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1.(2023七上·临平期中)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
②我们要珍惜这个新起点,体验初中生活的快乐
③升入初中,我已经是个大人了,一切都要自己做主
④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付出努力,为以后的人生奠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3七上·临平期中)下图《时间去哪儿了》表明,学会学习要(  )
A.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B.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C.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D.培养观察、想象、创新等能力
3.(2023七上·临平期中)2023年4月 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新时代,学新知,团中央、学习强国平台、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这启示青少年要(  )
①重视网上阅读,减少书本学习
②参加读书活动,享受学习乐趣
③仅仅在学校学习,学会管理自己
④养成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七上·临平期中)读漫画《某些人的缺点,自己总是看不见》(作者白晓东)。其寓意是(  )
A.我们可以从身体特征来认识自己
B.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C.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
D.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潜能
5.(2023七上·临平期中)下面属于我们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是(  )
①学习科目增多了,课程学习难度增大
②学校的生活丰富了,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③对自主管理的要求高
④老师不再像小学里那样关心我们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23七上·临平期中)下侧漫画中的同学很苦恼,你给他的建议是(  )
①扬长避短
②主动改正缺点
③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④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七上·临平期中)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下列诗句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2023七上·临平期中)王瑜和李力是某校八年级一对”双子星”。学习上,他们总是排在班级的前两名,交替领先;足球场上,也是一攻一守,配合默契。他们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很好的朋友。可见,在对待竞争和友谊的关系上,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竞争就没有友谊 B.友谊并不排斥竞争
C.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D.竞争会激励我们共同进步
9.(2023七上·临平期中)对以下交友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
选项 交友行为 微点评
① 小华与朋友交往能做到言出必践 呵护友谊需要诚实守信
② 小新想尽办法打探朋友情绪低落的原因 呵护友谊要对朋友的隐私刨根问底
③ 小宇在好友需要的时候及时予以帮助 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
④ 小明与朋友发生冲突时,换位思考,坦诚交流 呵护友谊需要正确处理冲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3七上·临平期中)随着互联网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一些炫富拜金、卖惨审丑、猎奇恶搞等低俗、恶俗的直播和短视频,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因此,国家开展系列“清朗 2023年网络环境整治”行动。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②网络具有消极作用,我们坚决远离网络
③正确对待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需慎重对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3七上·临平期中)”学而时习之”“学然后知不足”等古语,说明: (  )
①学习伴随我们成长
②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
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④学习就是要读一些古代典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
12.(2023七上·临平期中)小华觉得中学生活真丰富,有十几门学科,有各种比赛,每天过得很充实。下列小华的认识和做法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书桌收拾整洁
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课间休息去打一场球,出一身汗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背5个英语单词,积少成多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遇到不懂的问题立刻问同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2023七上·临平期中)为落实党的二十大要求,某校七年级(1)班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了以“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明确方向】通过对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讲话摘录 结合教材谈理解
“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 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纯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 ②
【追求梦想】“天眼”之父南仁东:24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500米
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南仁东通过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带领同事们一起解决了许许多多具体的技术问题,硬是将梦想中的空中楼阁,变成了现实。
【强国有我】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以“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强’在哪里,如何变‘强’”为话题,展开了讨论。
(1)请你将上表中的空格内容补充完整。
(2)南仁东的行为对我们青少年追求梦想有什么启示
(3)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你同意吗?请阐明你的看法。
14.(2023七上·临平期中)友谊是人生永远的话题。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数据分析】以下是探究小组针对初中生交友问题对100名初中学生进行的调查统计:
问题 结果
①你喜欢交朋友吗 喜欢90人 不喜欢3人 不清楚7人
②你喜欢交什么类型的朋友 学习上互相帮助的朋友26人 有共同爱好、能够相互理解的朋友71人 讲义气的3人
【友谊力量】小明在新的班集体中遇到了烦恼,他想要结交新的朋友,但同时他又害怕朋友会给他带来很多麻烦。对于小明的现状,大家看法不一。
小明妈妈 你应该多和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新同学 朋友一定要多,多个朋友多条路
朋友小刚 进入初中后,朋友圈会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的
(1)分析上述调查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朋友小刚说法的理解。
(3)请分别对小明妈妈和新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15.(2023七上·临平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下面是小梅QQ群的截图。现在让我们一起和小梅走进网络世界,体验网络交往。
(1)对于小梅约见网友的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2)不认识的“F4”也挤进了QQ群,可见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
(3)网络世界纷繁复杂,请你说说在网络世界里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16.(2023七上·临平期中)位于浙江省长兴县的七里亭遗址,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各类打制石器600余件。据此判断,与七里亭大致处于同一石器时代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7.(2023七上·临平期中)下图所示为利簋,簋内有铭文33字,记述了武王伐纣的事迹。这件青铜器见证了(  )
A.夏朝灭亡 B.盘庚迁殷 C.西周建立 D.平王东迁
18.(2023七上·临平期中)商朝的附属国中,多数国君与商王没有血缘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而西周利用血缘关系把诸侯同天子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威,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
A.发展生产,增强实力 B.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C.笼络宗亲,奖赏功臣 D.控制诸侯,强化皇权
19.(2023七上·临平期中)”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使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这说明春秋争霸促进了(  )
A.政治变革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20.(2023七上·临平期中)商鞅在谈及治国理念时指出:国君能用来勉励百姓的,是官职和爵位;国家之所以能够强大,“农战也”。以下变法措施能反映上述治国理念的是(  )
①奖励耕织 ②奖励军功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推行郡县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2023七上·临平期中)都江堰是沿用至今的中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蜀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蜀国
22.(2023七上·临平期中)他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成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23.(2023七上·临平期中)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这一制度形成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24.(2023七上·临平期中)政治上结束战国纷争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百家争鸣却是在汉代。要了解”文化上结束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应查阅(  )
A.《史记·李斯列传》 B.《荀子·强国篇》
C.《汉书·董仲舒传》 D.《汉书·景帝纪》
25.(2023七上·临平期中)某同学在学习某一历史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的统一 B.西汉的建立 C.西汉的强盛 D.东汉的兴衰
26.(2023七上·临平期中)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该书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这一体例最早见于(  )
A.《九章算术》 B.《史记》
C.《黄帝内经》 D.《周髀算经》
27.(2023七上·临平期中)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汉代,新疆地区就纳入中国版图。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经营西域
28.(2023七上·临平期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智慧】西周时期,教育由官府垄断,即“学在官府”,受教育者一般为贵族。到春秋晚期,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主政权需要大量知识分子为其服务,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少数平民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之光】
图1是古代造纸工艺流程 图2 是《伤寒杂病论》
【传承之任】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西周和春秋时期在教育方面的不同。面对变化,孔子提出怎样的教育主张?
(2)图1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有何贡献?图2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概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9.(2023七上·临平期中)青铜、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名片之青铜】
材料一:战国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 材料二:秦二十六年铜诏版
壶身纹饰分四层,其中,第三层为水陆攻战,左为步战仰攻,右为水陆战争。 (铭文大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于是下诏书给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中国名片之丝绸】
材料三:汉代丝绸之路和新疆营盘墓地遗址出土的丝织品
营盘墓地遗址(图中A地)的时代为汉晋之际。丝织品为墓主人的锦袍。锦袍中的树为石榴树,是生长在中亚一带的植物;树下人物造型受到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锦袍上的整体纹样体现出希腊、波斯两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
(1)运用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简述材料一中的青铜器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材料二中的图文资料为秦朝的哪两项统治措施提供了佐证?
(3)根据材料三,写出营盘墓地出土的丝织品中凝聚了哪些区域的文化元素?并分析丝织品凝聚多种文化元素的原因。
30.(2023七上·临平期中)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的盛世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允许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材料二: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拥有铸币权是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汉武帝”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中央机构名)铸。”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汉武帝采取的重大举措,并指出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2)若进一步探究”汉武帝与西汉强盛”这一历史主题,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从不同角度举两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所以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升入初中,我们还是未成年人,身心尚不成熟,还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不能一切都由自己做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的认识,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2.【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图片“时间都去哪了”"展现出的高效学习者时间安排和低效学习者时间安排,告诉我们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故B正确。
图片没有体现学会学习要发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强调要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培养观察、想象、创新等能力,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会学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3.【答案】C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学习点亮生命,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据此可知, 新时代,学新知,团中央、学习强国平台、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这启示青少年要积极参加读书活动,享受学习乐趣,养成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所以②④正确。
①错误,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书本,书本学习不能减少。
③错误,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4.【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某些人只看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告诉我们,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漫画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的认识,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5.【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实际,进入中学,学习科目增多了,课程学习难度增大,学校的生活丰富了,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老师不再像小学一样天天跟着我们,因此对自主管理的要求提高了,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 老师仍然关心我们的健康成长。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的认识,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6.【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同学要摆脱苦恼,需要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要勇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做更好的自己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做更好的自己要扬长避短,需要主动改正缺点,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扯的过程中实现的。
7.【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这体现了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只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所以C正确。
A不符合题意,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这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B不符合题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这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D不符合题意,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意思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这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友谊的特质的认识,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8.【答案】A
【知识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所以BC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应排除。
A观点错误,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所以友谊有合作也有竞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友谊的澄清的认识,在集体生活中,竞争不是嫉妒、排斥,更不是敌对,而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9.【答案】C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①正确, 小华与朋友交往能做到言出必践,这表明呵护友谊需要诚实守信。
②错误,小新想尽办法打探朋友情绪低落的原因,这是不尊重朋友的做法,不利于呵护友谊,警示我们,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③正确, 小宇在好友需要的时候及时予以帮助,这说明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
④正确,小明与朋友发生冲突时,换位思考,坦诚交流,这是善于处理冲突的表现,说明呵护友谊需要正确处理冲突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呵护友谊的认识,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10.【答案】C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随着互联网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一些炫富拜金、卖惨审丑、猎奇恶搞等低俗、恶俗的直播和短视频,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因此,国家开展系列“清朗 2023年网络环境整治”行动。这说明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正确对待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需慎重对待 ,故①③④正确。
网络具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我们提高网络媒介素养,而非远离网络,故②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11.【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学而时习之”“学然后知不足”等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有自觉、主动的态度,要经常复习, 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我们要努力学习然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学习就是要读一些古代典籍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及学习的意义的认识,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大、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好现在学习的机会。
12.【答案】A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书桌收拾整洁,故①正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强调要重视积累,每天背5个英语单词,积少成多,故③正确。
课间休息要适当放松,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故②错误;
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思考后,再问同学,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会学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13.【答案】(1)①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积极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坚持,努力也要有方法;要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并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3)甲的观点是错误的,乙的观点是正确的。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②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③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将上表中的空格内容补充完整。围绕“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等分析,可知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积极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围绕“也纯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等分析,可知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此题要求说明南仁东的行为对我们青少年追求梦想有什么启示。此题为启示类问题,要概括材料内容,围绕“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南仁东通过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带领同事们一起解决了许许多多具体的技术问题”等信息,说明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坚持,努力也要有方法;要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并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3)此题要求说明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你是否同意并阐明你的看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的观点是错误的,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围绕材料观点,说明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点评】此题考查少年有梦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完整把握材料内容,联系少年有梦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性。
14.【答案】(1)绝大部分同学都渴望友谊;大多数同学交友都是因为有共同爱好、能够相互理解,少数同学以学习成绩为主。
(2)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小明妈妈的话是对的,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和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我们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也会变得更好。新同学的话是片面的,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朋友要有选择,选择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才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分析上述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完整把握图表内容,可知绝大部分同学都渴望友谊;大多数同学交友都是因为有共同爱好、能够相互理解,少数同学以学习成绩为主。
(2)此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朋友小刚说法的理解。围绕“进入初中后,朋友圈会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的”等分析,联系进入中学时代的知识,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此题要求分别对小明妈妈和新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围绕“你应该多和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分析,可知小明妈妈的话是对的,因为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和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我们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也会变得更好。围绕“朋友一定要多,多个朋友多条路”分析,可知新同学的话是片面的,因为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朋友要有选择,选择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才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点评】此题考查友谊的重要性、呵护友谊、中学时代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分析图表信息说明即可。(2)围绕小刚观点分析,联系中学时代的知识说明。(3)联系呵护友谊的知识分析即可。
15.【答案】(1)这种做法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因为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陌生人的邀请不能轻易接受。
(2)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3)①必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②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好自己。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说明如何看待小梅约见网友的事情。围绕材料内容,可知这种做法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因为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陌生人的邀请不能轻易接受。
(2)此题要求根据不认识的“F4”也挤进了QQ群,说明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概括材料内容,可知网络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3)此题要求说说在网络世界里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回顾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必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好自己等。
【点评】此题考查网络的影响、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网上交往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即可。(2)解答此题应把握网络交往的特点即可。(3)联系实际,结合网络交往的知识说明即可。
16.【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发掘出各类打制石器600余件”并结合所学可知,七里亭遗址使用打制石器,说明其处于旧石器时代,北京人遗址也处于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
BCD三项均处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发掘出各类打制石器600余件”,结合新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选项中遗址所处的时期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材料“利簋铭文记述了武王伐纣”,结合所学知识,商朝末年纣王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两军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故选C项。
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统治残暴,商汤起兵灭夏,排除A项。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商朝亦称殷朝,排除B项。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都城东迁洛阳,东周开始,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建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夏商周王朝更替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西周利用血缘关系把诸侯同天子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威,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镇守疆土,维护西周的统治,B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没有提及发展生产、增强实力的信息,A项错误;
笼络宗亲,奖赏功臣不是分封制的根本目的,C项错误;
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强化皇权”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西周利用血缘关系把诸侯同天子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威,以藩屏周’”,结合分封制的目的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使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可知,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使得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说明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无关,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使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0.【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鼓励公战,禁止私斗;实行奖励耕织,发展生产,符合材料中的“国君能用来勉励百姓的,是官职和爵位”“农战”等信息,①②正确,A项正确;
实行什伍连坐主要是加强对百姓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材料没有体现,③错误;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材料没有体现,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国君能用来勉励百姓的,是官职和爵位”“农战”,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1.【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都江堰”,结合所学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选C项。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秦国,不是春秋时期秦国,排除A项。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秦国,不是春秋时期蜀国,排除B项。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秦国,不是战国时期蜀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都江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22.【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将法、术、势相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D项正确;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A项错误;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齐物论,追求逍遥的人生态度,B项错误;
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思想,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能力。
23.【答案】C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以咸阳为中心,建立起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治,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
夏朝、商朝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AB两项错误;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是在秦朝,汉朝在秦朝之后,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4.【答案】C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文化上结束百家争鸣却是在汉代”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文化上了结束百家争鸣。因此要了解”文化上结束百家争鸣”史实应该查阅《汉书·董仲舒传》,C项正确;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均与材料中的“汉代”不符,AB两项错误;
汉景帝在汉武帝之前,当时儒家思想尚未确立正统地位,百家争鸣局面尚未结束,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独尊儒术,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文化上结束百家争鸣却是在汉代”,结合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5.【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东汉末年政治的腐败引发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即黄巾起义爆发,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由此可知,该知识线索反映了东汉的兴衰,D项正确;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秦朝,与材料信息“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不符,A项错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与材料信息“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不符,B项错误;
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达到强盛时期,与材料信息“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不符,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兴衰,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结合东汉兴衰的过程和概况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6.【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世家”“列传”“志”“年表”属于纪传体体例,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B项正确;
《九章算术》是东汉的数学成就,不是史书,A项错误;
《黄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医学文献,不是史书,C项错误;
《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不是史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司马迁与《史记》,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史记》的内容和地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7.【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正确;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始于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而非丝绸之路开通无关,A项错误;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不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B项错误;
班超经营西域是在东汉,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是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民族关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西汉管理西域地区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8.【答案】(1)从学在官府到兴办私学;从贵族垄断教育到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有教无类。
(2)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
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尊为“医圣”。
(3)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变化:据材料【教育智慧】“西周时期,教育由官府垄断,即“学在官府”,受教育者一般为贵族”可知,西周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据【教育智慧】“到春秋晚期,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少数平民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可知,春秋晚期,民间兴办私学,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由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教育从学在官府到兴办私学;从贵族垄断教育到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主张: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2)贡献:据材料【科技之光】“图1古代造纸工艺流程”,结合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科技成就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作者:据材料【科技之光】“图2 《伤寒杂病论》”,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吸取前人医学成就,结合自己行医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基础,被尊为“医圣”。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造纸术与《伤寒杂病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造纸术与《伤寒杂病论》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9.【答案】(1)见证战国手工业的繁荣(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见证战国兼并战争的频繁。
(2)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3)文化元素:中国、波斯、中亚、希腊、罗马等。
原因:营盘墓地位于西域地区,是丝绸之路上中外交往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社会状况:据材料一“战国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结合所学可知,壶身纹饰分四层,体现了战国时期,我国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反映了战国时期手工业的繁荣。据材料一“战国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第三层为水陆攻战,左为步战仰攻,右为水陆战争”,壶身战争场景,反映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频繁。
(2)据材料二“秦二十六年铜诏版”“于是下诏书给丞相隗状、王绾”,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政统一六国,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创立皇帝制度,建立专制集权统治,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据材料二“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交流与发展,统一文字,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发展。
(3)文化元素:据材料“营盘墓地遗址的时代为汉晋之际”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据材料“生长在中亚一带的植物”体现了中亚文化元素;据材料“树下人物造型受到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体现了希腊罗马元素;据材料“体现出希腊、波斯两种文化互相融合”体现了希腊、波斯文化元素。原因:据材料材料三“汉代丝绸之路”可知,营盘墓地位于西域地区,是丝绸之路上中外交往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是多种文明交汇的大舞台。
【点评】(1)本题以为切入点青铜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历史知识,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0.【答案】(1)颁布“推恩令”。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它们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或加强了中央集权等)
(2)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的材料(设立河西四郡等材料);独尊儒术的材料;张骞出使西域的材料等。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举措:依据材料“允许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可以得出颁布“推恩令”;依据材料“‘汉武帝’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中央机构名)铸”并结合所学可知,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作用:结合第一问的举措和所学可知,这些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补充:抓住主题“汉武帝与西汉强盛”,依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依据材料二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在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此结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其他措施补充即可,如补充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的材料(设立河西四郡等材料);独尊儒术的材料;张骞出使西域的材料等。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解答;第二问,结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其他措施补充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 / 1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1.(2023七上·临平期中)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
②我们要珍惜这个新起点,体验初中生活的快乐
③升入初中,我已经是个大人了,一切都要自己做主
④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付出努力,为以后的人生奠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所以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升入初中,我们还是未成年人,身心尚不成熟,还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不能一切都由自己做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的认识,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2.(2023七上·临平期中)下图《时间去哪儿了》表明,学会学习要(  )
A.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B.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C.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D.培养观察、想象、创新等能力
【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图片“时间都去哪了”"展现出的高效学习者时间安排和低效学习者时间安排,告诉我们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故B正确。
图片没有体现学会学习要发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强调要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培养观察、想象、创新等能力,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会学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3.(2023七上·临平期中)2023年4月 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新时代,学新知,团中央、学习强国平台、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这启示青少年要(  )
①重视网上阅读,减少书本学习
②参加读书活动,享受学习乐趣
③仅仅在学校学习,学会管理自己
④养成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学习点亮生命,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据此可知, 新时代,学新知,团中央、学习强国平台、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这启示青少年要积极参加读书活动,享受学习乐趣,养成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所以②④正确。
①错误,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书本,书本学习不能减少。
③错误,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4.(2023七上·临平期中)读漫画《某些人的缺点,自己总是看不见》(作者白晓东)。其寓意是(  )
A.我们可以从身体特征来认识自己
B.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C.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
D.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潜能
【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某些人只看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告诉我们,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漫画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的认识,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5.(2023七上·临平期中)下面属于我们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是(  )
①学习科目增多了,课程学习难度增大
②学校的生活丰富了,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③对自主管理的要求高
④老师不再像小学里那样关心我们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实际,进入中学,学习科目增多了,课程学习难度增大,学校的生活丰富了,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老师不再像小学一样天天跟着我们,因此对自主管理的要求提高了,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 老师仍然关心我们的健康成长。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的认识,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6.(2023七上·临平期中)下侧漫画中的同学很苦恼,你给他的建议是(  )
①扬长避短
②主动改正缺点
③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④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同学要摆脱苦恼,需要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要勇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做更好的自己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做更好的自己要扬长避短,需要主动改正缺点,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扯的过程中实现的。
7.(2023七上·临平期中)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下列诗句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这体现了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只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所以C正确。
A不符合题意,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这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B不符合题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这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D不符合题意,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意思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这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友谊的特质的认识,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8.(2023七上·临平期中)王瑜和李力是某校八年级一对”双子星”。学习上,他们总是排在班级的前两名,交替领先;足球场上,也是一攻一守,配合默契。他们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很好的朋友。可见,在对待竞争和友谊的关系上,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竞争就没有友谊 B.友谊并不排斥竞争
C.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D.竞争会激励我们共同进步
【答案】A
【知识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所以BC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应排除。
A观点错误,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所以友谊有合作也有竞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友谊的澄清的认识,在集体生活中,竞争不是嫉妒、排斥,更不是敌对,而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9.(2023七上·临平期中)对以下交友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
选项 交友行为 微点评
① 小华与朋友交往能做到言出必践 呵护友谊需要诚实守信
② 小新想尽办法打探朋友情绪低落的原因 呵护友谊要对朋友的隐私刨根问底
③ 小宇在好友需要的时候及时予以帮助 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
④ 小明与朋友发生冲突时,换位思考,坦诚交流 呵护友谊需要正确处理冲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①正确, 小华与朋友交往能做到言出必践,这表明呵护友谊需要诚实守信。
②错误,小新想尽办法打探朋友情绪低落的原因,这是不尊重朋友的做法,不利于呵护友谊,警示我们,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③正确, 小宇在好友需要的时候及时予以帮助,这说明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
④正确,小明与朋友发生冲突时,换位思考,坦诚交流,这是善于处理冲突的表现,说明呵护友谊需要正确处理冲突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呵护友谊的认识,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10.(2023七上·临平期中)随着互联网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一些炫富拜金、卖惨审丑、猎奇恶搞等低俗、恶俗的直播和短视频,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因此,国家开展系列“清朗 2023年网络环境整治”行动。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②网络具有消极作用,我们坚决远离网络
③正确对待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需慎重对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随着互联网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一些炫富拜金、卖惨审丑、猎奇恶搞等低俗、恶俗的直播和短视频,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因此,国家开展系列“清朗 2023年网络环境整治”行动。这说明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正确对待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需慎重对待 ,故①③④正确。
网络具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我们提高网络媒介素养,而非远离网络,故②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11.(2023七上·临平期中)”学而时习之”“学然后知不足”等古语,说明: (  )
①学习伴随我们成长
②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
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④学习就是要读一些古代典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学而时习之”“学然后知不足”等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有自觉、主动的态度,要经常复习, 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我们要努力学习然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学习就是要读一些古代典籍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及学习的意义的认识,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大、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好现在学习的机会。
12.(2023七上·临平期中)小华觉得中学生活真丰富,有十几门学科,有各种比赛,每天过得很充实。下列小华的认识和做法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书桌收拾整洁
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课间休息去打一场球,出一身汗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背5个英语单词,积少成多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遇到不懂的问题立刻问同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书桌收拾整洁,故①正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强调要重视积累,每天背5个英语单词,积少成多,故③正确。
课间休息要适当放松,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故②错误;
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思考后,再问同学,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会学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13.(2023七上·临平期中)为落实党的二十大要求,某校七年级(1)班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了以“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明确方向】通过对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讲话摘录 结合教材谈理解
“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 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纯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 ②
【追求梦想】“天眼”之父南仁东:24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500米
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南仁东通过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带领同事们一起解决了许许多多具体的技术问题,硬是将梦想中的空中楼阁,变成了现实。
【强国有我】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以“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强’在哪里,如何变‘强’”为话题,展开了讨论。
(1)请你将上表中的空格内容补充完整。
(2)南仁东的行为对我们青少年追求梦想有什么启示
(3)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你同意吗?请阐明你的看法。
【答案】(1)①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积极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坚持,努力也要有方法;要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并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3)甲的观点是错误的,乙的观点是正确的。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②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③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将上表中的空格内容补充完整。围绕“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等分析,可知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积极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围绕“也纯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等分析,可知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此题要求说明南仁东的行为对我们青少年追求梦想有什么启示。此题为启示类问题,要概括材料内容,围绕“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南仁东通过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带领同事们一起解决了许许多多具体的技术问题”等信息,说明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坚持,努力也要有方法;要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并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3)此题要求说明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你是否同意并阐明你的看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的观点是错误的,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围绕材料观点,说明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点评】此题考查少年有梦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完整把握材料内容,联系少年有梦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性。
14.(2023七上·临平期中)友谊是人生永远的话题。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数据分析】以下是探究小组针对初中生交友问题对100名初中学生进行的调查统计:
问题 结果
①你喜欢交朋友吗 喜欢90人 不喜欢3人 不清楚7人
②你喜欢交什么类型的朋友 学习上互相帮助的朋友26人 有共同爱好、能够相互理解的朋友71人 讲义气的3人
【友谊力量】小明在新的班集体中遇到了烦恼,他想要结交新的朋友,但同时他又害怕朋友会给他带来很多麻烦。对于小明的现状,大家看法不一。
小明妈妈 你应该多和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新同学 朋友一定要多,多个朋友多条路
朋友小刚 进入初中后,朋友圈会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的
(1)分析上述调查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朋友小刚说法的理解。
(3)请分别对小明妈妈和新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绝大部分同学都渴望友谊;大多数同学交友都是因为有共同爱好、能够相互理解,少数同学以学习成绩为主。
(2)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小明妈妈的话是对的,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和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我们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也会变得更好。新同学的话是片面的,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朋友要有选择,选择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才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分析上述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完整把握图表内容,可知绝大部分同学都渴望友谊;大多数同学交友都是因为有共同爱好、能够相互理解,少数同学以学习成绩为主。
(2)此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朋友小刚说法的理解。围绕“进入初中后,朋友圈会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的”等分析,联系进入中学时代的知识,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此题要求分别对小明妈妈和新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围绕“你应该多和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分析,可知小明妈妈的话是对的,因为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和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我们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也会变得更好。围绕“朋友一定要多,多个朋友多条路”分析,可知新同学的话是片面的,因为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朋友要有选择,选择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才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点评】此题考查友谊的重要性、呵护友谊、中学时代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分析图表信息说明即可。(2)围绕小刚观点分析,联系中学时代的知识说明。(3)联系呵护友谊的知识分析即可。
15.(2023七上·临平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下面是小梅QQ群的截图。现在让我们一起和小梅走进网络世界,体验网络交往。
(1)对于小梅约见网友的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2)不认识的“F4”也挤进了QQ群,可见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
(3)网络世界纷繁复杂,请你说说在网络世界里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答案】(1)这种做法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因为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陌生人的邀请不能轻易接受。
(2)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3)①必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②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好自己。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说明如何看待小梅约见网友的事情。围绕材料内容,可知这种做法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因为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陌生人的邀请不能轻易接受。
(2)此题要求根据不认识的“F4”也挤进了QQ群,说明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概括材料内容,可知网络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3)此题要求说说在网络世界里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回顾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必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好自己等。
【点评】此题考查网络的影响、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网上交往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即可。(2)解答此题应把握网络交往的特点即可。(3)联系实际,结合网络交往的知识说明即可。
16.(2023七上·临平期中)位于浙江省长兴县的七里亭遗址,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各类打制石器600余件。据此判断,与七里亭大致处于同一石器时代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发掘出各类打制石器600余件”并结合所学可知,七里亭遗址使用打制石器,说明其处于旧石器时代,北京人遗址也处于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
BCD三项均处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发掘出各类打制石器600余件”,结合新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选项中遗址所处的时期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2023七上·临平期中)下图所示为利簋,簋内有铭文33字,记述了武王伐纣的事迹。这件青铜器见证了(  )
A.夏朝灭亡 B.盘庚迁殷 C.西周建立 D.平王东迁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材料“利簋铭文记述了武王伐纣”,结合所学知识,商朝末年纣王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两军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故选C项。
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统治残暴,商汤起兵灭夏,排除A项。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商朝亦称殷朝,排除B项。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都城东迁洛阳,东周开始,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建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夏商周王朝更替的相关史实。
18.(2023七上·临平期中)商朝的附属国中,多数国君与商王没有血缘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而西周利用血缘关系把诸侯同天子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威,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
A.发展生产,增强实力 B.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C.笼络宗亲,奖赏功臣 D.控制诸侯,强化皇权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西周利用血缘关系把诸侯同天子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威,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镇守疆土,维护西周的统治,B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没有提及发展生产、增强实力的信息,A项错误;
笼络宗亲,奖赏功臣不是分封制的根本目的,C项错误;
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强化皇权”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西周利用血缘关系把诸侯同天子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威,以藩屏周’”,结合分封制的目的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2023七上·临平期中)”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使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这说明春秋争霸促进了(  )
A.政治变革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使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可知,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使得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说明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无关,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使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0.(2023七上·临平期中)商鞅在谈及治国理念时指出:国君能用来勉励百姓的,是官职和爵位;国家之所以能够强大,“农战也”。以下变法措施能反映上述治国理念的是(  )
①奖励耕织 ②奖励军功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推行郡县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鼓励公战,禁止私斗;实行奖励耕织,发展生产,符合材料中的“国君能用来勉励百姓的,是官职和爵位”“农战”等信息,①②正确,A项正确;
实行什伍连坐主要是加强对百姓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材料没有体现,③错误;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材料没有体现,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国君能用来勉励百姓的,是官职和爵位”“农战”,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1.(2023七上·临平期中)都江堰是沿用至今的中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蜀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蜀国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都江堰”,结合所学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选C项。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秦国,不是春秋时期秦国,排除A项。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秦国,不是春秋时期蜀国,排除B项。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秦国,不是战国时期蜀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都江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22.(2023七上·临平期中)他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成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将法、术、势相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D项正确;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A项错误;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齐物论,追求逍遥的人生态度,B项错误;
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思想,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能力。
23.(2023七上·临平期中)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这一制度形成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答案】C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以咸阳为中心,建立起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治,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
夏朝、商朝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AB两项错误;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是在秦朝,汉朝在秦朝之后,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4.(2023七上·临平期中)政治上结束战国纷争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百家争鸣却是在汉代。要了解”文化上结束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应查阅(  )
A.《史记·李斯列传》 B.《荀子·强国篇》
C.《汉书·董仲舒传》 D.《汉书·景帝纪》
【答案】C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文化上结束百家争鸣却是在汉代”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文化上了结束百家争鸣。因此要了解”文化上结束百家争鸣”史实应该查阅《汉书·董仲舒传》,C项正确;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均与材料中的“汉代”不符,AB两项错误;
汉景帝在汉武帝之前,当时儒家思想尚未确立正统地位,百家争鸣局面尚未结束,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独尊儒术,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文化上结束百家争鸣却是在汉代”,结合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5.(2023七上·临平期中)某同学在学习某一历史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的统一 B.西汉的建立 C.西汉的强盛 D.东汉的兴衰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东汉末年政治的腐败引发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即黄巾起义爆发,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由此可知,该知识线索反映了东汉的兴衰,D项正确;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秦朝,与材料信息“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不符,A项错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与材料信息“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不符,B项错误;
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达到强盛时期,与材料信息“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不符,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兴衰,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结合东汉兴衰的过程和概况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6.(2023七上·临平期中)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该书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这一体例最早见于(  )
A.《九章算术》 B.《史记》
C.《黄帝内经》 D.《周髀算经》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世家”“列传”“志”“年表”属于纪传体体例,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B项正确;
《九章算术》是东汉的数学成就,不是史书,A项错误;
《黄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医学文献,不是史书,C项错误;
《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不是史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司马迁与《史记》,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史记》的内容和地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7.(2023七上·临平期中)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汉代,新疆地区就纳入中国版图。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经营西域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正确;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始于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而非丝绸之路开通无关,A项错误;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不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B项错误;
班超经营西域是在东汉,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是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民族关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西汉管理西域地区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8.(2023七上·临平期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智慧】西周时期,教育由官府垄断,即“学在官府”,受教育者一般为贵族。到春秋晚期,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主政权需要大量知识分子为其服务,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少数平民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之光】
图1是古代造纸工艺流程 图2 是《伤寒杂病论》
【传承之任】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西周和春秋时期在教育方面的不同。面对变化,孔子提出怎样的教育主张?
(2)图1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有何贡献?图2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概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1)从学在官府到兴办私学;从贵族垄断教育到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有教无类。
(2)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
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尊为“医圣”。
(3)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变化:据材料【教育智慧】“西周时期,教育由官府垄断,即“学在官府”,受教育者一般为贵族”可知,西周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据【教育智慧】“到春秋晚期,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少数平民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可知,春秋晚期,民间兴办私学,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由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教育从学在官府到兴办私学;从贵族垄断教育到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主张: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2)贡献:据材料【科技之光】“图1古代造纸工艺流程”,结合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科技成就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作者:据材料【科技之光】“图2 《伤寒杂病论》”,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吸取前人医学成就,结合自己行医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基础,被尊为“医圣”。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造纸术与《伤寒杂病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造纸术与《伤寒杂病论》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9.(2023七上·临平期中)青铜、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名片之青铜】
材料一:战国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 材料二:秦二十六年铜诏版
壶身纹饰分四层,其中,第三层为水陆攻战,左为步战仰攻,右为水陆战争。 (铭文大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于是下诏书给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中国名片之丝绸】
材料三:汉代丝绸之路和新疆营盘墓地遗址出土的丝织品
营盘墓地遗址(图中A地)的时代为汉晋之际。丝织品为墓主人的锦袍。锦袍中的树为石榴树,是生长在中亚一带的植物;树下人物造型受到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锦袍上的整体纹样体现出希腊、波斯两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
(1)运用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简述材料一中的青铜器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材料二中的图文资料为秦朝的哪两项统治措施提供了佐证?
(3)根据材料三,写出营盘墓地出土的丝织品中凝聚了哪些区域的文化元素?并分析丝织品凝聚多种文化元素的原因。
【答案】(1)见证战国手工业的繁荣(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见证战国兼并战争的频繁。
(2)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3)文化元素:中国、波斯、中亚、希腊、罗马等。
原因:营盘墓地位于西域地区,是丝绸之路上中外交往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社会状况:据材料一“战国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结合所学可知,壶身纹饰分四层,体现了战国时期,我国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反映了战国时期手工业的繁荣。据材料一“战国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第三层为水陆攻战,左为步战仰攻,右为水陆战争”,壶身战争场景,反映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频繁。
(2)据材料二“秦二十六年铜诏版”“于是下诏书给丞相隗状、王绾”,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政统一六国,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创立皇帝制度,建立专制集权统治,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据材料二“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交流与发展,统一文字,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发展。
(3)文化元素:据材料“营盘墓地遗址的时代为汉晋之际”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据材料“生长在中亚一带的植物”体现了中亚文化元素;据材料“树下人物造型受到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体现了希腊罗马元素;据材料“体现出希腊、波斯两种文化互相融合”体现了希腊、波斯文化元素。原因:据材料材料三“汉代丝绸之路”可知,营盘墓地位于西域地区,是丝绸之路上中外交往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是多种文明交汇的大舞台。
【点评】(1)本题以为切入点青铜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历史知识,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0.(2023七上·临平期中)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的盛世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允许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材料二: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拥有铸币权是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汉武帝”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中央机构名)铸。”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汉武帝采取的重大举措,并指出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2)若进一步探究”汉武帝与西汉强盛”这一历史主题,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从不同角度举两例。
【答案】(1)颁布“推恩令”。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它们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或加强了中央集权等)
(2)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的材料(设立河西四郡等材料);独尊儒术的材料;张骞出使西域的材料等。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举措:依据材料“允许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可以得出颁布“推恩令”;依据材料“‘汉武帝’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中央机构名)铸”并结合所学可知,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作用:结合第一问的举措和所学可知,这些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补充:抓住主题“汉武帝与西汉强盛”,依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依据材料二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在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此结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其他措施补充即可,如补充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的材料(设立河西四郡等材料);独尊儒术的材料;张骞出使西域的材料等。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解答;第二问,结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其他措施补充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