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 力和运动 《力和运动》章末复习与训练【知识归纳】一、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伽利略理想实验:⑴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并得出正确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⑵ 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水平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⑶ 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小车实验:⑴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起始速度相同。⑵ 实验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大。3、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⑴ 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⑵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但是,我们周围的物体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⑶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的运动可以不需要力的支持,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恰恰相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惯性:⑴ 定义:物体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叫惯性。⑵ 说明: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二、平衡力: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互为平衡力。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知识回顾】一、选择部分1.学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四位同学概括出下列四条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说:物体静止时,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乙同学说: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丙同学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D.丁同学说:要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2.一个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小球,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 )A.没有力对它作用的缘故 B.摩擦力使它改变了运动状态C.重力使它改变了运动状态 D.它的惯性逐渐减小3. 如图2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对于该静止的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平衡力B.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小于果实受到的重力D.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4.物体在两个互相平衡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这两个力中的一个力突然消失,则( )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 B.物体一定改变运动方向 C.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发生改变5.如右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6.用绳子提升重物,当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所用的拉力是30 N,然后又以5 m/s的速度匀速下降,则下降时绳子对重物的拉力为( ) A.15 N B.60 N C.30 N D.45 N7.用水平推力推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其原因是( ) A.木箱太大,无法推动 B.木箱有惯性 C.木箱的水平推力小于木箱的摩擦力 D.木箱受到的水平推力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8.手握一个啤酒瓶,啤酒瓶开口向上静止在手中不动,以下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啤酒瓶静止在手中不落下,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随着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也将增大C.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时,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并未增大D.若啤酒瓶原来为空瓶,那么向瓶内注水的过程中瓶仍静止,即使握瓶的力大小不变, 瓶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将增大9.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分别为F1=3N,F2=5N,并且这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F2和F1的合力( )A、一定是8N B、一定是2N C、可能是3N或5N D、可能是2N或8N10. 锤头松了,小樱从爸爸手中接过来,把锤柄的一端在地面上撞击了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爸爸问小樱这是为什么?小樱的解释是:① 锤柄着地后,因地面撞击而停下;② 锤柄和锤头在撞击地面前共同处于运动状态;③ 锤头由于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 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①④11.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C. 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D .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二、填空部分1.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抛出后小球继续向上运动,这是因为小球 ,在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小球速度逐渐变小,然后下落。这是因为小球受到作用而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在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处于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 如右下图所示,物体A重30N,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为 ,大小是 N,;当F增大到60N时,A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B重30N,受到F等于20N的水平推力后静止不动,则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是 N,当F增大到40N时,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所受的摩擦力是 N.3.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同时受到水平向左的5N拉力和水平向右的8N拉力作用而运动,其效果可用一个大小为_________N,方向水平向_________的力来代替。三、实验探究部分1.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16所示.⑴ 实验时要求小车每次都从斜面的 滑下,目的是为了让小车;⑵ 由图示进行比较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远,这说明;⑶ 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与小红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实验中的研究对象分别是小卡片和小木块。(1) 实验中应让研究对象处于 状态.(2) 甲实验方案与乙实验方案相比A.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承面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B.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承面之间的支持力对实验的影响C.有效地克服了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弊端(3) 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4) 图甲实验中,在小卡片静止时,小明将小卡片顺时针转动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将会(选填“旋转”或“翻转”),此现象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