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3.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二、教学重、难点、考点重点: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考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利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三、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目镜和物镜的成像情况。四、教学准备:天平、刻度尺、铜块、铁块、水、烧杯等五、教学流程预设1、学生自主学习(15分钟)2、根据学习情况,进行重难点讲解(15分钟)3、达标检测、小组展示(10分钟)4、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六、重难精讲知识点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知识点二:密度1、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公式:ρ=m/V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2、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七、作业布置及拓展:1、完成学案上的作业布置;2、完成本节课配套练习3、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补充】 八、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导学过程】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2节 密度一、学习目标: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3.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三、自主探究1.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选取三组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铜,铁三种物质作为探索对象;进行实验 :选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作为探索工具;分别测量三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求出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进行比较,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项目对象 质量( g ) 体积( cm3 ) 质量/体积( )铜1 铜2 铜3 铁1 铁2 铁3 根据实验数据,小组内交流讨论:对比实验结果说明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p表示物质的密度,则密度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密度的单位: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2.自主阅读课本,找出下列物质的密度,并说出它们的物理意义。ρ水= ρ冰= ρ水银= 3.应用:【例题】体育锻炼用的“铁球”,质量为4kg,体积为0、57dm3,这个“铁球”是铅做的吗? 四、达标测试:1.水的密度是1.0× 103 kg /m 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2.质量是21.6 g的蜡块体积是24 cm3 ,蜡块的密度是______kg /m 3,将这蜡块切掉一半,剩下半块蜡的密度是______kg /m 3.3.一个瓶子最多能盛1000 g水,用这瓶子盛煤油,最多可盛______g.(ρ油=0.8×103 kg/m3)4.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被“神七”从地面带人太空的照相机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人冰箱冻成冰5.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不变,体积变大 B.密度变小,体积增大C.密度变大,体积变小 D.密度不变,体积变小五、作业布置1、影视中拍摄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用泡沫塑料做道具,这是因为泡沫塑料)( )A.不导电 B.体积大 C.比热容小 D.密度小2.?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3.图所示:有四只相同体积的烧杯,依次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ρ硫酸>ρ植物油>ρ煤油>ρ汽油),其中盛汽油的烧杯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