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丰收之歌》说课一、教材分析:《丰收之歌》是苏少版四上第三单元《采金秋》中的音乐作品,是一首丹麦民歌,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描写了丹麦人民辛勤采摘劳动果实的情景,表现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喜悦。全曲由六个乐句构成,结构图示是a+b+a+b+c+b。这首歌曲情绪明朗欢快,具有活泼跳跃的民间舞蹈特点。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有强弱对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教学难点:发挥创造性思维,为这首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二、教学目标:1、学习用欢快的歌声、热烈的舞步来表现人们丰收时的喜悦之情。2、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学唱歌曲旋律的乐趣,充分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欢乐的情绪。3、通过学习,感受体验丰收欢庆喜悦的场面,体会劳动的价值。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用欢快的歌声、热烈的舞步来表现人们丰收时的喜悦之情。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何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及时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不失为一种快捷直接而积极有效的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欣赏画面、或采用教师演唱、演奏、讲故事等形式,以兴趣为先导,在较短的时间内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师生很快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紧紧吸引学生的视线及注意力,使得他们对将要呈现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产生主观学习的渴望,从而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便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这节课主要通过师生谈话,教师配乐朗诵将学生带进收获的季节——秋天。(二)聆听感悟,学唱歌曲1、初步感知:本课设计了两个步骤,首先完整聆听歌曲《丰收之歌》,体会歌曲的情绪,接着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再现劳动的情景)。(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歌曲情绪以及节奏有初步的映像,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奠定情感基调。)2、充分体验:这节课主要要求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完成。一是在游戏“摘果子”中学唱歌谱,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唱歌谱的快乐。(设计意图:从音乐出发,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旋律的美,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二是学唱歌词部分,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我的范唱、肢体语言(手势)、激励性语言来引导学生用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力求塑造歌声美的高效音乐课堂。(三)表现创造,情感升华 音乐作品生动地演唱、演奏歌曲外,教师需要积极引导激发学生表现创造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更善于挖掘课堂中的创造性因素,有效地利用学生资源,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带领学生达到创作的愿望中。 在学生唱会歌曲后,师问:你们还会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这首欢快的歌?通过讨论采用集体舞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参与合作意识,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强化其自身对于音乐的体验,培养积极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捕捉与丰收有关的歌曲,一起唱唱:老师推荐音乐作品,一起欣赏,从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和学生一起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并能做到适时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唱歌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也是音乐课的基本内容,我们不能只是捆绑式的枯燥说教和机械操作,应该把音乐美的魅力与乐趣融入唱歌教学。上完这节课后,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它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受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加强了学习的效率。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既能凸显唱歌教学的主体地位,同时又通过欣赏、感受、表现、合作等综合的形式较为全面地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音乐情境的创设。这堂课通过创设“新疆音乐的特点”这一教学情境,让它始终陪伴着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富有情感的演唱,是新课程理念的真实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能有效地汲取知识。” 《丰收之歌》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的乐曲。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激发了学生的生活情感,在学跳集体舞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我带着学生先学习了手部的四个动作,接着又学习了脚步的动作,最后才进行整个动作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整首歌表现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本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歌曲而且也体验了劳动的艰辛。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认真,整节课的气氛较好。我还引导学生们在上课过程中表现对秋天的感受、对生活的感受,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结果,才会有报酬,才能体会到劳动是最光荣的事,也同时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自己的身边到处充满了音乐。由于这首歌曲在节奏或是在旋律上都比较朗朗上口,于是很容易被学生所掌握,所接受。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就能唱得比较好,但是如果能再加上一个创编的环节可能会更充实,有待下一步实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