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3八上·萧山月考)据《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此处的“战争”和“条件”分别是指(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2023八上·萧山月考)“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23八上·萧山月考)“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是(  )
A.林则徐查禁鸦片 B.太平天国的兴亡
C.英法火烧圆明园 D.义和团反帝斗争
4.(2023八上·萧山月考)洋务派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湖北织布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这可以体现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
A.民主共和 B.“扶清灭洋”
C.变法图强 D.“自强”“求富”
5.(2023八上·萧山月考)李鸿章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由此可知李鸿章(  )
A.主张变法图强 B.对洋务事业有所反思
C.企图独揽大权 D.完全否定了洋务事业
6.(2023八上·萧山月考)19 世纪 70 年代, 中国边疆形势严峻。 面对外来入侵, 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 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 成功收复新疆。 这一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李鸿章
7.(2023八上·萧山月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8.(2023八上·萧山月考)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9.(2023八上·萧山月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清末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
②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
③都是利用宗教发动群众
④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2022·台州)《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1.(2023八上·萧山月考)如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 这些报刊(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023八上·萧山月考)刘公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100多年前,这里曾是清朝北洋海军基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将士浴血抗敌、为国捐躯,谱写出悲壮的爱国主义篇章。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全军覆没发生在(  )
A.平壤战役中 B.黄海战役中
C.旅顺战役中 D.威海卫战役中
13.(2023八上·萧山月考)《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诗云:“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面临“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4.(2023八上·萧山月考)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公车上书
C.绍兴起义 D.《时务报》的发表
15.(2023八上·萧山月考)市某中学正在组织近代名人展,这是其中一组人物。本组图片可以用来研究(  )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殉难图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共20分)
16.(2023八上·萧山月考)苦难中国,风雨晚晴,国都京城,横遭浩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耻辱之约——鸦片战争】
材料一: 从 1840 年开始, 在炮口的逼迫下, 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 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 地剥夺榨取、 管束控制中国, 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 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冲天火起——圆明园浩劫】
材料二 1860年,大火烧透了北京的天空,中西文明相结合的象征被付之一炬,只给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断垣残壁和不绝于书的愤怒。
【反帝怒涛——义和团运动】
材料三 (义和团)各坛场的门前竖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引自《庚子纪事》
材料四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义和团宣传口号
【祖国分离——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五: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 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台湾》 (1925 年作)
【古都呜咽——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六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20世纪初歌谣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请问哪一西方列强在 1840 年将炮口对向中国? 在《马关条约》 签订后, 列强新增了什么方式来榨取中国? 哪一条约的签订驱使近代中国社会完全“脱出常轨, 改道变形” ?
(2)材料二描述的是古都北京的哪场劫难?侵略者在疯狂焚掠的同时,还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3)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4)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造成台湾和祖国母亲分离的原因。
(5)材料六中的“八国联军侵满清”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清朝“赔巨款”、“洋人廷”的不平等条约中哪项内容表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7.(2023八上·萧山月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抗争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
【屈辱史】
【抗争史】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面对民族危亡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前者颁布了纲领性的文件,后者提出了鲜明的口号。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
【探索史】
材料二: 19 世纪后期20 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 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 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在外国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①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间为   年)
(2)材料一中提到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分别是什么 提到的“纲领性文件”和“口号”分别是什么
(3) 材料二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判断对错,对的选T,错的选F)
18.(2023八上·萧山月考)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
19.(2023八上·萧山月考)网络无极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
20.(2023八上·萧山月考)骑自行车转弯时要注意观察并伸手示意。(  )
21.(2023八上·萧山月考)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  )
22.(2023八上·萧山月考) “没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就其大,没有细流,河海不能成就其深。”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离不开社会。(  )
23.(2023八上·萧山月考)“世界是颗树,人是它的果实”,这句话正确说明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
24.(2023八上·萧山月考)社会秩序能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
25.(2023八上·萧山月考)互联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
26.(2023八上·萧山月考)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是不成文的。(  )
27.(2023八上·萧山月考)公共生活能为社会全员所共享,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什么私密性。(  )
四、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仅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28.(2023八上·萧山月考)周末,吴希一家组织去网红地梅洛古镇打卡游玩,并邀请了他的邻居和同学。下列关于吴希的社会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与邻居是业缘关系 B.与同学是地缘关系
C.与爸爸是血缘关系 D.全家都是血缘关系
29.(2023八上·萧山月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社会交往形式更加多样。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我们要(  )
A.认真努力学习,不用关心国事 B.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C.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 D.敢于尝试,寻求刺激
30.(2023八上·萧山月考)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  )
①知识不断丰富
②能力不断提高
③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④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2023八上·萧山月考)“村民有好货,县长来直播。”为帮助农民打通产品销路.各地越来越多的县级干部进行网络“直播带货",为当地优质产品代言。这表明“直播带货”(  )
A.为经济发展注人新的活力 B.是所有政府人员履职的途径
C.是农产品销售的唯一方式 D.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与发展
32.(2023八上·萧山月考)小明同学在上下学路上,经常主动给年迈和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虽然背着沉重的书包很累,但是小明觉得帮助了别人,自己也是快乐的。小明的行为提现了亲社会行为中的(  )
A.谦让 B.分享
C.帮助他人 D.关心社会发展
33.(2023八上·萧山月考)“您现在可以用闪光灯了。”体操赛馆内的志愿者对身边的一位观众说。刚才,这位观众想记录比赛的精彩瞬间,拍照时用了闪光灯,被志愿者制止了。观众在比赛中使用闪光灯的行为(  )
①是一种不遵守观赛礼仪的行为
②很可能影响运动员现场发挥
③是为了拍照效果好,没什么大不了
④体现了观众的观赛热情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34.(2023八上·萧山月考)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如图中的现象偶有发生。面对这种现象,你的建议是(  )
①暴力追讨被诈骗的财产
②加强防诈骗知识的学习
③掌握防诈骗的有效方法
④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2023八上·萧山月考)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我们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这说明(  )
A.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
B.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6.(2023八上·萧山月考)2022年获评全国五好家庭的莫益娟夫妇,13年如一日先后照顾了30个社会孤残儿童,用爱心、耐心、责任心陪伴这些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由此可见,此夫妇(  )
A.热心公益,赢得他人荣誉赞许 B.见义勇为,不计个人利益得失
C.孝亲敬长,履行公民法定义务 D.关爱他人,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37.(2023八上·萧山月考)劳动实践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见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锻炼意志。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③我们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五、材料分析题,
38.(2023八上·萧山月考)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满16周岁. 骑电动车是我的自由,为啥对我喊“停”?
请你结合自由与规则的知识,对漫画中这位少年进行劝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并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为此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材料中的“战争”是指鸦片战争,“条件”是指《南京条约》,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与中国禁烟运动无关,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结合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涉及的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将园中财物洗劫一空,B项正确;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没有法国参与,A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C项错误;
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国家有英法美德等八个国家,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进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鼎盛时期,拥有中国的半壁河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统治集团内部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产生内讧,导致天京事变的发生,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使太平天国出现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加上清政府的围剿和外国洋枪队的攻击,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因此材料描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亡,B项正确;
林则徐查禁鸦片是在广东地区,而且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并取得成功,A项错误;
英法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属于列强侵华的罪行,C项错误;
义和团反帝斗争主要在山东、直隶以及京津地区,反对对象是帝国主义,与材料“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洋务派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湖北织布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其口号是“自强”;为辅助军事工业,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其口号是“求富”,D项正确;
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A项错误;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B项错误;
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口号,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可以看出,李鸿章认识到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对挽救清王朝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说明李鸿章对洋务事业有所反思,B项正确;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不主张变法,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洋务事业有所反思,并非企图独揽大权,C项错误;
材料中李鸿章只是对洋务运动的反思,并非完全否定洋务事业,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结合洋务运动的局限性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为了加强西北边防,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左宗棠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 成功收复新疆,B项正确;
张之洞、曾国藩以及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代表,并都与收复新疆无关,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结果等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便利了日本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
B项涉及的是割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不大,错误;
C项涉及的是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不大,错误;
D项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最大的权益,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可以看出该观点强调百日维新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A项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
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而且其口号不是自强求富,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但没有实现,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结合戊戌变法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起义,其失败的客观原因都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②④正确,C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义和团运动以反帝为目标,①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义和团运动没有,③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斗争目标、策略以及失败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由“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严禁保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清政府论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1.【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创办了一系列报刊,这些报刊均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C项正确;
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A项错误;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维新派创办的这些报刊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项错误;
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没有取得成功,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2月,日本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因此该战役是威海卫战役,D项正确;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是在威海卫战役中,ABC三项均不符合,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3.【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强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尚未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错误;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尚未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4.【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存,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项正确;
萍、浏、醴起义、绍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AC两项错误;
《时务报》发表于1896年,是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不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公车上书”及其意义,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中的人物和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以及谭嗣同均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他们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此他们领导了戊戌变法,其高潮是“百日维新”。因此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用来研究百日维新,B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材料中的人物是维新派的代表,A项错误;
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代表人物有孙中山、黄兴等,材料中的人物是维新派的代表,C项错误;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社会各阶层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材料中的人物是维新派的代表,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片信息,结合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6.【答案】(1)英国、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或开设工厂) 、 《辛丑条约》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3)局限性:盲目排外。
(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 台湾割给日本。
(5)镇压义和团运动。 内容: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1)列强:依据材料“1840年”兵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急需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打开中国大门,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列强是指英国。方式: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侵略中国的程度加深,因此方式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约: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条约是《辛丑条约》。
(2)劫难:依据材料“1860年,大火烧透了北京的天空”并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因此劫难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条约:依据材料“186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清朝政府与英法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
(3)局限性:依据材料“保清灭洋”“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可以看出义和团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而且损坏了西方先进文明成果,这体现了其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4)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使得台湾与祖国母亲分离。
(5)直接目的: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镇压义和团运动。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四,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解答;第四问,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解答;第五问,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1901年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扶清灭洋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第1空应填《南京条约》;第2空应填《马关条约》;第3空应填《辛丑条约》;第4空应填1901年。
(2)运动:依据材料“面对民族危亡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前者颁布了纲领性的文件,后者提出了鲜明的口号”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次运动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文件和口号: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3)运动:依据材料“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并结合所学可知,开设同文馆是洋务派在1862年创办的新式学堂,因此运动是洋务运动;依据材料“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并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学堂,因此运动是戊戌变法。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和中国各阶层的抗争和探索。第一问,结合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结果和影响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及其纲领和义和团运动及其口号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秩序的认识,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网络生活中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遵守网络规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到文明上网,这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所以题干的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律
【解析】【分析】 当我们骑自行车转弯时要注意观察并伸手示意,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能让对方明确自己的意图,对于交通安全是一个有力的保障,这也是一个科学的做法.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觉遵守规则的认识,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所以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没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就其大;没有细流,河海不能成就其深。”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对集体、社会的作用,社会离不开个人,是因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个人离不开社会,所以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的认识,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人能够积极主动认识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世界是一棵树,人是它的果实。”这句话形象的比喻了社会是树,人是果实,果实离不开树,个人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要生活的一定的社会中,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所以题干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如果违反规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处罚。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违反社会规则为耻。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网络有利也有弊,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所以互联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因此,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和弊端的认识,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法律是成文的规范,道德是不成文的规范,所以题干描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公共生活少不了一个个具体的我,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能为社会全员所共享,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什么私密性,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负责,所以题干的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比较,公共生活的领域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更加精彩纷呈。
28.【答案】C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血缘关系是以血亲或生理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所以吴希与爸爸是血缘关系,因此,C正确。
A错误,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吴希与邻居是地缘关系。
B错误,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吴希与同学是业缘关系 。
D错误,吴希的父母不是血缘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29.【答案】C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C正确。
A错误,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B错误,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做法不可取, 应排除。
D错误,我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不能寻求刺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了解和感受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认识,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形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0.【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所以 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31.【答案】A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各地越来越多的县级干部进行网络“直播带货",为当地优质产品代言,这有利于提升农产品销量,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所以A正确。
B错误,直播带货不是所有政府人员履职的途径。
C中唯一方式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D不符合题意,“直播带货”与民主政治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的认识,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32.【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是指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小明同学在上下学路上,经常主动给年迈和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这体现帮助他人,所以C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33.【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材料中观众在比赛中使用闪光灯的行为是不遵守比赛规则,没有做到文明有礼,容易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是错误的,所以①②正确。
③④错误,比赛中使用闪光灯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做法不可取。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觉遵守规则和文明有礼的认识,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4.【答案】D
【知识点】公民的财产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漫画中的诈骗现象,我们要加强防诈骗知识的学习,掌握防诈骗的有效方法,如果受骗要依法进行维权,所以②③④正确。
①错误,暴力追讨被诈骗的财产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法不可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求助的认识,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35.【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找到关键信息: 我们是社区的……,是商场的……,是祖国大家庭中的……,这说明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所以D正确。
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不同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身份,而不是说明每个人有多重身份。
BC不符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36.【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莫益娟夫妇,13年如一日先后照顾了30个社会孤残儿童,用爱心、耐心、责任心陪伴这些孩子,这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表现,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所以D正确。
A错误,该夫妇的行为是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服务奉献社会的行为,不是为了赢得他人荣誉和赞许。
B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见义勇为和孝亲敬长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关爱他人的认识,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37.【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所以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了解和感受社会生活的认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8.【答案】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少年的做法是错误的,理由可以从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违反社会规则为耻。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3八上·萧山月考)据《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此处的“战争”和“条件”分别是指(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并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为此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材料中的“战争”是指鸦片战争,“条件”是指《南京条约》,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与中国禁烟运动无关,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结合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23八上·萧山月考)“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涉及的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将园中财物洗劫一空,B项正确;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没有法国参与,A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C项错误;
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国家有英法美德等八个国家,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进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2023八上·萧山月考)“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是(  )
A.林则徐查禁鸦片 B.太平天国的兴亡
C.英法火烧圆明园 D.义和团反帝斗争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鼎盛时期,拥有中国的半壁河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统治集团内部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产生内讧,导致天京事变的发生,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使太平天国出现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加上清政府的围剿和外国洋枪队的攻击,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因此材料描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亡,B项正确;
林则徐查禁鸦片是在广东地区,而且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并取得成功,A项错误;
英法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属于列强侵华的罪行,C项错误;
义和团反帝斗争主要在山东、直隶以及京津地区,反对对象是帝国主义,与材料“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2023八上·萧山月考)洋务派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湖北织布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这可以体现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
A.民主共和 B.“扶清灭洋”
C.变法图强 D.“自强”“求富”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洋务派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湖北织布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其口号是“自强”;为辅助军事工业,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其口号是“求富”,D项正确;
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A项错误;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B项错误;
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口号,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2023八上·萧山月考)李鸿章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由此可知李鸿章(  )
A.主张变法图强 B.对洋务事业有所反思
C.企图独揽大权 D.完全否定了洋务事业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可以看出,李鸿章认识到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对挽救清王朝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说明李鸿章对洋务事业有所反思,B项正确;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不主张变法,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洋务事业有所反思,并非企图独揽大权,C项错误;
材料中李鸿章只是对洋务运动的反思,并非完全否定洋务事业,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结合洋务运动的局限性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2023八上·萧山月考)19 世纪 70 年代, 中国边疆形势严峻。 面对外来入侵, 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 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 成功收复新疆。 这一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李鸿章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为了加强西北边防,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左宗棠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 成功收复新疆,B项正确;
张之洞、曾国藩以及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代表,并都与收复新疆无关,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结果等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2023八上·萧山月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便利了日本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
B项涉及的是割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不大,错误;
C项涉及的是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不大,错误;
D项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最大的权益,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2023八上·萧山月考)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可以看出该观点强调百日维新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A项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
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而且其口号不是自强求富,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但没有实现,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结合戊戌变法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2023八上·萧山月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清末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
②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
③都是利用宗教发动群众
④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起义,其失败的客观原因都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②④正确,C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义和团运动以反帝为目标,①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义和团运动没有,③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斗争目标、策略以及失败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10.(2022·台州)《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由“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严禁保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清政府论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1.(2023八上·萧山月考)如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 这些报刊(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创办了一系列报刊,这些报刊均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C项正确;
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A项错误;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维新派创办的这些报刊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项错误;
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没有取得成功,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2.(2023八上·萧山月考)刘公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100多年前,这里曾是清朝北洋海军基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将士浴血抗敌、为国捐躯,谱写出悲壮的爱国主义篇章。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全军覆没发生在(  )
A.平壤战役中 B.黄海战役中
C.旅顺战役中 D.威海卫战役中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2月,日本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因此该战役是威海卫战役,D项正确;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是在威海卫战役中,ABC三项均不符合,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3.(2023八上·萧山月考)《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诗云:“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面临“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强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尚未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错误;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尚未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4.(2023八上·萧山月考)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公车上书
C.绍兴起义 D.《时务报》的发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存,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项正确;
萍、浏、醴起义、绍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AC两项错误;
《时务报》发表于1896年,是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不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公车上书”及其意义,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5.(2023八上·萧山月考)市某中学正在组织近代名人展,这是其中一组人物。本组图片可以用来研究(  )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殉难图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中的人物和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以及谭嗣同均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他们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此他们领导了戊戌变法,其高潮是“百日维新”。因此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用来研究百日维新,B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材料中的人物是维新派的代表,A项错误;
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代表人物有孙中山、黄兴等,材料中的人物是维新派的代表,C项错误;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社会各阶层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材料中的人物是维新派的代表,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片信息,结合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共20分)
16.(2023八上·萧山月考)苦难中国,风雨晚晴,国都京城,横遭浩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耻辱之约——鸦片战争】
材料一: 从 1840 年开始, 在炮口的逼迫下, 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 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 地剥夺榨取、 管束控制中国, 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 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冲天火起——圆明园浩劫】
材料二 1860年,大火烧透了北京的天空,中西文明相结合的象征被付之一炬,只给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断垣残壁和不绝于书的愤怒。
【反帝怒涛——义和团运动】
材料三 (义和团)各坛场的门前竖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引自《庚子纪事》
材料四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义和团宣传口号
【祖国分离——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五: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 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台湾》 (1925 年作)
【古都呜咽——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六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20世纪初歌谣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请问哪一西方列强在 1840 年将炮口对向中国? 在《马关条约》 签订后, 列强新增了什么方式来榨取中国? 哪一条约的签订驱使近代中国社会完全“脱出常轨, 改道变形” ?
(2)材料二描述的是古都北京的哪场劫难?侵略者在疯狂焚掠的同时,还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3)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4)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造成台湾和祖国母亲分离的原因。
(5)材料六中的“八国联军侵满清”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清朝“赔巨款”、“洋人廷”的不平等条约中哪项内容表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1)英国、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或开设工厂) 、 《辛丑条约》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3)局限性:盲目排外。
(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 台湾割给日本。
(5)镇压义和团运动。 内容: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1)列强:依据材料“1840年”兵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急需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打开中国大门,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列强是指英国。方式: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侵略中国的程度加深,因此方式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约: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条约是《辛丑条约》。
(2)劫难:依据材料“1860年,大火烧透了北京的天空”并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因此劫难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条约:依据材料“186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清朝政府与英法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
(3)局限性:依据材料“保清灭洋”“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可以看出义和团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而且损坏了西方先进文明成果,这体现了其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4)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使得台湾与祖国母亲分离。
(5)直接目的: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镇压义和团运动。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四,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解答;第四问,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解答;第五问,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2023八上·萧山月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抗争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
【屈辱史】
【抗争史】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面对民族危亡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前者颁布了纲领性的文件,后者提出了鲜明的口号。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
【探索史】
材料二: 19 世纪后期20 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 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 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在外国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①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间为   年)
(2)材料一中提到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分别是什么 提到的“纲领性文件”和“口号”分别是什么
(3) 材料二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
【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1901年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扶清灭洋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第1空应填《南京条约》;第2空应填《马关条约》;第3空应填《辛丑条约》;第4空应填1901年。
(2)运动:依据材料“面对民族危亡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前者颁布了纲领性的文件,后者提出了鲜明的口号”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次运动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文件和口号: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3)运动:依据材料“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并结合所学可知,开设同文馆是洋务派在1862年创办的新式学堂,因此运动是洋务运动;依据材料“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并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学堂,因此运动是戊戌变法。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和中国各阶层的抗争和探索。第一问,结合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结果和影响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及其纲领和义和团运动及其口号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判断对错,对的选T,错的选F)
18.(2023八上·萧山月考)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秩序的认识,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
19.(2023八上·萧山月考)网络无极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网络生活中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遵守网络规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到文明上网,这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所以题干的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20.(2023八上·萧山月考)骑自行车转弯时要注意观察并伸手示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律
【解析】【分析】 当我们骑自行车转弯时要注意观察并伸手示意,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能让对方明确自己的意图,对于交通安全是一个有力的保障,这也是一个科学的做法.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觉遵守规则的认识,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2023八上·萧山月考)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所以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2.(2023八上·萧山月考) “没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就其大,没有细流,河海不能成就其深。”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离不开社会。(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没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就其大;没有细流,河海不能成就其深。”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对集体、社会的作用,社会离不开个人,是因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个人离不开社会,所以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的认识,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人能够积极主动认识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23.(2023八上·萧山月考)“世界是颗树,人是它的果实”,这句话正确说明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世界是一棵树,人是它的果实。”这句话形象的比喻了社会是树,人是果实,果实离不开树,个人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要生活的一定的社会中,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4.(2023八上·萧山月考)社会秩序能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所以题干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如果违反规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处罚。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违反社会规则为耻。
25.(2023八上·萧山月考)互联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网络有利也有弊,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所以互联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因此,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和弊端的认识,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26.(2023八上·萧山月考)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是不成文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法律是成文的规范,道德是不成文的规范,所以题干描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27.(2023八上·萧山月考)公共生活能为社会全员所共享,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什么私密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公共生活少不了一个个具体的我,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能为社会全员所共享,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什么私密性,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负责,所以题干的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比较,公共生活的领域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更加精彩纷呈。
四、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仅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28.(2023八上·萧山月考)周末,吴希一家组织去网红地梅洛古镇打卡游玩,并邀请了他的邻居和同学。下列关于吴希的社会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与邻居是业缘关系 B.与同学是地缘关系
C.与爸爸是血缘关系 D.全家都是血缘关系
【答案】C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血缘关系是以血亲或生理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所以吴希与爸爸是血缘关系,因此,C正确。
A错误,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吴希与邻居是地缘关系。
B错误,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吴希与同学是业缘关系 。
D错误,吴希的父母不是血缘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29.(2023八上·萧山月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社会交往形式更加多样。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我们要(  )
A.认真努力学习,不用关心国事 B.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C.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 D.敢于尝试,寻求刺激
【答案】C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C正确。
A错误,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B错误,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做法不可取, 应排除。
D错误,我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不能寻求刺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了解和感受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认识,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形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0.(2023八上·萧山月考)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  )
①知识不断丰富
②能力不断提高
③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④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所以 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31.(2023八上·萧山月考)“村民有好货,县长来直播。”为帮助农民打通产品销路.各地越来越多的县级干部进行网络“直播带货",为当地优质产品代言。这表明“直播带货”(  )
A.为经济发展注人新的活力 B.是所有政府人员履职的途径
C.是农产品销售的唯一方式 D.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与发展
【答案】A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各地越来越多的县级干部进行网络“直播带货",为当地优质产品代言,这有利于提升农产品销量,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所以A正确。
B错误,直播带货不是所有政府人员履职的途径。
C中唯一方式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D不符合题意,“直播带货”与民主政治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的认识,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32.(2023八上·萧山月考)小明同学在上下学路上,经常主动给年迈和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虽然背着沉重的书包很累,但是小明觉得帮助了别人,自己也是快乐的。小明的行为提现了亲社会行为中的(  )
A.谦让 B.分享
C.帮助他人 D.关心社会发展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是指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小明同学在上下学路上,经常主动给年迈和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这体现帮助他人,所以C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33.(2023八上·萧山月考)“您现在可以用闪光灯了。”体操赛馆内的志愿者对身边的一位观众说。刚才,这位观众想记录比赛的精彩瞬间,拍照时用了闪光灯,被志愿者制止了。观众在比赛中使用闪光灯的行为(  )
①是一种不遵守观赛礼仪的行为
②很可能影响运动员现场发挥
③是为了拍照效果好,没什么大不了
④体现了观众的观赛热情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材料中观众在比赛中使用闪光灯的行为是不遵守比赛规则,没有做到文明有礼,容易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是错误的,所以①②正确。
③④错误,比赛中使用闪光灯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做法不可取。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觉遵守规则和文明有礼的认识,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4.(2023八上·萧山月考)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如图中的现象偶有发生。面对这种现象,你的建议是(  )
①暴力追讨被诈骗的财产
②加强防诈骗知识的学习
③掌握防诈骗的有效方法
④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公民的财产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漫画中的诈骗现象,我们要加强防诈骗知识的学习,掌握防诈骗的有效方法,如果受骗要依法进行维权,所以②③④正确。
①错误,暴力追讨被诈骗的财产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法不可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求助的认识,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35.(2023八上·萧山月考)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我们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这说明(  )
A.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
B.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找到关键信息: 我们是社区的……,是商场的……,是祖国大家庭中的……,这说明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所以D正确。
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不同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身份,而不是说明每个人有多重身份。
BC不符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36.(2023八上·萧山月考)2022年获评全国五好家庭的莫益娟夫妇,13年如一日先后照顾了30个社会孤残儿童,用爱心、耐心、责任心陪伴这些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由此可见,此夫妇(  )
A.热心公益,赢得他人荣誉赞许 B.见义勇为,不计个人利益得失
C.孝亲敬长,履行公民法定义务 D.关爱他人,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莫益娟夫妇,13年如一日先后照顾了30个社会孤残儿童,用爱心、耐心、责任心陪伴这些孩子,这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表现,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所以D正确。
A错误,该夫妇的行为是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服务奉献社会的行为,不是为了赢得他人荣誉和赞许。
B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见义勇为和孝亲敬长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关爱他人的认识,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37.(2023八上·萧山月考)劳动实践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见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锻炼意志。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③我们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所以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了解和感受社会生活的认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五、材料分析题,
38.(2023八上·萧山月考)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满16周岁. 骑电动车是我的自由,为啥对我喊“停”?
请你结合自由与规则的知识,对漫画中这位少年进行劝说。
【答案】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少年的做法是错误的,理由可以从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违反社会规则为耻。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