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3.1.3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CONTENT0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0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03季风环流PART-0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运动中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保持不变,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假设条件:①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②地球静止不动;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假设条件: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①太阳直射赤道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假设条件: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假设条件: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③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2)除极地高气压带外,各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移约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移约5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即“移动不同幅”。PART-0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冬季陆地比热容小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海洋比热容大降温慢形成低压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气压分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夏季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形成高压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气压分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2.南北半球①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实际分布状况也在变化。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3.北半球①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切断,尤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亚洲的风源地、寒源地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3.北半球②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PART-03季风环流季风环流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2.典型地区亚洲东部(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季风环流风向 成因 性质东亚南亚3.冬季风西北风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寒冷干燥低温干燥季风环流风向 成因 性质东亚南亚3.夏季风东南风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温暖湿润高温多雨季风环流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低温干燥 高温高湿风力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等 课后练习高原季风是在高原热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青藏高原季风在不同季节都会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环流势力产生深刻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面上的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3小题。D1.青藏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1.依据材料“高原季风是在高原热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可知,相对于青藏高原周边相同高度的大气来说,冬季高原近地层是冷源,产生强大的青藏冷高压,高原季风由青藏高原地区吹向四周;夏季是热源,产生强大的青藏热低压,高原季风由四周吹向青藏高原地区,因此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正确;气压带与风带在大陆上被切断,A错误;高原面与海洋表面高差大,距离远,B错误;高原表面植被少,季节变化影响小,C错误。故选D。高原季风是在高原热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青藏高原季风在不同季节都会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环流势力产生深刻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面上的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3小题。2.青藏高原隆起后,青藏高原面夏季容易形成( )A.冷高压 B.热低压C.冷低压 D.热高压B2.结合所学可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随着青藏高原的降起,青藏高原面就是青藏高原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热源,而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的热源是距离更远的下垫面,故夏季青藏高原面上空气由于距离热源更近且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故与同高度的大气相比,温度更高,成为热源,导致高原面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B正确。故选B。高原季风是在高原热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青藏高原季风在不同季节都会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环流势力产生深刻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面上的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3小题。3.高原季风的出现对我国东部的季风环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 )A.加强夏季风,减弱冬季风B.减弱夏季风,加强冬季风C.加强夏季风,加强冬季风D.减弱夏季风,减弱冬季风C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青藏高原的高原面对于周边同高度大气来说,夏季是热源,产生强大的青藏热低压,高原季风由四周吹向,A错误;地区与我国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相应的,冬季时青藏高原的高原面对于周边同高度大气来说,冬季是冷源,产生强大的青藏冷高压,高原季风由青藏高原地区吹向四周,与我国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C正确。故选C。季风是指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受下垫面热力性质影响,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地区与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在冬夏季分别形成高、低气压区。下图为亚非澳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4~5小题。4.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有关的季风区是( )①西非季风区②南亚季风区③东亚季风区④北澳季风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B4.西非季风区7月季风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①正确;南亚季风区7月季风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②正确;北澳季风区1月季风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④正确;东亚季风区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季风是指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受下垫面热力性质影响,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地区与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在冬夏季分别形成高、低气压区。下图为亚非澳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4~5小题。5.关于西非季风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1月份东北季风与东北信风重合B.1月份卡拉哈里沙漠形成冷高压C.7月份西南季风与盛行西风重合D.7月份撒哈拉沙漠形成冷高压A5.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西亚季风区东北季风与东北信风重合,A正确;卡拉哈里沙漠位于南半球,1月份为夏季,气温较高,B错误;西非季风区纬度位置较低,不会受盛行西风影响,C错误;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撒哈拉沙漠气温较高,D错误。故选A。课堂小结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季风环流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