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课题:开国大典内容分析: 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历时两个半小时,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场面非常壮观,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欣喜之情。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了解有关国庆节的故事,关注振奋人心的场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语言运用: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 ③思维能力: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④审美创造:结合重点句段,感受开国大典的热烈、庄重的气氛。重、难点: 1.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情境导入: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了,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个像邱少云、江竹筠、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长征》的诗歌,讲一讲狼牙山上的故事。让红色记忆铭心处,使英雄事迹薪火永传。 活动流程:为了迎接国庆节的来临,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为主题,设置了 “红色耀中华,红心永传承”策划国庆节活动的大任务,在策划国庆节多彩的活动中,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通过单元统整学习,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 子任务一:“大典盛况”我见证。(活动一:国庆节的掠影)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第一节:分享交流,激发爱国之情。情境导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春望》道尽战争的悲凉与挣扎,一寸山河一寸血,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个像邱少云、江竹筠、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让我们通过文字、影像记录或是史料研究,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段段惊心动魄、腥风血雨的历史,让红色记忆铭心,使英雄事迹薪火永传。 1.课前实践: 通过寻访革命英雄、参观革命纪念场馆、观看革命影片、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做好寻访日记 2.播放视频:观看视频,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激发爱国之情。 3.交流我的国庆寻访笔记 整理资料,分享“我的国庆寻访日记”中打动人心的小故事、小场景。小组内交流寻访成果,重温革命岁月,感受美好生活。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重温革命岁月,感受美好生活,激发爱国情怀。第二节:讲讲我知道的国庆节。1.谈话引入:谈话导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共举行了15次国庆阅兵。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看一看当时的盛况吧。 2.播放视频:观看历届阅兵视频,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说一说历年阅兵式有什么变化,感受祖国一步步历尽艰辛,走向辉煌! 观看视频,了解历届国庆大阅兵,从历年阅兵变化中,感受祖国一步步历尽艰辛,走向辉煌的!第三节:链接课文,感受文字中的力量。1.默读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想一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语句。 第一部分:大典前(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开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大典中(第5-13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5-10自然段写举行典礼。 (2)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 第三部分:大典后(第14-15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上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 2.让学生借助小标题梳理课文所写的场面,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1)指导学生概括场面。 ①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群众入场) ②学生小组之间交流,分享自己的标题。 ③按时间顺序排列场面。 (2)课件出示: 3.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图片和网络视频,深化对场面的理解,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场面的庄重、威武,群众的激动、自豪之情。 默读课文,思考并试着理清课文的脉络,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展开交流。 课文是按照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在教师指导下汇报交流: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 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学生结合图片和视频,深化对场面的理解,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场面的庄重、威武,群众的激动、自豪之情。拓展作业:1.朗读课文,读出场面的庄重、威武,群众的激动、自豪之情。 2.读一读描写阅兵式的部分,说一说,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共28张PPT)开国大典(部编版)二年级下www.21cnjy.com第2课时一素养目标目录学习活动二分享交流三链接课文四梳理内容五X现场直播一素养目标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了解有关国庆节的故事,关注振奋人心的场面,增强民族自豪感。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结合重点句段,感受开国大典的热烈、庄重的气氛。二学习活动情境导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寸山河一寸血,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个像邱少云、江竹筠、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让我们通过文字、影像记录或是史料研究,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段段惊心动魄、腥风血雨的历史,让红色记忆铭心处,使英雄事迹薪火永传。分享“我的国庆寻访日记”中打动人心的小故事、小场景。小组内交流寻访成果,重温革命岁月,感受美好生活。交流与分享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说一说历年阅兵式有什么变化,感受祖国一步步历尽艰辛,走向辉煌!交流与分享四链接课文0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初读课文,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自读提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文脉梳理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时间顺序五梳理内容默读课文,想一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语句。(1~4)大典前(5~13)大典中(14~15)大典后群众入场(4)群众游行(14)举行典礼(5~10)阅兵式(11~13)中心句往往提示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握段落内容。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群众入场根据相关语句,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场面。小标题:按时间顺序排列场面。群众入场宣布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六现场直播如果你是小记者, 请借助情节图,按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的时间顺序,将各个场面串联起来,简要介绍大典的过程。大典前参会人员 广泛会场布置群众入场急切、激动庄严、隆重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阅兵式大典中大典后群众游行 场面壮观燃放烟花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热闹 喜悦带着感情齐读课文,想象画面读出场面的庄重、威武。读出群众的激动、自豪之情。1.朗读课文,读出场面的庄重、威武,群众的激动、自豪之情。2.读一读描写阅兵式的部分,说一说,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课程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时.pptx 六年级上第2单元第2课时.docx 历年阅兵式.mp4 百年苦难中国革命艰难历程.mp4 老英雄们参加阅兵式~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