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暑期培优讲义--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暑期培优讲义--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知识预习

)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进行下列四个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下面案的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1)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实验(2)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3)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1--2mL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4)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表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2) 固态的蜡 固体被融化为液态 液态的石蜡 无新物质生成
(3) 蓝色的 硫酸铜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蓝色的 氢氧化铜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
(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颗粒状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 有新物质生成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等。
3.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如:酒精燃烧、铁生锈、和醋的酿造等。
4.物理变化常变现为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等。
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的生成,常表现为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总结对比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等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
实例 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及溶液的结晶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联系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7.特别提醒:判断化学变化所依据的“新物质”,并不是指颜色、形状或状态等方面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而是与原物质相比,在组成或结构上发生了改变的物质。
思考与交流
(
(1)
点燃蜡烛过程中,石蜡会先熔化、气化,然后气化的石蜡再燃烧,分别是什么变化?
熔化、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有什么联系吗?
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3

电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这是一个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

4
)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但是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
(
对点训练
小杨
)
【典例精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1】(2023湖南长沙中考)长沙有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瓷 B.雕刻菊花石 C.用棕叶编篮子 D.用针线制作湘绣
【例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 花生霉变 C. 瓷碗破碎 D. 火药爆炸
【例3】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石头雕像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举一反三】
【变1-1】【情境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辽宁鞍山中考)下列传统技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刺绣 B.石雕 C.酿酒 D.剪纸
【变1-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纺纱织布 B.烧制瓷器 C.粮食酿酒 D.冶炼生铁
【变1-3】【跨学科·语文】(2023天津中考)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
【变1-4】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
知识预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定义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常见的物理性质:气味、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四)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的不同:
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常有“难、可、易、会、能、不可、不易、不会、不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常有“在、了”等表示过去时或现在时的词语
注意: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
对点训练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
【典例精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例1】(2024河北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期中)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作导线 B.铁制作铁锅 C.酒精作燃料 D,木头制成课桌
【举一反三】
【1-1】【情境素材·文化遗产】(2023甘肃金昌中考)文房四宝指的是“笔、、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发黑。发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1-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
【1-3】(2024广西河池罗城期末)以下生活中的做法,主要应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木材作燃料 B.用粮食酿酒 C.用石墨作电极 D.用氯气保存食品
【1-4】【情境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山东枣庄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品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变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金属用于制作导线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
专项练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
1.2024年3月,“王婆说媒”走红网络,王婆所在的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有许多节目都出自名著《水浒传》,下列有关《水浒传》中的桥段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景阳冈武松打虎 B.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C.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D.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2.2024年五·一期间,开封清明上河园以丰富的节目表演5天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下列节目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包公巡视汴河漕运 B.真人秀提线木偶
C.梁山好汉劫囚车 D.打铁花
3.“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东风系列导弹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弹道导弹,是避免受到侵略的镇国神器。东风41最大速度可以达到26马赫,采用很难拦截的钱学森弹道,误差在200米以内,目前没有国家能够有拦截能力。下列在发射导弹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导弹由发射车升空 B.导弹穿过大气层进行滑翔
C.到达目标上空再高速下落 D.导弹击中目标爆炸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成锅 B.纸张燃烧 C.水蒸气变成水 D.汽油挥发
5.铁锈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不溶于水 B.呈黄褐色 C.可溶于盐酸 D.密度比铁小
6.2024年1月9日消息,我国高空风能发电机成功发电。其原理是通过氦气球提供初始升力,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在500米以上高空采集捕获风能。氦气球升空利用氦气的性质是
A.密度小 B.化学性质稳定 C.无色无味 D.通电发光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制温度计 B.石墨制铅笔芯
C.干冰作制冷剂 D.天然气作燃料
8.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略大 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 D.能供给呼吸
9.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乙醇,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有特殊香味 C.可燃性 D.液体
10.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
11.杭州2023年第十九届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设计思想源自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下列关于火炬的设计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火炬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
B.上半部分颜色为“丹桂金”,从“腰线”往下渐变为亚运主题色“虹韵紫”
C.火炬采用延展性很强的金属材料和环保轻盈的合成材料
D.内部的燃料采用可再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12.下列事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知识预习

)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进行下列四个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下面案的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1)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实验(2)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3)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1--2mL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4)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表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2) 固态的蜡 固体被融化为液态 液态的石蜡 无新物质生成
(3) 蓝色的 硫酸铜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蓝色的 氢氧化铜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
(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颗粒状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 有新物质生成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等。
3.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如:酒精燃烧、铁生锈、和醋的酿造等。
4.物理变化常变现为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等。
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的生成,常表现为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总结对比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等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
实例 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及溶液的结晶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联系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7.特别提醒:判断化学变化所依据的“新物质”,并不是指颜色、形状或状态等方面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而是与原物质相比,在组成或结构上发生了改变的物质。
思考与交流
(
(1)
点燃蜡烛过程中,石蜡会先熔化、气化,然后气化的石蜡再燃烧,分别是什么变化?
熔化、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有什么联系吗?
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3

电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这是一个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

4
)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但是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
(
对点训练
小杨
)
【典例精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1】(2023湖南长沙中考)长沙有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瓷 B.雕刻菊花石 C.用棕叶编篮子 D.用针线制作湘绣
【解析】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雕刻菊花石、用棕叶编篮子、用针线制作湘绣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A
【例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 花生霉变 C. 瓷碗破碎 D. 火药爆炸
【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与火药爆炸均是燃烧,霉变是缓慢氧化,以上是典型的化学变化,只有瓷碗破碎只是外形的改变没有生成任何新物质。
故选:C
【例3】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石头雕像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答案】D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头雕像只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
C、汽油挥发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举一反三】
【变1-1】【情境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辽宁鞍山中考)下列传统技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刺绣 B.石雕 C.酿酒 D.剪纸
【答案】C
【解析】刺绣、石雕及剪纸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
故选:C。
【变1-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纺纱织布 B.烧制瓷器 C.粮食酿酒 D.冶炼生铁
【答案】A
【详解】A、纺纱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将布匹的形状进行改变,没有生成任何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
B、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火进行烧制。该过程中,涉及到了物质的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粮食发酵生成新物质酒精,从而制得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冶炼生铁的过程中,生成了金属铁,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A。
【变1-3】【跨学科·语文】(2023天津中考)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滴水成冰、积土成山及沙里淘金的过程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星火燎原涉及物质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
故选B。
【变1-4】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答案】D
【详解】A、鲜奶制酸奶生成了酸性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黄豆酿酱油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糯米酿甜酒生成了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水果榨果汁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
知识预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定义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常见的物理性质:气味、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四)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的不同:
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常有“难、可、易、会、能、不可、不易、不会、不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常有“在、了”等表示过去时或现在时的词语
注意: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
对点训练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
【典例精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例1】(2024河北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期中)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作导线 B.铁制作铁锅 C.酒精作燃料 D,木头制成课桌
【答案】C
【解析】铜丝作导线,利用了导电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铁制作铁锅,利用了延展性和导热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酒精作燃料,利用了可燃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木头制成课桌,利用了硬度等,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举一反三】
【1-1】【情境素材·文化遗产】(2023甘肃金昌中考)文房四宝指的是“笔、、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发黑。发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答案】A
【解析】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状态、溶解性及熔点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1-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
【答案】C
【详解】A、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正确;
C、氧化性通过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C。
【1-3】(2024广西河池罗城期末)以下生活中的做法,主要应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木材作燃料 B.用粮食酿酒 C.用石墨作电极 D.用氯气保存食品
【答案】C
【解析】木材作燃料应用的是术材的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用粮食酿酒应用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石墨作电极应用的是石墨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用氮气保存食品应用的是氨气化学性质不括泼。
【1-4】【情境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山东枣庄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品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答案】B
【解析】"爆竹声中一岁除”过程中发生了物质的燃烧及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
【变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金属用于制作导线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答案】C
【详解】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作保护气,这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C、金属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于制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铁在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这是利用了铁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故选C。
(
专项练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
1.2024年3月,“王婆说媒”走红网络,王婆所在的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有许多节目都出自名著《水浒传》,下列有关《水浒传》中的桥段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景阳冈武松打虎 B.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C.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D.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答案】C
【详解】A、景阳冈武松打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浔阳楼宋江吟反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4年五·一期间,开封清明上河园以丰富的节目表演5天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下列节目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包公巡视汴河漕运 B.真人秀提线木偶
C.梁山好汉劫囚车 D.打铁花
【答案】D
【详解】A、包公巡视汴河漕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真人秀提线木偶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梁山好汉劫囚车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打铁花原理是熔化的铁水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化学变化。故选D。
3.“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东风系列导弹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弹道导弹,是避免受到侵略的镇国神器。东风41最大速度可以达到26马赫,采用很难拦截的钱学森弹道,误差在200米以内,目前没有国家能够有拦截能力。下列在发射导弹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导弹由发射车升空 B.导弹穿过大气层进行滑翔
C.到达目标上空再高速下落 D.导弹击中目标爆炸
【答案】D
【详解】A、导弹由发射车升空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导弹穿过大气层进行滑翔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B、.C、到达目标上空再高速下落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导弹击中目标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成锅 B.纸张燃烧 C.水蒸气变成水 D.汽油挥发
【答案】B
【详解】A、铁水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蒸气变成水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5.铁锈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不溶于水 B.呈黄褐色 C.可溶于盐酸 D.密度比铁小
【答案】C
【详解】A、不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B、铁锈呈黄褐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C、铁锈可溶于盐酸是因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故正确;
D、密度比铁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6.2024年1月9日消息,我国高空风能发电机成功发电。其原理是通过氦气球提供初始升力,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在500米以上高空采集捕获风能。氦气球升空利用氦气的性质是
A.密度小 B.化学性质稳定 C.无色无味 D.通电发光
【答案】A
【详解】A、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气球。符合题意;B、化学性质稳定与浮力无关。不符合题意,C、无色无味与浮力无关。不符合题意;D、通电发光与浮力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制温度计 B.石墨制铅笔芯
C.干冰作制冷剂 D.天然气作燃料
【答案】D
【详解】A、用水银填充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利用了石墨的硬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略大 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 D.能供给呼吸
【答案】D
【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不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反应物质之一,能供给呼吸,涉及氧气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乙醇,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有特殊香味 C.可燃性 D.液体
【答案】C
【详解】A、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物质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C、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D、物质的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10.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
【答案】C
【详解】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C。
11.杭州2023年第十九届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设计思想源自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下列关于火炬的设计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火炬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
B.上半部分颜色为“丹桂金”,从“腰线”往下渐变为亚运主题色“虹韵紫”
C.火炬采用延展性很强的金属材料和环保轻盈的合成材料
D.内部的燃料采用可再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答案】D
【详解】A、高度和质量为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颜色为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延展性及环保轻盈均属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燃料利用了其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下列事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1)铁生锈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石蜡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3)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4)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5)水变成水蒸气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7)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8)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
(10)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