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18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18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屡受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 年 4 月,29 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提出的十项原则,其精髓被概括为“团结、友谊、合作”,即万隆精神,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所承认和接受,并载入了包括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宣言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国际性文件,对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
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
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
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这一理念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