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测量(新教材)暑假练习2024年七年级上册浙教版(2024)科学(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测量(新教材)暑假练习2024年七年级上册浙教版(2024)科学(含解析)

资源简介

1.2科学测量(新教材)暑假练习
一、选择题
1.走路是锻炼身体的好方式,现在一些手环能自动记录走路的步数。小李同学周末走路锻炼身体,手环记录显示一万步。小李“一万步”的路程最接近
A.1千米 B.5千米 C.10千米 D.12千米
2.小滨同学整理的不同测量“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的很紧的皮卷尺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把钢丝绕在铅笔上时排列疏松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冰水读数 不变
D 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A B.B C.C D.D
3.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当冰融化后,水温度升高到x℃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用此温度计去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y℃。则x、y的值分别为(  )
A.24、90 B.28、92 C.40、94 D.48、98
4.下列有关测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小明想测量一个桃子的体积,可以用量筒和水来进行测量;②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③测量技术现在已经被人民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必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38.4℃ B.37.1℃和38.4℃
C.37.1℃和37.4℃ D.37.3℃和37.4℃
6.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尺的零刻度线,将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作为读数
7.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取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
8.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9.量筒里有一定量的水,仰视读数为50毫升,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43毫升,则倒出的体积(  )
A.大于7毫升 B.小于7毫升
C.等于7毫升 D.上述三种可能都有
10.某同学在用量筒取液体时,先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70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18毫升,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等于52毫升 B.大于52毫升 C.小于52毫升 D.无法判断
1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9℃
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C.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D.初中生跑100m约需8s
12.某人在测一段不太长的曲线长度时,用一条皮筋与曲线完全重合,然后用力把松紧绳拉直,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则测量的结果比实际曲线(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3.小王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5.13厘米,5.68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5.127厘米 B.5.25厘米 C.5.12厘米 D.5.13厘米
14.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是1.240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米 B.估计值是4
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米 D.测量结果精确到1毫米
15.量筒中盛有一部分的水,某同学俯视量筒读数,读数为60毫升,则该量筒中水的实际体积为(  )
A.大于60毫升 B.小于60毫升
C.等于60毫升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6.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
A.示数为35 B.示数降到0以下
C.示数为37 D.温度太低,体温计损坏
17.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木块的长度是 厘米;
(2)图2为实验室温度计的示意图,此时它所示的温度是 ℃;
(3)图3中量筒的读数为 毫升。
18.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将合适的单位填写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体重 50 ;
(2)一本科学书长2.67 ;
(3)圆珠笔芯直径约2 ;
(4)一元硬币的直径接近2 。
19.用肉眼观察图甲中标了箭头的线段AB和CD,长度更长的是 ,用肉眼观察图乙中的线段AB、CD和EF的长度是否相等: 。然后用直尺量一量,检验自己的观察是否准确。

20.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60千米= 米;
(2)1.5分米= 厘米;
(3)25毫米= 米.
21.填入恰当的单位,使下列数字符合实际:
(1)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是2.1
(2)一瓶娃哈哈纯净水的体积为596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8
(4)正常成年人的体温是37
22.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 cm.则金属丝的直径d=。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 次测量误差较小
2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儿童易感染,学校易聚集暴发。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畏寒、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常有咽痛、鼻塞、流涕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热时,一般采用体温计给患者测量体温,体温计利用 原理制成。
(2)以下是小虎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5℃,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虎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 。
(3)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但分布均匀,将此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2℃。若将该温度计放在室温为30℃的室内,则该温度计的读数是 ℃。
24.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厘米。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面桌上,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如图所示小石块的体积是 。
25.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计的温度为 。
(2)小球的直径是 。
三、探究题
26.如图是小科同学设计的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请你提出两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
27.“水和空气中哪个能使热的物体冷却得更快?”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等质量的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从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慢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冷却速度”下个定义: 叫做冷却速率。
(3)小明又仔细比较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最后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 的影响。
28.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
(2)放入小石块时要用细线系住,以下目的还不能达到的是 。
A.防止石块撞破量筒 B.防止水溅起
C.实验结束后便于取出石块 D.便于读出示数
(3)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计算出石块体积比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4)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如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四、解答题
29.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
(1)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mm,物体的长度是 ;
(2)图乙是体温计,它的使用原理为 ,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
(3)图丙中,不规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步行一万步的距离,因身高不同会产生不同差别,一般一步0.7米,一万步7000米,所以应该是7.0公里。小李同学周末走路锻炼身体,跨步不会太大,可达到0.5米每步。估计一万步大约有5公里,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拉的很紧的皮卷尺长度比实际要长一些,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测得的结果会偏小,故A正确;
B.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把钢丝绕在铅笔上时排列疏松,会导致测量的总长度变长,测得的结果偏大,故B错误;
C.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冰水读数,室温一般高于冰水混合物温度,液柱会上升,读数偏大,故C错误;
D.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视线对准液面下方的刻度线,读数偏小,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根据“让水温再增加10℃,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可知,此温度的温度变化关系与真正的温度变化关系为
根据题意“水温度升高到x℃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有

根据“此温度计去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y℃”有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①测量体积用量筒,小明想测量一个桃子的体积,可以用量筒和水来测量。说法正确;
②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不可避免的。说法正确;
③现在测量技术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说法正确;
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浸入后要稍待一会儿,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说法错误。
故选B。
5.A
【详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小明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3℃,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其他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3℃,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3℃,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3℃。所以小英实际体温是37.1℃,测量的结果是37.3℃,小刚的体温是38.4℃,测量的结果是38.4℃,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A.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尺垂直,如果不垂直造成的是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是由测量工具造成的,产生的是误差,不是错误,故B符合题意;
C.记录长度测量结果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果没有估读,数据是错误的,不是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左边缘没有对准零刻度时,读数时应该用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减去左边缘对应刻度,而直接读数是由于测量者的失误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D不符合题意。
7.A
【详解】仰视读取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数,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15mL,俯视读取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数,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则加入水的实际体积小于5mL,故选A。
8.C
【详解】A.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
B. 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B错误;
C. 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 直接测量时,无法保证测量值为直径,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水的实际体积大于50mL(假设为51mL),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看到的读数偏大,水的实际体积小于43 mL(假设42mL),倒出液体的体积=51mL-42mL=9mL,大于7mL。
故选A。
10.C
【详解】某同学在用量筒取液体时,先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70毫升,俯视读数偏大,则量取到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70毫升;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18毫升,仰视读数偏小,则剩余液体的体积大于18毫升,故倒出的体积小于52毫升,故选C。
11.B
【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不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所以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符合题意;
C.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cm,不符合题意;
D.初中生跑100m约需14s,不符合题意。
12.A
【详解】松紧绳具有较大的弹性。松紧绳自然与曲线重合,自然长度等于曲线长度;将松紧绳用力拉直,形变长度大于自然长度,用刻度尺测量拉直后的松紧绳,测量值明显偏大。
故选A。
13.D
【详解】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5.68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详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身高为1.240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4对应的长度单位是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所以测量结果准确到1cm,准确值为1.24m,估读值为0.000m,故C正确,ABD错误;
15.B
【详解】该同学俯视量筒读数,读数为60毫升,俯视读数偏大,则该量筒中水的实际体积小于60毫升,故选B。
16.C
【详解】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故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温度为0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不会下降,仍为37。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7. 2.65 —2 50
【详解】(1)[1]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的始端在12.00cm处,末端在14.65cm处,所以木块的长度=14.65cm-12.00cm=2.65cm;
(2)[2]图2中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的下方,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此时它所示的温度是-2℃;
(3)[3]由图3可知,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与50mL刻线相平,读数为50mL;
18. 千克/kg 分米/dm 毫米/mm 厘米/cm
【详解】(1)[1]成年人的质量约65kg,一位同学的体重50kg。
(2)[2]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一本科学书长度略大于此数值,一本科学书长
26.7cm=2.67dm
(3)[3]圆珠笔芯直径2 mm。
(4)[4]一元硬币的直径接近
0.2dm=2cm
19. CD 不相等
【详解】[1]凭自己的眼睛观察,甲中AB、CD两条直线,长度更长的是CD;
[2]乙中三条直线,AB、CD和EF长度不相等。度量后发现,眼睛的观察不正确。
20. 5.6×105 15 2.5×10-2
【详解】(1)[1]560km=5.6×102×103m=5.6×105m;
(2)[2]1.5dm=1.5×10cm=15cm;
(3)[3]25mm=2.5×101×10-3m=2.5×10-2m。
21. mm mL dm ℃
【详解】(1)[1] 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是2.1mm;
(2)[2] 一瓶娃哈哈纯净水的体积为596mL;
(3)[3]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8cm=1.8dm;
(4)[4] 正常成年人的体温是37℃。
22. 5.11~5.20 2
【详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2cm对齐,估读为15.20cm,所以线圈的总长度为
L=15.20cm-10.00cm=5.20cm
[2]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取平均值得到的细铜丝直径,第二次的线圈匝数较多,测量误差小一些。
23. 液体热胀冷缩 乙和丙 29
【详解】(1)[1] 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2]在未甩的情况下,侧甲同学的体温为37.5,如果体温低于这个读数,那么温度计显示的还是37.5,测得的体温错误;如果体温高于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则测得的体温正确;
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5,一乙同学的体温一定正确;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高于乙同学的体温,再此基础上继续热涨至38.5,所以乙和丙同学一定正确;
(3)[3]实际变化1对应该温度计的变化为:
=,
则当室温为30时,×30=27,27+2=29。
24. 1.95 刻度 10 cm3
【详解】[1]图中刻度尺上1cm又分为10个小格,故其分度值值为1mm;
测量时是从2.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3.95cm,
则物体的长度为
3.95cm-2.00cm=1.95cm。
[2]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面桌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相平。
[3]在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40mL,石块的体积为
40mL-30mL=10mL=10cm3。
25. -34℃ 1.10cm
【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要注意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
(2)测量球的直径时,常用“卡尺法”,测量出来比较准确。
【详解】(1)图中的温度计将10℃平均分成了10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1℃,并且图中的温度计40在30的下方,示数在40与30之间,故为零下温度,则此温度计的读数为:-34℃;
(2)图中小球左边与2.00cm对齐,右边与3.10cm对齐,则小球的直径为:3.10cm-2.00cm=1.10cm。
26. 热胀冷缩 左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
(3)[3][4]换成内径更细的玻璃管,液柱变化会更明显,或者换用较大的瓶子,气体较多,变化更明显。
27.(1)当水和空气初温相同时,热牛奶在水中冷却更快
(2)单位时间内温度下降的多少
(3)外界环境的温度
【详解】第一空.由表格可知,通过实验数据发现,相同时间内,水中浸泡的牛奶温度较低,说明放在水中冷却比在空气中冷却效果要好;
第二空.当实验时间较长时,相同时间内牛奶降温的速度逐渐变慢,就是指冷却速率变慢;冷却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温度下降的多少;
第三空.由于随着牛奶温度下降,周围水的温度在升高,使牛奶冷却的速度变慢,因此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8. 液面最凹处 D 乙 20cm3
【详解】(1)[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最凹处相平.
(2)[2]使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时,需要用细线将小石块系住,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石块撞破量筒、避免量筒中的水溅出,同时实验结束便于将小石块取出;但对于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的大小没有影响。
故选D。
(3)[3]乙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故甲测量比较准确,乙测得体积较大。
(4)[4]由图知道,量筒中水的体积V1=110ml,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130ml,小石块的体积
V=V2-V1=130ml-110ml=20ml=20cm3
29. 1 1.85cm 液体的热胀冷缩 37.6℃ 20 cm3
【详解】(1)[1][2]图甲中,刻度尺的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分度值为1mm,则物体的总长度是
(2)[3][4]图乙中,是体温计,该测量工具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体温计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0.1℃,指示的温度是37.6℃。
(3)[5]图丙中,量筒的分度值为4mL,未放入金属块时的体积为60mL,放入金属块后的体积为80mL,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