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内容 《延续文化血脉》 授课年级 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包包括“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内容。渉及课程标标准中“我与国家和社会”模块:1.7感受个人成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社会的责任意识;2.6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在“人文底蕴”方面,引导学生展现人文积淀,增强人文情怀,提升审美情趣;在“科学精神”方面,引导学生增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与意识。在“责任担当”方面,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本框由“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目组成,本课第一目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来源和特点,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本目重点落在从中华文化的价值角度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以及青少年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实际行动上。学情分析 作为九年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感与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知,有些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传统文化技艺,但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崇尚外来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同时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民族认同感 责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担当责任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2)能力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并能在实际行动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知识目标:知道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明确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价值。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中华文化的意义、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探究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讲授环节30分钟课堂练习5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 以各具地方特色的舞蹈的丰富内涵进行设问: 1、视频中的各种舞蹈是谁创造的?又是如何形成的? 2、它们又为什么能延续至今呢? 导入新课知识: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观看视频,结合书本知识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视频中的各种民俗舞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导入新课:中华文化的形成及部分特点。新课讲授 第一目 中华文化根 【图片展示】 看到文字、书籍、艺术和工艺图片,你认为它们属于那种文化呢?并试着归纳这种文化的特点。 答: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材料探究】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截至2021年底,我国拥有38处世界文化遗产,有34个非物质文化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7个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思考:有人认为,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 为什么 答:不认同。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即为什么要弘洋中华文化? 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兴。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3、中华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注意】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易错点) 【图片展示】 根据下列影视剧图片归纳它们属于哪种文化?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 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材料分析】胡适于1910年官费留学美国,1917年怀抱救国救民的理想回到国内出任北大教授。在美多年,胡适深受美国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在国内,他认识了李大钊等有识之士,一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民的思想,倡导民主与科学。 胡适的大多数思想又比较激进。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鼓吹全盘西化。甚至,在胡适就任北大校长期间,在1947年的开学典礼上,面对万众学生忽视公然的说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问:你认为胡适的思想缺少了什么? 答:文化自信 【教师讲授】逐步引出何为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问题。 是什么: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为什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的价值)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怎么做: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跟上老师思路,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根据材料和书本回答相关问题。 齐读,初步识记知识。 解释中华文化的组成和特点,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发学生思考,推导出: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意义)。 通过学生熟悉的影视剧来点出其中蕴藏的文化,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让学生齐读知识点,增强记忆。新课讲授 第二目 美德万年长 【图片展示】 通过一组组图片所表现的中华传统美德,引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 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材料探究】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 看完扫雷英雄杜富国的事迹请思考:在杜富国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在他身上看到了舍己救人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这种传统美德,这不仅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从学生的回答中延伸至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文化基因。 【循循善诱】 老师: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知道不乱人垃圾是美德,但仍有人乱扔。这就说明光知道什么是美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将美德落实到行动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呢? 做法: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辨识图片所蕴藏的中华传统美德,了解其内涵并试着归纳其特点。 根据材料和书本回答相关问题。 齐读,了解相关做法 依据材料设计相关问题,从学生的回答中延伸至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例举生活中的例子,教导学生将学习到的中华传统美德投诸于实践中去。课堂练习 1、中华民族的根是(A)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科技创新成就 C.人民当家作主 D.实现共同富裕 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具体体现在(C) ①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②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要效法古道,墨守成规 ④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列关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说法正确的有(B) ①坚持“古为今用、推阵出新”的原则 ②青少年要身体力行,让美德走进生活和未来 ③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④弘扬美德主要靠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16年10月,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举办这一活动(B)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能迅速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检测学生本堂课的掌握程度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现在我们来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 在文化分杂的新时代我们要积极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对今天上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厘清上课逻辑,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 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了一个热血感人的中国神话故事,其设计灵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电影将神话故事、国风水墨画、传统器乐、青铜器等与现代3D特效、西方音乐元素有机融合,让中外观众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电影上映以来风靡全国,影院票房近50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被称为真正的"国漫之光"。 (1)有网友感叹:中国也可以拍出不输西方大片的电影了!请问,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2)《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怎样的引领与示范? 二、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经典阅读推荐书目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