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做笔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创新精神。本课采取任务驱动策略,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美术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实践成果。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情境,运用笔精灵的小故事,观察分析古今笔筒,创意制作等方法,层层递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根据一年级美术课本的教材分析,花点心、漂亮的瓶子同属于设计应用艺术实践,学生从花点心一课中学习了彩泥的制作方法,色彩搭配技巧以及简单的装饰。《漂亮的瓶子》一课尝试了剪、折、贴等彩纸的制作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和图案进行美化。再到本节课《做笔筒》是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延伸和提升,并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在整套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设计构想。能够寻找身边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笔筒的历史和文化、外形和材质,学习如何利用废旧塑料瓶、纸筒、纸盒、彩纸、彩泥等材料,运用剪、贴等方法进行设计制作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2.在体验、探索中学习运用剪、贴等方法制作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笔筒。3.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身边废旧材料巧妙利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 感受笔筒蕴含的文化,学习如何用废旧塑料瓶、纸筒、纸盒、彩纸、彩泥等材料设计制作外形美观、大小适宜的笔筒。难点:筒身的设计与装饰手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音乐《小小蜡笔》,进入今天的美术课堂。教师引导学生用掌声请笔精灵出来,让学生为笔精灵做一个漂亮、舒适的家。导入课题:《做笔筒》。二、讲授新课:1.笔筒文化我了解欣赏古代笔筒,分析不同时期笔筒的材质和花纹的不同。了解我国古代笔筒文化,感受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教学中渗透美术核心素养文化理解。2.造型功能我观察(1)比较:现代笔筒与古代笔筒有什么不同?现代的笔筒样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感受科技发展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核心素养。(2)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将自己家中的笔筒从材质、色彩、花纹等方面向大家介绍。让学生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花纹的笔筒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3)提问:将三种不同高度的笔分别放在下面三个笔筒内,你会怎么放?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发现笔筒的高度和笔的长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的笔筒高度为15厘米左右,于是借助直尺将废旧瓶子裁剪成适合的高度,制作出大小适宜的笔筒,与数学学科融合,解决美术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意识,落实艺术核心素养创意实践。3.废旧材料我寻找欣赏分析小朋友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展开小组讨论。(1)有许多小艺术家们通过自己大胆的想象,利用自己的巧手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笔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笔筒作品都用到了哪些材料?(2)小朋友们在笔筒上装饰了哪些形象?三、教师示范:(1)教师演示纸筒变笔筒,制作长颈鹿笔筒。(2)提问:老师在制作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制作方法?(卷、画、剪、贴、折。)四、艺术实践:用塑料瓶、玻璃瓶及彩色纸,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筒。教师组织学生开始艺术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内容。此环节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能力。五、展示评价:如果你是笔精灵,你会选择哪一款笔筒作为自己的家呢?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展示自己的作品,采取自主推荐、多元评价。适时教师也对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点评,启发学生继续完善作品。六、拓展延伸:生活中有许多纸盒、瓶子等物品被我们随手丢弃,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污染,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再利用起来,让它们重新发挥作用,装点服务我们的生活,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