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暑期突破 专题 10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一、提问方式①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②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二、知识梳理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是作者精心刻画加以渲染出来的,才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描写一般通过“外语动心神”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人物情感。人物描写可以从划线句子中呈现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词语,进行赏析。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中心。(一)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手拿九齿钉耙。——猪八戒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制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 查 又 硬 。 挺 挺 身 才 变 化 多 , 声 音 响 亮 如 钟 磬 。 尖 嘴 咨 牙 弼 马 温 , 心 高 要 做 齐 天 圣 。——孙悟空(二)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第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 ——秀才秀才读书人,语言讲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 有文化第二句:“满天下皇家瑞气。” ——县官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 官腔第三句:“下它三年又何妨?” ——财主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第四句:“全部都是废话。” ——穷人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三)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动作反应,就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朱自清 选自《背影》)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攀栏杆时的情景,从中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四)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例: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幻觉描写很好的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同时,又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和黑暗。(五)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抓住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体现人物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的样子。★答题思路:这是××描写,写出了××内容,突出了人物××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一、阅读理解。一个粗瓷大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烈士用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挎包,打开一看,是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戏称为“丢”了,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①赵一曼以为这个碗是哪位战士送给她的,便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呢?”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chéng shèng)了满满一大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里盛来的。这段时间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的。部队虽然还有一点儿粮食,但是得(dé děi)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呢?②赵一曼趁人不防,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炊事员老李看到了,没有吭(kēng háng)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1.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文章先讲博物馆里陈列着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再详细讲述了这个粗瓷大碗的 ,这样的写作顺序叫 (倒叙直叙)。3.从人物描写中能感受到人物的品质。阅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1)句子①通过对赵一曼的 描写,我们能体会到赵一曼作为团政委,具有 的品质。(2)句子②通过对赵一曼的 描写,我们能体会到赵一曼具有 的品质。4.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抄写下来。(2)读“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这句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A.责备 B.惋惜 C.无可奈何 D.后悔(3)“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这句话反映了她的内心。此时,她心里可能在想:【答案】1.chéng děi kēng2.来历(故事) 倒叙3.语言 关心战士,不搞特殊化 动作 舍己为人,坚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4.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戏称为“丢”了,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C 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我的碗就再也不会丢了【解析】1.本题考查多音字。盛:表示 1.兴旺;旺盛。2.多;丰富。3.繁茂。4.显赫。5.深厚。6.广泛;普遍。7.规模大而隆重。8.炽烈。9.副词。极;非常。10.(Shènɡ)姓。读“ shèng”。表示 1.把东西装进容器内。2.容纳。读“chéng”。盛了满满一大碗高粱米饭。这里读“chéng”。得:表示 1.得到;获得。2.收获。3.相合;适合。4.可以;能够。5.满意;满足。6.完成;做好。7.用于谈话时,表示无须再说。8.用于情况变坏时,表示只好如此。9.演算得到结果。读“dé”。表示 1.助词。①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可以;②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③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完成(多用于早期白话)。读“de”。表示 1.需要。2.应该;必须。3.估计必然如此,相当于“要”“会”。4.〈方〉舒服;满意。读“děi”。部队虽然还有一点儿粮食,但是得留给伤病员吃。这里读“děi”。吭:表示 1.出声。读“kēng ”。表示 1.喉咙。读“ háng”。吭声:说话。这里读“kēng”。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文中“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烈士用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详细讲述了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细读短文可知,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赵一曼,短文先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再详细讲述了这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这样的写作顺序是倒叙。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联系内容“赵一曼以为这个碗是哪位战士送给她的,便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是运用了语言描写。体现了她关心战士、不搞特殊,以身作则。联系内容“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了赵一曼以身作则,坚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关心伤员,把高粱米饭留给伤病员的高尚品质。4.(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文中与“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在文中第①段中“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戏称为“丢”了,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2)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联系内容“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可知这句话是小通讯员发现赵一曼的碗又没了时的无可奈何。读这句话可用无可奈何的口气来读。选 C。(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短文最后一句话“赵一曼笑着说:‘是呀,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反映了她的内心。此时,她心里的想法是:等到战争结束了,战士们生活安定了,每个人都有碗的时候,我的碗就不会丢了。二、课外阅读。一碗热汤赵向辉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地走进了一家饭店。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只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服务员没有去服务台,先去了员工更衣室。过了一会儿,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一碗热汤、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饼,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以赠送肉饼和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一会儿,一位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男士离开约五分钟后,又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了,喊道:“我是饭店的经理,今天店里搞活动,凡是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顾客,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茫然地看着他,从里面抽出一张纸。男士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纸说:“阿婆中了一等奖!奖金两千元!”大家鼓起掌来。男士拿出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这时,经理对身边的男服务员说了几句话,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婆地上了一辆小轿车。继续抽奖,有两个客人分别抽中了二、三等奖,纸上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个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选文有删改)5.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6.画“______”句子是对经理的 和 描写,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老婆婆中奖是经理刻意安排的,表现了经理 的品质。7.“你们都是好人”中“你们”指的是谁?短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把“你们都是好人”写清楚的?8.短文中,抽中免单和半价的客人按原价付钱的原因是( )A.他们发现这次抽奖活动是经理刻意安排的,并不真实。B.他们想把这个优惠留到下一次用。C.他们发现了抽奖的真相,被经理和服务员的精神感动了。【答案】5.短文主要讲了一位贫穷的老婆婆去一家饭店吃饭,服务员和经理同情她,想办法帮助她的故事。6.动作 语言 善良、机智、乐于助人7.帮助老婆婆的饭店服务员和经理。短文是通过三件事把“你们都是好人”写清楚的,分别是:服务员以赠送为由,多给了老婆婆面和肉饼;经理策划抽奖活动,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老婆婆提供帮助;服务员以下班顺路为由特意送老婆婆回家。8.C【详解】略三、课外阅读。客店没有空房间华利那年 9岁,上二年级。很多人都知道他学习很吃力,他长得又高又笨,无论是动作还是思维都很迟缓。班上的孩子们嬉闹时,常把他排斥在外,但华利总是在一旁等着,找机会帮个忙。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整天笑嘻嘻的,有着保护弱者的天性。华利希望能在一次话剧表演中扮演牧羊人,可是大家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不能交给华利。不过剧中的客店老板倒没有多少事好做,华利只需要狠狠地拒绝农夫和他的妻子住店就行了。演出那天,华利站在舞台上。这时,农夫和他的妻子出现了,农夫使劲儿地敲着门。“你要干什么?”华利这个“客店老板”粗声粗气地问,并打开了门。“我们找店住。”“到别处去吧,”华利用力地说,“这个店已经住满了。”“先生,我们找不到其他地方住。我和妻子已经走了很远,而且很累了。”“这个店里没有屋子给你们。”华利看起来很严厉。“行行好吧,好心的老板。我的妻子怀着孩子,你肯定会有一个小角落给她歇歇脚的。”这时,店老板看了看农夫的妻子,然后很长时间没有说话,时间长得让观众着急。“不行!滚开!”有人在幕后小声提醒。“不行!”华利重复着,“滚开!”农夫只好凄惨地扶着妻子离开。华利站在门口,望着他们。他张着嘴,忧愁地皱着眉头,眼里显然充满了泪水。突然,和剧本完全不同的结局出现了。“别走!”华利喊道,“带你的妻子回来,你们可以住在我的屋里!”一些人觉得这次表演砸锅了,但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他们看过的最好的演出。9.大家让华利演客店老板,是因为( )。A.这个角色很重要B.华利想演这个角色C.华利无论是动作还是思维都很迟缓,只有客店老板没有多少事好做10.画“____”的句子是对华利的 描写,表现了华利把人赶走,心里十分 的心情。11.你认为华利的演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写出你的理由。12.通过这次表演,你看出华利是个怎样的孩子?如果他是你的同学,你会怎样对待他?【答案】9.C10.神态 难过11.我认为华利的演出成功了。因为他向人们展示了他那颗善良的心。12.我看出华利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如果他是我的同学,我不会再排斥他,我会尽力去帮助他。【解析】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华利又高又笨,无论是动作还是思维都很迟缓。剧中的客店老板倒没有多少事好做,所以大家让华利演客店老板。10.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相关内容。“皱眉”是人物的表情,即神态描写。眼里显然充满了泪水,可以体现出他内心的难过。11.本题是评说类型题。评说时要结合作者正确观点,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突出华利的善良,所以我认为华利的演出成功了。因为他向人们展示了他那颗善良的心。12.本题是人物形象分析题目。结合人物的做法来分析。华利最后眼里显然充满了泪水,让他们回来,可以体现出华利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善良的人应该得到帮助,所以如果他是我的同学,我不会再排斥他,我会尽力去帮助他。四、课外阅读。志向①李大钊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当时八国联军的一部分队伍,曾经从乐亭县沿海登陆,到处杀人劫财,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在那时,李大钊胸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的清政府的种子。随着他渐渐长大,当地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在他的心灵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天在他的心田萌发。②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黄老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③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⑤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政法学校读书的时候,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加强。当时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乐活一生:有的想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的只想糊里糊涂混日子。⑥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他胸怀大志,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他和同学们一起交谈,用自己的思想帮助和启发了一些同学。在当时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一尘不染,有好多人不理解,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以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死后,一不要棺材,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我的一点好处。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志向!”(1)文中加点字“一尘不染”的意思 ,在文中指(2)读句子体会意思。“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这句话是对李大钊 和 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 的思想感情。(3)李大钊的志向是 ,周恩来的志向是 ,他们两个都具有 的品质。(4)把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5)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你的志向是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你会怎么做呢?【答案】(1)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的影响 在那样的花花世界中,李大钊丝毫没沾上坏习惯。(2)动作 神态 十分愤慨、热爱祖国(3)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胸怀博大、志存高远、热爱祖国(4)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他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5)我的志向是当一名光荣的教师。我敬佩教师的无私和伟大,长大后也想像他们那样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为了实现我的志向,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气的沾染。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结合第⑤自然段句子“当时在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一尘不染”可知“一尘不染”指的是李大钊在那样的世界里独善其身,不和世俗同流而污,丝毫没沾上坏习惯。。(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结合第③自然段的句子“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可知,“抬起头”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愤慨的情绪,联系上下文可知,结合第③自然段的“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可知李大钊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十分愤慨,也体现了李大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⑥自然段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用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点事;死后,一不要棺材,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也使人民得到我一点好处。这就是我生平最大的志向!’”可知李大钊的志向是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我们之前在四年级上册学习的余心言的《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周恩来的志向是: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根据第⑤自然段“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他胸怀大志,要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可知李大钊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他是一个胸怀博大、志存高远、热爱祖的人。结合课文《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第十七自然段:“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他是一个胸怀博大、志存高远、热爱祖国的人。故他们都是一个胸怀博大、志存高远、热爱祖国的人(4)本题考查句子转换。第③自然段的句子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1.将说后的冒号、前引号改为逗号。2.将你改成我。将我改成他。3.将后引号删除。故句子为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他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5)题考查思维的拓展。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可以从为祖国而奋斗、自己的职业理想等角度确定志向,从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等角度明确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的志向是当一名科学家。为了实现我的志向,我应该首先坚定信念,不受旁人所影响。然后我要从现在做起,学好课内课外的各种知识来充实自己。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捉蚂蚱①今年秋天,外公带我到河坝上捉蚂蚱。②我找了根小竹竿,在草丛里“横扫千军”。外公见了,笑着说:“你这一扫,把蚂蚱都给扫走了,还能捉到蚂蚱么?”话音刚落,我就看见一只蚂蚱正趴在一株草上。我急忙扑了过去,可惜扑了个空。蚂蚱一蹦一跳地逃走了,好像在说:“就你这点本事,休想捉到我!”当时我并不灰心,又找起蚂蚱来,同时在心里说:“下次一定要捉到这些活蹦乱跳的蚂蚱,否则无法解我心头之恨!”外公见我并不灰心,也帮我找起蚂蚱来。③这时,我忽然看见几只蚂蚱正躺在草丛里懒洋洋地晒太阳呢!我吸取上次的教训,用两只手瞄准那几只蚂蚱,猛扑上去。这下子你们跑不出我的手掌心了吧!我心里想。我先把这四只蚂蚱一只一只地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空烟盒里,又拔了点嫩草放进盒子里。外公开玩笑似的说:“你这真是‘一箭四雕’啊!”我得意地想:那当然! 批注:从“瞄准”“猛扑”这两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我” ④过了一小会儿,我又发现了一只蚂蚱,我刚准备扑上去,它已经发现了我,开始逃跑,我连忙使用必杀计——堵,它往哪里逃,我就往哪里堵,它没反应过来,自己跳到了我的手掌心里。这时,太阳快落山了,外公带着依依不舍的我回家了。⑤捉蚂蚱真有趣啊!14.下面哪个选项,是外公说的“一箭四雕”?( )A.“我”成功把蚂蚱放到了空盒子。B.“我”一下捉到了四只蚂蚱。C.外公给“我”捉到了蚂蚱。1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横扫千军:心头之恨:16.读短文的②、③、④自然段,围绕“捉蚂蚱”写了“我”和爷爷的表现,请你提炼小标题,完成以下鱼骨图。17.短文中划“_____”的两句句子都是对外公 的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爷爷对我的 之情,也能读出爷爷是个 的人。18.文中“我”捉蚂蚱的画面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在批注横线内完成批注。19.第③自然段,我还会得意地想什么。根据上下文,合理想象,将内容填在横线上。20.请你对结尾“捉蚂蚱真有趣啊!”提一个能帮助理解或者引发思考的问题。(不用回答)提问:【答案】14.B15.形容一举击败和歼灭了大量的敌人; 指心中的怨恨;16.找蚂蚱 吸取上次的教训;帮我找起蚂蚱来 外公带着我回家;17.语言 指导和赞美 和蔼可亲、风趣幽默。18.捉蚂蚱时的细心、勇敢。19.捉蚂蚱对于我来说,那是小菜一碟,容易的很!20.为什么说捉蚂蚱真有趣?【解析】1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第③自然段:我心里想。我先把这四只蚂蚱一只一只地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空烟盒里,又拔了点嫩草放进盒子里。外公开玩笑似的说:“你这真是‘一箭四雕’啊!”可知是我一下子捉了四只蚂蚱空烟盒里。故选 B。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解决本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法,找近义词反义词法,组成新词法等来解决。结合第②自然段“我找了根小竹杆,在草丛里“横扫千军”。外公见了,笑着说:‘你这一扫,把蚂蚱都给扫走了,还能捉到蚂蚱么?’”。可知外公说的话就是“横扫千军”的含义。故横扫千军:形容一举击败和歼灭了大量的敌人。结合第②自然段“蚂蚱一蹦一跳地逃走了,好像在说:‘就你这点本事,休想捉到我!’当时我并不灰心,又找起蚂蚱来,同时在心里说:‘下次一定要捉到这些活蹦乱跳的蚂蚱,否则无法解我心头之恨!’”可知我的怨恨是捉不到蚂蚱。故心头之恨:指心中的怨恨。16.本题考查小标题。结合第②自然段“我找了根小竹杆,在草丛里“横扫千军”。外公见了,笑着说:‘你这一扫,把蚂蚱都给扫走了,还能捉到蚂蚱么?’”。可知外公笑着调侃我找蚂蚱的行为。结合第②自然段“话音刚落,我就看见一只蚂蚱正趴在一株草上。我急忙扑了过去,可惜扑了个空。”可知讲的是我捉蚂蚱扑了个空。“外公见我并不灰心,也帮我找起蚂蚱来。”可知 外公帮我捉蚂蚱。结合第③自然段“外公开玩笑似的说:“你这真是‘一箭四雕’啊!””可知外公在开我玩笑,“我吸取上次的教训,用两只手瞄准那几只蚂蚱,猛扑上去。这下子你们跑不出我的手掌心了吧!我心里想。我先把这四只蚂蚱一只一只地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空烟盒里,又拔了点嫩草放进盒子里。”可知外公开我玩笑的原因是我吸取上次没捉到蚂蚱的教训,我一下子捉了四只蚂蚱空烟盒里。结合第自④然段“过了一小会儿,我又发现了一只蚂蚱,我刚准备扑上去,它已经发现了我,开始逃跑,我连忙使用必杀计——堵,它往哪里逃,我就往哪里堵,它没反应过来,自己跳到了我的手掌心里。”可知这是我在堵蚂蚱。“这时,太阳快落山了,外公带着依依不舍的我回家了。”可知外公带我回家。17.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和人物分析。通读全文可知,结合文中外公说的这句话第③自然段:我心里想。我先把这四只蚂蚱一只一只地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空烟盒里,又拔了点嫩草放进盒子里。外公开玩笑似的说:“你这真是‘一箭四雕’啊!”和结合第②自然段“我找了根小竹杆,在草丛里‘横扫千军’。外公见了,笑着说:‘你这一扫,把蚂蚱都给扫走了,还能捉到蚂蚱么?’”。都是对外公的语言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爷爷对我的指导和赞美之情,也读出了爷爷是个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人。18.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我”捉蚂蚱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依据第③自然段“我吸取上次的教训,用两只手瞄准那几只蚂蚱,猛扑上去。这下子你们跑不出我的手掌心了吧!”中的“瞄准”、“猛扑”的动作描写,瞄准:调整枪口的高低和方位,使射出的东西命中目标。猛扑:向某个目标用力的跳起来。可以感受到“我”捉蚂蚱的细心、勇敢。19.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第③自然段“我心里想。我先把这四只蚂蚱一只一只地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空烟盒里,又拔了点嫩草放进盒子里。外公开玩笑似的说:“你这真是‘一箭四雕’啊!”可知“我”一下子捉到了四只蚂蚱,并得到了外公的开玩笑似的夸奖,所以我觉得捉蚂蚱对我来说很简单,围绕这个主题来写即可。如,当时“我”得意的想:捉蚂蚱对于我来说,那都是小菜一碟,容易的很!20.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通读短文,“我”从捉蚂蚱这件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收获了外公对“我”的爱。结合第⑤自然段“捉蚂蚱真有趣啊!”,对于“捉蚂蚱真有趣!”这句话,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捉蚂蚱真有趣?“我”在这有趣的捉蚂蚱的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小麻雀(节选)老舍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想到这个,我忽然很难过。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21.选文中作者之所以会想到小麻雀受伤了,是因为他看到了( )A.小麻雀刚长全了羽毛。B.小麻雀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C.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22.作者通过自己看到的及想到的,刻画出了小麻雀的心理活动是( )A.想亲近人B.害怕人C.想亲近人又害怕人23.文中画线句两次写小麻雀“可怜”,第一次是指 ;第二次是指 。24.文中多次描写小麻雀的动作和神态,你体会到什么?请找一处做批注。我找的一处神态或动作描写是我的批注是25.本篇选文与上一篇都在写“麻雀”,两位作家为了写清楚麻雀当时的表现,同时都写了 A.看到的和想到的B.看到的和听到的C.听到的和想到的【答案】21.B 22.C23.麻雀失去了翅膀 被人毁坏了还想依赖人24.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小麻雀飞不高飞不远。25.A【解析】21.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可知作者之所以会想到小麻雀受伤了,是因为他看到了“小麻雀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故选B。22.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作者通过自己看到的及想到的,刻画出了小麻雀的心理活动是 想亲近人又害怕人,故选 C。23.本题查了内容理解。从“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多么可怜!”可知,第一次“可怜”是麻雀失去了翅膀。第二次“可怜是被人毁坏了还想依赖人。24.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和策略。本文描写小麻雀动作和神态的地方很多,选其中一个画出并写批注即可。示例:神态或动作描写是: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从“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可知小麻雀它爱人,又因为曾经被人伤害不完全信任人。25.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可知两位作家为了写清楚麻雀当时的表现,同时都写了看到和想到的。故选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