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作品,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明晰内容层次;
2.品味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达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
3.准确评价作者的英雄观,力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设计理念:
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学生真正的学习
以有效的活动来承载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东汉末年,士人的生命意识在严峻的生存状态面前显得格外强烈。曹操的诗一扫弥漫于汉末的颓废消沉气息,开创了一个文学领域的新时代。那么,曹操的诗表现出来怎样的生命体验呢?他又向处于苦闷彷徨之中的士人诉说着怎样的人生哲学?我们一起走进曹操的《短歌行》。
初读文本,积累文言词语(对应目标1)
1.听鲍国安的《短歌行》诵读音频(正音,圈画不懂的词句)
2.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全文,请注意读读准句读,读出情感。(学生放声朗读,教师巡视。)
3.哪位同学主动给大家展示朗读成果 (推荐一下,大家边听边积累字词。)
4.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再次通读诗歌,找出你认为需要积累的重要文言词语。
过渡:积累字词是疏通文意第一步。《短歌行》景、情、理互见,引人深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诗歌。
再读文本,揣摩思想感情(对应目标2)
1.除了应该掌握这些字音,重点字词、重点句式之外,我们还要读出了这篇文章中的作者思想和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忧在何处———梳理诗文的结构线索。
紧扣诗眼“忧”,引导学生对诗文四节分组概括,以“忧”字统领,进行诗文结构梳理,进而梳理本诗的线索:忧思难忘—所忧为何—何以解忧—归心解忧。
3.忧从何来———分析诗文的三层内容。
上一个环节重在梳理诗文四节的线索,只是浮光掠影,挈领其要,没有对诗文的主体内容进行分析。本环节重在寻找线索,细化、深化、活化诗人诗文之“忧”。
作者这“忧从中来”的“忧”有三层含义:
①心忧人生:重点体现在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达了要以短暂的人生成就人生伟业的宏伟理想。
②心忧贤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化用《诗经》之典。“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二句,巧妙地表达了曹操对贤才的渴望及礼遇贤才的内心诉求。
③心忧天下:“歌咏言,诗言志”,且看诗文的第四节一吐诗人望天下归心的豪放: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问题穿插:这里的前四句景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景就是情的写照,就是现实的折射,一语双关,曹操这里的寓情于景,只是铺垫,再现自己求贤之心永无止境,以虚怀成就“高山之高,深海之深”,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由衷呼唤天下贤才来归。)
补充:三国时代,魏国力量最强。但是孙权据有江南,“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颇有大展宏图之势;刘备以“攘除围贼,匡复汉室”为号召,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对魏国也是不可小视的威胁。曹操纵观天下大势,深知消灭孙、刘力量的艰难。他多方招揽人才,手下有谋士荀彧、郭嘉、荀攸等,征伐乌桓,统一了北方。他十分明白众多贤十辅佐他东征西讨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建安十二年(207)发布的《封功臣令》中说:“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建安十三年,曹操五十四岁,已近迟暮之年,有感于时光的流逝、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渴求能得到贤者的帮助以建功立业。
简而言之,诗文中紧扣一个“忧”字,微吟低徊,娓娓道来:生命之忧,这里有曹操作为一个诗人的人生短暂之叹;人才之忧,这里有曹操作为一个能臣的贤才渴求之叹;天下之忧,这里有曹操作为一代雄主的建功伟业之叹。
探究“何以写忧”
曹操在这首诗中的“忧”是通过哪些方式表现出来的?
①本诗将现实与想象交错地加以描写
②本诗用典贴切自然。
③巧用比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小结:诗歌由“忧”字统领,从忧思难忘—所忧为何—何以解忧—归心解忧的角度,从欢宴的“乐”,体悟到到人生的短暂,进而心忧贤才不附,天下难定,通过比兴和和典故等首发充分表现了其珍惜有限人生,追求建功立业的英雄情怀,从而使文章更具有了恒久的现实意义。
作业布置
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意见大致有两种:一、此诗写于赤壁之战前,二,此诗写于赤壁之战后,请结合有关资料和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
一、①苏东坡《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②“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反映了曹公当日在赤壁决战前的不安,喻内心无所依托”。
二、①此诗写于曹操赤壁之战后,他因战将凋零,故思慕贤才,当与《求贤令》同为操赤壁战后所作。②《赤壁赋》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尤其苏轼经常“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作风,实在孤证难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