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

资源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题2分,共计80分)
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图中所示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分别是(  )
A.蛋白质、糖类、脂肪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蛋白质、糖类 D.糖类、脂肪、蛋白质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米饭是主食,主要为我们提供能量,因此其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身体构建和修复组织所必需的。鱼肉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也是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同时还能起到保温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分析得知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几百年以前,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受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严重的会出现皮肤淤血和渗血,甚至死亡。下列食物能有效治疗坏血病的是(  )
A.米饭 B.鸡蛋 C.柑橘 D.花生油
【答案】C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牙龈经常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柑橘)中富含维生素C,应该注意补充;米饭主要含有淀粉;鸡蛋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花生油主要含有脂肪,分析得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如下图“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表示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合理的是(  )
①蛋、奶类 ②谷类 ③油脂类 ④蔬菜、水果类 ⑤鱼、肉类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由下往上②谷类的食物需要量多,主要提供能量,越往上需要量越少,④蔬菜水果类需要量次之,主要提供维生素,⑤鱼、肉类和①蛋、奶类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质;③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需要量最少。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
4.(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 2022年5月20日是第33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5 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知营养公运动防肥胖促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建议: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结合膳食指南与消化吸收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从平衡膳食的角度,请给妈妈选一个最合理的午餐食谱(  )
A.肯德基炸鸡桶、可乐
B.红烧肉、麻婆豆腐、水果
C.杂粮饭、红烧鱼、炒苋菜和西红柿鸡蛋汤
D.杂粮饭、土豆丝、榨菜青菜汤
【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A、炸鸡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可乐含有水分,缺少糖类、维生素等,A错误。
B、红烧肉含有脂肪,麻婆豆腐含有蛋白质,水果含有维生素,缺少糖类,B错误。
C、杂粮饭含有淀粉,红烧鱼含有蛋白质,炒苋菜和西红柿鸡蛋汤含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营养较为全面,C正确。
D、杂粮饭、土豆丝含有淀粉,榨菜青菜汤含有维生素,缺少蛋白质、脂肪等,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而全面。我们所吃的食物能为人体提供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所以我们应均衡的摄取这些营养物质,本着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的原则。
5.(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A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解答】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6.(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所指的器官,其功能主要是(  )
A.初步消化蛋白质 B.形成粪便
C.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消化
【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①胃,②胰腺,③大肠,④肝脏。人体的消化系统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腺、胃腺、肠腺、肝脏等。图①胃中胃壁内含有多种消化腺,可以分泌胃液,胃液中的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等物质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胃蛋白酶原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据图可知:①胃,②胰腺,③大肠,④肝脏
初步消化蛋白质 — 这通常是胃的功能,胃通过胃液的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
形成粪便 — 这是大肠的主要功能,通过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 这是小肠的功能,小肠通过其绒毛和微绒毛结构,大大增加了表面积,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消化 — 这正是肝脏的功能。胆汁在消化脂肪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三支试管均放置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约10分钟后(  )
A.该实验说明了唾液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的是甲,部分变蓝的是丙
C.为加快实验进度,可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
D.甲和乙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比较甲号试管和乙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甲号试管和丙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唾液的分泌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A错误。
B、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甲号试管遇碘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丙号试管遇碘部分变蓝,说明馒头块与唾液淀粉酶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部分变蓝色,B错误。
C、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甲、乙、丙三支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会导致实验失败,C错误。
D、甲和乙对照,唯一变量是唾液,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故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8.(2024七下·岳池期中)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肝脏 D.口腔
【答案】B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9.(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小明学习了小肠结构后,自选材料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他将一张纸折叠出皱褶模拟小肠内壁,另一张纸模拟小肠外壁,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纸折叠出皱褶的突起部分模拟了小肠绒毛
B.小肠内表面皱襞的存在增大了小肠的长度
C.小肠内表面的皱襞以及突起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D.此模型能体现出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所以用纸折叠出皱褶的突起部分模拟了小肠皱襞,没有模拟小肠绒毛,A错误。
BC、小肠内表面的皱襞以及突起增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面积,并没有增大小肠的长度,B错误,C正确。
D、此模型叠出皱褶模拟小肠内壁,不能体现出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
10.(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野外采摘的蘑菇无污染均可食用
B.去超市买肉类的时候要看清检疫标志
C.变质的食物经过高温加热后就可以食用
D.发霉的食物,去掉发霉的部分就可以食用
【答案】B
【知识点】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A、在野外采摘的新鲜蘑菇可能有毒,最好不要食用,A错误。
B、买肉时一定要看是否检疫合格,才能排除病死肉,劣质肉,只有检疫合格的肉才能放心食用,B正确。
C、变质的食物含有很多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当中可能含有毒素,细菌内的毒素高温不能分解,因此变质的食物即使经过高温加热后也不能食用,C错误。
D、霉菌可见部分虽然削掉,但是菌丝已经深入内部,去掉发霉的部分后仍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1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A.血小板、血细胞、血浆 B.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D.血小板、血细胞、血清
【答案】A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甲、乙、丙依次是血小板、血细胞、血浆,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乙和丙是并列关系,乙包含甲。
12.(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的视野,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视野直接换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亮
B.由甲视野到乙视野必须移动载玻片
C.细胞a是一种白细胞
D.细胞b能运输氧气,不能运输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A、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甲图放大倍数小。乙图放大倍数大,则甲视野直接换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暗,A错误。
B、图中可以看出,甲中细胞小,乙中细胞大。甲视野下得到乙视野是转动转换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不需要移动载玻片,B错误。
C、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a是白细胞,含有细胞核;b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C正确。
D、b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图中可以看出,甲中细胞小,乙中细胞大。a是白细胞、b 是红细胞。
1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献血能够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O血型系统有三种血液类型
B.任何情况下都应禁止异型输血
C.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14岁的我们可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人类的血型主要分为四种,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的,1900年,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分为A型、B型、AB 型、O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A 错误。
B、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在不出现血液凝集现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输其它血型的血,B错误。
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C正确。
D、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14岁还未成年,不能参与献血,D错误。
故答案为 :C
【分析】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14.(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⑨的壁最厚,收缩能力最强
C.③收缩,血液流向⑥
D.③与⑨交替收缩
【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⑤是主动脉,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A正确。
B、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往心室,路程短,心房内的压力远远小于心室内的压力,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要厚,主动脉将血液送往全身各处,主动脉的压力要比肺动脉的压力高,因此左心室壁就比右心室壁厚。因此⑨左心室壁最厚。B正确。
C、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③右心室收缩,血液流向⑥肺动脉,C正确。
D、③是右心室,⑨是左心室,左右心室同时收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如图所示:①上腔静脉,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下腔静脉,⑤主动脉,⑥肺动 脉,⑦肺静脉,⑧左心房,⑨左心室。
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往心室,路程短,心房内的压力远远小于心室内的压力,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要厚,主动脉将血液送往全身各处,主动脉的压力要比肺动脉的压力高,因此左心室壁就比右心室壁厚。
15.(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冠状动脉负责给心脏供血,它从主动脉出发,分左、右两个分支,逐渐再向下分散,像“帽子”一样扣在心脏上,故称为“冠”状动脉。下列不属于冠状动脉特点的是(  )
A.流动脉血 B.血流速度快
C.弹性大 D.红细胞单行通过
【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如图: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最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厚 ,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相连,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管内血液流速快,管壁的弹性大。但是动脉内没有瓣膜。故有瓣膜不属于冠状动脉特点。分析得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16.(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列管道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
A.肺动脉 上腔静脉 B.肺静脉 下腔静脉
C.主动脉 肺静脉 D.主动脉 肺动脉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在,上、下腔静脉和肺动脉中流静脉血,主动脉和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17.(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某同学用猪心做心脏灌流实验时,扎住下腔静脉后将水从上腔静脉灌进去,水将会从哪种血管中流出?(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腔静脉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 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当将水从主动脉灌入时,由于左心室 与主动脉之间的动脉瓣的作用,水只能从主动脉里流出。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具有动脉瓣。
18.(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关于心血管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逐年增多,且出现低龄化倾向
B.只要坚持体育锻炼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C.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心血管疾病与青少年无关
D.只要膳食合理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答案】A
【知识点】心血管疾病
【解析】【解答】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营养过剩,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长期酗酒和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不厌食、不暴饮暴食,即做到合理膳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如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与遗传有关,即使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也无法预防。现在心血管疾病出现低龄化倾向,青少年也时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等因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确实在逐年增多,并且呈现低龄化的倾向。
坚持体育锻炼确实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保证不会患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心血管疾病并不仅仅与老年人有关,青少年同样可能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而患病。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注重预防心血管疾病。
虽然膳食合理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样不能保证完全不会患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19.(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图甲是膈肌舒缩示意图,图乙是一次呼吸中肺内气压变化曲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图甲中B状态对应图乙中曲线CD段
C.图乙中D点可表示肺内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D.图乙DE过程中胸廓前后左右径均减小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膈肌是位于胸腔底部的一块扁平肌肉,位于肺脏和腹腔之间,主要作用是协助呼吸。在呼吸过程中,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使得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肺扩张和缩小,完成呼吸过程。
A、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此时胸腔容积减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呼气过程,A错误。
B、图甲中B状态膈肌舒张,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肺内排出,形成呼气过程,此时胸廓上下径减小。而图乙中曲线CD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为吸气过程,B错误。
C、图乙中D点处于吸气和呼气过程的交界处,表示肺与外界完成了气体交换,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C正确。
D、图乙中DE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肋骨和胸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变小,但胸廓上下径变化不明显,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图甲中中A表示呼气,B表示吸气;图乙CD肺内压低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DE肺内压高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
20.(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黄帝内经》中将人呼一次和吸一次定为一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息”指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吸气时,膈顶上升
C.胸廓扩大引起吸气过程
D.呼气时,肋骨间肌肉舒张
【答案】B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A、"息"指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呼吸运动,A正确。
B、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顶下降,B错误。
C、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C正确。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上升,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2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跑时用鼻呼吸,可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
B.戴口罩可以减少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C.潜水时感觉呼吸困难,是因为胸廓的扩大受到阻碍
D.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原因是容易使食物由喉误入气管
【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能清洁和湿润空气,鼻腔内的毛细血管 能够温暖空气。A正确。
B、口罩可以阻挡避免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 进入肺,B正确。
C、潜水时水漫过胸部,感到呼吸困难°,是因为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容易进入,C正确。
D、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由于会厌软骨,食物跟空气各行其路,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因来不及盖住喉门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可见是为了避免食物由咽进入气管,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适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2.(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下列说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液体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血浆 7.8 0.1 0.02 0.9
原尿 微量 0.1 0.02 0.9
尿液 0.1 0.0 1.8 1.1
A.原尿是经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的液体
B.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可能肾小球有炎症
C.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滤过
D.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血液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原尿是经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的液体,A正确。
B、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B正确。
C、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肾小球可以滤过葡萄糖,C错误。
D、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血液,而没有重吸收尿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2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能完成各项复杂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够保持呼吸道畅通
B.肾小管很长,壁薄,有利于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
C.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输送氧气
D.小肠内含有大量的消化液,便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如气管壁内的有软骨支撑,使气管舒缩自如,保证气流的通畅,A正确。
B、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B正确。
C、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C正确。
D、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胆汁能乳化脂肪;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呼吸道的作用: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
(2)肾小管的作用:重吸收作用。
(3)红细胞的作用:运输氧气。
(4)小肠的作用:消化和吸收。
24.(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在食用大量红心火龙果后,尿液会变色,这是因为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不易被消化分解。甜菜红素在肾脏中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C.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在经过肾单位时,部分被过滤出血液的路线为:入球小动脉一肾小球→肾小囊一肾小管→输尿管,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5.(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智能手机中的数码摄像头以人脸为焦点进行自动对焦,可以大大地提升拍出照片的清晰度。这种自动对焦功能相当于人眼球中的(  )
A.角膜 B.虹膜 C.巩膜 D.晶状体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和对焦无关,A错误。
B、虹膜里面有色素,虹膜内含色素量的多少决定着眼睛的颜色,B错误。
C、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巩膜,白色坚韧的巩膜具有保护作用,C错误。
D、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看远近不同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会改变,来看清楚物像,相当于自动对焦,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26.(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列有关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角膜含有色素,使眼睛呈现不同颜色
B.从漆黑电影院出来时,[b]瞳孔会由大变小
C.[d]是玻璃体,能支撑眼球壁,是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
D.[e]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受光的刺激后能形成视觉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可以透过光线,A错误。
B、[b]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因此从漆黑电影院出来时,瞳孔会由大变小,B正确。
C、[c]晶状体无色透明,似凸透镜,有折光作用,是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C错误。
D、[e]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受光的刺激后能形成物像,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a]角膜、[b]瞳孔、[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7.(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走进大自然,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美景,萦绕耳畔的是婉转动听的鸟语。有关眼、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B.近视眼的人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到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C.眼球最前面的结构是瞳孔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或闭口捂耳,以免震破鼓膜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感受振动产生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
B、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而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B正确。
C、眼睁开时,位于眼最前面的结构是角膜,C错误。
D、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咽鼓管的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可以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若某一侧的压力过大,鼓膜可能会被震破,人的听力就会受损。闭嘴、堵耳也能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8.(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 2024年4月于昆明举行的五百里音乐节,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其中观众接受声波刺激的感觉细胞和感受光线刺激的细胞分别位于(  )
A.前庭 虹膜 B.耳蜗 视网膜
C.鼓膜 脉络膜 D.耳蜗 视神经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可见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
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故人体感受光线刺激和声波刺激的部位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29.(2020七下·长春期末)人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纤维 B.细胞体 C.神经元 D.神经
【答案】C
【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30.(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不断爆发。假若某人在战争中受伤,症状表现为有心跳、有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也没有意识,则该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
B、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若某人在该事故中受伤,有心跳、有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也没有意识成为植物人,他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脑干,B正确。
C、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C错误。
D、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脑与躯干、内脏联系的通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病人,因此植物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结构是脑干。
3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应立即进行抢救。国际上公认的急救方法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其要点是:右手握拳,左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重复操作,直到异物被排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法进行急救,被救助者排出异物时,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小 B.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C.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D.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大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因此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顶部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32.(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异物进入气管时,会引发咳嗽反射以排出异物,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A.神经元 B.感受器 C.效应器 D.反射弧
【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分析得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3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为比较不同人的反应速度,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可以使用不同材质的尺子
B.效应器是被试者的手部肌肉及神经末梢
C.被试者的手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D.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然后与同伴调换角色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A、对照实验 是唯一变量实验,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所以,实验组最好使用相同的尺子,A错误。
B、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做效应器,测定反应速度的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B正确。
C、测定时,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值越大,表明被测者的反应速度越慢,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值越小,表明被测者的反应速度越快,C正确。
D、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某小组的具体做法如图,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
34.(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列病症及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B.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C.缺乏维生素D——夜盲症 D.缺乏含铁的无机盐——佝偻病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A、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A正确。
B、甲状腺激素 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B错误。
C、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C错误。
D、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二者缺乏都会导致出现佝偻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方法获得。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35.(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在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甲表示女生身高生长速度的变化曲线
B.图B中,丙表示进入青春期的女生卵巢迅速发育
C.由两图可知,女生比男生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要晚
D.青春期男生和女生体形的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
【答案】D
【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图A中,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图A中并没有直接标注男女生长速度的性别信息,因此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甲是代表女生身高生长速度的变化曲线。A错误。
B、根据图B,丙实际上代表的是睾丸的发育情况,而不是女生的卵巢。B错误。
C、题目并没有提供关于男女进入青春期的具体年龄信息,因此我们无法通过两图来判断女生是否比男生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要晚。C错误。
D、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体形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是有直接关联的,因为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会引起身体各个方面的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图B,图中显示了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根据图B,我们可以看到在青春期,男生的睾丸和女生的卵巢都会迅速发育,这与身体形态的变化有直接的关联。
图A,图中展示了男女身高生长速度的变化曲线。根据图A,我们可以看到男女在青春期身高生长速度有所不同,这也与性别特征和生理发育有关。
36.(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如图是有关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A感受到针刺激后,能够传导神经冲动
B.若该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当b受到损伤时,既不能排尿,也无尿意
C.去掉A、C后,若B表示神经元的细胞体,则a为树突,b为轴突
D.若图甲表示垂体调节甲状腺分泌活动过程,则A、C 分别代表垂体、甲状腺,a、b 分别代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若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A感受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A错误。
B、若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当b受到损伤时,虽有尿意但不排尿,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所以兴奋可以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在下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树突→细胞体→轴突。所以去掉A、C,若B表示神经元的细胞体,则a为树突,b为轴突,C正确。
D、若图表示垂体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由图可判断B是甲状腺,b表示甲状腺激素,A 是垂体,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效应器五部分。
当排尿反射进行时,脊髓高位中枢会对脊髓低位中枢施加易化性影响,以加强排尿反射活动,使排尿顺利进行。若b处受到损伤,由于脊髓高位中枢对脊髓低位中枢的易化性影响,脊髓低位中枢的排尿反射活动能继续进行。
若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A感受到针刺激后,能够传导神经冲动 。
37.(2021七下·射洪期末)人体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是由于(  )
A.脑的调节作用 B.脊髓的调节作用
C.体内激素的调节作用 D.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辅以激素调节。
38.(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减弱
B.大脑中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C.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应注射甲状腺激素治疗,使身体长高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树突和轴突构成
【答案】A
【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A.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的功能,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A正确。
B、脑干中具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的部位,B错误。
C、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使身体长高,C错误。
D、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呆小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症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人得糖尿病。
(2)大脑:有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活动)。
39.(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易患呆小症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C.吸气时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D.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气体最早出现在心脏的左心房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A错误。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具体刺激产生的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B错误。
C、吸气时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C错误。
D、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细胞缺氧,一氧化碳从外界吸入后进入肺泡,经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心脏,最早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部位是心脏的左心房。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 。
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
40.(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人生是美好的,对人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古今中外不乏赞美之词,抒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比如童年期用“金色童年”,老年期用“夕阳红”,那么,青春期的你们用下列那个词来形容呢(  )
A.朝气蓬勃 B.沉稳内敛 C.暮气沉沉 D.老气横秋
【答案】A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所以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用"朝气蓬勃"来形容青春期。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在这一阶段,人体会经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如身体的快速生长和发育,性征的逐渐显现,以及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青春期充满活力和朝气的表现。
朝气蓬勃。这个词语形容的是精神饱满、充满生气的状态,非常符合青春期充满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特点。
沉稳内敛。这个词语更多地描述的是成熟稳重、不张扬的性格特点,虽然青春期也有逐渐成熟的一面,但整体上它更多是以朝气和活力为特点的。
暮气沉沉。这个词语描述的是精神不振、缺乏生气的状态。
老气横秋。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言行老练,但缺乏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与青春期的特点不符。
二、综合题(每空2分,总计20分)
4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面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e、f、g表示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糖类,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场所包括   和   ,最终消化后的产物经过程【a】   进入A系统。
(2)多吃胡萝卜能够有效预防夜盲症,是因为其内含有丰富的   ,视觉形成过程中,在视网膜处产生的与视觉有关的信息可通过   传至大脑的相关部位。
(3)某人一次进食后,经过【a】过程,流经消化道最长的部分时血液的变化是   和   。
(4)【c】和【d】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当人体呼出二氧化碳时,呼吸肌处于   状态。
(5)食物在人体消化道内被彻底消化吸收后产生的废物经过程【b】   排出体外。
【答案】(1)口腔;小肠;吸收
(2)胡萝卜素;视神经
(3)营养物质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4)呼吸运动;舒张
(5)排遗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在口腔中在唾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吸收是指营养物质由消化道 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场所包括口腔和小肠,消化后的产物经过过程a吸收进入A循环系统。
(2)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视觉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血液循环的途径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循环的途径如下:
血液流经小肠周围毛细血管时,大量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氧气进入小肠周围的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排到血液,因此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c、d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人体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
(5)食物在人体消化道内被彻底消化吸收后产生食物残渣经肛门的排出,这一过程是排遗。
【分析】图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出体外,观图可知:A为循环系统,a表示吸收,b表示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消化道被排出体外,c氧气进入呼吸系统,d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e氧气进入循环系统,f表示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循环系统被运输到呼吸系统,g表示尿液被排出体外。
视觉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 / 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题2分,共计80分)
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图中所示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分别是(  )
A.蛋白质、糖类、脂肪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蛋白质、糖类 D.糖类、脂肪、蛋白质
2.(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几百年以前,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受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严重的会出现皮肤淤血和渗血,甚至死亡。下列食物能有效治疗坏血病的是(  )
A.米饭 B.鸡蛋 C.柑橘 D.花生油
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如下图“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表示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合理的是(  )
①蛋、奶类 ②谷类 ③油脂类 ④蔬菜、水果类 ⑤鱼、肉类
A. B.
C. D.
4.(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 2022年5月20日是第33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5 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知营养公运动防肥胖促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建议: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结合膳食指南与消化吸收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从平衡膳食的角度,请给妈妈选一个最合理的午餐食谱(  )
A.肯德基炸鸡桶、可乐
B.红烧肉、麻婆豆腐、水果
C.杂粮饭、红烧鱼、炒苋菜和西红柿鸡蛋汤
D.杂粮饭、土豆丝、榨菜青菜汤
5.(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6.(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所指的器官,其功能主要是(  )
A.初步消化蛋白质 B.形成粪便
C.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消化
7.(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三支试管均放置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约10分钟后(  )
A.该实验说明了唾液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的是甲,部分变蓝的是丙
C.为加快实验进度,可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
D.甲和乙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
8.(2024七下·岳池期中)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肝脏 D.口腔
9.(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小明学习了小肠结构后,自选材料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他将一张纸折叠出皱褶模拟小肠内壁,另一张纸模拟小肠外壁,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纸折叠出皱褶的突起部分模拟了小肠绒毛
B.小肠内表面皱襞的存在增大了小肠的长度
C.小肠内表面的皱襞以及突起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D.此模型能体现出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10.(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野外采摘的蘑菇无污染均可食用
B.去超市买肉类的时候要看清检疫标志
C.变质的食物经过高温加热后就可以食用
D.发霉的食物,去掉发霉的部分就可以食用
1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A.血小板、血细胞、血浆 B.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D.血小板、血细胞、血清
12.(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的视野,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视野直接换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亮
B.由甲视野到乙视野必须移动载玻片
C.细胞a是一种白细胞
D.细胞b能运输氧气,不能运输二氧化碳
1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献血能够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O血型系统有三种血液类型
B.任何情况下都应禁止异型输血
C.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14岁的我们可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14.(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⑨的壁最厚,收缩能力最强
C.③收缩,血液流向⑥
D.③与⑨交替收缩
15.(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冠状动脉负责给心脏供血,它从主动脉出发,分左、右两个分支,逐渐再向下分散,像“帽子”一样扣在心脏上,故称为“冠”状动脉。下列不属于冠状动脉特点的是(  )
A.流动脉血 B.血流速度快
C.弹性大 D.红细胞单行通过
16.(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列管道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
A.肺动脉 上腔静脉 B.肺静脉 下腔静脉
C.主动脉 肺静脉 D.主动脉 肺动脉
17.(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某同学用猪心做心脏灌流实验时,扎住下腔静脉后将水从上腔静脉灌进去,水将会从哪种血管中流出?(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腔静脉
18.(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关于心血管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逐年增多,且出现低龄化倾向
B.只要坚持体育锻炼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C.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心血管疾病与青少年无关
D.只要膳食合理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19.(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图甲是膈肌舒缩示意图,图乙是一次呼吸中肺内气压变化曲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图甲中B状态对应图乙中曲线CD段
C.图乙中D点可表示肺内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D.图乙DE过程中胸廓前后左右径均减小
20.(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黄帝内经》中将人呼一次和吸一次定为一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息”指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吸气时,膈顶上升
C.胸廓扩大引起吸气过程
D.呼气时,肋骨间肌肉舒张
2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跑时用鼻呼吸,可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
B.戴口罩可以减少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C.潜水时感觉呼吸困难,是因为胸廓的扩大受到阻碍
D.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原因是容易使食物由喉误入气管
22.(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下列说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液体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血浆 7.8 0.1 0.02 0.9
原尿 微量 0.1 0.02 0.9
尿液 0.1 0.0 1.8 1.1
A.原尿是经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的液体
B.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可能肾小球有炎症
C.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滤过
D.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血液
2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能完成各项复杂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够保持呼吸道畅通
B.肾小管很长,壁薄,有利于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
C.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输送氧气
D.小肠内含有大量的消化液,便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4.(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在食用大量红心火龙果后,尿液会变色,这是因为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不易被消化分解。甜菜红素在肾脏中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C.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25.(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智能手机中的数码摄像头以人脸为焦点进行自动对焦,可以大大地提升拍出照片的清晰度。这种自动对焦功能相当于人眼球中的(  )
A.角膜 B.虹膜 C.巩膜 D.晶状体
26.(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列有关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角膜含有色素,使眼睛呈现不同颜色
B.从漆黑电影院出来时,[b]瞳孔会由大变小
C.[d]是玻璃体,能支撑眼球壁,是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
D.[e]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受光的刺激后能形成视觉
27.(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走进大自然,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美景,萦绕耳畔的是婉转动听的鸟语。有关眼、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B.近视眼的人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到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C.眼球最前面的结构是瞳孔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或闭口捂耳,以免震破鼓膜
28.(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 2024年4月于昆明举行的五百里音乐节,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其中观众接受声波刺激的感觉细胞和感受光线刺激的细胞分别位于(  )
A.前庭 虹膜 B.耳蜗 视网膜
C.鼓膜 脉络膜 D.耳蜗 视神经
29.(2020七下·长春期末)人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纤维 B.细胞体 C.神经元 D.神经
30.(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不断爆发。假若某人在战争中受伤,症状表现为有心跳、有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也没有意识,则该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3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应立即进行抢救。国际上公认的急救方法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其要点是:右手握拳,左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重复操作,直到异物被排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法进行急救,被救助者排出异物时,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小 B.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C.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D.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大
32.(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异物进入气管时,会引发咳嗽反射以排出异物,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A.神经元 B.感受器 C.效应器 D.反射弧
3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为比较不同人的反应速度,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可以使用不同材质的尺子
B.效应器是被试者的手部肌肉及神经末梢
C.被试者的手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D.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然后与同伴调换角色
34.(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列病症及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B.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C.缺乏维生素D——夜盲症 D.缺乏含铁的无机盐——佝偻病
35.(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在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甲表示女生身高生长速度的变化曲线
B.图B中,丙表示进入青春期的女生卵巢迅速发育
C.由两图可知,女生比男生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要晚
D.青春期男生和女生体形的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
36.(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如图是有关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A感受到针刺激后,能够传导神经冲动
B.若该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当b受到损伤时,既不能排尿,也无尿意
C.去掉A、C后,若B表示神经元的细胞体,则a为树突,b为轴突
D.若图甲表示垂体调节甲状腺分泌活动过程,则A、C 分别代表垂体、甲状腺,a、b 分别代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37.(2021七下·射洪期末)人体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是由于(  )
A.脑的调节作用 B.脊髓的调节作用
C.体内激素的调节作用 D.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38.(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减弱
B.大脑中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C.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应注射甲状腺激素治疗,使身体长高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树突和轴突构成
39.(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易患呆小症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C.吸气时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D.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气体最早出现在心脏的左心房
40.(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人生是美好的,对人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古今中外不乏赞美之词,抒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比如童年期用“金色童年”,老年期用“夕阳红”,那么,青春期的你们用下列那个词来形容呢(  )
A.朝气蓬勃 B.沉稳内敛 C.暮气沉沉 D.老气横秋
二、综合题(每空2分,总计20分)
41.(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五月份月考模拟试题)下面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e、f、g表示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糖类,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场所包括   和   ,最终消化后的产物经过程【a】   进入A系统。
(2)多吃胡萝卜能够有效预防夜盲症,是因为其内含有丰富的   ,视觉形成过程中,在视网膜处产生的与视觉有关的信息可通过   传至大脑的相关部位。
(3)某人一次进食后,经过【a】过程,流经消化道最长的部分时血液的变化是   和   。
(4)【c】和【d】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当人体呼出二氧化碳时,呼吸肌处于   状态。
(5)食物在人体消化道内被彻底消化吸收后产生的废物经过程【b】   排出体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米饭是主食,主要为我们提供能量,因此其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身体构建和修复组织所必需的。鱼肉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也是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同时还能起到保温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分析得知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答案】C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牙龈经常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柑橘)中富含维生素C,应该注意补充;米饭主要含有淀粉;鸡蛋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花生油主要含有脂肪,分析得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3.【答案】A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由下往上②谷类的食物需要量多,主要提供能量,越往上需要量越少,④蔬菜水果类需要量次之,主要提供维生素,⑤鱼、肉类和①蛋、奶类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质;③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需要量最少。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
4.【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A、炸鸡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可乐含有水分,缺少糖类、维生素等,A错误。
B、红烧肉含有脂肪,麻婆豆腐含有蛋白质,水果含有维生素,缺少糖类,B错误。
C、杂粮饭含有淀粉,红烧鱼含有蛋白质,炒苋菜和西红柿鸡蛋汤含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营养较为全面,C正确。
D、杂粮饭、土豆丝含有淀粉,榨菜青菜汤含有维生素,缺少蛋白质、脂肪等,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而全面。我们所吃的食物能为人体提供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所以我们应均衡的摄取这些营养物质,本着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的原则。
5.【答案】A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解答】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6.【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①胃,②胰腺,③大肠,④肝脏。人体的消化系统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腺、胃腺、肠腺、肝脏等。图①胃中胃壁内含有多种消化腺,可以分泌胃液,胃液中的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等物质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胃蛋白酶原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据图可知:①胃,②胰腺,③大肠,④肝脏
初步消化蛋白质 — 这通常是胃的功能,胃通过胃液的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
形成粪便 — 这是大肠的主要功能,通过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 这是小肠的功能,小肠通过其绒毛和微绒毛结构,大大增加了表面积,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消化 — 这正是肝脏的功能。胆汁在消化脂肪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答案】D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比较甲号试管和乙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甲号试管和丙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唾液的分泌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A错误。
B、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甲号试管遇碘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丙号试管遇碘部分变蓝,说明馒头块与唾液淀粉酶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部分变蓝色,B错误。
C、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甲、乙、丙三支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会导致实验失败,C错误。
D、甲和乙对照,唯一变量是唾液,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故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8.【答案】B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9.【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所以用纸折叠出皱褶的突起部分模拟了小肠皱襞,没有模拟小肠绒毛,A错误。
BC、小肠内表面的皱襞以及突起增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面积,并没有增大小肠的长度,B错误,C正确。
D、此模型叠出皱褶模拟小肠内壁,不能体现出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
10.【答案】B
【知识点】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A、在野外采摘的新鲜蘑菇可能有毒,最好不要食用,A错误。
B、买肉时一定要看是否检疫合格,才能排除病死肉,劣质肉,只有检疫合格的肉才能放心食用,B正确。
C、变质的食物含有很多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当中可能含有毒素,细菌内的毒素高温不能分解,因此变质的食物即使经过高温加热后也不能食用,C错误。
D、霉菌可见部分虽然削掉,但是菌丝已经深入内部,去掉发霉的部分后仍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11.【答案】A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甲、乙、丙依次是血小板、血细胞、血浆,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乙和丙是并列关系,乙包含甲。
12.【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A、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甲图放大倍数小。乙图放大倍数大,则甲视野直接换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暗,A错误。
B、图中可以看出,甲中细胞小,乙中细胞大。甲视野下得到乙视野是转动转换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不需要移动载玻片,B错误。
C、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a是白细胞,含有细胞核;b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C正确。
D、b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图中可以看出,甲中细胞小,乙中细胞大。a是白细胞、b 是红细胞。
13.【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人类的血型主要分为四种,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的,1900年,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分为A型、B型、AB 型、O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A 错误。
B、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在不出现血液凝集现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输其它血型的血,B错误。
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C正确。
D、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14岁还未成年,不能参与献血,D错误。
故答案为 :C
【分析】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14.【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⑤是主动脉,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A正确。
B、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往心室,路程短,心房内的压力远远小于心室内的压力,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要厚,主动脉将血液送往全身各处,主动脉的压力要比肺动脉的压力高,因此左心室壁就比右心室壁厚。因此⑨左心室壁最厚。B正确。
C、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③右心室收缩,血液流向⑥肺动脉,C正确。
D、③是右心室,⑨是左心室,左右心室同时收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如图所示:①上腔静脉,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下腔静脉,⑤主动脉,⑥肺动 脉,⑦肺静脉,⑧左心房,⑨左心室。
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往心室,路程短,心房内的压力远远小于心室内的压力,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要厚,主动脉将血液送往全身各处,主动脉的压力要比肺动脉的压力高,因此左心室壁就比右心室壁厚。
15.【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如图: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最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厚 ,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相连,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管内血液流速快,管壁的弹性大。但是动脉内没有瓣膜。故有瓣膜不属于冠状动脉特点。分析得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16.【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在,上、下腔静脉和肺动脉中流静脉血,主动脉和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17.【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 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当将水从主动脉灌入时,由于左心室 与主动脉之间的动脉瓣的作用,水只能从主动脉里流出。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具有动脉瓣。
18.【答案】A
【知识点】心血管疾病
【解析】【解答】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营养过剩,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长期酗酒和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不厌食、不暴饮暴食,即做到合理膳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如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与遗传有关,即使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也无法预防。现在心血管疾病出现低龄化倾向,青少年也时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等因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确实在逐年增多,并且呈现低龄化的倾向。
坚持体育锻炼确实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保证不会患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心血管疾病并不仅仅与老年人有关,青少年同样可能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而患病。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注重预防心血管疾病。
虽然膳食合理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样不能保证完全不会患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19.【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膈肌是位于胸腔底部的一块扁平肌肉,位于肺脏和腹腔之间,主要作用是协助呼吸。在呼吸过程中,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使得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肺扩张和缩小,完成呼吸过程。
A、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此时胸腔容积减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呼气过程,A错误。
B、图甲中B状态膈肌舒张,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肺内排出,形成呼气过程,此时胸廓上下径减小。而图乙中曲线CD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为吸气过程,B错误。
C、图乙中D点处于吸气和呼气过程的交界处,表示肺与外界完成了气体交换,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C正确。
D、图乙中DE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肋骨和胸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变小,但胸廓上下径变化不明显,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图甲中中A表示呼气,B表示吸气;图乙CD肺内压低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DE肺内压高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
20.【答案】B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A、"息"指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呼吸运动,A正确。
B、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顶下降,B错误。
C、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C正确。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上升,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21.【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能清洁和湿润空气,鼻腔内的毛细血管 能够温暖空气。A正确。
B、口罩可以阻挡避免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 进入肺,B正确。
C、潜水时水漫过胸部,感到呼吸困难°,是因为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容易进入,C正确。
D、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由于会厌软骨,食物跟空气各行其路,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因来不及盖住喉门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可见是为了避免食物由咽进入气管,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适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2.【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原尿是经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的液体,A正确。
B、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B正确。
C、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肾小球可以滤过葡萄糖,C错误。
D、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血液,而没有重吸收尿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23.【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如气管壁内的有软骨支撑,使气管舒缩自如,保证气流的通畅,A正确。
B、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B正确。
C、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C正确。
D、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胆汁能乳化脂肪;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呼吸道的作用: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
(2)肾小管的作用:重吸收作用。
(3)红细胞的作用:运输氧气。
(4)小肠的作用:消化和吸收。
24.【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在经过肾单位时,部分被过滤出血液的路线为:入球小动脉一肾小球→肾小囊一肾小管→输尿管,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5.【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和对焦无关,A错误。
B、虹膜里面有色素,虹膜内含色素量的多少决定着眼睛的颜色,B错误。
C、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巩膜,白色坚韧的巩膜具有保护作用,C错误。
D、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看远近不同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会改变,来看清楚物像,相当于自动对焦,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26.【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可以透过光线,A错误。
B、[b]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因此从漆黑电影院出来时,瞳孔会由大变小,B正确。
C、[c]晶状体无色透明,似凸透镜,有折光作用,是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C错误。
D、[e]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受光的刺激后能形成物像,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a]角膜、[b]瞳孔、[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7.【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感受振动产生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
B、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而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B正确。
C、眼睁开时,位于眼最前面的结构是角膜,C错误。
D、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咽鼓管的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可以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若某一侧的压力过大,鼓膜可能会被震破,人的听力就会受损。闭嘴、堵耳也能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8.【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可见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
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故人体感受光线刺激和声波刺激的部位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29.【答案】C
【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30.【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
B、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若某人在该事故中受伤,有心跳、有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也没有意识成为植物人,他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脑干,B正确。
C、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C错误。
D、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脑与躯干、内脏联系的通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病人,因此植物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结构是脑干。
31.【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因此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顶部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32.【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分析得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33.【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A、对照实验 是唯一变量实验,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所以,实验组最好使用相同的尺子,A错误。
B、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做效应器,测定反应速度的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B正确。
C、测定时,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值越大,表明被测者的反应速度越慢,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值越小,表明被测者的反应速度越快,C正确。
D、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某小组的具体做法如图,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
34.【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A、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A正确。
B、甲状腺激素 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B错误。
C、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C错误。
D、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二者缺乏都会导致出现佝偻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方法获得。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35.【答案】D
【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图A中,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图A中并没有直接标注男女生长速度的性别信息,因此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甲是代表女生身高生长速度的变化曲线。A错误。
B、根据图B,丙实际上代表的是睾丸的发育情况,而不是女生的卵巢。B错误。
C、题目并没有提供关于男女进入青春期的具体年龄信息,因此我们无法通过两图来判断女生是否比男生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要晚。C错误。
D、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体形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是有直接关联的,因为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会引起身体各个方面的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图B,图中显示了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根据图B,我们可以看到在青春期,男生的睾丸和女生的卵巢都会迅速发育,这与身体形态的变化有直接的关联。
图A,图中展示了男女身高生长速度的变化曲线。根据图A,我们可以看到男女在青春期身高生长速度有所不同,这也与性别特征和生理发育有关。
36.【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若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A感受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A错误。
B、若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当b受到损伤时,虽有尿意但不排尿,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所以兴奋可以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在下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树突→细胞体→轴突。所以去掉A、C,若B表示神经元的细胞体,则a为树突,b为轴突,C正确。
D、若图表示垂体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由图可判断B是甲状腺,b表示甲状腺激素,A 是垂体,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效应器五部分。
当排尿反射进行时,脊髓高位中枢会对脊髓低位中枢施加易化性影响,以加强排尿反射活动,使排尿顺利进行。若b处受到损伤,由于脊髓高位中枢对脊髓低位中枢的易化性影响,脊髓低位中枢的排尿反射活动能继续进行。
若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A感受到针刺激后,能够传导神经冲动 。
37.【答案】D
【知识点】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辅以激素调节。
38.【答案】A
【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A.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的功能,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A正确。
B、脑干中具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的部位,B错误。
C、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使身体长高,C错误。
D、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呆小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症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人得糖尿病。
(2)大脑:有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活动)。
39.【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A错误。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具体刺激产生的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B错误。
C、吸气时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C错误。
D、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细胞缺氧,一氧化碳从外界吸入后进入肺泡,经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心脏,最早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部位是心脏的左心房。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 。
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
40.【答案】A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所以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用"朝气蓬勃"来形容青春期。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在这一阶段,人体会经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如身体的快速生长和发育,性征的逐渐显现,以及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青春期充满活力和朝气的表现。
朝气蓬勃。这个词语形容的是精神饱满、充满生气的状态,非常符合青春期充满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特点。
沉稳内敛。这个词语更多地描述的是成熟稳重、不张扬的性格特点,虽然青春期也有逐渐成熟的一面,但整体上它更多是以朝气和活力为特点的。
暮气沉沉。这个词语描述的是精神不振、缺乏生气的状态。
老气横秋。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言行老练,但缺乏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与青春期的特点不符。
41.【答案】(1)口腔;小肠;吸收
(2)胡萝卜素;视神经
(3)营养物质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4)呼吸运动;舒张
(5)排遗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在口腔中在唾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吸收是指营养物质由消化道 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场所包括口腔和小肠,消化后的产物经过过程a吸收进入A循环系统。
(2)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视觉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血液循环的途径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循环的途径如下:
血液流经小肠周围毛细血管时,大量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氧气进入小肠周围的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排到血液,因此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c、d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人体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
(5)食物在人体消化道内被彻底消化吸收后产生食物残渣经肛门的排出,这一过程是排遗。
【分析】图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出体外,观图可知:A为循环系统,a表示吸收,b表示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消化道被排出体外,c氧气进入呼吸系统,d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e氧气进入循环系统,f表示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循环系统被运输到呼吸系统,g表示尿液被排出体外。
视觉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