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亚历山大远征的概况,理解其影响。2.知道"希腊化时代"的内容,分析其对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3了解蒙古西征的概况,理解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4了解蒙古西征对中国的影响。【学习重难点】1.了解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2、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文化与西亚、埃及文化的相互作用;蒙古西征与地域文化发展。3.理解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对人类文化的破坏,认识战争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产生的影响。知识导航1、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东征(1)经过: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2)影响:①消极: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②积极:建立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对西亚、北非等地文化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客观上使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希腊化时代(1)概念: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这些区域被称为“希腊化世界”。(2)表现:希腊人与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作为殖民者,他们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3)影响: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如《荷马史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精确计算地球周长等等。【特别注意】亚历山大“希腊化”的实质亚历山大在埃及和波斯的统治措施,目的在于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增强文化认同,进而巩固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5)特点: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仍保持原有的语言、宗教和习俗。【公元前275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1)国家:①马其顿王国;②塞琉古王国;③托勒密埃及。(2)特点: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①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②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③文化中心逐渐东移。④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2.蒙古西征背景 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概况 第一次 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 灭亡金朝之后,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 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结果 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影响 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 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特别注意】蒙古西征的双重影响蒙古西征犹如一把双刃剑,带给被征服地区血和泪的同时,也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广阔,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快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亚历山大远征和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点】(1)都促进了文化传播。亚历山大远征所开创的希腊化时代使希腊文化、科学等在城邦外发扬光大,开创了一个东西互补的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西征使中国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进一步传入西方,打开了欧洲的大门,使欧洲发生了重大改变。(2)都具备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马其顿王国是一个经过改革后的强大帝国,并且周边希腊各城邦面临巨大的危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社会稳定,势力正旺,并且接受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周围各王朝、各国家都很混乱。(3)两者都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也是远征胜利的重要因素。(4)两军出师有名,打着报仇的口号,都在全军、全民中得到拥护和支持。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扩大了罗马的疆域C.促进了印刷术西传 D.开启了希腊化时代2.在大约300年的时间里,地中海东部地区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了新的特点,该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推动“希腊化时代”出现的重要事件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希波战争结束 C.罗马帝国形成 D.亚历山大远征3.他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留居中国17年,并担任元朝官员。后来,他从泉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意大利,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他”是( )A.利玛窦 B.亚里士多德 C.亚历山大 D.马可·波罗4.19世纪中叶以前的历史学家普遍忽略希腊化时代的研究。普鲁士历史学家、政治家德罗伊森(1808~1884年)则把亚历山大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最先强调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影响。德罗伊森重视对希腊化时代的研究,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霸权的确立 B.国家统一的现实需要C.史学研究视角的变化 D.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5.《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稣,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这反映出( )A.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 B.战争造成区域文化混乱C.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变化 D.中西之间往来更加频繁6.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这说明(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 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7.在“纪元前后的几个世纪,希腊雅典语是从亚得里亚海到波斯湾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通用的语言”。塞琉古王国政府的公文、命令用希腊文写成。凡是希腊人和本地人进行的商业活动,大多用希腊文写成文书。有人发现,进入近代以来,波斯边境偏远乡村的居民有用希腊文写租契的事例。这可用于佐证( )A.民族交融推动了文化创新 B.希腊政治文明的借鉴价值C.亚历山大东征的深远影响 D.古代波斯帝国的繁荣景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