,由此廉颇才能在后者的感化下收获“友”?? 之真谛。恰如伏尔泰的说法:“友谊是灵愧的结合,这个结合可以是离异的。”相同之友为我建立了心怡的舒适圈,可相异之友足以对我构成一个世界。
然而,所谓“不惧异”并非追求全部的差异。毕竟,一味地趋异,又与一味求同有什么分别呢?他们不过是让自己的心灵选择性地相信一者,从而仍旧深囿于孤立与无知的“交友怪圈”。由此,我们在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之中,除了差异的存在,还应看见两人皆有一颗赤胆忠心相映。是故,“交友唯异论”的论阔实际上是他人与自我关系的悬置与错位。由此, “求同存异”方为收获良友的不二法宝。
我们原是借着“同声相应”去看见世界,又意欲通过“差异性”的思考与成长在更大的世界中留有一席之地。此时,“同质”与“趋异”构成了我们不断探索世界的可能性,也为友谊的建立与升华提供不可须臾或缺的贡献力。
由此可见,真正的智者敢于弥合“同”与“异”的边界,消解定义的阻隔,他将“求同”?? 与“不同”等量齐观,他更愿意将交友之道视作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在“同声相应”的同时“保留不同”,并兼以广而善交之心,和以诚待人之情,收获那“固于胶漆,坚于金石”的挚友情,愿我辈青年都可以此交友之道,于浩繁天地间觅得挚友真情!
【点评】
这篇文章极富思辨性,逻辑清晰,文笔精炼。开篇采用略例排比,引出古来挚友贵在“同声相应”,但时代更迭更当“不惧异”。二三两段,先以引用论证的方式,点明交友本身具有趋同倾向,继而以比喻论证说明一味的求同存在弊端,顺势引出“差异”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辅之以“廉颇蔺相如”的典故来例证,穿插“伏尔泰”的名言强化论证的力量。四五两段, 对“不惧异”进行概念界定,引出交友当“求同存异”,紧接着阐释了“求同存异”的重要性。最后一段,观点鲜明,又兼具青年思考,余韵悠长。
?
2.??同则共美,美可不同
在当下,社交媒体的应用让人们感到“四海八方皆为朋友”,我们可以有笔友、网友等许多朋友,但是人们也在思索:我的挚友在哪?有人云,挚友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余以?? 为不然。挚友应为“同则共美,美亦各不同”。
挚友,可理解为心灵上相契合、精神上相互支持的朋友。它不同于酒肉朋友,是脱离物? 质、超越时间、跨越空间的灵魂之友。那么,何以寻挚友?
韬光养晦,盈车嘉穗。挚友可以“同”, 同则共美。若两人在某方面有相同爱好、相同见解,则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以曲和词,于山水中心灵对话,终得内心宁静。李大?? 钊与陈独秀能成为挚友,离不开人在革命上有相同的志向,挚友互勉,在革命的康庄大道上?? 勇往直前。是师徒亦是挚友,孔子与子路都为儒家文化的忠实拥趸,幸而有子路,孔子才能在名国游讲而不忧饥寒,由此可见,“挚友”若同声同气,则相映成趣,如一舟之二桨,友谊之船临浪不翻。
求同存异,各放光彩。挚友可以“不同”,不同则博彩。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家室背景完全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才能了解各阶级的哲学本质,发展马克思主义学?? 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意在指导国家间应包容互鉴,各取长处,发?? 展自身。正如罗素所说:须知参差多态,乃知幸福本源。”若挚友与自身有许多不同,则可互为明镜,照出缺陷;互为放大镜,照出长处并有所吸纳。
在同与不同中找到平衡,以同为曲,以不同为词,以曲和词,奏响成功乐章;以同为舟,?? 以不同为楫,舟楫相依,定能长风破浪。正如当下流行的“搭子“式社交,就某方面相同点而暂时“搭力”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其余时间不用过多关心。这是一种无压力社交方式,完美地融合了“同”与“不同”,也因此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需求满足,“挚友”自得。
反观当代社会,许多看似亲密的朋友实则背地捅刀,这种现象就是只看到了浅层的同声同气,而不发掘深层的同趣同志。这类“同”逊于“不同”,不如大大方方地展现自身特点, “另类”想法,或许会有意外收获。我们理想的“同”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志同道合;我们期待的“不同”,不是剑拔弩张,而是五彩缤纷。由此观点出发去寻友,则挚友可得矣。
“青年们,拿起笔来。时间正翻动书页。请你落笔!”吾辈芝兰秀发,目光如炬,应当放出眼光,在同与不同中明辨挑选,寻到自己的挚友!
【点评】
本文结构清晰,行文流畅,开门见山式引材料亮观点,紧接着分别从“同”与“不同” 的角度明“挚友”之奥义;用词精炼,语言生动,在分论点的拟定和“曲词”“舟楫”等比喻论证的充分运用中均有体现;富于思辨,鞭辟入里,能够联系现实,对“同”与“不同”?? 进行比较辨析,导向对“挚友”的纵深挖掘。全文内容扣题,论证有力,不足之处在于例证和引证的选取运用上尚可充实。
?
3.??以同为友,因异成挚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寻求挚友,以同为先。同则支流万千,共入江海,异则树叶多分,各奔东西。友,就在这同与不同之间而生。依我之见,唯有于不同中求同得友,?? 于同中求不同得挚,方可得人生之挚友。
“同”即不同事物间的共性,它是通融,是交友的基础;“不同”即事物各自的个性,它是排斥,亦是助“同”的动力与延续。
?“同”是交友的基础。异流唯有在同一终点的驱动下,才能汇合而共成江河,正如《琵琶行》中的千古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同人生中极为趋同的境遇, 使得“江州司马”为素不相识的琵琶女,忍不住“青衫湿”。万千难以诉说的话语,也因为这“同”而传达到对方心中。“友”这一微妙而又美妙的关系,便在这“同”中悄无声息地诞生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同行于沙场,战友便在这同声同气之中建筑起卫国的高墙。
而“不同”带来的是排斥,使人们在相互分离中自成一方天地。是所谓“泄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可与人相交,是否真当如此?倘若仅止步于此,于不同中求同,则友仅是联系中微弱的一员,难以深究,靠“同”所建立的关系,最终也将因“不同”而轻易破碎。
同已为友,异当成挚,便是要在“同”中寻求“不同”,将排斥变为延续,化弱为固,钟子期与伯牙以共知高山流水为“同”,又于乐曲中各司其职为“不同”,共性中的个性弥补了两个人关系中的缺失,朋友亦在这互补中化为了挚友。“君子同而不和”,便是于同中求不同。换而言之,世上并无全同,一味求“同”,只能让关系浮于表面,轻易被“不同”打碎。反而言之,于“同”中求“不同”,则将浅层关系进一步深化延续。
于不同中求同为友,建立人与人之间普遍联系,以此为基础进行合作交流,共谋一事。?
然而知音难觅,于不同中求同,方能化友为挚,懂得友之真谛,若一味追求全同,便得之无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同之联系,以异之互补,方觅知音。
汇异流与同流,共入江海,于同流见异流,方成挚友。人生海海,知音难觅。若以异为? 同,便共谋一事共行一道。若从同求异,便共谈海天一色,绘高山流水。
【点评】
标题夺人眼球,使用拆词重组的对举模式,嵌入“同”“异”两面和“挚友”一词,心思巧妙又精准抓取关键词。开篇引古语,做分析,用对比,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紧接着对“同”?? 与“不同”进行概念界定,捎带出三四五段的论述,行文中呼应观点,收束成线,再以六段简明作结。结尾三段古色古香,简约质朴,同时照应开头和内容,读来口舌留香,余韵悠长。

4 交友求同,心系真情(52分)
善交友,交益友,朋友不在于多,而重于优。好的朋及能帮助我们度过沉郁的阴霾时,能与我们分享欢欣和喜悦,反之,交友不慎则将事(适)得其反。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试看伯牙的高山流水,以一曲佳音,收获志同道合的好友,又谈三国乱世下桃园三结义,以最诚挚的热情,豪迈而又悲壮的共伏(赴)生死。
同声相应,呼之必应,好的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一定会站到你身边,听你的倾诉,支持你,帮助你,与你一起共度难,他们也许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但他一定会竭尽自己所能给你在他们看来最好的一切。
同气相求,同频共乐,与他们待在一起,你不会有拘束,也不需要小心翼翼对你的言行细细斟酌,因为,他们是你的朋友,与朋友在一起,做什么事都仿佛是快乐的,度过的每分每秒,都充满了意义和趣味。
但寻找这样的朋及并非易事,懂得在生活中学会互相体谅,互相帮助,理解他人,走进他人,方能获得益友。一味的付出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他们获利的工具,一味的所(索)取则会让人觉得无理,“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君子的态度为人处世,不苛求,不执着。以流水之姿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友情,体会到你们间的重要。
诚哉斯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对待不同的朋友,我们应以不同的为人得之,切勿触犯了朋友的底线,保持良好的边界感,为朋友留足需求的私人空间,方能维持长久的友谊,让反谊之泉细水长流,不断巩固与筑牢。
试看当下,有多少人因朋友得益,又有多少人深陷其中,当我们面益友及与损友的抉择时,注意我们的选择,谨慎交友,正确交友,才是最好的结果。
交益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选择,我们的生活因朋友常在而多姿多彩,朋友平添了我们生活中多少的乐趣和愉悦,由此观之,交友之重,尤为重要,当以谨慎之心待之,“千万大厦总要有片基石”朋友将永远成为我们身后的港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