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八中2023-2024学年社会法治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能力调查(一)试卷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2023九上·兰溪月考)公元前18世纪,他在位时,完成两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他死后,国力衰落。材料中的“他”是( )A.阿育王 B.伯里克利 C.屋大维 D.汉谟拉比2.(2023九上·兰溪月考)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如图中分别是亚非四个不同的文明古国,关于同学们的描述可信的是( )A.小华:A国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农业发达B.小明:B国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C.小丽:C国是热带沙漠气候,诞生了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D.小芳:D国濒临海洋,“小国寡民”是其显著特点3.(2023九上·兰溪月考)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印度和希腊成了世界上三个古典文化中心。当时中国、印度、希腊的哲学家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思考( )A.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B.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C.如何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D.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2023九上·兰溪月考)下列文明成就与大河流域无关的是( )A.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 D.儒略历5.(2023九上·兰溪月考)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农耕文明 C.小国寡民 D.民主政治6.(2023九上·兰溪月考)“王政时代结束后,国家由执政官、元老院及公民大会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利不受贵族侵犯。”由此判断这个“国家”是( )A.希腊城邦 B.罗马共和国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7.(2023九上·兰溪月考)10世纪后,西欧工商业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 )A.生产力的提高 B.交通的发展C.庄园主的支持 D.大学的创办8.(2023九上·兰溪月考)如图是某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历史大讲堂 讲座名称:____ 关键词:《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 主讲人:李华 地点:求知楼报告厅 时间:2022年5月23日14:00A.灿烂的拜占庭文化 B.读懂雅典民主政治C.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 D.阿拉伯帝国兴衰启示录9.(2023九上·兰溪月考)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对法兰克王国表述正确的是( )A.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相当B.实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C.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D.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10.(2023九上·兰溪月考)有学者论及某次改革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作用重大”指的是( )A.促使日本实现了国家统一B.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日本从此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D.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11.(2023九上·兰溪月考)《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帝国( )A.疆域横跨亚、非两洲 B.文化兼容并蓄C.沟通亚、非两洲的商贸 D.文明独具特色12.(2023九上·兰溪月考)在13、14世纪的西欧,土地关系变化和手工业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土地关系变化”的主要表现是( )A.各地开展垦殖运动 B.租地农场纷纷建立C.富余粮食进入市场 D.手工工场规模扩大13.(2023九上·兰溪月考)“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写于文艺复兴时期。该诗体现的思想潮流与下列哪一句最接近( )A.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B.来世的得救高于现世生活C.忠实的报答是上天堂,邪恶的惩罚是下地狱D.顺从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获得永恒的幸福14.(2023九上·兰溪月考)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黄金和白银阻碍世界市场的形成C.“两个大陆”是美洲和非洲D.会议讨论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15.(2023九上·兰溪月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句话深刻批判的殖民主义的罪恶行为是( )A.侵吞土地 B.建立殖民机构C.发动殖民战争 D.贩卖黑奴16.(2023九上·兰溪月考)《全球通史》一书中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议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一“冲突”的实质是( )A.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宗教神学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国王的权力被议会完全剥夺D.国王征收重税触动了新贵族的权益17.(2023九上·兰溪月考)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三国革命的共同点是( )①都反对本国的封建制度②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都遭到外国的武装干涉④都取得了民族独立A.①④ B.② C.①②③ D.②③18.(2023九上·兰溪月考)如果把“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思想解放的浪潮C.民族复兴新道路 D.新体制的创立19.(2023九上·兰溪月考)史学家霍布斯海姆称欧洲的18世纪为革命的时代,并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两场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认为它们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其中政治领域的革命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20.(2023九上·兰溪月考)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 )A.发展的理论 B.人民的理论 C.科学的理论 D.实践的理论二、材料分析题(共5大题,60分)21.(2023九上·兰溪月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多样的人类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 、《论语》、《一千零一夜》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责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材料二、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材料三、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材料一中“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创造发明的?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文明因“长期自我封闭,走向衰落”的典型事例。请你概括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多样的人类文明?(3)材料三中“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主要有哪些?我们应如何应对?22.(2023九上·兰溪月考)法制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划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法典中还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材料二:公元前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下,罗马政府制定法律公布于罗马广场。《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有权将不能如期还债的债务人送交法庭、戴枷拘禁、出卖为奴,甚至处死;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按照死者的遗嘱处理财产继承问题:在既没有继承人又没有遗嘱的情况下,由父系近亲成员继承财产。材料三: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修新的法律文献,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1) 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2) 材料二中《十二铜表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十二铜表法》有什么进步性?(3) 材料三中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新的法律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4) 结合上述内容,谈谈古代法律有何重大局限性。23.(2023九上·兰溪月考)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李老师以“欧洲走向近代”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材料一【土地经营方式-见证经济发展】从西欧中世纪庄园到租地农场西欧中世纪经济社会方式:庄园经济 西欧早期“近代”社会缩影:租地农场庄园为封建领主所有,庄园主自己持 有部分耕地,是为“自营地”;另将部分耕 地分给农奴耕种,是为“份地”。不经庄园 主同意,农奴不得离开;份地可以继承,但 必须缴纳继承税。 租地农场主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 地主要靠租佃土地、雇佣农业工人进行耕地。 这种租地农场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为市场而生 产,以及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材料二【解放思想-传承精神文明】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的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人的伟大和卓越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材料三【整体世界-追寻新航路】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四【罪恶的发家-血腥资本积累】欧洲殖民者对天花的免疫力较强,死于天花的人很少,而当他们踏上美洲后,天花迅即在当地的印第安人中传播......1521年,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在当地印第安人顽强抵抗之后,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在被包围的阿兹特克首都中,天花使得人口从原来的30万锐减到15万,活着的人也大多染病,最终被殖民军攻陷。上百座桥梁连接起来的宏伟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被夷为平地。在血与火的浩劫之上建立了墨西哥城......如果不是天花,再多的马匹和枪炮也不可能让只有900人的西班牙殖民军征服墨西哥。——摘编自李建中《世纪大疫情》(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世纪封建庄园经济和租地农场在土地占有方面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体出租地农场具有什么性质?(2)材料中“新的时代精神”是指什么?指出这一运动的性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天花”传至美洲的事件有哪些。根据材料归纳概括“天花”在美洲流行造成的影响。(任意一点影响即可)24.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英王詹姆士一世极力主张实行君主专制,他以哲学家、思想家自居,其所说的“自由君主制”是指不受社会、教士、法律、习惯等约束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受命于上帝,只对上帝负责,即“君权神授”。材料二: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 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 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材料三:……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革命结束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的条款内容出自哪个法律文件?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分属不同部门体现了国家权力运行的哪一原则?(3)材料三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概括该文献的核心内容。该文献有何历史进步性?(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5.(2023九上·兰溪月考)英国对现代世界的先导作用是无可否定的,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道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现出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历史学教授钱乘旦材料二: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那么,瓦特就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大国崛起·工业先声》材料三: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代 穷人数目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0% 36.5% 1855年 85(万)1856年 87(万)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1866年 130(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材料四: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抵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一个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過制的时代。……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938年上升为3.8%,1943年达到4%。在兰开斯特郡,1841年死亡的102025名工人中,有83216人活不到20岁,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2.1岁。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布尔战争爆发后,人们突然发现堂堂英国居然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合格的士兵。——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率先敲开通向现代世界大门的条件?(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瓦特是如何“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的。(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英国发展的历程中得出什么重要启示?(任意一点即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他死后,国力衰落。因此材料中的“他”是汉谟拉比,D项正确;阿育王是古印度的统治者,A项错误;伯里克利是5世纪中后期雅典的执政官,B项错误;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A国是古埃及,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农业发达,A项正确;B国是古巴比伦王国,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发明的,B项错误;C国是古印度,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C项错误;D国是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小国寡民”是古希腊城邦的特点,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埃及文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判断出ABCD四国,然后结合四国的文明成果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3.【答案】D【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国、印度和希腊成了世界上三个古典文化中心。当时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家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在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的各种新兴思潮,其中佛教等从多种角度探索人与人生的真谛;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开始探索物质结构和宇宙本质,以苏格拉底为首的哲学家开始思考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印度、希腊的哲学家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当时中国、印度、希腊的哲学家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ABC三项均不符合,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古印度文明和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百家争鸣的内容、古印度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主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4.【答案】D【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儒略历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凯撒制定的,古罗马属于海洋文明,与大河流域无关,D项符合题意;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字,属于大河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属于大河文明;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古印度属于大河文明,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和文明类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5.【答案】C【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可知,面积小;依据材料“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可知,人口少,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的特征是小国寡民,C项正确;古希腊没有实行大一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A项错误;古希腊城邦工商业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达,属于海洋文明,而非农耕文明,B项错误;古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6.【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国家是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结束了王政时代,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利不受贵族侵犯。罗马共和国的政体具有贵族寡头政治的特点,B项正确;希腊城邦没有元老院、保民官等机构,而且古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A项错误;罗马帝国实行的是元首制,皇帝掌握大权,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亚历山大帝国君主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古罗马文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罗马共和国政体的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7.【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欧农业、工商业的发展,10世纪后,西欧各地兴起了工商业城市。因此西欧工商业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提高,A项正确;BC两项不是根本原因,错误;西欧大学的兴起是在12世纪,其原因主要是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封建时代的欧洲,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源,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8.【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的法律,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因此该讲座的名称是灿烂的拜占庭文化,A项正确;雅典是古希腊的一个城邦,其特点是小国寡民,B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的法律,与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无关,CD两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结合拜占庭帝国的法律、疆域以及文化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9.【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王国实行封君封臣制,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中国的皇帝集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臣下必须完全服从皇帝,因此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C项正确;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远远小于罗马帝国的版图,A项错误;法兰克王国的奠基人克洛维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法兰克王国也一直推崇基督教信仰,B项错误;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雏形,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法兰克王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宗教、政治以及分裂状况等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0.【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改革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起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日本实行国家统一是在5世纪,A项错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B项错误;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解题的关键信息是“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结合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内容以及结果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1.【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亚洲和非洲的商业贸易,C项正确;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没有体现文化上的兼容并蓄,也没有体现文明独具特色的特点,BD两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2.【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3、14世纪的西欧,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土地关系变化”的主要表现是租地农场纷纷建立,B项正确;各地开展垦殖运动使土地面积逐渐扩大,与“土地关系变化”无关,A项错误;富余粮食进入市场是“土地关系变化”的结果,不是表现,C项错误;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与“土地关系变化”无关,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中古时期晚期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3.【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可知,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作用,追求现世幸福,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A项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正确;BCD三项均属于宗教思想,没有体现人文主义,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4.【答案】A【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分析】依据材料“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后,欧洲殖民者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此该学者的言论强调的是殖民掠夺的后果,A项正确;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非阻碍,B项错误;“两个大陆”是指欧洲和美洲,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因此该议会讨论的是哥伦布登陆美洲的影响,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结合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5.【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新航路的开辟【解析】【分析】依据材料“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从非洲掳获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因此马克思的话深刻批判了西方殖民者贩卖黑奴的罪恶行为,D项正确;马克思的话深刻批判了西方殖民者贩卖黑奴的罪恶行为,ABC三项均不符合,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结合三角贸易的过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6.【答案】A【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宗教神学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B项错误;C项中“完全剥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D项不是根源,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7.【答案】B【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有利于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正确,B项正确;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建立封建制度,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①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没有遭到外国的武装干涉,③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反对的是本国封建势力,没有遭受侵略,不存在民族独立的说法,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民族独立,④错误,AC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18.【答案】D【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并结合所学可知,“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是指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共和制。二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新体制,因此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新体制的创立,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信息涉及的是资本主义新体制的建立,B项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英国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不是民族复兴新道路,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去理解“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 的含义,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9.【答案】D【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欧洲的18世纪为革命的时代”“它们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符合材料中政治领域的革命,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北美地区,与材料中的“欧洲”不符,B项错误;工业革命属于经济领域的革命,而非政治领域,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欧洲的18世纪为革命的时代”“它们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结合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0.【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是发展的理论,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人民和实践的相关信息,BD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非科学的理论,C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21.【答案】(1)古印度人;阿拉伯人(2)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或清帝国的衰落);文明交流的方式:暴力冲突和和平交流;事例:暴力冲突——如亚历山大东征;和平交流——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应该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3)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等(写出两点,符合题意,有理即可)。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等。(有理即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人口问题及对策;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1)人物: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创造发明的。最初古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阿拉伯人奔波于亚欧大陆之间,把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到了欧洲。他们把阿拉伯的天文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带到了中国。(2)举例:结合所学可知,文明因“长期自我封闭,走向衰落”的典型事例有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清帝国的衰落。方式: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亚历山大东征、希波战争、罗马的扩张属于暴力冲突;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等属于和平交往。对待:依据材料“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可以得出应该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3)挑战:结合所学可知,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有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等。应对:结合第一问的挑战和所学可知,应对措施是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等。【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世界的帝国与交流、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第一问,结合古印度文明和阿拉伯人对文明交流的作用解答;第二问,结合拜占庭帝国和清帝国的兴衰、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及其史实以及对待人类文明的正确态度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的表现以及应对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2.【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十二铜表法》维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进步性: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3)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地位: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4)只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1)法律:依据材料“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划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法典中还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法律是《汉谟拉比法典》。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说明:依据材料“债权人有权将不能如期还债的债务人送交法庭、戴枷拘禁、出卖为奴,甚至处死”可以得出维护私有财产;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进步性: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3)目的:依据材料“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可知,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地位:依据材料“《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4)局限性: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汉谟拉比法典》和罗马法的实质可知,其局限性是只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实质以及意义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罗马民法大全》的目的和影响分析;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汉谟拉比法典》和罗马法的实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3.【答案】(1)不同:庄园土地归庄园主所有,租地农场主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性质:资本主义性质。(2)时代精神:人文主义。性质:一场反对教会“神权之上”,提倡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和亚洲、美洲、非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开始逐步确立起来。(4)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三角贸易”)。影响:“天花”在美洲流行造成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便利了欧洲殖民者的征服活动,破坏了古老的印第安文明。【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1)不同:依据材料“庄园为封建领主所有”“租地农场主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可知,庄园土地归庄园主所有,租地农场主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性质:依据材料“为市场而生产,以及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可知,具有资本主义性质。(2)时代精神:依据材料“14、15世纪”“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可知,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因此时代精神是人文主义。性质: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一场反对教会“神权之上”,提倡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3)影响:依据材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和亚洲、美洲、非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开始逐步确立起来。(4)事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和人口迁移,导致“天花”传至美洲;依据材料“欧洲殖民者对天花的免疫力较强,死于天花的人很少,而当他们踏上美洲后,天花迅即在当地的印第安人中传播”可以得出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影响:依据材料“天花使得人口从原来的30万锐减到15万,活着的人也大多染病,最终被殖民军攻陷”“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在当地印第安人顽强抵抗之后,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上百座桥梁连接起来的宏伟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被夷为平地。在血与火的浩劫之上建立了墨西哥城......如果不是天花,再多的马匹和枪炮也不可能让只有900人的西班牙殖民军征服墨西哥”可知,“天花”在美洲流行造成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便利了欧洲殖民者的征服活动,破坏了古老的印第安文明。【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欧洲的庄园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文艺复兴的内容和性质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第四问,依据材料四,结合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4.【答案】(1)根本原因: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革命结束以后,国王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或议会权力高于国王)。(2)法律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3)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核心内容:人权、法治。历史进步性:①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②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提倡人权和法治具有进步意义。(4)①由人治到法治。②由专制到民主。【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17世纪英王詹姆士一世极力主张实行君主专制,他以哲学家、思想家自居,其所说的“自由君主制”是指不受社会、教士、法律、习惯等约束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受命于上帝,只对上帝负责,即“君权神授”。 ”可知英国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结束以后,国王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或议会权力高于国王)。(2)根据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 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 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可知是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3)根据材料三“ ……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可知《人权宣言》核心内容是权利与财产(自由、平等、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提倡人权和法治具有进步意义。(4) 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故答案为:(1)根本原因: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革命结束以后,国王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或:议会权力高于国王)。(2)法律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3)核心内容:权利与财产(自由、平等、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历史进步性:①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②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提倡人权和法治具有进步意义。(4)①由人治到法治;②由专制到民主。【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25.【答案】(1)条件: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瓦特:改良蒸汽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问题:贫富差距大;犯罪率高,社会秩序混乱;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4)启示:发展经济时要注意解决社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使社会和谐发展。【知识点】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条件:依据材料“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现出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可知,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依据材料“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可知,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开启:结合所学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问题:依据表格信息可以得出贫富差距大;依据材料“一个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過制的时代……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可以得出犯罪率高,社会秩序混乱;依据“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938年上升为3.8%,1943年达到4%”“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可以得出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4)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结合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可知,发展经济时要注意解决社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使社会和谐发展。【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第二问,结合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影响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四,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分析;第四问,结合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 / 1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八中2023-2024学年社会法治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能力调查(一)试卷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2023九上·兰溪月考)公元前18世纪,他在位时,完成两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他死后,国力衰落。材料中的“他”是( )A.阿育王 B.伯里克利 C.屋大维 D.汉谟拉比【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他死后,国力衰落。因此材料中的“他”是汉谟拉比,D项正确;阿育王是古印度的统治者,A项错误;伯里克利是5世纪中后期雅典的执政官,B项错误;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2023九上·兰溪月考)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如图中分别是亚非四个不同的文明古国,关于同学们的描述可信的是( )A.小华:A国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农业发达B.小明:B国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C.小丽:C国是热带沙漠气候,诞生了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D.小芳:D国濒临海洋,“小国寡民”是其显著特点【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A国是古埃及,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农业发达,A项正确;B国是古巴比伦王国,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发明的,B项错误;C国是古印度,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C项错误;D国是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小国寡民”是古希腊城邦的特点,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埃及文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判断出ABCD四国,然后结合四国的文明成果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3.(2023九上·兰溪月考)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印度和希腊成了世界上三个古典文化中心。当时中国、印度、希腊的哲学家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思考( )A.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B.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C.如何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D.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案】D【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国、印度和希腊成了世界上三个古典文化中心。当时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家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在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的各种新兴思潮,其中佛教等从多种角度探索人与人生的真谛;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开始探索物质结构和宇宙本质,以苏格拉底为首的哲学家开始思考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印度、希腊的哲学家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当时中国、印度、希腊的哲学家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ABC三项均不符合,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古印度文明和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百家争鸣的内容、古印度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主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4.(2023九上·兰溪月考)下列文明成就与大河流域无关的是( )A.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 D.儒略历【答案】D【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儒略历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凯撒制定的,古罗马属于海洋文明,与大河流域无关,D项符合题意;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字,属于大河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属于大河文明;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古印度属于大河文明,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和文明类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5.(2023九上·兰溪月考)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农耕文明 C.小国寡民 D.民主政治【答案】C【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可知,面积小;依据材料“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可知,人口少,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的特征是小国寡民,C项正确;古希腊没有实行大一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A项错误;古希腊城邦工商业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达,属于海洋文明,而非农耕文明,B项错误;古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6.(2023九上·兰溪月考)“王政时代结束后,国家由执政官、元老院及公民大会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利不受贵族侵犯。”由此判断这个“国家”是( )A.希腊城邦 B.罗马共和国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国家是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结束了王政时代,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利不受贵族侵犯。罗马共和国的政体具有贵族寡头政治的特点,B项正确;希腊城邦没有元老院、保民官等机构,而且古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A项错误;罗马帝国实行的是元首制,皇帝掌握大权,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亚历山大帝国君主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古罗马文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罗马共和国政体的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7.(2023九上·兰溪月考)10世纪后,西欧工商业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 )A.生产力的提高 B.交通的发展C.庄园主的支持 D.大学的创办【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欧农业、工商业的发展,10世纪后,西欧各地兴起了工商业城市。因此西欧工商业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提高,A项正确;BC两项不是根本原因,错误;西欧大学的兴起是在12世纪,其原因主要是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封建时代的欧洲,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源,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8.(2023九上·兰溪月考)如图是某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历史大讲堂 讲座名称:____ 关键词:《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 主讲人:李华 地点:求知楼报告厅 时间:2022年5月23日14:00A.灿烂的拜占庭文化 B.读懂雅典民主政治C.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 D.阿拉伯帝国兴衰启示录【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的法律,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因此该讲座的名称是灿烂的拜占庭文化,A项正确;雅典是古希腊的一个城邦,其特点是小国寡民,B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的法律,与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无关,CD两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结合拜占庭帝国的法律、疆域以及文化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9.(2023九上·兰溪月考)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对法兰克王国表述正确的是( )A.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相当B.实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C.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D.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王国实行封君封臣制,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中国的皇帝集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臣下必须完全服从皇帝,因此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C项正确;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远远小于罗马帝国的版图,A项错误;法兰克王国的奠基人克洛维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法兰克王国也一直推崇基督教信仰,B项错误;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雏形,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法兰克王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宗教、政治以及分裂状况等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0.(2023九上·兰溪月考)有学者论及某次改革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作用重大”指的是( )A.促使日本实现了国家统一B.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日本从此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D.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改革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起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日本实行国家统一是在5世纪,A项错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B项错误;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解题的关键信息是“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结合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内容以及结果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1.(2023九上·兰溪月考)《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帝国( )A.疆域横跨亚、非两洲 B.文化兼容并蓄C.沟通亚、非两洲的商贸 D.文明独具特色【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亚洲和非洲的商业贸易,C项正确;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没有体现文化上的兼容并蓄,也没有体现文明独具特色的特点,BD两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2.(2023九上·兰溪月考)在13、14世纪的西欧,土地关系变化和手工业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土地关系变化”的主要表现是( )A.各地开展垦殖运动 B.租地农场纷纷建立C.富余粮食进入市场 D.手工工场规模扩大【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3、14世纪的西欧,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土地关系变化”的主要表现是租地农场纷纷建立,B项正确;各地开展垦殖运动使土地面积逐渐扩大,与“土地关系变化”无关,A项错误;富余粮食进入市场是“土地关系变化”的结果,不是表现,C项错误;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与“土地关系变化”无关,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中古时期晚期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3.(2023九上·兰溪月考)“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写于文艺复兴时期。该诗体现的思想潮流与下列哪一句最接近( )A.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B.来世的得救高于现世生活C.忠实的报答是上天堂,邪恶的惩罚是下地狱D.顺从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获得永恒的幸福【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可知,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作用,追求现世幸福,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A项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正确;BCD三项均属于宗教思想,没有体现人文主义,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4.(2023九上·兰溪月考)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黄金和白银阻碍世界市场的形成C.“两个大陆”是美洲和非洲D.会议讨论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分析】依据材料“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后,欧洲殖民者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此该学者的言论强调的是殖民掠夺的后果,A项正确;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非阻碍,B项错误;“两个大陆”是指欧洲和美洲,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因此该议会讨论的是哥伦布登陆美洲的影响,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结合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5.(2023九上·兰溪月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句话深刻批判的殖民主义的罪恶行为是( )A.侵吞土地 B.建立殖民机构C.发动殖民战争 D.贩卖黑奴【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新航路的开辟【解析】【分析】依据材料“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从非洲掳获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因此马克思的话深刻批判了西方殖民者贩卖黑奴的罪恶行为,D项正确;马克思的话深刻批判了西方殖民者贩卖黑奴的罪恶行为,ABC三项均不符合,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结合三角贸易的过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6.(2023九上·兰溪月考)《全球通史》一书中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议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一“冲突”的实质是( )A.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宗教神学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国王的权力被议会完全剥夺D.国王征收重税触动了新贵族的权益【答案】A【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宗教神学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B项错误;C项中“完全剥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D项不是根源,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7.(2023九上·兰溪月考)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三国革命的共同点是( )①都反对本国的封建制度②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都遭到外国的武装干涉④都取得了民族独立A.①④ B.② C.①②③ D.②③【答案】B【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有利于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正确,B项正确;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建立封建制度,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①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没有遭到外国的武装干涉,③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反对的是本国封建势力,没有遭受侵略,不存在民族独立的说法,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民族独立,④错误,AC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18.(2023九上·兰溪月考)如果把“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思想解放的浪潮C.民族复兴新道路 D.新体制的创立【答案】D【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并结合所学可知,“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是指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共和制。二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新体制,因此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新体制的创立,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信息涉及的是资本主义新体制的建立,B项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英国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不是民族复兴新道路,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去理解“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 的含义,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9.(2023九上·兰溪月考)史学家霍布斯海姆称欧洲的18世纪为革命的时代,并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两场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认为它们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其中政治领域的革命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答案】D【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欧洲的18世纪为革命的时代”“它们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符合材料中政治领域的革命,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北美地区,与材料中的“欧洲”不符,B项错误;工业革命属于经济领域的革命,而非政治领域,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欧洲的18世纪为革命的时代”“它们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结合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0.(2023九上·兰溪月考)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 )A.发展的理论 B.人民的理论 C.科学的理论 D.实践的理论【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是发展的理论,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人民和实践的相关信息,BD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非科学的理论,C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题(共5大题,60分)21.(2023九上·兰溪月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多样的人类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 、《论语》、《一千零一夜》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责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材料二、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材料三、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材料一中“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创造发明的?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文明因“长期自我封闭,走向衰落”的典型事例。请你概括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多样的人类文明?(3)材料三中“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主要有哪些?我们应如何应对?【答案】(1)古印度人;阿拉伯人(2)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或清帝国的衰落);文明交流的方式:暴力冲突和和平交流;事例:暴力冲突——如亚历山大东征;和平交流——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应该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3)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等(写出两点,符合题意,有理即可)。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等。(有理即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人口问题及对策;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1)人物: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创造发明的。最初古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阿拉伯人奔波于亚欧大陆之间,把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到了欧洲。他们把阿拉伯的天文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带到了中国。(2)举例:结合所学可知,文明因“长期自我封闭,走向衰落”的典型事例有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清帝国的衰落。方式: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亚历山大东征、希波战争、罗马的扩张属于暴力冲突;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等属于和平交往。对待:依据材料“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可以得出应该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3)挑战:结合所学可知,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有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等。应对:结合第一问的挑战和所学可知,应对措施是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等。【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世界的帝国与交流、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第一问,结合古印度文明和阿拉伯人对文明交流的作用解答;第二问,结合拜占庭帝国和清帝国的兴衰、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及其史实以及对待人类文明的正确态度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的表现以及应对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2.(2023九上·兰溪月考)法制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划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法典中还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材料二:公元前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下,罗马政府制定法律公布于罗马广场。《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有权将不能如期还债的债务人送交法庭、戴枷拘禁、出卖为奴,甚至处死;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按照死者的遗嘱处理财产继承问题:在既没有继承人又没有遗嘱的情况下,由父系近亲成员继承财产。材料三: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修新的法律文献,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1) 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2) 材料二中《十二铜表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十二铜表法》有什么进步性?(3) 材料三中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新的法律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4) 结合上述内容,谈谈古代法律有何重大局限性。【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十二铜表法》维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进步性: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3)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地位: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4)只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1)法律:依据材料“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划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法典中还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法律是《汉谟拉比法典》。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说明:依据材料“债权人有权将不能如期还债的债务人送交法庭、戴枷拘禁、出卖为奴,甚至处死”可以得出维护私有财产;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进步性: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3)目的:依据材料“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可知,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地位:依据材料“《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4)局限性: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汉谟拉比法典》和罗马法的实质可知,其局限性是只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实质以及意义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罗马民法大全》的目的和影响分析;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汉谟拉比法典》和罗马法的实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3.(2023九上·兰溪月考)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李老师以“欧洲走向近代”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材料一【土地经营方式-见证经济发展】从西欧中世纪庄园到租地农场西欧中世纪经济社会方式:庄园经济 西欧早期“近代”社会缩影:租地农场庄园为封建领主所有,庄园主自己持 有部分耕地,是为“自营地”;另将部分耕 地分给农奴耕种,是为“份地”。不经庄园 主同意,农奴不得离开;份地可以继承,但 必须缴纳继承税。 租地农场主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 地主要靠租佃土地、雇佣农业工人进行耕地。 这种租地农场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为市场而生 产,以及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材料二【解放思想-传承精神文明】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的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人的伟大和卓越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材料三【整体世界-追寻新航路】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四【罪恶的发家-血腥资本积累】欧洲殖民者对天花的免疫力较强,死于天花的人很少,而当他们踏上美洲后,天花迅即在当地的印第安人中传播......1521年,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在当地印第安人顽强抵抗之后,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在被包围的阿兹特克首都中,天花使得人口从原来的30万锐减到15万,活着的人也大多染病,最终被殖民军攻陷。上百座桥梁连接起来的宏伟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被夷为平地。在血与火的浩劫之上建立了墨西哥城......如果不是天花,再多的马匹和枪炮也不可能让只有900人的西班牙殖民军征服墨西哥。——摘编自李建中《世纪大疫情》(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世纪封建庄园经济和租地农场在土地占有方面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体出租地农场具有什么性质?(2)材料中“新的时代精神”是指什么?指出这一运动的性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天花”传至美洲的事件有哪些。根据材料归纳概括“天花”在美洲流行造成的影响。(任意一点影响即可)【答案】(1)不同:庄园土地归庄园主所有,租地农场主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性质:资本主义性质。(2)时代精神:人文主义。性质:一场反对教会“神权之上”,提倡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和亚洲、美洲、非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开始逐步确立起来。(4)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三角贸易”)。影响:“天花”在美洲流行造成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便利了欧洲殖民者的征服活动,破坏了古老的印第安文明。【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1)不同:依据材料“庄园为封建领主所有”“租地农场主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可知,庄园土地归庄园主所有,租地农场主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性质:依据材料“为市场而生产,以及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可知,具有资本主义性质。(2)时代精神:依据材料“14、15世纪”“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可知,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因此时代精神是人文主义。性质: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一场反对教会“神权之上”,提倡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3)影响:依据材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和亚洲、美洲、非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开始逐步确立起来。(4)事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和人口迁移,导致“天花”传至美洲;依据材料“欧洲殖民者对天花的免疫力较强,死于天花的人很少,而当他们踏上美洲后,天花迅即在当地的印第安人中传播”可以得出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影响:依据材料“天花使得人口从原来的30万锐减到15万,活着的人也大多染病,最终被殖民军攻陷”“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在当地印第安人顽强抵抗之后,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上百座桥梁连接起来的宏伟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被夷为平地。在血与火的浩劫之上建立了墨西哥城......如果不是天花,再多的马匹和枪炮也不可能让只有900人的西班牙殖民军征服墨西哥”可知,“天花”在美洲流行造成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便利了欧洲殖民者的征服活动,破坏了古老的印第安文明。【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欧洲的庄园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文艺复兴的内容和性质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第四问,依据材料四,结合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4.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英王詹姆士一世极力主张实行君主专制,他以哲学家、思想家自居,其所说的“自由君主制”是指不受社会、教士、法律、习惯等约束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受命于上帝,只对上帝负责,即“君权神授”。材料二: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 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 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材料三:……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革命结束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的条款内容出自哪个法律文件?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分属不同部门体现了国家权力运行的哪一原则?(3)材料三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概括该文献的核心内容。该文献有何历史进步性?(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案】(1)根本原因: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革命结束以后,国王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或议会权力高于国王)。(2)法律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3)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核心内容:人权、法治。历史进步性:①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②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提倡人权和法治具有进步意义。(4)①由人治到法治。②由专制到民主。【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17世纪英王詹姆士一世极力主张实行君主专制,他以哲学家、思想家自居,其所说的“自由君主制”是指不受社会、教士、法律、习惯等约束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受命于上帝,只对上帝负责,即“君权神授”。 ”可知英国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结束以后,国王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或议会权力高于国王)。(2)根据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 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 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可知是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3)根据材料三“ ……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可知《人权宣言》核心内容是权利与财产(自由、平等、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提倡人权和法治具有进步意义。(4) 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故答案为:(1)根本原因: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革命结束以后,国王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或:议会权力高于国王)。(2)法律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3)核心内容:权利与财产(自由、平等、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历史进步性:①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②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提倡人权和法治具有进步意义。(4)①由人治到法治;②由专制到民主。【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25.(2023九上·兰溪月考)英国对现代世界的先导作用是无可否定的,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道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现出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历史学教授钱乘旦材料二: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那么,瓦特就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大国崛起·工业先声》材料三: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代 穷人数目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0% 36.5% 1855年 85(万)1856年 87(万)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1866年 130(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材料四: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抵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一个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過制的时代。……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938年上升为3.8%,1943年达到4%。在兰开斯特郡,1841年死亡的102025名工人中,有83216人活不到20岁,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2.1岁。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布尔战争爆发后,人们突然发现堂堂英国居然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合格的士兵。——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率先敲开通向现代世界大门的条件?(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瓦特是如何“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的。(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英国发展的历程中得出什么重要启示?(任意一点即可)【答案】(1)条件: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瓦特:改良蒸汽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问题:贫富差距大;犯罪率高,社会秩序混乱;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4)启示:发展经济时要注意解决社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使社会和谐发展。【知识点】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条件:依据材料“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现出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可知,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依据材料“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可知,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开启:结合所学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问题:依据表格信息可以得出贫富差距大;依据材料“一个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過制的时代……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可以得出犯罪率高,社会秩序混乱;依据“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938年上升为3.8%,1943年达到4%”“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可以得出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4)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结合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可知,发展经济时要注意解决社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使社会和谐发展。【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第二问,结合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影响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四,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分析;第四问,结合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八中2023-2024学年社会法治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能力调查(一)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八中2023-2024学年社会法治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能力调查(一)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