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把诗歌流淌成一条河——九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任务一:学习鉴赏【第一课时】一、从读入手,欣赏感知音读读准字音意读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作品的内容。情读对作品展开想象,体会与作者或文中人物相似的情感。结合作品背景、主旨,把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基调。美读语言的技巧(重音、停连、节奏、语速、语调、韵脚) 动作与配乐(一)音读mǎng mǎng lùn hán1《沁园春·雪》惟余莽莽稍逊风骚成吉思汗pīng yán miǎn ní nán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娉婷鲜妍冠冕呢喃qī yè5《我看》忧戚摇曳(二)意读意读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诗词的内容,若有不懂的勾画出来,提问统一解决。1 《沁园春·雪》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指黄河结冰。欲与天公试比高: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须晴日:等到晴天的时候。略输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风骚:本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三)情读1、色彩用词:冷色调:幽僻冷寂、孤寂空旷、萧瑟凄凉、荒凉单调、萧繁冷清、空寂冷清暖色调:清新秀美、清新明快、富丽繁华、华美绚丽、华美雅致、宁谧美好、简朴淳厚、闲适恬淡、温馨平和、浅淡柔和、和谐柔曼、安宁祥和、欢快热闹……其他:雄浑壮阔、高远开阔、高远深邃、苍茫辽远、苍凉悲壮、清幽深邃、清幽淡远、宁静淡远、朦胧缥缈感情基调分类:《沁园春.雪》雄浑壮阔、苍茫辽远《我爱这土地》悲壮深沉,悲愤、满怀希望《乡愁》深沉、忧郁《你是人间四月天》清新明快,爱与希望《我看》忧郁,担忧2、自由朗诵,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感情基调,用下面的句式分享你的感受。从(诗词名)中,我读到了__(内容),感受到了 (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从《沁园春·雪》我读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和作者对历史人物(英雄)的评论,感受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大气磅礴、感情奔放。3、再读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形式上感受到诗词的感情基调的 分享你的感受,并试着通过朗诵这些词句,将这种感情传达出来。(四)美读美读指导·语言的技巧1.停顿要得当,根据语法和句子感情划分好节奏;2.感情强烈或者特别强调的字词要读重音,可拉长音节,可停顿,可重读,也可轻读;3.根据情感、文体确定声调(高低、轻重、缓急);4.语速: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读快一点,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点,一般的述说、说明、议论则用中速。5.句调:语句的高低升降,贯穿整个句子,在句末表现得特别明显。升调: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降调:陈述、感叹、祈使,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平调:不带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曲调: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往往把需突出的词语拖长念)。朗读要点:《沁园春·雪》①节奏不整齐划一,而是富于变化。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②领字在句首领起下文,读时稍有停顿。如“望”“惜”二字。③押韵韵脚依次是:飘、滔、高、娆、娇、腰、骚、雕、朝。二、自主朗读,分组展示1、自由朗诵从五首诗词中选择你感受美(情感美、语言美、形式美等)的部分,运用朗诵的语言技巧,将这种美读出来。2、先自己反复诵读,然后小组内展示。【第二课时】(一)通过意象理解诗境1、填空检查本单元背诵情况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________,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看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是将自己的主观感情寄托在某种具体事物上,让这种事物帮助自己传情达意。诗中出现的一些具体的事物,让人产生了一种与之相契合的情感。一些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在诗人的笔下忽然又了情感,诗人很巧妙地将它加工了。(二)意象意象通常指诗歌中融入作者情感的自然之景或特定物品等客观物象。意境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三)细读品析朗读每一首诗中,你觉得你理解最透彻的意象,或者感受最强烈的句子。范例:《我爱这土地》你读到了怎样的“土地”“河流”“风”“黎明”?他们仅仅是“土地”“河流”“风”“黎明”吗?“嘶哑”的“喉咙’“羽毛”“腐烂”《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指什么?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修饰中读出了怎样的形象?(五)想象画面,读出意境从这五首诗词中,挑选一首你最喜欢的自由诵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走进画面,感受画面中的氛围,体会作者的感情。先自由诵读,然后展示。(四)知人论世,感知诗情阅读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介绍,带着这些知识再读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加强对诗歌情感的感受。创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我爱这土地》此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 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乡愁》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于1972年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我看》时值,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困境,无数中国学人奔走在离徙的路上,,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现状,亲身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渴望。1938年5月西南联大成立,穆旦作为大一新生开始了诗歌的学习和创作的高峰期。就是在那个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年代,在遥远的西南边陲昆明,西南联大成为战时中国学术文化的中心,也成为新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地,穆旦在年轻的英籍教授燕卜荪的启发引导下,他对拜伦、济兹、布莱克等英国浪漫派作家的文学作品入迷,同时还专心攻读艾略特、奥登等人的诗歌。《我看》,就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穆旦的诗歌创作也由此进入新时期。总结:四首诗中,那几首是家国情怀?那几首是个人情感。学生分类,教师引导,优秀的诗歌都是饱含深情的,胸中容纳山川大地,才有了《沁园春.雪》的豪迈;处于国家兴亡的关键事刻,才会化作一只鸟而“歌唱”;心中永远系着两岸统一,所以才有了《乡愁》......(五)优秀朗诵欣赏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训练,《沁园春·雪》朗诵方明.mp4我们的朗诵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爱这土地》朗诵.mp4现在来听听别人是怎么朗诵的,《乡愁》朗诵.mp4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改进自己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朗诵.mp4穆旦《我看》朗诵.mp4四、作业1、每个人选择欣赏的一首,选择配乐,练习朗诵2、设计朗诵脚本任务二:诗歌朗诵【第三课时】一、设计朗诵脚本(课前作业)从情感基调、重音、语调、停连等方面设计,示例如下:《乡愁》片段后来啊——(缓慢延长)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低沉中带忧伤)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满怀思念)(稍微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创写主持人串词两人一组,互相设计一首诗的主持人串词示例:《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长征路上,千军万马之前,一个人,一支笔,一个声音,道出了中华民族的必胜信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接下来请欣赏***同学带来的诗歌朗诵《沁园春·雪》。三、每组选择一名同学参赛任务三:尝试创作【第四课时】一、体会诗歌“陌生化”语言,感知诗人情感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表意更丰富,也更加新颖别致。1、定义:陌生化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通过对常规与常识的偏离,实现感受与语言理解上的陌生感。陌生化使那些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陌生化处理的方法方法示例量词混搭谩留一掬相思,待题红叶,奈红叶、更无题处。(张炎《祝英台近·重过西湖书所见》)主谓反常搭配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 长势良好 (黎云智《蛙声》)动宾反常搭配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词语交互错位云飘在水上/帆飞在天上 (冰夫《莲塘月》)文人放下锄头/农人放下眼镜(陈黎《在一个被连续地震所惊吓的城市》)2、找到本单元诗歌中“陌生化”语言示例(1)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与“点亮”运用主谓反常搭配形成语言陌生化,形象地写出了笑声的感染力强,以及给人带来温暖感。(2)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一树一树”形容花开,形容春花烂漫的样子。(3)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主谓反常”,抒发心中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你看》......3、教师示范:六月,拥抱天的蓝,也拥抱云的悠扬。拥抱春天的脚本里蓄满的,一季辉煌。六月,拥抱刺目的光,也拥抱清晨的凉。拥抱农人们数不尽的汗水,浇灌的麦垄的香。六月,拥抱花的绽放,也拥抱草的倔强。拥抱黑板上一层层跌落的 三角形、方块字结成的网。站在六月的渡口 ,眺望,拥把目之所及的近,拥抱心之所向的远方。4、仿写诗句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改写成“秋风”“冬风”一、尝试创写《你是人间的七(自由填写)月天》或《七月》教学反思本次暑期课标的学习,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一言以蔽之——“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守住立德树人的根本底线,守住语文学科的特有属性和育人价值,追求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创新”,就是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真正相融,不断更新语文学习的情境、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提升语文学习的质地与效能。1、坚守现代诗歌教学的立场。现代诗歌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诗化的语言和诗性的情怀,每个学生都需要。而这次诗歌教学就是个很好的契机。从自主鉴赏到学习朗诵,到尝试创作,争取每一个教学活动尽量落实好。比如任务一:自主鉴赏中,我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诗歌触觉,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色彩中感受诗的味道,是雄壮辽阔,还是忧郁深沉。引导学生从默写入手,感知“意象”的存在,体会“意象”赋予诗歌的丰富形象。另外,在任务三:尝试创写中,引导学生从语言的“陌生化”中感受现代诗歌特有的魅力。2、坚守语文学科立场。单单自主鉴赏的两课时中至少设计了8次学生的读,自由朗读,对读,小组读,全班展示读等。此外,用到了编写朗诵脚本,编写主持人串词,仿写,最后尝试创作。也就是说始终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展开教学,一切语文学习活动,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通过品读语言、体味语言、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3、坚守儿童立场。我所教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我除了采用大量朗读拉近学生与诗歌距离外,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会提前给他们铺设好学习支架。比如:表达诗歌感彩的词语。比如:先让学生默写“意象”,再观察提炼“意象”,这样学生对这个词语就不会特别陌生。包括语言“陌生化”,我搜集课内课外很多例子来引入,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创新:1、由一篇一篇教,变为一组一组教没有把教学的目光聚焦在某一篇诗歌教学,而是以“组”为单位来学,第一课时侧重《沁园春.雪》《乡愁》的朗诵,第二课时侧重《我爱这土地》《乡愁》意象的体悟,第四课时侧重《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的仿写。2、由单一诗歌朗读,变成读写结合。创造了很多创写的机会,比如编写诗歌朗诵脚本,编写主持人串词,仿写诗歌,创写诗歌。3、由语文角度的诗歌教学,变生活需要的诗歌表达。在任务二:学习朗诵环节中,我们获得优胜的同学,做《艾青诗选》领读者,优先推荐学校大型朗诵或演讲比赛。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与诗歌学习的距离。另外,整体的设计理念,是教给学生诗化表达个人情感,引导学生在诗歌的创作中发现语言之美,生活之美。而这些都是我们新课标要求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