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4月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1.(2024八下·吉安月考) 在被子植物繁殖的过程中,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结合后,将来发育成( )A.受精卵、胚 B.胚、胚乳C.受精卵、子叶 D.子叶、胚2.(2024八下·吉安月考) 在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胚珠是通过( )A.花药 B.花丝 C.柱头 D.花粉管3.(2024八下·吉安月考) 赣南脐橙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的过程包括( )A.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B.传粉和受精C.开花和传粉 D.受精和发育4.(2024八下·吉安月考)下图表示繁殖植物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繁殖方式是嫁接,属于有性生殖B.①是接穗,要选用优良品种的枝条或芽C.②是砧木,要选用生长旺盛、适应性强的植株D.该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5.(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下图中,茉莉花的繁殖方式是( )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组织培养6.(2024八下·吉安月考) 摇蚊,世界性分布,全球已知5000余种,为一类十分常见、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请你推测摇蚊的发育方式是( )A.完全变态发育 B.不完全变态发育C.不发育 D.不变态发育7.(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下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M可以表示( )A.体内受精 B.变态发育 C.有外骨骼 D.有性生殖8.(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下图是胎儿发育的示意图,其中2表示的是( )A.子宫 B.脐带 C.胎盘 D.胎儿9.(2024八下·吉安月考) 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与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作( )A.遗传 B.传承 C.变异 D.变种10.(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下列人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卵细胞相同的是( )A.红细胞 B.肌细胞 C.受精卵 D.精子11.(2024八下·吉安月考)已知马蛔虫的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在下图中能正确表达马蛔虫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A. B. C. D.12.(2024八下·吉安月考)生物概念图有助于对生物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图,其中的①②③依次表示( )A.DNA、染色体、基因B.DNA、基因、染色体C.染色体、基因、DNAD.染色体、DNA、基因13.(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下图为某人的一个体细胞及其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B.此人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可能是22条+X或22条+YC.此人是女性D.a代表的是性染色体14.(2024八下·吉安月考) 对于某种生物个体来说,不利变异指的是( )A.对人类有害的变异 B.不可遗传的变异C.对周边生物不利的变异 D.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15.(2024八下·吉安月考)研究生物进化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 )A.化石 B.矿石 C.地层 D.有机质16.(2024八下·吉安月考)下列动物类群中,真正进化成了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两栖类 B.鱼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17.(2024八下·吉安月考)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论点不包括( )A.环境变化是物种进化的原因B.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C.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进行生存竞争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8.(2024八下·吉安月考)下列有关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森林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B.森林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C.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D.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19.(2024八下·吉安月考)下列案例使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A.利用青霉提取青霉素 B.“试管婴儿”的诞生C.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 D.杂交水稻的培育20.(2024八下·吉安月考)下图是克隆牛培育的过程示意图,“小牛”的模样与哪只牛最为相似( )A.供核母亲 B.供卵母亲C.代孕母亲 D.供卵母亲和代孕母亲的结合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2024八下·吉安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中国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肴”的句子。图1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桃的果实的结构示意图。(1)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花和果实的结构层次是 。(2)如图1所示,雌蕊主要由[①] 、[②] 和子房组成。(3)图1的[⑤] 中含有花粉。(4)图2中的[⑦] 是由图1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的,图1中的[④]胚珠发育成图2中的[⑧] 。22.(2024八下·吉安月考) 某同学非常善于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下图是他学习完《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后绘制的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精子的器官是[④] ,除产生精子外,它还可以分泌 。(2)母亲的生殖系统中,能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 ](填序号);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⑤] 。(3)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填序号)。23.(2024八下·吉安月考)图1表示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图2是脊椎动物的“进化树”,图3是人类起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装置A中的气体模拟的是 中的气体成分,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2)在图2中,丙代表的动物类群是 。从生物的形态结构上分析,可以得出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3)图3中的a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类人猿也有A、B、O、AB等血型,大猩猩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约为96%,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的约为99%。科学家通过比较发现,人类与 (填“大猩猩”或“黑猩猩”)亲缘关系更近。24.(2024八下·吉安月考) 已知人的双眼皮(D)对单眼皮(d)为显性。下图表示小红及其家族成员眼睑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在生物学上是一对 。(2)爷爷、奶奶都是双眼皮,而父亲是单眼皮,此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据图分析,爷爷、奶奶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和 。(3)如果父亲、母亲再生一个小孩,小孩为双眼皮的概率: 。(4)如果小红与一位双眼皮男性结婚,可能生育双眼皮的孩子吗? (填“不可能”“有可能”或“一定能”)。25.(2024八下·吉安月考)养蚕缫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提高蚕丝产量,我国养蚕业正向智能化、低成本、高产量的人工饲料养蚕模式转型。科研人员为改善家蚕人工饲料,提取了桑叶中的黄酮、三萜、多糖这三种物质来探究其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如下。①选用80只新蜕皮的三龄家蚕,进行24小时饥饿处理。②分成4组,进行不同的添食处理直至五龄后期。③每天称量、记录并计算不同组别家蚕的生长率,如表所示。组别 添食处理 家蚕生长率/%三龄 四龄 五龄1 蒸馏水+饲料 12 31 402 黄酮提取液+饲料 71 27 253 三萜提取液+饲料 26 34 314 多糖提取液+饲料 15 22 79(1)家蚕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卵→ → →成虫四个阶段。(2)在进行人工饲料添食处理前,对家蚕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3)处在三龄阶段的家蚕,哪种添食处理对家蚕的生长影响最明显? (填组别)。(4)根据上述实验,有人提出在五龄家蚕饲料中应适当添加多糖、不添加黄酮和三萜,该建议合不合理? ,理由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受精过程【解析】【解答】 在被子植物繁殖的过程中,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结合后 ,分别发展成胚、胚乳。故答案为:B。【分析】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中央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2.【答案】D【知识点】植物受精过程【解析】【解答】A、花药中有许多花粉粒,花粉中有精子,A不符合题意。B、花丝支撑花药,B不符合题意。C、柱头是雌蕊顶端接受花粉的部分,C不符合题意。D、花粉管的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精子和其他内容物运至胚珠或卵细胞内,以利于受精作用,由此可知,在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胚珠是通过花粉管,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2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3.【答案】B【知识点】传粉及其类型;植物受精过程【解析】【解答】赣南脐橙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的过程包括传粉和受精,当花粉管到达胚珠后,释放出两个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瓣、柱头、花柱和雄蕊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的卵细胞,跟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做受精。植物传粉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自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异花传粉。异花传粉需要有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自然界中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都是异花传粉。根据传粉媒介的不同,花可以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4.【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解答】A、植物的嫁接是指将一种植物的茎和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茎或根上,形成一个拼合体植物,图中所示的繁殖方式为嫁接是一种无性生殖,A错误;B、嫁接技术中嫁接在其他植物的茎上的是接穗,重新组合形成的拼合体植物体现为接穗的性状,所以接穗一般选择优良品种的枝条或芽,B正确;C、嫁接中被嫁接其他植物的茎和芽的是砧木,砧木给新的植物拼合体提供了根,要想拼合体植物生长的更加强壮,砧木应该选择根系发达,茎杆强壮的植物,所以砧木需要选择生长旺盛,适应性强的植物,C正确;D、嫁接成功的关键是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嫁接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将优良性状的植物的茎或芽嫁接在根系发达的植物的茎和根系上,形成拼合体植物,拼合体植物由于具有强壮的根系和优良的性状会比较高产,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植物能够进行无性生殖原因是植物具有分生组织可以进行分裂和分化,使植物离体的组织和器官长出新的愈伤组织。5.【答案】A【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解答】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图中的一段枝条插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能长出新的根,形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扦插。扦插这种繁殖方式没有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答案为:A。【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6.【答案】A【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摇蚊整个生活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幼虫阶段历期最长,蛹历期最短,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只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7.【答案】D【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A、青蛙是体外受精,故A不符合题意。B、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鸽的发育不能称为变态发育,故B不符合题意。C、青蛙和家鸽体表都没有外骨骼,故C不符合题意。D、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蝗虫、青蛙、家鸽的生殖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蝗虫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支都分节。青蛙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家鸽是鸟类,鸟类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有气囊辅助呼吸。8.【答案】C【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A、1是子宫,子宫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之一,是胚胎发育的场所,A错误。B、3是脐带,脐带是胎儿和胎盘之间的连系结构,B错误。C、2是胎盘,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胎盘靠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与脐带内血管相通。绒毛浸润在母体血液中,吸收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排出胎儿产生的废物。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C正确。D、4是胎儿,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也就是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的羊水中,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图中1是子宫,2是胎盘,3是脐带,4是胎儿。9.【答案】A【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解析】【解答】A、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故A正确。B、传承指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不是生物学中的特有概念,故B错误。C、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D、变种是指与亲代或上一代不同,产生差异性变异,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做遗传。10.【答案】D【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析】【解答】A、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染色体,故A错误。B、人的肌细胞属于体细胞,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有23对,卵细胞中有23条,故B错误。C、受精卵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有23对染色体,故C错误。D、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因此精子有23条染色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人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有23条。11.【答案】B【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解析】【解答】AC、AC的图中仅有一对成对的染色体,由题意马蛔虫具有两对成对的染色体,在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会分离,所以生殖细胞中应该具有两个单独的染色体,不具有成对的染色体,AC错误;B、B图的细胞中有两条成单染色体,是具有两组成对的染色体的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B正确;D、D项中细胞具有两组成对的染色体,为马蛔虫的体细胞,而不是马蛔虫的生殖细胞,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有性生殖的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DNA会复制一次,细胞会连续分裂两次,第一次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会分离,第二次染色单体会分离,最终使得产生的生殖细胞不具有成对的染色体,只具有一组不同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正常细胞的一半。12.【答案】D【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解析】【解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①染色体,它是由②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③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故答案为:D。【分析】题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基因。13.【答案】B【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A正确。B、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此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X,所以,其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B错误。CD、图中的a代表的是性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大小相似,是XX染色体,故此人是女性,C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男女染色体的差别:②常染色体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人共22对常染色体。②性染色体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人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③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产生的精子(生殖细胞)有两种: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产生的卵细胞(生殖细胞)只有一种: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14.【答案】D【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解析】【解答】A、对人类有害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体有害,故A错误;B、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故B错误;C、对周边生物不利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体有害,故C错误;D、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就是不利变异,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对于某种生物个体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它的生存,这种变异叫做有利变异,有的变异不利用它的生存叫做不利变异;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环境不断变化,因此生物只有不断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15.【答案】A【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解析】【解答】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和远古生物最直接的依据,矿石是自然形成的物质与生物没有关系,地层主要与地质运动有关,远古生物的有机质会被分解,综上化石是研究生物的直接依据。故答案为:A。【分析】化石是远古生物的骨骼埋在地址当中,经过长期的钙化形成的,能够长期的保存下去,是今天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直接依据,可以根据化石推测出远古生物的体格形态及生活习性等信息。16.【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解析】【解答】A、两栖动物虽然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是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幼体的前期发育都需要水,所以两栖动物不能完全脱离水,A错误;B、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鱼类没有在陆地上进行呼吸的器官,所以无法在陆地上生存,B错误;C、爬行动物进化出了更加强大的肺,在陆地上可以只依靠肺进行呼吸,爬行动物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助于适应在陆地上干旱的环境,爬行动物的卵有卵壳和卵壳膜的保护,可以让卵在陆地上正常孵化,所以爬行动物是最先在陆地上生存的脊椎动物,C正确;D、根据现有的化石证据表明哺乳动物是从某一种小型的夜行爬行动物进化而来,哺乳动物出现在爬行动物之后,所以哺乳动物不是最早的在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鱼类生活在水中在大陆形成之后,脊椎动物开始向陆地演化两栖动物是向陆地演化的过渡阶段,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但是不能完全的脱离水,直到爬行动物进化的更加彻底,能够完全适应陆地的环境,爬行动物之后又演化出了今天的鸟类和哺乳动物。17.【答案】A【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因为自然选择会将不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淘汰,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留下继续繁殖,所以生物种群就会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从现代进化生物理论角度出发,进化是有意变异的积累,根本原因是生物本身存在不同的变异,无论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还是现代生物计划理论角度看,环境都不是促进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A错误;B、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自然环境中的食物栖息地和资源有限,环境的容纳量有限,所以就会有部分生物被环境所淘汰,B正确;C、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C正确;D、达尔文自然进化理论可以浓缩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思是生物个体能否活下来繁衍是自然的选择,能够适应环境的才有生存的权利,而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就会被自然所淘汰,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达尔文自然进化理论模型,首先,生物的种群具备一定数量的个体,该种群不同个体间可以自由繁衍,但是该种群的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的数量会比较多,而自然环境中的食物栖息地等资源有限,意味着该种群的数量超出了环境容纳的上限,那么该种群的个体就会展开生存斗争,能够适应环境的会获得生存的权利,进入下一轮繁衍,而不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就会被无情的淘汰死亡经过一轮轮的演化,生物会逐渐朝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18.【答案】C【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解析】【解答】根据现有的化石证据表明,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非洲的森林古猿,森林古猿也是今天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的消失热带雨林逐渐演化成了稀树草原,森林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来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就演化出了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的一支逐渐演化出了更加智慧的物种就是能人,能人最终形成了一种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种就是直立人,直立人中的一支智人种是今天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故答案为:C。【分析】人类的进化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是早期人类的祖先,能人是指具备一定智力和技能的早期人类,直立人则是指学会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智人则是指现代人类。19.【答案】C【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青霉菌自然情况下本身就会产生青霉素,产生青霉素的基因是青霉菌自然演化出来的,并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A错误;B、试管婴儿是指将成熟的卵细胞与精子在试管中混合,或者用注射器直接将精子注入到卵细胞内,让精子和卵子在体外进行结合,这种技术也没有使用到转基因技术,B错误;C、转基因超级鼠的研究,是将其他生物体内的肥胖基因转移到小鼠体内,使本来无法长得非常巨大的老鼠变得非常巨大,修改了小鼠原有的基因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C正确;D、杂交水稻的培育是将普通水稻与野生水稻杂交,从而获取到普通水稻和野生水稻的优良性状,这些优良性状的基因本身就存在普通水稻以及野生水稻体内,只是通过杂交的办法让这两种优良的性状集中,并没有利用转基因技术,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的外源基因提取出来,在外部进行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构建成表达载体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再用受体细胞培育出完整的个体,使个体获得本物种原本不具有的基因和性状。20.【答案】A【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D、储存生物遗传信息的结构是细胞核,生物的外观性状由生物的遗传信息所控制,所以克隆技术中克隆出的生物个体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是由供核细胞提供的,所以性状就更像供核生物,题中与供核母亲更相似,A正确、D错误;B、供卵母亲只是为克隆牛提供了去核的卵细胞,虽然卵细胞的细胞质中也有部分遗传物质,但起不到主导作用,所以与供卵母亲不是非常相似,B错误;C、代孕母亲只是为胚胎发育了一个场所,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并不为克隆牛提供任何的遗传物质,所以克隆牛的遗传物质与代孕母亲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与代孕母亲最不相似,C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克隆实验证明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个体就更像谁,证明细胞核中储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谁为克隆牛提供了遗传物质,克隆牛就更像谁,还供卵母亲提供的是去核卵母细胞相当于只为克隆牛提供了细胞质和细胞膜,这些结构并不储存遗传物质,所以遗传不到供卵母亲的性状,代孕母亲只是为胚胎发育提供场所,没有为克隆牛提供任何遗传物质,所以和克隆牛遗传物质区别很大,性状区别很大。21.【答案】(1)器官(2)柱头;花柱(3)花药(4)果皮;③;种子【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解析】【解答】(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其中,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花和果实属于器官。(2)花蕊(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其中雌蕊由①柱头、②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3)⑤是花药,花药里边含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后受到柱头黏液的刺激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里含有两个精子。(4)完成传粉与受精作用后,只有花的子房继续发育,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器官;(2)柱头;花柱;(3)花药;(4)果皮;③;种子。因此,图2中的⑦果皮是由图1中的③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图I中的④胚珠发育成图2中的⑧种子。【分析】(1)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壁、④是胚珠、⑤是花药、⑥是花丝。图2是桃的果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果皮、⑧是种子。(2)花的结构与发育如下:。22.【答案】(1)睾丸;雄性激素(2)③;受精卵(3)①【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人的发育时期【解析】【解答】(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④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2)③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意味着一个新生命诞生。(3)②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胚胎发育的场所。故答案为:(1)睾丸;雄性激素;(2)③;受精卵;(3)①。【分析】(1)图中①子宫、②输卵管、③卵巢、④睾丸、⑤受精卵。(2)胚胎发育和生殖过程为: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23.【答案】(1)原始大气;有机物(2)两栖类;由简单到复杂(3)森林古猿;黑猩猩【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解析】【解答】(1)装置A中有甲烷,氨气,氢气等无机气体,还有闪电和高温的作用,模拟的是早期地球的原始大气环境;米勒的实验装置虽然没有直接利用这些无机物产生了具有生命的细胞,但是在使用这些无机物时产生的液体当中会含有能够构成生命基本的有机物,首先在原始大气这些无机气体在高温高压加闪电的作用下会产生简单的有机物,形成降雨落在海水中,在原始海底附近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产生了复杂的有机物。(2)在进化树中分叉越早,说明该类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越早,在鱼类之后脊椎动物开始向陆地演化,最早向陆地演化的过渡阶段产生了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介于鱼类和爬行动物之间,既不能完全适应陆地,也不能完全回到水中,图2中丙所示的生物对应这一阶段,所以丙代表的是两栖动物;从进化树的结构分析,最早的鱼类结构比较简单,而后面演化出的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都非常的复杂,可以看出生物演化的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3)既是今天人类的祖先,也是现代类人猿的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生活在远古时期的热带雨林当中;基因比对法是今天现代技术中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最有力的证据,基因相似度越高,说明两种生物分开演化时间越短亲缘关系就越近,题干中与黑猩猩基因相似度为99%高于与大猩猩96%,所以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更近。【分析】米勒的实验证据表明,原始大气和海洋会将地球早期的这些无机物合成构成生命物质的复杂有机物,这一实验结果也是地球起源说的重要支撑;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直接依据,在地层中埋藏越深的化石距离今天的时间越长,埋藏越浅的化石距离今天的时间越短,根据化石的发掘表明,生物进化方向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变多样化,进化树是生物进化类型的模型在进化树上分叉的时间越早,说明该生物在地球上演化出的时间越早,最早演化出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然后是两栖动物,然后是爬行动物,然后是哺乳动物和鸟类;今天人类和其他类人员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现存的生物当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24.【答案】(1)相对性状(2)变异;Dd;Dd(3)1/2(或50%)(4)有可能【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2)爷爷、奶奶都是双眼皮,而父亲是单眼皮,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的差异,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已知人的双眼皮(D)对单眼皮(d)为显性,爷爷、奶奶都是双眼皮,而父亲是单眼皮,爷爷、奶奶的基因组成分别是Dd和Dd,遗传图解如图:。(3) 由图可知,父亲和小红的基因组成都为dd,所以小红母亲的基因组成为Dd。所以如果父亲、母亲再生一个小孩,小孩为双眼皮的概率为50%。遗传图解如图:。(4)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D,则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d。小红是单眼皮,基因是dd,若与双眼皮男子结婚,双眼皮男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者dd,遗传图解如图:因此小红成年后若与一对眼皮男子结婚,有可能生育出双眼皮的孩子。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2)变异;Dd;Dd;(3)1/2;(4)有可能。【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25.【答案】(1)幼虫;蛹(2)让家蚕处于饥饿状态,更利于实验效果(3)2组(4)合理;添加多糖提取液的第4组五龄家蚕,生长率提升显著【知识点】节肢动物【解析】【解答】(1)蚕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发育过程会经历蛹期,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2)为了让蚕能够主动进食,添加提取液的人工饲料,要让蚕处于饥饿状态,因为只有在饥饿状态时才会主动去取食,所以让蚕饥饿这一处理是为了让蚕主动进食,能让实验正常有序开展。(3)不同添加剂的饲料都要与添加蒸馏水的空白对照进行对照,添加蒸馏水相当于不对蚕进行处理,喂食正常的饲料,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添加黄酮提取液可以让蚕生长率提升71%为最高值,对比添加蒸馏水生长率12%,差值最明显,添加黄铜提取液的饲料对应第2组。(4)有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5龄时期添加多糖提取液的饲料可以让蚕生长率提升79%,还添加了黄酮提取液和三萜提取液的饲料,只要蚕的生长率提升了25%和31%,对比添加蒸馏水的对照组提升40%不仅没有增加还减少了,所以在五龄产时期不能为蚕为使添加黄酮提取液和三萜提取液的饲料,在五龄时期不喂食这两种提取液的饲料合理;理由是在五龄蚕时期添加多糖提取液对蚕的生长提升明显,而添加黄酮和三萜提取液对照蒸馏水对蚕的生长率提升不明显。【分析】探究型科学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由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添加提取液的饲料不同,其中作为对照的是添加蒸馏水的饲料,因为蒸馏水不会对蚕生长有明显影响,相当于不做处理的对照,其他实验组都要与蒸馏水进行对照,能够让蚕提升生长率最高的说明该提取液对蚕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如果对照蒸馏水没有明显提升,反而下降了,说明该提取液在这一时期喂食不仅不会对蚕的生长促进还会造成抑制。1 / 1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4月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1.(2024八下·吉安月考) 在被子植物繁殖的过程中,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结合后,将来发育成( )A.受精卵、胚 B.胚、胚乳C.受精卵、子叶 D.子叶、胚【答案】B【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受精过程【解析】【解答】 在被子植物繁殖的过程中,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结合后 ,分别发展成胚、胚乳。故答案为:B。【分析】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中央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2.(2024八下·吉安月考) 在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胚珠是通过( )A.花药 B.花丝 C.柱头 D.花粉管【答案】D【知识点】植物受精过程【解析】【解答】A、花药中有许多花粉粒,花粉中有精子,A不符合题意。B、花丝支撑花药,B不符合题意。C、柱头是雌蕊顶端接受花粉的部分,C不符合题意。D、花粉管的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精子和其他内容物运至胚珠或卵细胞内,以利于受精作用,由此可知,在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胚珠是通过花粉管,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2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3.(2024八下·吉安月考) 赣南脐橙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的过程包括( )A.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B.传粉和受精C.开花和传粉 D.受精和发育【答案】B【知识点】传粉及其类型;植物受精过程【解析】【解答】赣南脐橙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的过程包括传粉和受精,当花粉管到达胚珠后,释放出两个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瓣、柱头、花柱和雄蕊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的卵细胞,跟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做受精。植物传粉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自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异花传粉。异花传粉需要有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自然界中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都是异花传粉。根据传粉媒介的不同,花可以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4.(2024八下·吉安月考)下图表示繁殖植物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繁殖方式是嫁接,属于有性生殖B.①是接穗,要选用优良品种的枝条或芽C.②是砧木,要选用生长旺盛、适应性强的植株D.该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解答】A、植物的嫁接是指将一种植物的茎和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茎或根上,形成一个拼合体植物,图中所示的繁殖方式为嫁接是一种无性生殖,A错误;B、嫁接技术中嫁接在其他植物的茎上的是接穗,重新组合形成的拼合体植物体现为接穗的性状,所以接穗一般选择优良品种的枝条或芽,B正确;C、嫁接中被嫁接其他植物的茎和芽的是砧木,砧木给新的植物拼合体提供了根,要想拼合体植物生长的更加强壮,砧木应该选择根系发达,茎杆强壮的植物,所以砧木需要选择生长旺盛,适应性强的植物,C正确;D、嫁接成功的关键是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嫁接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将优良性状的植物的茎或芽嫁接在根系发达的植物的茎和根系上,形成拼合体植物,拼合体植物由于具有强壮的根系和优良的性状会比较高产,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植物能够进行无性生殖原因是植物具有分生组织可以进行分裂和分化,使植物离体的组织和器官长出新的愈伤组织。5.(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下图中,茉莉花的繁殖方式是( )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组织培养【答案】A【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解答】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图中的一段枝条插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能长出新的根,形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扦插。扦插这种繁殖方式没有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答案为:A。【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6.(2024八下·吉安月考) 摇蚊,世界性分布,全球已知5000余种,为一类十分常见、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请你推测摇蚊的发育方式是( )A.完全变态发育 B.不完全变态发育C.不发育 D.不变态发育【答案】A【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摇蚊整个生活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幼虫阶段历期最长,蛹历期最短,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只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7.(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下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M可以表示( )A.体内受精 B.变态发育 C.有外骨骼 D.有性生殖【答案】D【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A、青蛙是体外受精,故A不符合题意。B、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鸽的发育不能称为变态发育,故B不符合题意。C、青蛙和家鸽体表都没有外骨骼,故C不符合题意。D、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蝗虫、青蛙、家鸽的生殖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蝗虫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支都分节。青蛙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家鸽是鸟类,鸟类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有气囊辅助呼吸。8.(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下图是胎儿发育的示意图,其中2表示的是( )A.子宫 B.脐带 C.胎盘 D.胎儿【答案】C【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A、1是子宫,子宫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之一,是胚胎发育的场所,A错误。B、3是脐带,脐带是胎儿和胎盘之间的连系结构,B错误。C、2是胎盘,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胎盘靠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与脐带内血管相通。绒毛浸润在母体血液中,吸收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排出胎儿产生的废物。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C正确。D、4是胎儿,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也就是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的羊水中,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图中1是子宫,2是胎盘,3是脐带,4是胎儿。9.(2024八下·吉安月考) 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与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作( )A.遗传 B.传承 C.变异 D.变种【答案】A【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解析】【解答】A、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故A正确。B、传承指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不是生物学中的特有概念,故B错误。C、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D、变种是指与亲代或上一代不同,产生差异性变异,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做遗传。10.(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下列人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卵细胞相同的是( )A.红细胞 B.肌细胞 C.受精卵 D.精子【答案】D【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析】【解答】A、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染色体,故A错误。B、人的肌细胞属于体细胞,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有23对,卵细胞中有23条,故B错误。C、受精卵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有23对染色体,故C错误。D、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因此精子有23条染色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人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有23条。11.(2024八下·吉安月考)已知马蛔虫的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在下图中能正确表达马蛔虫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A. B. C. D.【答案】B【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解析】【解答】AC、AC的图中仅有一对成对的染色体,由题意马蛔虫具有两对成对的染色体,在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会分离,所以生殖细胞中应该具有两个单独的染色体,不具有成对的染色体,AC错误;B、B图的细胞中有两条成单染色体,是具有两组成对的染色体的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B正确;D、D项中细胞具有两组成对的染色体,为马蛔虫的体细胞,而不是马蛔虫的生殖细胞,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有性生殖的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DNA会复制一次,细胞会连续分裂两次,第一次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会分离,第二次染色单体会分离,最终使得产生的生殖细胞不具有成对的染色体,只具有一组不同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正常细胞的一半。12.(2024八下·吉安月考)生物概念图有助于对生物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图,其中的①②③依次表示( )A.DNA、染色体、基因B.DNA、基因、染色体C.染色体、基因、DNAD.染色体、DNA、基因【答案】D【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解析】【解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①染色体,它是由②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③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故答案为:D。【分析】题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基因。13.(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下图为某人的一个体细胞及其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B.此人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可能是22条+X或22条+YC.此人是女性D.a代表的是性染色体【答案】B【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A正确。B、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此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X,所以,其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B错误。CD、图中的a代表的是性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大小相似,是XX染色体,故此人是女性,C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男女染色体的差别:②常染色体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人共22对常染色体。②性染色体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人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③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产生的精子(生殖细胞)有两种: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产生的卵细胞(生殖细胞)只有一种: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14.(2024八下·吉安月考) 对于某种生物个体来说,不利变异指的是( )A.对人类有害的变异 B.不可遗传的变异C.对周边生物不利的变异 D.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答案】D【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解析】【解答】A、对人类有害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体有害,故A错误;B、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故B错误;C、对周边生物不利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体有害,故C错误;D、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就是不利变异,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对于某种生物个体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它的生存,这种变异叫做有利变异,有的变异不利用它的生存叫做不利变异;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环境不断变化,因此生物只有不断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15.(2024八下·吉安月考)研究生物进化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 )A.化石 B.矿石 C.地层 D.有机质【答案】A【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解析】【解答】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和远古生物最直接的依据,矿石是自然形成的物质与生物没有关系,地层主要与地质运动有关,远古生物的有机质会被分解,综上化石是研究生物的直接依据。故答案为:A。【分析】化石是远古生物的骨骼埋在地址当中,经过长期的钙化形成的,能够长期的保存下去,是今天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直接依据,可以根据化石推测出远古生物的体格形态及生活习性等信息。16.(2024八下·吉安月考)下列动物类群中,真正进化成了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两栖类 B.鱼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解析】【解答】A、两栖动物虽然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是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幼体的前期发育都需要水,所以两栖动物不能完全脱离水,A错误;B、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鱼类没有在陆地上进行呼吸的器官,所以无法在陆地上生存,B错误;C、爬行动物进化出了更加强大的肺,在陆地上可以只依靠肺进行呼吸,爬行动物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助于适应在陆地上干旱的环境,爬行动物的卵有卵壳和卵壳膜的保护,可以让卵在陆地上正常孵化,所以爬行动物是最先在陆地上生存的脊椎动物,C正确;D、根据现有的化石证据表明哺乳动物是从某一种小型的夜行爬行动物进化而来,哺乳动物出现在爬行动物之后,所以哺乳动物不是最早的在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鱼类生活在水中在大陆形成之后,脊椎动物开始向陆地演化两栖动物是向陆地演化的过渡阶段,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但是不能完全的脱离水,直到爬行动物进化的更加彻底,能够完全适应陆地的环境,爬行动物之后又演化出了今天的鸟类和哺乳动物。17.(2024八下·吉安月考)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论点不包括( )A.环境变化是物种进化的原因B.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C.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进行生存竞争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答案】A【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因为自然选择会将不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淘汰,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留下继续繁殖,所以生物种群就会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从现代进化生物理论角度出发,进化是有意变异的积累,根本原因是生物本身存在不同的变异,无论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还是现代生物计划理论角度看,环境都不是促进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A错误;B、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自然环境中的食物栖息地和资源有限,环境的容纳量有限,所以就会有部分生物被环境所淘汰,B正确;C、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C正确;D、达尔文自然进化理论可以浓缩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思是生物个体能否活下来繁衍是自然的选择,能够适应环境的才有生存的权利,而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就会被自然所淘汰,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达尔文自然进化理论模型,首先,生物的种群具备一定数量的个体,该种群不同个体间可以自由繁衍,但是该种群的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的数量会比较多,而自然环境中的食物栖息地等资源有限,意味着该种群的数量超出了环境容纳的上限,那么该种群的个体就会展开生存斗争,能够适应环境的会获得生存的权利,进入下一轮繁衍,而不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就会被无情的淘汰死亡经过一轮轮的演化,生物会逐渐朝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18.(2024八下·吉安月考)下列有关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森林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B.森林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C.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D.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答案】C【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解析】【解答】根据现有的化石证据表明,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非洲的森林古猿,森林古猿也是今天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的消失热带雨林逐渐演化成了稀树草原,森林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来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就演化出了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的一支逐渐演化出了更加智慧的物种就是能人,能人最终形成了一种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种就是直立人,直立人中的一支智人种是今天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故答案为:C。【分析】人类的进化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是早期人类的祖先,能人是指具备一定智力和技能的早期人类,直立人则是指学会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智人则是指现代人类。19.(2024八下·吉安月考)下列案例使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A.利用青霉提取青霉素 B.“试管婴儿”的诞生C.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 D.杂交水稻的培育【答案】C【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青霉菌自然情况下本身就会产生青霉素,产生青霉素的基因是青霉菌自然演化出来的,并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A错误;B、试管婴儿是指将成熟的卵细胞与精子在试管中混合,或者用注射器直接将精子注入到卵细胞内,让精子和卵子在体外进行结合,这种技术也没有使用到转基因技术,B错误;C、转基因超级鼠的研究,是将其他生物体内的肥胖基因转移到小鼠体内,使本来无法长得非常巨大的老鼠变得非常巨大,修改了小鼠原有的基因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C正确;D、杂交水稻的培育是将普通水稻与野生水稻杂交,从而获取到普通水稻和野生水稻的优良性状,这些优良性状的基因本身就存在普通水稻以及野生水稻体内,只是通过杂交的办法让这两种优良的性状集中,并没有利用转基因技术,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的外源基因提取出来,在外部进行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构建成表达载体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再用受体细胞培育出完整的个体,使个体获得本物种原本不具有的基因和性状。20.(2024八下·吉安月考)下图是克隆牛培育的过程示意图,“小牛”的模样与哪只牛最为相似( )A.供核母亲 B.供卵母亲C.代孕母亲 D.供卵母亲和代孕母亲的结合体【答案】A【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D、储存生物遗传信息的结构是细胞核,生物的外观性状由生物的遗传信息所控制,所以克隆技术中克隆出的生物个体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是由供核细胞提供的,所以性状就更像供核生物,题中与供核母亲更相似,A正确、D错误;B、供卵母亲只是为克隆牛提供了去核的卵细胞,虽然卵细胞的细胞质中也有部分遗传物质,但起不到主导作用,所以与供卵母亲不是非常相似,B错误;C、代孕母亲只是为胚胎发育了一个场所,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并不为克隆牛提供任何的遗传物质,所以克隆牛的遗传物质与代孕母亲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与代孕母亲最不相似,C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克隆实验证明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个体就更像谁,证明细胞核中储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谁为克隆牛提供了遗传物质,克隆牛就更像谁,还供卵母亲提供的是去核卵母细胞相当于只为克隆牛提供了细胞质和细胞膜,这些结构并不储存遗传物质,所以遗传不到供卵母亲的性状,代孕母亲只是为胚胎发育提供场所,没有为克隆牛提供任何遗传物质,所以和克隆牛遗传物质区别很大,性状区别很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2024八下·吉安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中国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肴”的句子。图1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桃的果实的结构示意图。(1)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花和果实的结构层次是 。(2)如图1所示,雌蕊主要由[①] 、[②] 和子房组成。(3)图1的[⑤] 中含有花粉。(4)图2中的[⑦] 是由图1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的,图1中的[④]胚珠发育成图2中的[⑧] 。【答案】(1)器官(2)柱头;花柱(3)花药(4)果皮;③;种子【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解析】【解答】(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其中,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花和果实属于器官。(2)花蕊(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其中雌蕊由①柱头、②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3)⑤是花药,花药里边含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后受到柱头黏液的刺激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里含有两个精子。(4)完成传粉与受精作用后,只有花的子房继续发育,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器官;(2)柱头;花柱;(3)花药;(4)果皮;③;种子。因此,图2中的⑦果皮是由图1中的③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图I中的④胚珠发育成图2中的⑧种子。【分析】(1)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壁、④是胚珠、⑤是花药、⑥是花丝。图2是桃的果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果皮、⑧是种子。(2)花的结构与发育如下:。22.(2024八下·吉安月考) 某同学非常善于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下图是他学习完《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后绘制的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精子的器官是[④] ,除产生精子外,它还可以分泌 。(2)母亲的生殖系统中,能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 ](填序号);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⑤] 。(3)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填序号)。【答案】(1)睾丸;雄性激素(2)③;受精卵(3)①【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人的发育时期【解析】【解答】(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④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2)③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意味着一个新生命诞生。(3)②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胚胎发育的场所。故答案为:(1)睾丸;雄性激素;(2)③;受精卵;(3)①。【分析】(1)图中①子宫、②输卵管、③卵巢、④睾丸、⑤受精卵。(2)胚胎发育和生殖过程为: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23.(2024八下·吉安月考)图1表示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图2是脊椎动物的“进化树”,图3是人类起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装置A中的气体模拟的是 中的气体成分,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2)在图2中,丙代表的动物类群是 。从生物的形态结构上分析,可以得出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3)图3中的a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类人猿也有A、B、O、AB等血型,大猩猩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约为96%,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的约为99%。科学家通过比较发现,人类与 (填“大猩猩”或“黑猩猩”)亲缘关系更近。【答案】(1)原始大气;有机物(2)两栖类;由简单到复杂(3)森林古猿;黑猩猩【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解析】【解答】(1)装置A中有甲烷,氨气,氢气等无机气体,还有闪电和高温的作用,模拟的是早期地球的原始大气环境;米勒的实验装置虽然没有直接利用这些无机物产生了具有生命的细胞,但是在使用这些无机物时产生的液体当中会含有能够构成生命基本的有机物,首先在原始大气这些无机气体在高温高压加闪电的作用下会产生简单的有机物,形成降雨落在海水中,在原始海底附近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产生了复杂的有机物。(2)在进化树中分叉越早,说明该类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越早,在鱼类之后脊椎动物开始向陆地演化,最早向陆地演化的过渡阶段产生了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介于鱼类和爬行动物之间,既不能完全适应陆地,也不能完全回到水中,图2中丙所示的生物对应这一阶段,所以丙代表的是两栖动物;从进化树的结构分析,最早的鱼类结构比较简单,而后面演化出的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都非常的复杂,可以看出生物演化的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3)既是今天人类的祖先,也是现代类人猿的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生活在远古时期的热带雨林当中;基因比对法是今天现代技术中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最有力的证据,基因相似度越高,说明两种生物分开演化时间越短亲缘关系就越近,题干中与黑猩猩基因相似度为99%高于与大猩猩96%,所以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更近。【分析】米勒的实验证据表明,原始大气和海洋会将地球早期的这些无机物合成构成生命物质的复杂有机物,这一实验结果也是地球起源说的重要支撑;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直接依据,在地层中埋藏越深的化石距离今天的时间越长,埋藏越浅的化石距离今天的时间越短,根据化石的发掘表明,生物进化方向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变多样化,进化树是生物进化类型的模型在进化树上分叉的时间越早,说明该生物在地球上演化出的时间越早,最早演化出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然后是两栖动物,然后是爬行动物,然后是哺乳动物和鸟类;今天人类和其他类人员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现存的生物当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24.(2024八下·吉安月考) 已知人的双眼皮(D)对单眼皮(d)为显性。下图表示小红及其家族成员眼睑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在生物学上是一对 。(2)爷爷、奶奶都是双眼皮,而父亲是单眼皮,此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据图分析,爷爷、奶奶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和 。(3)如果父亲、母亲再生一个小孩,小孩为双眼皮的概率: 。(4)如果小红与一位双眼皮男性结婚,可能生育双眼皮的孩子吗? (填“不可能”“有可能”或“一定能”)。【答案】(1)相对性状(2)变异;Dd;Dd(3)1/2(或50%)(4)有可能【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2)爷爷、奶奶都是双眼皮,而父亲是单眼皮,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的差异,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已知人的双眼皮(D)对单眼皮(d)为显性,爷爷、奶奶都是双眼皮,而父亲是单眼皮,爷爷、奶奶的基因组成分别是Dd和Dd,遗传图解如图:。(3) 由图可知,父亲和小红的基因组成都为dd,所以小红母亲的基因组成为Dd。所以如果父亲、母亲再生一个小孩,小孩为双眼皮的概率为50%。遗传图解如图:。(4)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D,则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d。小红是单眼皮,基因是dd,若与双眼皮男子结婚,双眼皮男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者dd,遗传图解如图:因此小红成年后若与一对眼皮男子结婚,有可能生育出双眼皮的孩子。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2)变异;Dd;Dd;(3)1/2;(4)有可能。【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25.(2024八下·吉安月考)养蚕缫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提高蚕丝产量,我国养蚕业正向智能化、低成本、高产量的人工饲料养蚕模式转型。科研人员为改善家蚕人工饲料,提取了桑叶中的黄酮、三萜、多糖这三种物质来探究其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如下。①选用80只新蜕皮的三龄家蚕,进行24小时饥饿处理。②分成4组,进行不同的添食处理直至五龄后期。③每天称量、记录并计算不同组别家蚕的生长率,如表所示。组别 添食处理 家蚕生长率/%三龄 四龄 五龄1 蒸馏水+饲料 12 31 402 黄酮提取液+饲料 71 27 253 三萜提取液+饲料 26 34 314 多糖提取液+饲料 15 22 79(1)家蚕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卵→ → →成虫四个阶段。(2)在进行人工饲料添食处理前,对家蚕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3)处在三龄阶段的家蚕,哪种添食处理对家蚕的生长影响最明显? (填组别)。(4)根据上述实验,有人提出在五龄家蚕饲料中应适当添加多糖、不添加黄酮和三萜,该建议合不合理? ,理由是 。【答案】(1)幼虫;蛹(2)让家蚕处于饥饿状态,更利于实验效果(3)2组(4)合理;添加多糖提取液的第4组五龄家蚕,生长率提升显著【知识点】节肢动物【解析】【解答】(1)蚕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发育过程会经历蛹期,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2)为了让蚕能够主动进食,添加提取液的人工饲料,要让蚕处于饥饿状态,因为只有在饥饿状态时才会主动去取食,所以让蚕饥饿这一处理是为了让蚕主动进食,能让实验正常有序开展。(3)不同添加剂的饲料都要与添加蒸馏水的空白对照进行对照,添加蒸馏水相当于不对蚕进行处理,喂食正常的饲料,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添加黄酮提取液可以让蚕生长率提升71%为最高值,对比添加蒸馏水生长率12%,差值最明显,添加黄铜提取液的饲料对应第2组。(4)有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5龄时期添加多糖提取液的饲料可以让蚕生长率提升79%,还添加了黄酮提取液和三萜提取液的饲料,只要蚕的生长率提升了25%和31%,对比添加蒸馏水的对照组提升40%不仅没有增加还减少了,所以在五龄产时期不能为蚕为使添加黄酮提取液和三萜提取液的饲料,在五龄时期不喂食这两种提取液的饲料合理;理由是在五龄蚕时期添加多糖提取液对蚕的生长提升明显,而添加黄酮和三萜提取液对照蒸馏水对蚕的生长率提升不明显。【分析】探究型科学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由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添加提取液的饲料不同,其中作为对照的是添加蒸馏水的饲料,因为蒸馏水不会对蚕生长有明显影响,相当于不做处理的对照,其他实验组都要与蒸馏水进行对照,能够让蚕提升生长率最高的说明该提取液对蚕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如果对照蒸馏水没有明显提升,反而下降了,说明该提取液在这一时期喂食不仅不会对蚕的生长促进还会造成抑制。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4月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4月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