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图幅相同的宁波市地图和镇海区地图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宁波市地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详细
B.镇海区地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简略
C.宁波市地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简略
D.镇海区地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详细
【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宁波市的范围比镇海区大,比例尺小,内容粗略。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先把比例尺的文字式和线段式写成统一的数字式,再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州行政中心驻地西昌:28°N,102°E)是宁波(29°N,121°E)对口帮扶的地区。据此回答下题。
2.从经纬度位置看,西昌位于宁波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3.以下有关宁波与凉山之间的区域联系属于人才联系的是(  )
A.凉山产的精品苹果在宁波畅销 B.宁波学校为凉山学生捐赠图书
C.凉山的少数民族风俗传入宁波 D.宁波镇海区教师前去凉山支教
【答案】2.B
3.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从经纬度位置看,西昌位于宁波的西南方向。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凉山产的精品苹果在宁波畅销 属于物产联系。 宁波学校为凉山学生捐赠图书 , 凉山的少数民族风俗传入宁波 属于文化联系。 凉山的少数民族风俗传入宁波 ,属于人才联系。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人们惊喜地发现,亚运村的超市物资齐全,可以彻底实现运动员们的零食自由!这体现了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文化功能 D.经济功能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亚运村的超市物资齐全,可以彻底实现运动员们的零食自由!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5.(2022·绍兴)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处山峰比甲处山峰高 B.①处所在地易形成河流
C.③处适合开展攀岩活动 D.②处和④处均位于鞍部
【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乙处山峰的海拔是500米以上,甲处山峰的海拔是600米以上,甲处山峰高于乙处。①处所在地是山脊,不易形成河流。③处位于陡崖处,适合开展攀岩活动。②处和④处均位于鞍部,错误。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
6.(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许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可见山顶洞人相比于前人的进步之处是(  )
A.有爱美意识 B.会制造工具 C.能人工用火 D.有阶级分化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这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爱美意识。
A项有爱美意识是山顶洞人相比于前人的进步之处,符合题意;
B项会制造工具是人类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能人工用火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有阶级分化可以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山顶洞人的生活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山顶洞人的生活的相关史实。
7.(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白、石杵和圈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处于新石器时代
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可知材料反映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粮食,出现原始农业,处于新石器时代。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作物,排除①④。
C项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的农耕生活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8.(2024七上·拱墅期末)相传农历三月三是黄帝诞辰,民间有“三月三,拜轩辕”的民俗。这个习俗流传至今是因为黄帝(  )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创造了文字
C.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 D.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此有了题干中的习俗,A项正确;
创造文字的是仓颉,而非黄帝,B项错误;
大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C项错误;
神农氏即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而非黄帝,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黄帝的历史功绩和地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下列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青钢器工艺高超 B.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C.水利事业的发展 D.灌溉工具翻车的发明和使用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牛耕也开始出现,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得以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使农业的深耕细作,使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
A项青铜器工艺高超是在商朝,不符合题意;
B项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题意;
C项水利事业的发展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灌溉工具翻车的发明和使用是在三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
10.(2024七上·拱墅期末)考古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将下列文物按其出现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②殷墟甲骨
③商鞅方升
④二里头铜鼎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殷墟甲骨出现在商朝,商鞅方升出现在战国时期,二里头铜鼎出现在夏朝,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中文物出现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1.(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一措施在当时秦国起到的作用是(  )
A.提高军队战斗力 B.有利于加强边疆的治理
C.推动生产力发展 D.有利于激发劳动积极性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措施的描述,这一措施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这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现强兵,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
A项提高军队战斗力是题干措施在当时秦国起到的作用,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措施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
12.(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孔子主张(  )
A.依法治国,奖罚分明 B.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C.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D.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这表明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A项依法治国,奖罚分明的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B项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以德治国,反对苛政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3.(2024七上·拱墅期末)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西汉汉武帝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格局。因此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项正确;
A项是原始社会的特征,错误;
C项是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错误;
D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秦汉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4.(2024七上·拱墅期末)某班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的片段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B.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C.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宫殿
D.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因此不可能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宫殿,C项错误,符合题意;
汉文帝、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的说法符合史实,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汉文帝、景帝时期,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的说法符合史实,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汉文帝、景帝时期,重视农业生产,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的说法符合史实,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结合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理念和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5.(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下侧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个朝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一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中国东汉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中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东汉中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外戚和宦官专权。
ABD三项和题干漫画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6.(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仙李白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火烧乌林的场景。与该场景有关的战争是(  )
A.楚汉之争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由诗句“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可知,反映的是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战于赤壁,孙刘联军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题考查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项楚汉之争是刘邦、项羽争夺王位的斗争,不符合题意;
B项官渡之战和题干场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赤壁之战与该场景有关,符合题意;
D项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的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
17.(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利工程建成后,“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水利工程(  )
A.由蜀国修筑 B.是综合性水利枢纽
C.修筑于春秋时期 D.由三大系统工程构成
【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是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A项由蜀国修筑错误,都江堰是秦国修建的,不符合题意;
B项是综合性水利枢纽正确,符合题意;
C项修筑于春秋时期错误,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由三大系统工程构成错误,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都江堰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8.(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学习历史要学会史论结合。以下选项中史实和史论不匹配的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卫温到达夷洲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B 西汉“文景之治”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 丝绸之路的开辟 促进了中国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文化交流
D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促进了北方地区各民族的交融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立,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等;军事上,北击匈奴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A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B不匹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史论的匹配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9.(2022·温州)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开发了江南地区
C.加强了中外交流 D.削弱了军队实力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孝文帝自称拓跋氏与中原同源共祖,是促进汉族与鲜卑族交融的表现,故A说法正确,BCD与题意不吻合。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民族融合的例子,属于容易题
20.(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觐齐、晋、楚三国却有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B.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C.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D.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觐齐、晋、楚三国却有33次之多”反映了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ABD三项解读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是合理的解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王室地位的下降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周王室地位的下降,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扣子就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启迪升入初中的我们(  )
A.绝不宽容自己,务必做到十全十美
B.从点滴做起,付出努力,莫定人生基础
C.努力把追求优良成绩作为唯一目标
D.编织人生梦想,肯定就能获得巨大成就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扣子就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启迪升入初中的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付出努力,莫定人生基础,所以B正确。
A错误,人无完人,做到十全十美不符合实际。
C错误,我们要全面发展,不能把追求优良成绩作为唯一目标。
D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的认识,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2.(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2023年的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这启示我们(  )
①重视学习,只能读教科书
①养成阅读习惯,助力终身学习
③爱上阅读,享受学习乐趣
④爱护森林资源,拒绝纸质阅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这启示我们,养成阅读习惯,助力终身学习 ,爱上阅读,享受学习乐趣,所以①③正确。
①错误,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④中拒绝纸质阅读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23.(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对交友中的“微行为”进行“微点评”正确的有(  )
人物 微行为 微点评
甲 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 朋友越多越快乐
乙 与好友一起参加义务劳动 朋友要坦诚相待
丙 与好友一起竞选足球队长 要正确对待竞争
丁 拒绝好友抄试卷答案要求 友谊不能没原则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答案】D
【知识点】网络交往;竞争与合作;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甲点评错误, 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需要慎重,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并不是朋友越多越好。
乙错误, 与好友一起参加义务劳动,有利于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丙正确, 与好友一起竞选足球队长,这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竞争,认识到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要在竞争中提高自己
丁正确, 拒绝好友抄试卷答案要求 ,这说明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交友,友谊的澄清和友谊的特质的认识,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要发挥网络的利,尽量避免网络的弊。要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慎重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认清现实交往的重要性。
24.(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守护生命是永恒的话题,下列行为同时体现“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是(  )
A.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到深更半夜
B.积极参加优秀诗歌、经典诵读活动
C.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发烧生病不请假,不能落下一节课
【答案】C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睡早起体现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爱护身体的表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养护精神,所以C正确。
A错误,学习到深更半夜对身体健康不利,不是爱护身体的表现。
B不符合题意,选项活动没有体现爱护身体。
D错误, 发烧生病不请假是不爱护身体的表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守护生命的认识,守护生命首先要爱护身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5.(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小雨的困惑一“父母总是让我多参与家务劳动。这太耽误学习了,我该怎么办 ”以下能帮他走出误区的观点是(  )
A.家务劳动能锻炼自己生活技能,但没有学习重要
B.学习既包括知识的获取,也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C.课堂中的学习特别强调自主、自觉、自律的态度
D.只要家务劳动做得好,文化成绩一定会大大提高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父母总是让我多参与家务劳动。这太耽误学习了,我该怎么办 ”这说明小雨没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学习既包括知识的获取,也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所以B正确。
A错误,劳动和学习都重要。
C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D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默写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表现
【答案】(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2)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3)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学,本题可以从法律应在我们身边,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认识,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7.(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默写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的特征可以从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等方面回答。
法律的作用可以从法律的规范,指引和保护作用具体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的认识,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28.(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专门法律有哪些
《   》、《   》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   、   、   、   、   、   、
【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
【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保护未成的人的六道防线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
【点评】本题考查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9.(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读下图“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马可·波罗东行路线中,出发地甲为   洲,途经乙   海,最终到达C   洲。
(2)马可·波罗返回时经过D   洋和E   洋,连接该两大洋的是   海峡。F地区主要人种为   .
(3)途中经过A地,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如图2所示,请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并描述A地的气候特征。
【答案】(1)欧洲;地中海;亚洲
(2)太平;印度;马六甲;白色
(3)A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在马可·波罗东行路线中,出发地甲为欧洲,途经乙是地中海,最终到达C亚洲。
(2)、马可·波罗返回时经过D太平洋和E印度洋,连接该两大洋的是马六甲海峡。F地区主要人种为白色人种。
(3)、途中经过A地,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如图2所示,请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30.(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政治制度的创立、传承与发展:汉承秦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表展示了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   
请在表格的A、B处填写合适的内容。A:   B:   
(2)根据材料,说说秦朝在地方上的政治举措对国家发展和后世分别有什么重大意义。
(3)对比崇汉制度,汉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产生了什么负面影响?汉武帝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答案】(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丞相;地方官吏
(2)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王国问题逐渐突出;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官吏郡守和县令由皇帝来任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逐渐突出。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
1 / 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图幅相同的宁波市地图和镇海区地图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宁波市地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详细
B.镇海区地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简略
C.宁波市地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简略
D.镇海区地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详细
(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州行政中心驻地西昌:28°N,102°E)是宁波(29°N,121°E)对口帮扶的地区。据此回答下题。
2.从经纬度位置看,西昌位于宁波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3.以下有关宁波与凉山之间的区域联系属于人才联系的是(  )
A.凉山产的精品苹果在宁波畅销 B.宁波学校为凉山学生捐赠图书
C.凉山的少数民族风俗传入宁波 D.宁波镇海区教师前去凉山支教
4.(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人们惊喜地发现,亚运村的超市物资齐全,可以彻底实现运动员们的零食自由!这体现了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文化功能 D.经济功能
5.(2022·绍兴)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处山峰比甲处山峰高 B.①处所在地易形成河流
C.③处适合开展攀岩活动 D.②处和④处均位于鞍部
6.(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许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可见山顶洞人相比于前人的进步之处是(  )
A.有爱美意识 B.会制造工具 C.能人工用火 D.有阶级分化
7.(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白、石杵和圈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处于新石器时代
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4七上·拱墅期末)相传农历三月三是黄帝诞辰,民间有“三月三,拜轩辕”的民俗。这个习俗流传至今是因为黄帝(  )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创造了文字
C.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 D.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9.(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下列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青钢器工艺高超 B.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C.水利事业的发展 D.灌溉工具翻车的发明和使用
10.(2024七上·拱墅期末)考古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将下列文物按其出现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②殷墟甲骨
③商鞅方升
④二里头铜鼎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11.(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一措施在当时秦国起到的作用是(  )
A.提高军队战斗力 B.有利于加强边疆的治理
C.推动生产力发展 D.有利于激发劳动积极性
12.(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孔子主张(  )
A.依法治国,奖罚分明 B.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C.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D.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13.(2024七上·拱墅期末)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14.(2024七上·拱墅期末)某班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的片段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B.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C.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宫殿
D.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15.(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下侧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个朝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一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6.(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仙李白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火烧乌林的场景。与该场景有关的战争是(  )
A.楚汉之争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利工程建成后,“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水利工程(  )
A.由蜀国修筑 B.是综合性水利枢纽
C.修筑于春秋时期 D.由三大系统工程构成
18.(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学习历史要学会史论结合。以下选项中史实和史论不匹配的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卫温到达夷洲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B 西汉“文景之治”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 丝绸之路的开辟 促进了中国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文化交流
D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促进了北方地区各民族的交融
A.A B.B C.C D.D
19.(2022·温州)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开发了江南地区
C.加强了中外交流 D.削弱了军队实力
20.(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觐齐、晋、楚三国却有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B.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C.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D.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21.(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扣子就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启迪升入初中的我们(  )
A.绝不宽容自己,务必做到十全十美
B.从点滴做起,付出努力,莫定人生基础
C.努力把追求优良成绩作为唯一目标
D.编织人生梦想,肯定就能获得巨大成就
22.(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2023年的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这启示我们(  )
①重视学习,只能读教科书
①养成阅读习惯,助力终身学习
③爱上阅读,享受学习乐趣
④爱护森林资源,拒绝纸质阅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对交友中的“微行为”进行“微点评”正确的有(  )
人物 微行为 微点评
甲 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 朋友越多越快乐
乙 与好友一起参加义务劳动 朋友要坦诚相待
丙 与好友一起竞选足球队长 要正确对待竞争
丁 拒绝好友抄试卷答案要求 友谊不能没原则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24.(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守护生命是永恒的话题,下列行为同时体现“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是(  )
A.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到深更半夜
B.积极参加优秀诗歌、经典诵读活动
C.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发烧生病不请假,不能落下一节课
25.(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小雨的困惑一“父母总是让我多参与家务劳动。这太耽误学习了,我该怎么办 ”以下能帮他走出误区的观点是(  )
A.家务劳动能锻炼自己生活技能,但没有学习重要
B.学习既包括知识的获取,也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C.课堂中的学习特别强调自主、自觉、自律的态度
D.只要家务劳动做得好,文化成绩一定会大大提高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默写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表现
27.(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默写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28.(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专门法律有哪些
《   》、《   》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   、   、   、   、   、   、
29.(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读下图“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马可·波罗东行路线中,出发地甲为   洲,途经乙   海,最终到达C   洲。
(2)马可·波罗返回时经过D   洋和E   洋,连接该两大洋的是   海峡。F地区主要人种为   .
(3)途中经过A地,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如图2所示,请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并描述A地的气候特征。
30.(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政治制度的创立、传承与发展:汉承秦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表展示了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   
请在表格的A、B处填写合适的内容。A:   B:   
(2)根据材料,说说秦朝在地方上的政治举措对国家发展和后世分别有什么重大意义。
(3)对比崇汉制度,汉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产生了什么负面影响?汉武帝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宁波市的范围比镇海区大,比例尺小,内容粗略。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先把比例尺的文字式和线段式写成统一的数字式,再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答案】2.B
3.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从经纬度位置看,西昌位于宁波的西南方向。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凉山产的精品苹果在宁波畅销 属于物产联系。 宁波学校为凉山学生捐赠图书 , 凉山的少数民族风俗传入宁波 属于文化联系。 凉山的少数民族风俗传入宁波 ,属于人才联系。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亚运村的超市物资齐全,可以彻底实现运动员们的零食自由!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5.【答案】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乙处山峰的海拔是500米以上,甲处山峰的海拔是600米以上,甲处山峰高于乙处。①处所在地是山脊,不易形成河流。③处位于陡崖处,适合开展攀岩活动。②处和④处均位于鞍部,错误。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
6.【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这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爱美意识。
A项有爱美意识是山顶洞人相比于前人的进步之处,符合题意;
B项会制造工具是人类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能人工用火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有阶级分化可以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山顶洞人的生活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山顶洞人的生活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可知材料反映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粮食,出现原始农业,处于新石器时代。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作物,排除①④。
C项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的农耕生活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此有了题干中的习俗,A项正确;
创造文字的是仓颉,而非黄帝,B项错误;
大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C项错误;
神农氏即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而非黄帝,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黄帝的历史功绩和地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牛耕也开始出现,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得以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使农业的深耕细作,使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
A项青铜器工艺高超是在商朝,不符合题意;
B项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题意;
C项水利事业的发展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灌溉工具翻车的发明和使用是在三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殷墟甲骨出现在商朝,商鞅方升出现在战国时期,二里头铜鼎出现在夏朝,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中文物出现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措施的描述,这一措施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这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现强兵,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
A项提高军队战斗力是题干措施在当时秦国起到的作用,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措施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
12.【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这表明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A项依法治国,奖罚分明的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B项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以德治国,反对苛政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3.【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西汉汉武帝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格局。因此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项正确;
A项是原始社会的特征,错误;
C项是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错误;
D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秦汉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因此不可能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宫殿,C项错误,符合题意;
汉文帝、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的说法符合史实,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汉文帝、景帝时期,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的说法符合史实,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汉文帝、景帝时期,重视农业生产,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的说法符合史实,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结合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理念和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5.【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中国东汉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中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东汉中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外戚和宦官专权。
ABD三项和题干漫画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6.【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由诗句“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可知,反映的是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战于赤壁,孙刘联军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题考查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项楚汉之争是刘邦、项羽争夺王位的斗争,不符合题意;
B项官渡之战和题干场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赤壁之战与该场景有关,符合题意;
D项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的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是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A项由蜀国修筑错误,都江堰是秦国修建的,不符合题意;
B项是综合性水利枢纽正确,符合题意;
C项修筑于春秋时期错误,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由三大系统工程构成错误,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都江堰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立,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等;军事上,北击匈奴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A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B不匹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史论的匹配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9.【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孝文帝自称拓跋氏与中原同源共祖,是促进汉族与鲜卑族交融的表现,故A说法正确,BCD与题意不吻合。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民族融合的例子,属于容易题
20.【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觐齐、晋、楚三国却有33次之多”反映了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ABD三项解读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是合理的解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王室地位的下降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周王室地位的下降,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扣子就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启迪升入初中的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付出努力,莫定人生基础,所以B正确。
A错误,人无完人,做到十全十美不符合实际。
C错误,我们要全面发展,不能把追求优良成绩作为唯一目标。
D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的认识,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2.【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这启示我们,养成阅读习惯,助力终身学习 ,爱上阅读,享受学习乐趣,所以①③正确。
①错误,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④中拒绝纸质阅读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23.【答案】D
【知识点】网络交往;竞争与合作;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甲点评错误, 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需要慎重,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并不是朋友越多越好。
乙错误, 与好友一起参加义务劳动,有利于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丙正确, 与好友一起竞选足球队长,这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竞争,认识到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要在竞争中提高自己
丁正确, 拒绝好友抄试卷答案要求 ,这说明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交友,友谊的澄清和友谊的特质的认识,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要发挥网络的利,尽量避免网络的弊。要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慎重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认清现实交往的重要性。
24.【答案】C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睡早起体现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爱护身体的表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养护精神,所以C正确。
A错误,学习到深更半夜对身体健康不利,不是爱护身体的表现。
B不符合题意,选项活动没有体现爱护身体。
D错误, 发烧生病不请假是不爱护身体的表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守护生命的认识,守护生命首先要爱护身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5.【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父母总是让我多参与家务劳动。这太耽误学习了,我该怎么办 ”这说明小雨没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学习既包括知识的获取,也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所以B正确。
A错误,劳动和学习都重要。
C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D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26.【答案】(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2)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3)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学,本题可以从法律应在我们身边,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认识,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7.【答案】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的特征可以从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等方面回答。
法律的作用可以从法律的规范,指引和保护作用具体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的认识,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28.【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
【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保护未成的人的六道防线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
【点评】本题考查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9.【答案】(1)欧洲;地中海;亚洲
(2)太平;印度;马六甲;白色
(3)A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在马可·波罗东行路线中,出发地甲为欧洲,途经乙是地中海,最终到达C亚洲。
(2)、马可·波罗返回时经过D太平洋和E印度洋,连接该两大洋的是马六甲海峡。F地区主要人种为白色人种。
(3)、途中经过A地,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如图2所示,请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30.【答案】(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丞相;地方官吏
(2)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王国问题逐渐突出;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官吏郡守和县令由皇帝来任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逐渐突出。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