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暑期复习】 03 运动和力、选择题重为490牛的物体可能是( )A.一辆汽车 B.一架飞机 C.一杯水 D.一个中学生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点有关C.力的方向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为了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建立了邮驿制度,到宋朝是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金牌一昼夜(24小时)行250千米,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下面所列速度中与金牌的平均速度最接近的是 ( )A.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 B.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C.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 D.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体叠放一起,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将AB水平放置且在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下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 )A.A和B的运动速度将会不断增加B.B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A受到的推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D.A对B也有力的作用,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同学们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同学们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从树上加速落下的苹果B.在盘山公路上忽快忽慢行驶的汽车C.腾空后加速飞行的火箭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如图所示为俄罗斯世界杯葡萄牙队对阵西班牙队比赛中C罗的那脚精彩绝伦的任意球。关于这个“任意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受到惯性的作用B.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是运动的C.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足球对他的反作用力D.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两个质量相等且上、下底面粗糙程度也相同的圆台形物体甲和乙,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在水平力Fa、Fb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a大于拉力FbB.甲的速度一定等于乙的速度相同C.甲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D.甲、乙受到的地面摩擦力一定相等2013年12月14日,我国“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分离,月球车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关于月球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车由运动变为静止,不需要力的作用B.月球车的车轮做得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C.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时,牵引力与阻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D.看到月球车停在月球表面上静止不动,是以月球为参照物、填空题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出现了一些“手机控”。(1)媒体报道,市民刘先生在开车途中,发现前方出现心仪已久的靓车,便掏出手机拍照准备发微信感叹两句,看到前车急刹后刘先生也踩了刹车,但还是发生了追尾事故,这是因为汽车具有 。(2)刘先生在行驶时从倒车镜(凸面镜)中看到后车A侧的转向灯闪烁,如图甲所示,则该司机判断后面的车准备向A甲乙侧转向 (选填“左”或“右”)。(3)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乙)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 的条件。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用力F推木块沿同一水平桌面加速向右运动,直至将木块推到虚线框处.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木块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变化情况是 .如图是小涛在探究力的作用点是否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时所做的实验,小涛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沿图示的方向对门的A.B、C、D四点施力,通过开门的难易程度体验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小文认为小涛的实验操作中存在错误,原因是 ;实验后将门关上,小涛感觉到门外的嘈杂声明显减小了,“关门”是在 中减弱噪声的.打篮球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我们投篮时,投出去的篮球撞到篮板会反弹回来,这是因为物体间 ,同时这也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篮球最终落在地面上,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实验探究题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2)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填“快”或“慢”)。(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 (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下图为“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的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②分析:测得F1③反思:因为操作中很难做到匀速拉动,所以测力计示数并不稳定。④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拉动木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仍然不稳定,原因可能是 。A.长木板下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B.长木板上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C.长木板没有匀速运动D.拉力F的大小不稳定、解答题图为某公司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新能源大巴客车,用铁电池驱动,行驶过程中完全无污染,绿色环保。在额定装载量情况下,该车的电池充满电时,能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250km,此时整车质量为2.1×104kg,四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共为0.35m2。取g=10N/kg。(1)该车的重力是多少?(2)以20m/s的速度行驶250k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3)行驶过程中车对水平路面的平均压强是多少?2021年6月底,嘉兴的有轨电车将投入运行。首列有轨电车“南湖号”车辆总长度为34.8米,运营时最高速度为70千米时,车辆自重50吨(如图所示)。(1)若有轨电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05倍,则当乘客总质量为10吨时,要使电车向前作水平匀速直线运动,需要的牵引力为多少牛 (2)有轨电车在路口将与汽车共用一套红绿灯信号系统通过计算判断:要在10秒内使整列有轨电车通过总宽度为35.2米的路口,则电车的速度至少为多少千米/时 城市的智慧管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如图是某路口设置的“绿波时速”指示牌,如果以40km/h-50km/h的时速开车前进,在一个路口遇到的是绿灯,将这个时速保持下去,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是一路绿灯,畅行无阻,这就是传说中的“绿波带”。一辆轿车经过绿波带路段上相距4.5km的两个路口时,总用时5分钟。请解答下列问题:(1)通过计算说明轿车能否以“绿波时速”通行这两个路口?(2)若绿波带路段为平直公路,轿车总质量共2000千克,若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2米2,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暑期复习】 03 运动和力答案解析、选择题D【解析】首先根据计算出该物体的质量,然后与各个选项中的物体进行比较即可。该物体的质量为:。一辆汽车和一架飞机的质量通常有几吨,而一杯水的质量大约100g,故A.B、C不合题意;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在50kg左右,49kg在正常范围内,故D符合题意。故选D。B【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哪个因素不同,就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它有关。【解答】力作用在B点和A点是力的作用点不同,因此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B【解析】先根据金牌一昼夜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出金牌的平均速度,与选项中物体的速度比较,可选出最接近的。【解答】金牌的速度为v=s/t=250千米/24小时≈10.4千米/时=2.9米/秒,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1米/秒,A错误;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10-15千米/时,B正确;高速公路上的最高限速120千米/时,C错误;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603千米/时,D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D【解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绳对木块的拉力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绳上,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压力一定,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摩擦力大小不变,故A.B错误.木块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故C错误.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D.B【解析】(1)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左图判断F和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关系,然后再判断右图中地面摩擦力是否发生变化,进而推断A和B的运动状态;(2)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处于平衡状态;(3)对A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平衡关系;(4)对B进行受力分析,确定A对B的推力大小。A.左图中,A和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推力F和地面的摩擦力f相等;右图中,A和B的重力不变,对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都不变,因此它们受到的摩擦力还是f;因为F=f,所以A和B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因为B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在水平方向受平衡力,故B正确;C.因为A和B的重力相同,那么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即地面施加的摩擦力相同,因此A和B受到的摩擦力;对于A来说,它受到向右的推力F,向左的摩擦力,二者大小不同,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B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它受到的摩擦力和A对B的推力是平衡力,即,故D错误。A【解析】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同学们看到列车在运动,因为列车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列车是运动的,即同学们选择的参照物为地面。小明看到同学们在向后运动,因为同学们相对列车的位置在不断向后改变,所以同学们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为列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D【解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运动方向改变,据此分析判断。从树上加速落下的苹果,在盘山公路上忽快忽慢行驶的汽车,腾空后加速飞行的火箭 ,它们的速度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B、C不合题意;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即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D。A【解析】(1)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2)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3)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判断;(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A.球能在空中飞行是球有惯性,故A错误符合题意;B.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相对与球门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C.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足球对他的反作用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D.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D【解析】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拉力和摩擦力相同。CD.甲、乙质量相同,重力相同,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所以甲、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同;故C错误、D正确;AB.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不一定与乙的速度相同,因为都匀速直线运动,甲、乙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相同,拉力相同,故拉力Fa等于拉力Fb,故AB错误。故答案为:D。D【解析】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月球车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状态改变,因此需要力的作用,故A错误;B、月球车的车轮做得较宽,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C、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时,故牵引力与阻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月球车停在月球表面上静止不动,月球车和月球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月球为参照物,月球车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C、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D、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填空题变速;1.6【解析】(1)相邻两个图像之间的时间相等,根据照片判断苹果下落过程中路程的变化,根据公式判断苹果的运动状态;(2)首先根据A.B两点之间的间隔数确定运动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即可。【解答】观察照片可知,相邻两个苹果图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但它们的时间相等,根据公式可知,苹果的运动时变速的;照片上A与B之间的时间为:t=0.1s×3=0.3s;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故答案为:变速;1.6(1)惯性(2)左(3)大于二倍焦距【解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3)手机的摄像头成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解答。(1)媒体报道,市民刘先生在开车途中,发现前方出现心仪已久的靓车,便掏出手机拍照准备发微信感叹两句,看到前车急刹后刘先生也踩了刹车,但还是发生了追尾事故,这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2)后面汽车在倒车镜中所成的像与真正的汽车关于倒车镜对称;镜子中的A在右侧,那么实际的A就在左侧,因此后面的汽车准备转向左;(3)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因此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该大于二倍焦距。不变;先变小后不变【解析】解:(1)∵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2)∵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虽然受力面积变大,但是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无关,又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f不变.(3)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当木块推到虚线框处时,受力面积不变了,由p=可知,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先变小后不变;故答案为:不变;先变小后不变.(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向右缓慢地推木板时受力面积的变化判断对桌面压强的变化;(2)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判断此过程摩擦力的变化.在D点施力时,没有控制和A.B、C三点施力方向相同;传播过程【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小涛在探究力的作用点是否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时所做的实验,小涛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沿图示的方向对门的A.B、C、D四点施力,实验操作中存在错误是小涛在D点施力时,没有控制和A.B、C三点施力方向相同;实验后将门关上,小涛感觉到门外的嘈杂声明显减小了,说明“关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在D点施力时,没有控制和A.B、C三点施力方向相同;传播过程.(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往往也会随之改变,做此实验时要保持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一在声源处减弱,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在耳朵处减弱;据此分析得出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方向/运动状态;重力【解析】(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解答;(2)地面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因此都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据此分析解答。(1)打篮球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我们投篮时,投出去的篮球撞到篮板会反弹回来,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这也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篮球最终落在地面上,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实验探究题(1)相等(2)快(3)静止;匀速直线运动(4)不是【解析】(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则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2)速度减小的越快,则运动时间越短,那么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短;(3)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解答;(4)该实验只能探究阻力逐渐减小时物体运动距离逐渐增大的情况,而无法探究阻力消失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只能通过科学推理对阻力消失后的情形进行推断,从而得到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相等。(2)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二力平衡;压力;B【解析】①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②根据图片分析甲和乙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据此分析判断。①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②分析:测得F1④改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说明物体A和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不稳定。因为二者之间压力大小不变,那么只能说明长木板与A接触的上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故A错误,B正确;A和B之间的摩擦力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与是否匀速运动和拉力F的大小无关,故C、D错误。故选B。、解答题(1)解:G=mg=2.1×104kg×10N/kg=2.1×105N(2)解:由v= 得,t= = =1.25×104s(3)解:F=G=2.1×105N,p= = =6×105Pa【解析】(1)根据公式G=mg计算出该车的重力;(2)根据公式计算出行驶的时间;(3)首先根据F=G计算出车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公式计算出车对路面的压强。(1)解:m=50吨+10吨=60吨=60000千克f阻=0.05G=0.05mg=0.05×60000千克×10牛/千克=30000牛∵有轨电车作水平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F牵引力=f阻=30000牛(2)解:s=34.8米+35.2米=70米v=s/t=70米/10秒=7米/秒=25.2千米/时答:有轨电车至少要以25.2千米/时的速度,才能在10秒内完全通过路口。【解析】(1)首先根据f阻=0.05G总计算出电车受到的阻力,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计算出电车需要的牵引力,即F牵引力=f阻;(2)当电车完全通过路口时,它经过的路程等于路口长和车长的和,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电车的速度即可。(1)解: > 所以轿车不能以“绿波时速”通行两个路口(2)解: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解析】(1)首先根据公式计算出轿车的速度,再与限速标准比较即可;(2)将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4计算出轿车的接地面积,再根据F=G=mg计算出轿车对地面的压力,最后根据计算压强即可。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