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3-2024学年大象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3-2024学年大象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下期期末固始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
四年级科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 )。
2. 降落伞的伞面越大,下降的越( )。
3. 每年的3月22——28日是“__________”。
4. ( )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5.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探测月球的“( )工程”。
6. 漏刻有泄水型和( )两种。
7. 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对它向上托力,这种力叫_________。
8. 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捏出草莓、汽车等各种造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 )。
9. ( )发明了第一个机械摆钟,并出版了《摆钟论》一书。
10. 海水中含有大量( )和多种元素,且浓度很高,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植物的根会向着水源处生长。( )
12. 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
13. 产生影子只要有光源就可以了。( )
14. 要提高水钟的精确度,主要是控制好水流出的速度。( )
15. 拉伸弹簧会产生弹力,压缩弹簧则不会产生弹力。(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不接触,不会产生力
B. 力能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C.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有力的作用
17. 骆驼宽大的脚掌使它不会陷入沙中,这体现了( )。
A. 动物对环境的改变 B.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C.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18. 月球的表面有( )。
A. 环形山 B. 空气和水 C. 玉兔
19. 将鸡蛋放进水中时,鸡蛋会沉到水底,这时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鸡蛋会( )。
A. 在水底不动 B. 时沉时浮 C. 慢慢浮到水面上 D. 在水中转动
20. 摆钟摆锤中间的装饰铜片掉了(变轻了),摆钟的走时会( )。
A. 变慢 B. 变快 C. 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小明同学用相同摆锤制作了两个绳长分别为15CM和30CM的摆(如下图),观察并记录两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绳长15厘米的摆 19 19 19
绳长30厘米的摆 14 14 14
21. 小明同学的实验研究的是( )。
A. 摆绳的长度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B. 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C. 摆动的幅度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22. 实验中摆动次数的含义是( )。
A. 摆在1秒钟内摆动的距离
B. 摆动一个来回算摆动一次
C 摆动一个来回算摆动两次
23.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 摆绳的长度 B. 摆锤的重量 C. 摆的幅度
24. 根据实验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个摆,15秒钟内的摆动次数不变
B. 摆绳越长,15秒内摆的摆动次数越多
C. 摆绳越长,15秒钟内摆的摆动次数越少
25. 根据实验数据,要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应是( )。
A. 小于15厘米 B. 15-30厘米之间 C. 大于30厘米2023-2024学年下期期末固始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
四年级科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 )。
【答案】温度
【解析】
【详解】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2. 降落伞的伞面越大,下降的越( )。
【答案】慢
【解析】
【详解】降落伞由伞面、伞绳和下坠物三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通过增大阻力来减缓人体降落的速度。降落伞的降落快慢与伞面大小有关:伞面越大,降落速度越慢;伞面越小,降落速度越快。
3. 每年的3月22——28日是“__________”。
【答案】中国水周
【解析】
【详解】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
4. ( )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答案】海洋
【解析】
【详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水球”。
5.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探测月球的“( )工程”。
【答案】嫦娥
【解析】
【详解】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6. 漏刻有泄水型和( )两种。
【答案】受水型
【解析】
【详解】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漏刻”,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古代的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7. 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_________。
【答案】浮力
【解析】
【详解】像木块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浮在水面上和沉到水底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8. 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捏出草莓、汽车等各种造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 )。
【答案】形状
【解析】
【详解】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捏出草莓、汽车等各种造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9. ( )发明了第一个机械摆钟,并出版了《摆钟论》一书。
【答案】惠更斯
【解析】
【详解】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证明单摆具有等时性。摆的等时性规律是伽利略发现的。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在此基础上开始摆钟的研究与发明,最终发明了第一个机械摆钟,并出版了《摆钟论》一书。
10. 海水中含有大量( )和多种元素,且浓度很高,不能作直接饮用水。
【答案】盐类
【解析】
【详解】海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盐。如果将地球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炼出来,均匀地铺撒在地球表面,可铺成一个约40米厚的盐层。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且浓度很高,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植物的根会向着水源处生长。( )
【答案】√
【解析】
【详解】植物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所以植物的根会向着水源处生长。
12. 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
【答案】×
【解析】
【详解】中华民族最早繁衍在黄河流域,所以把黄河称为“母亲河”。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3. 产生影子只要有光源就可以了。( )
【答案】×
【解析】
【详解】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 遮挡物、 屏,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没有遮挡物或屏是不会产生影子的。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影子产生的条件, 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 遮挡物、 屏。
14. 要提高水钟的精确度,主要是控制好水流出的速度。(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所以要提高水钟的精确度,主要是控制好水流出的速度。
15. 拉伸弹簧会产生弹力,压缩弹簧则不会产生弹力。( )
【答案】×
【解析】
【详解】物体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叫弹力。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弹性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就会产生弹力。在一定限度下,拉伸、压缩弹簧会发生弹性形变,都会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不接触,不会产生力
B. 力能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C.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有力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两个物体不接触,不会产生力,错误;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磁力等都是不接触物体的力;
B.力能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正确;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有力的作用,正确。
17. 骆驼宽大的脚掌使它不会陷入沙中,这体现了( )。
A. 动物对环境的改变 B.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C.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比如骆驼宽大的脚掌使它不会陷入沙中,这体现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8. 月球的表面有( )。
A. 环形山 B. 空气和水 C. 玉兔
【答案】A
【解析】
【详解】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较大,人要穿上宇航服在月球表面活动。月球上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
故选:A
19. 将鸡蛋放进水中时,鸡蛋会沉到水底,这时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鸡蛋会( )。
A. 在水底不动 B. 时沉时浮 C. 慢慢浮到水面上 D. 在水中转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鸡蛋比同体积的水重,所以会沉在水底;鸡蛋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鸡蛋会慢慢浮到水面上。
20. 摆钟摆锤中间的装饰铜片掉了(变轻了),摆钟的走时会( )。
A. 变慢 B. 变快 C. 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摆钟摆锤中间的装饰铜片掉了(变轻了),摆长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摆钟走时速度会不变。
故选:C
四、实验探究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小明同学用相同的摆锤制作了两个绳长分别为15CM和30CM的摆(如下图),观察并记录两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绳长15厘米的摆 19 19 19
绳长30厘米的摆 14 14 14
21. 小明同学的实验研究的是( )。
A. 摆绳的长度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B. 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C. 摆动的幅度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22. 实验中摆动次数的含义是( )。
A. 摆在1秒钟内摆动的距离
B. 摆动一个来回算摆动一次
C. 摆动一个来回算摆动两次
23.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 摆绳的长度 B. 摆锤的重量 C. 摆的幅度
24. 根据实验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个摆,15秒钟内的摆动次数不变
B. 摆绳越长,15秒内摆的摆动次数越多
C. 摆绳越长,15秒钟内摆的摆动次数越少
25. 根据实验数据,要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应是( )。
A. 小于15厘米 B. 15-30厘米之间 C. 大于30厘米
【答案】21. A 22. B 23. A 24. B 25. B
【解析】
【分析】真正的摆长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21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摆绳的长度,所以研究的是摆绳的长度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22题详解】
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类似于我们玩过的秋千。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摆动一次。
【23题详解】
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绳的长度与摆的快慢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摆绳的长度,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24题详解】
A.同一个摆,15秒钟内的摆动次数不变,正确;
B.摆绳越长,15秒内摆的摆动次数越多,正确;
C.摆绳越长,15秒钟内摆的摆动次数越少,错误;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所以15秒钟内摆的摆动次数越慢。
【25题详解】
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绳长为15厘米的摆一分钟摆动76次,绳长为30厘米的摆一分钟摆动56次。所以要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应是15-30厘米之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