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素养检测卷
(2024.6)
一、填空题
1. 通过观察蚕豆和花生种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发现它们都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构成,发芽时,它们都先长出了白白的“芽”,这个“芽”其实是植物的________。
【答案】 ①. 种皮 ②. 胚 ③. 茎和叶
【解析】
【详解】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繁殖。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都基本相同。蚕豆和花生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起保护种子的作用;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白白的“芽”也就是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子叶肥厚,贮存营养物质。种子在萌发时,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直接提供给胚芽和胚根利用。
2. 小科想要解剖下图的花朵,他可以按照________的顺序进行解剖,解剖后发现雌蕊的柱头上粘着一些黄色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来自________,经传粉、受精后这朵花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结出果实。
【答案】 ①. 从外到内 ②. 雄蕊 ③. 能
【解析】
【详解】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在白纸上。雄蕊上都有花粉,雌蕊上有柱头,能够将雄蕊的花粉黏住,当花粉传播到雌蕊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后,这朵花就能结出果实。
3. 电工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要带上电工手套,这是因为人体属于________,电工手套的材料属于________。(均填“导体”或“绝缘体”)
【答案】 ①. 导体 ②. 绝缘体
【解析】
【详解】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电工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要带上电工手套这是因为人体是导体,可以导电,电工手套制作的材料是绝缘体,戴上手套可以保护电工。
4. 路灯的亮灭是由光控开关控制的,当天暗时,开关________,路灯会亮,光控开光属于________(填“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开关。
【答案】 ①. 闭合 ②. 非接触式
【解析】
【详解】开关可以控制电流的通与断,当开关闭合时电流通过,当开关断开时,电流不通过。光控开关没有直接用手接触开关,就能控制开关,因此是非接触式开关。
5. 电工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要带上电工手套,这是因为人体属于________,电工手套的材料属于________。(均填“导体”或“绝缘体”)
【答案】 ①. 导体 ②. 绝缘体
【解析】
【详解】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电工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要带上电工手套这是因为人体是导体,可以导电,电工手套制作的材料是绝缘体,戴上手套可以保护电工。
6. 路灯的亮灭是由光控开关控制的,当天暗时,开关________,路灯会亮,光控开光属于________(填“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开关。
【答案】 ①. 闭合 ②. 非接触式
【解析】
【详解】开关可以控制电流的通与断,当开关闭合时电流通过,当开关断开时,电流不通过。光控开关没有直接用手接触开关,就能控制开关,因此是非接触式开关。
7.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________。
【答案】海洋
【解析】
【详解】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8. 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岩石在________作用下变成土壤。小科从校园花坛里取了一份土壤,把它放在白纸上,过一会白纸变湿了,说明土壤中有________,把土壤放入水中会冒泡,说明土壤中有________。如下图,把倒入水中的土壤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最先沉降下来的土壤颗粒是________。
【答案】 ①. 风化 ②. 水分 ③. 空气 ④. 沙砾
【解析】
【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它放在白纸上,过一会白纸变湿了,说明土壤中含有水;把土壤放入盛有水中,看到的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有分层现象,颗粒相对较大的沉积在下面。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杯中的物质分为四层:从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砾。
9. 小科想在下图的房间中安装两盏灯(照明灯和阅读灯),并由2个开关分别控制,请你在下图中设计出符合他要求的电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连接的方式有串联和并联。并联电路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并列连在一起再连接到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每个开关分别控制一个灯泡的亮灭。模拟安装照明电路中,房间需安装两盏灯,并分别由两个开关控制,这是一个并联电路。
二、选择题
10. 有一种植物叶子宽大,有较强的水分蒸发能力。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判断这种植物(  )。
A. 生活在炎热多雨的地方
B. 生活在寒冷干燥的地方
C. 生活在炎热少雨的地方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它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某种植物的叶子很宽大,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温度,所以这种植物可能生活在炎热多雨的地区。故选A。
11. 在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时,下列做法中不合理是(  )。
A. 可以通过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等方法来记录
B. 可以从植株高度、叶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记录
C. 记录到植物开花后就可以停止记录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A.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比如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等方式,故A正确。
B.我们在种植过程中,既要管理好凤仙花的生长,又要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可以从植株高度、叶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记录,故B正确。
C.我们在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时,要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要对萌发到枯萎进行完整记录,故C错误。
故C符合题意。
12. 蚕豆种植时为了便于清楚地观察种子萌发过程,我们一般都会选用(  )。
A. 黑色塑料杯 B. 透明塑料杯 C. 白色塑料杯
【答案】B
【解析】
【详解】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通常把种子放在透明的器皿中,选一个透明的杯子,将种子放在卫生纸和杯壁之间是为了方便观察。故B符合题意。
13. 关于凤仙花的果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下端的果实先成熟 B. 果实是纺锤形的 C. 成熟果实中的种子是绿色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下端的果实先成熟。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故选C。
14. 下列植物中可以食用的是种子的是(  )。
A. 马铃薯 B. 豌豆 C. 苹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马铃薯食用的部分属于植物的茎,豌豆属于植物种子,苹果属于果实,故B符合题意。
15. 很多植物靠昆虫传播花粉,下列花的特征中不适应昆虫传播的特点是(  )。
A. 花粉小而轻 B. 花朵颜色鲜艳 C. 有香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植物的花根据传播花粉的特点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两种,依靠昆虫传播花粉的花叫虫媒花,依靠风力传播花粉的花叫风媒花。虫媒花的特征是:花朵大而有颜色鲜艳的花冠,具芳香的气味及甜美的花蜜;风媒花的特征是:花朵比较小,不鲜艳,没有芳香的气味和甜美的花蜜,花粉多、小而轻,容易随风飘落,柱头有分叉并且分泌粘液黏住花粉。故选A。
16. 下列关于凤仙花说法错误的是(  )。
A. 凤仙花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等过程
B. 凤仙花进入开花期后,植株的高度快速增长
C. 凤仙花的茎一开始是绿色的,后来慢慢变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凤仙花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等过程,正确;
B.凤仙花进入开花期后,植株的高度快速增长,错误;凤仙花在开花期间,植株的高度将不再有明显的变化,营养物质全部用来开花结果孕育种子;
C.凤仙花的茎一开始是绿色的,后来慢慢变红,正确。
17. 小科学习了电路知识后,用橙子、金属片、LED灯等组装了一个简易电路,下图中插有金属片的水果相当于电路中的(  )。
A. 用电器 B. 电源 C. 导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小科利用水果点亮了一个LED灯,那么这个水果是水果电池,相当于电路的电源,为电路提供电能。故选B。
18. 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时,第一步流程是(  )。
A. 检测电路 B. 组装电路 C. 画设计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模拟安装照明电路的步骤: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在纸上画出房间的平面图,标出书桌、床、窗户的位置。画出照明电路的设计图,标出电源、两个小灯泡、两个开关的位置,并组成一个电路。与别人讨论,优化或修正自己的设计方案。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检测电流能否顺利通过灯泡,开关能否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是否有使电源短路的错误连接等。故C符合题意。
19. 下列属于安全用电的行为是(  )。
A. 用湿毛巾擦开关 B. 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 C. 开关老化破损用胶带粘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湿布清洁开关和清洁电器是不安全,会有触电的危险,A错误;
B.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B正确;
C.开关老化破损用胶带粘合,会有触电的危险,C错误。
故选B。
20. 如图,在电路设计中,出现了开关无法控制小灯泡亮灭的情况,主要原因是(  )。
A. S2开关闭合后出现了短路
B. S1、S2开关没有同时闭合
C. S1开关不需要闭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导线直接把干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这种现象叫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在一瞬间发热发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破坏。在电路设计中,出现了开关无法控制小灯泡亮灭的情况,主要原因是S2开关闭合后出现了短路,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两端,所以A符合题意。
21. 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下列物品接入电路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 木勺 B. 塑料笔 C. 铜钥匙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勺是绝缘体,接入电路中不能能使小灯泡发光。
B.塑料是绝缘体,接入电路中不能能使小灯泡发光。
C.铜钥匙是导体,接入电路中能能使小灯泡发光。
故C符合题意。
22. 下面是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两节干电池放置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对电池两极及连接的认识,电池串联时一节电池的负极与另一节电池的正极连接。选项A、C都是同极连接,无法形成电流通路。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23. 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分别团成球然后都放在白纸上,观察哪个小球会先平摊在纸上,是为了探究沙和黏土的(  )。
A. 黏性 B. 颗粒质量 C. 吸水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沙的颗粒较小,棕色,摸起来比较粗糙,不易成团,容易散开;黏土的颗粒很细小,灰白色,摸起来有点软,容易成团,不易散开。在比较沙和黏土时,老师要求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分别团成小球,观察谁先平摊在纸上,这是在研究沙和黏土的黏性,黏性大,小球不易散开。故选A。
24. 小科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对土壤成分进行研究,这个装置是在检测土壤是否具有(  )。
A. 空气 B. 水分 C. 腐殖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科将土壤放在烧杯中加热,烧杯上方表面皿和冰块,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烧杯上方的表面皿上有小水珠出现。这个实验探究的是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故选B。
25. 虎皮兰的根对土壤的排水性要求很高,稍微浇水过量就会烂根,下列适合种植虎皮兰的土壤是(  )。
A. 沙质土 B. 壤土 C. 黏质土
【答案】A
【解析】
【详解】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土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疏松程度好。虎皮兰对土壤的透气性要求很高,浇水稍微过量就容易烂根。据此推测,虎皮兰适合生活在沙质土中,沙质土透气性最好。故选A。
26. 将2种不同的土壤用下图的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为了比较土壤的渗水性
B. 应该向两个漏斗中倒入相同的水
C. 为了方便,漏斗中不需要垫滤纸
【答案】C
【解析】
【详解】将2种不同的土壤用下图的装置进行实验,目的是比较土壤的渗水性,在实验中,为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在探究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质实验中,需要在漏斗中垫上滤纸,不同的条件是土壤的种类,其他条件如土壤的量、倒入的水、使用的漏斗都要相同。故C符合题意。
27. 有一种矿物成片状,铁黑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质地很软,触摸有滑腻的感觉,手上容易沾上这种矿物的小颗粒,这种矿物不适合用来(  )。
A. 做铅笔芯 B. 切割珠宝 C. 制作固体润滑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可知,该矿物质地很软,触摸有滑腻的感觉,手上容易沾上这种矿物的小颗粒,适合用来做铅笔芯、制作固体润滑剂,不能用于切割珠宝,故B符合题意。
28. 我们可以用“耀眼”“很亮”“暗淡”“不够亮”等词汇来描述岩石的(  )。
A. 颜色 B. 光泽度 C. 透明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可以用看、摸、照、刻画等方法观察岩石,也可以从颜色、条痕、光泽、斑点、软硬、大小等方面对岩石进行描述。一般用“耀眼”“很亮”“暗淡”“不够亮”等词汇来描述岩石的光泽度,故选B。
29. 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 保护土壤上的植被 B. 将污水排入土壤中 C. 大量开采泥土烧砖
【答案】A
【解析】
【详解】A.保护土壤上的植被 ,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符合题意。
B.将污水排入土壤中 ,会污染土壤,不符合题意。
C.大量开采泥土烧砖,会造成土壤资源减少,不符合题意。
故A符合题意。
三、综合探究题
30. 小科用自己养殖的凤仙花做实验。他在凤仙花的两根枝条上包上两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一根枝条去除叶,一根枝条带叶,都用绳子扎紧袋口(如图)。
(1)种植凤仙花我们是从播种________开始的,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与后面长出的叶子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第一对叶子是由种子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
(2)小科将处理好的凤仙花,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后,有叶子的袋子中会出现________,去除叶的袋子中则没有,他是在研究植物的________作用,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个作用与植物的________有关。
(3)小科拔了一株凤仙花,想研究“根的作用”,拔起来后发现根上带了很多的土壤,这说明凤仙花的根(  )。
A. 是直立茎 B. 可以固定土壤 C. 很坚硬
(4)小科将带根的凤仙花放在试管中,如图甲所示,实验开始5分钟后,发现水面并没有下降,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根吸收水分能力很弱 B. 根没有吸收水分的能力 C. 实验时间太短,现象不明显
(5)小科又找了一株长势相同的凤仙花(图乙),剪去叶子后放入相同水量的试管里,他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
A. 植物的叶能否吸收水分 B. 植物的叶能否促进根吸收水分
C. 植物的茎能否运输水分
(6)在长期观察中,小科发现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会爆裂,下列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和凤仙花一样的是(  )。
A. 槭树 B. 蚕豆 C. 莲蓬
【答案】(1) ①. 种子 ②. 不同 ③. 胚芽
(2) ①. 小水珠 ②. 蒸腾 ③. 叶 (3)B (4)C (5)B (6)B
【解析】
【分析】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0题详解】
种植凤仙花我们是从种植种子开始的,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后来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第一对叶子是由胚芽发育而来。
【31题详解】
植物的叶片上有气孔,会产生蒸腾作用,有叶子的袋子中会出现小水珠,没有叶子的袋子不会出现,这是在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一作用与植物的叶片有关。
【32题详解】
拔起凤仙花后发现根上带了很多的土壤,说明根由固定土壤的作用,故选B。
【33题详解】
实验开始5分钟后,发现水面并没有下降是因为植物吸收水的过程很缓慢,实验时间过短,故选C。
【34题详解】
找了一株长势相同的凤仙花剪去叶子,这一对比实验中唯一变量是是否有叶子,所以研究的问题是植物的叶能否促进根吸收水分,故选B。
【35题详解】
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爆裂属于弹射传播,槭树种子靠风力传播,莲蓬的种子靠水力传播,只有蚕豆的种子是弹射传播,故选B。
31. 小科同学对电路有着浓厚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1)小科同学准备了1节干电池,1个小灯泡,若干导线,请你在右边的方框中帮他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2)观察点亮的小灯泡的内部结构,发现是灯泡中的________在发光。
(3)让下图小灯泡持续发光,需要用手固定住导线两头,这样不太方便,借助(  )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A. 小灯座、电池盒 B. 开关、小灯座 C. 电池盒、开关
(4)小科在上面的装置中又接入1根导线,将其改成了电路检测器,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时要前应该要先________。
(5)小科找到一个电路暗盒,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暗盒内的情况,结果如右表。由此推断,内部接线可能是(  )。
连接 1-2 1-3 1-4 2-3 2-4 3-4
通路 √ √ √
断路 √ √ √
A. B. C.
(6)使用电路检测器一段时间后,小科发现小灯泡突然不亮了,他说“可能电池没电了”,小科的说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做出猜想 C. 得出结论
(7)为了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小科这次直接串联了4节电池,小灯泡瞬间发出耀眼的光,但亮了一下后就不亮了,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 电流过强灯丝烧断 B. 小灯泡发生了短路 C. 小灯泡原来就坏了
(8)在电路检测器的基础上加个开关就可以再次组装成简单电路,小科可以选择(  )来制作开关。
A. 铁片和铝片 B. 塑料和竹片 C. 塑料和铁片
【答案】(1) (2)灯丝
(3)A (4)自检
(5)B (6)B
(7)A (8)C
【解析】
【31题详解】
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32题详解】
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等部分组成,灯丝是灯泡中发光部分。
【33题详解】
小灯座和电池盒两端的接线柱可以固定住导线。
【34题详解】
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故障电路,要遵循先自检后检测的原则,注意重复检测,把故障电路的电源切断等。
【35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图中的1-3、2-3、3-4都是断路,所以只要1、2、4点相互连接,不与3点不连接即可;故B符合题意。
【36题详解】
小科发现小灯泡突然不亮了,他说“可能电池没电了”,这是对电路故障原因提出猜测。
【37题详解】
小灯泡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这是因为电流过强灯丝烧断,对电池和灯泡损坏极大。
【38题详解】
开关由导体和绝缘体材料组成,铁片和铝片都是导体,塑料和竹片都是绝缘体,塑料和铁片中既有绝缘体又有导体,故C符合题意。
32. 小科在端午假期游玩了黄山国家地质公园,黄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石柱和石林。游玩结束回程时,他在山脚下发现一些不知名的矿物和岩石,他决定将它们带回家继续研究。
(1)小科仔细观察花岗岩石柱,发现其表面呈花斑状,由黑、白、肉红和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根据学到的知识,他判断黑色的颗粒为________,肉红色的颗粒为________。
(2)小科他想将带回的岩石和矿物做成标本保存起来,以下步骤正确的是(  )。
①对照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②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③添加标签 ④按编号顺序放置到标本盒内,标签对应放好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④①
(3)小科在对岩石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不可以作为分类的标准的是(  )
A. 有无层理 B. 岩石大小 C. 颗粒大小
(4)小科还找到了一种外表颜色是灰色的矿物,用水清洗后变成了浅黄色,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了墨绿色的痕迹,要判断它是什么矿物,更可靠的颜色是(  )。
A. 灰色 B. 浅黄色 C. 墨绿色
(5)小科想研究这块矿物的硬度。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该矿物进行刻画,结果如下(“√”表示有划痕,“×”表示无划痕),该矿物的硬度是(  )。
指甲 铜钥匙 小刀
岩石 × × ×
A. 硬 B. 较硬 C. 软
(6)对于这种矿物,有同学认为是黄金,有同学认为是黄铁矿,于是小科去比对了矿物特征卡(如下图)你认为这块矿物最有可能是________。
黄铁矿 形状:块状或粒状 颜色:浅黄色 条痕:绿黑色 硬度:硬 光洋:金属光洋 透明度:不透明 黄金 形状:粒状或薄片状 颜色:浅黄色 条痕:金黄色 硬度:软 光泽:金属光泽 透明度:不透明
【答案】(1) ①. 云母 ②. 长石 (2)B (3)B (4)C (5)A (6)黄铁矿
【解析】
【32题详解】
花岗岩: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黑色的颗粒可能是黑云母,白色的颗粒通常是石英,它们在岩石中占据较大比例,提供岩石的骨架,肉红色则通常来自长石。
【33题详解】
制作岩石标本,制作岩石标本的顺序:准备需要的材料;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岩石及标签;最后展示制作完成的标本。
【34题详解】
在岩石分类过程中,一般按照颜色的颜色、层理、斑点、小孔等特点进行分类,不以岩石大小作为分类标准,
【35题详解】
根据观察岩石的方法,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条痕颜色更能准确反应岩石的真实颜色,故该矿物的颜色是墨绿色。
【36题详解】
由表格可知,该矿物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不能用铜钥匙在矿物上刻画出痕迹,不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说明矿物的硬度是硬。
【37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条痕颜色是墨绿色,硬度是硬,与黄铁矿的特点相符合,因此这块矿物最有可能是黄铁矿。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素养检测卷
(2024.6)
一、填空题
1. 通过观察蚕豆和花生种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发现它们都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构成,发芽时,它们都先长出了白白的“芽”,这个“芽”其实是植物的________。
2. 小科想要解剖下图的花朵,他可以按照________的顺序进行解剖,解剖后发现雌蕊的柱头上粘着一些黄色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来自________,经传粉、受精后这朵花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结出果实。
3. 电工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要带上电工手套,这是因为人体属于________,电工手套的材料属于________。(均填“导体”或“绝缘体”)
4. 路灯的亮灭是由光控开关控制的,当天暗时,开关________,路灯会亮,光控开光属于________(填“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开关。
5. 电工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要带上电工手套,这是因为人体属于________,电工手套的材料属于________。(均填“导体”或“绝缘体”)
6. 路灯的亮灭是由光控开关控制的,当天暗时,开关________,路灯会亮,光控开光属于________(填“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开关。
7.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________。
8. 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岩石在________作用下变成土壤。小科从校园花坛里取了一份土壤,把它放在白纸上,过一会白纸变湿了,说明土壤中有________,把土壤放入水中会冒泡,说明土壤中有________。如下图,把倒入水中的土壤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最先沉降下来的土壤颗粒是________。
9. 小科想在下图的房间中安装两盏灯(照明灯和阅读灯),并由2个开关分别控制,请你在下图中设计出符合他要求的电路图。
二、选择题
10. 有一种植物叶子宽大,有较强的水分蒸发能力。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判断这种植物(  )。
A. 生活在炎热多雨的地方
B. 生活在寒冷干燥的地方
C. 生活在炎热少雨的地方
11. 在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时,下列做法中不合理是(  )。
A. 可以通过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等方法来记录
B. 可以从植株高度、叶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记录
C. 记录到植物开花后就可以停止记录了
12. 蚕豆种植时为了便于清楚地观察种子萌发过程,我们一般都会选用(  )。
A. 黑色塑料杯 B. 透明塑料杯 C. 白色塑料杯
13. 关于凤仙花的果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下端的果实先成熟 B. 果实是纺锤形的 C. 成熟果实中的种子是绿色的
14. 下列植物中可以食用的是种子的是(  )。
A. 马铃薯 B. 豌豆 C. 苹果
15. 很多植物靠昆虫传播花粉,下列花的特征中不适应昆虫传播的特点是(  )。
A. 花粉小而轻 B. 花朵颜色鲜艳 C. 有香味
16. 下列关于凤仙花说法错误是(  )。
A. 凤仙花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等过程
B. 凤仙花进入开花期后,植株高度快速增长
C. 凤仙花的茎一开始是绿色的,后来慢慢变红
17. 小科学习了电路知识后,用橙子、金属片、LED灯等组装了一个简易电路,下图中插有金属片的水果相当于电路中的(  )。
A. 用电器 B. 电源 C. 导线
18. 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时,第一步流程是(  )。
A. 检测电路 B. 组装电路 C. 画设计图
19. 下列属于安全用电的行为是(  )。
A. 用湿毛巾擦开关 B. 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 C. 开关老化破损用胶带粘合
20. 如图,在电路设计中,出现了开关无法控制小灯泡亮灭的情况,主要原因是(  )。
A. S2开关闭合后出现了短路
B S1、S2开关没有同时闭合
C. S1开关不需要闭合
21. 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下列物品接入电路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 木勺 B. 塑料笔 C. 铜钥匙
22. 下面是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两节干电池放置正确的是(  )。
A. B. C.
23. 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分别团成球然后都放在白纸上,观察哪个小球会先平摊在纸上,是为了探究沙和黏土的(  )。
A. 黏性 B. 颗粒质量 C. 吸水性
24. 小科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对土壤成分进行研究,这个装置是在检测土壤是否具有(  )。
A. 空气 B. 水分 C. 腐殖质
25. 虎皮兰的根对土壤的排水性要求很高,稍微浇水过量就会烂根,下列适合种植虎皮兰的土壤是(  )。
A. 沙质土 B. 壤土 C. 黏质土
26. 将2种不同的土壤用下图的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为了比较土壤的渗水性
B. 应该向两个漏斗中倒入相同的水
C. 为了方便,漏斗中不需要垫滤纸
27. 有一种矿物成片状,铁黑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质地很软,触摸有滑腻的感觉,手上容易沾上这种矿物的小颗粒,这种矿物不适合用来(  )。
A. 做铅笔芯 B. 切割珠宝 C. 制作固体润滑剂
28. 我们可以用“耀眼”“很亮”“暗淡”“不够亮”等词汇来描述岩石的(  )。
A. 颜色 B. 光泽度 C. 透明度
29. 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 保护土壤上的植被 B. 将污水排入土壤中 C. 大量开采泥土烧砖
三、综合探究题
30. 小科用自己养殖的凤仙花做实验。他在凤仙花的两根枝条上包上两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一根枝条去除叶,一根枝条带叶,都用绳子扎紧袋口(如图)。
(1)种植凤仙花我们是从播种________开始的,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与后面长出的叶子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第一对叶子是由种子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
(2)小科将处理好的凤仙花,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后,有叶子的袋子中会出现________,去除叶的袋子中则没有,他是在研究植物的________作用,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个作用与植物的________有关。
(3)小科拔了一株凤仙花,想研究“根的作用”,拔起来后发现根上带了很多的土壤,这说明凤仙花的根(  )。
A. 是直立茎 B. 可以固定土壤 C. 很坚硬
(4)小科将带根的凤仙花放在试管中,如图甲所示,实验开始5分钟后,发现水面并没有下降,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根吸收水分能力很弱 B. 根没有吸收水分的能力 C. 实验时间太短,现象不明显
(5)小科又找了一株长势相同的凤仙花(图乙),剪去叶子后放入相同水量的试管里,他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
A. 植物的叶能否吸收水分 B. 植物的叶能否促进根吸收水分
C. 植物茎能否运输水分
(6)在长期观察中,小科发现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会爆裂,下列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和凤仙花一样的是(  )。
A. 槭树 B. 蚕豆 C. 莲蓬
31. 小科同学对电路有着浓厚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1)小科同学准备了1节干电池,1个小灯泡,若干导线,请你在右边的方框中帮他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2)观察点亮的小灯泡的内部结构,发现是灯泡中的________在发光。
(3)让下图小灯泡持续发光,需要用手固定住导线两头,这样不太方便,借助(  )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A. 小灯座、电池盒 B. 开关、小灯座 C. 电池盒、开关
(4)小科在上面的装置中又接入1根导线,将其改成了电路检测器,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时要前应该要先________。
(5)小科找到一个电路暗盒,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暗盒内情况,结果如右表。由此推断,内部接线可能是(  )。
连接 1-2 1-3 1-4 2-3 2-4 3-4
通路 √ √ √
断路 √ √ √
A. B. C.
(6)使用电路检测器一段时间后,小科发现小灯泡突然不亮了,他说“可能电池没电了”,小科的说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做出猜想 C. 得出结论
(7)为了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小科这次直接串联了4节电池,小灯泡瞬间发出耀眼的光,但亮了一下后就不亮了,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 电流过强灯丝烧断 B. 小灯泡发生了短路 C. 小灯泡原来就坏了
(8)在电路检测器的基础上加个开关就可以再次组装成简单电路,小科可以选择(  )来制作开关。
A. 铁片和铝片 B. 塑料和竹片 C. 塑料和铁片
32. 小科在端午假期游玩了黄山国家地质公园,黄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石柱和石林。游玩结束回程时,他在山脚下发现一些不知名的矿物和岩石,他决定将它们带回家继续研究。
(1)小科仔细观察花岗岩石柱,发现其表面呈花斑状,由黑、白、肉红和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根据学到的知识,他判断黑色的颗粒为________,肉红色的颗粒为________。
(2)小科他想将带回的岩石和矿物做成标本保存起来,以下步骤正确的是(  )。
①对照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②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③添加标签 ④按编号顺序放置到标本盒内,标签对应放好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④①
(3)小科在对岩石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不可以作为分类的标准的是(  )
A. 有无层理 B. 岩石大小 C. 颗粒大小
(4)小科还找到了一种外表颜色是灰色的矿物,用水清洗后变成了浅黄色,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了墨绿色的痕迹,要判断它是什么矿物,更可靠的颜色是(  )。
A. 灰色 B. 浅黄色 C. 墨绿色
(5)小科想研究这块矿物的硬度。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该矿物进行刻画,结果如下(“√”表示有划痕,“×”表示无划痕),该矿物的硬度是(  )。
指甲 铜钥匙 小刀
岩石 × × ×
A. 硬 B. 较硬 C. 软
(6)对于这种矿物,有同学认为是黄金,有同学认为是黄铁矿,于是小科去比对了矿物特征卡(如下图)你认为这块矿物最有可能是________。
黄铁矿 形状:块状或粒状 颜色:浅黄色 条痕:绿黑色 硬度:硬 光洋:金属光洋 透明度:不透明 黄金 形状:粒状或薄片状 颜色:浅黄色 条痕:金黄色 硬度:软 光泽:金属光泽 透明度:不透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