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为图中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座山脉,与之相关的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 B.C. D.2.油菜在我国广泛种植,油菜花海已成为各地的特色旅游资源,从图中可看出,罗平、婺源、抚顺、呼伦贝尔四地油菜盛花期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地势 C.季风 D.海陆位置3.关于河流Ⅰ、Ⅱ、Ⅲ、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Ⅰ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河口,下游水文特征是江阔水深,航运便利B.Ⅱ发源于青藏高原,三峡水电站在其中游C.Ⅲ流经华北平原,最终注入东海D.Ⅳ河流所在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4.图中山脉甲和河流Ⅲ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关于该界线的地理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月0℃等温线; ②400mm等降水量线; ③河流有无封冻期的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⑦旱地与水田的界线; ⑧人口地理界线。A.①②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⑥⑦ D.④⑤⑦⑧5.Ⅰ中游流经区域的传统民居风格是图中的( )A. B.C. D.6.如果你驱车从①—②—③—④地,沿途依次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 )A.杏花烟雨,水乡风光—金涛麦浪,千里飘香—雪山连绵,湖泊星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B.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杏花烟雨,水乡风光—金涛麦浪,千里飘香C.雪山连绵,湖泊星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金涛麦浪,千里飘香—杏花烟雨,水乡风光D.雪山连绵,湖泊星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杏花烟雨,水乡风光—金涛麦浪,千里飘香【答案】1.C2.A3.D4.C5.B6.C【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座山脉,甲是秦岭,陕西省是黄土高原,不是华北平原。乙是昆仑山脉,昆仑山脉以北是塔里木盆地,不是柴达木盆地。丙是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山东省的分界线,正确。丁是长白山,吉林省的省会是长春,不是沈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纬度的不同,自南向北,热量逐渐减少。 从图中可看出,罗平、婺源、抚顺、呼伦贝尔四地油菜盛花期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Ⅰ河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河口,下游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典型的地上河。江阔水深,航运便利,错误。Ⅱ河是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三峡水电站在其上游,中游错误。Ⅲ河是淮河,没有流经华北平原,最终注入东海。Ⅳ河流所在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4.秦淮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①③⑥⑦,正确。②400mm等降水量线; 错误,应该是800mm等降水量线。其他与秦淮线无关。故答案为:C。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Ⅰ是黄河,中游流经区域的传统民居风格是窑洞,对应图中的B图。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地是青藏高原,②地是西北地区,③地是北方地区,④地是南方地区。如果你驱车从①—②—③—④地,雪山连绵,湖泊星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金涛麦浪,千里飘香—杏花烟雨,水乡风光。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7.(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区域位于青藏地区,这里有海拔最高的牧区B.我国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临河建屋,此地有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上海C.划分我国西北与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海拔D.我国北方地区有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春季该地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沙尘暴、梅雨【答案】C【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黑龙江的漠河,主要是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经济中心是上海。黄土高原春季常有沙尘暴天气,但不会有梅雨。关于四大地区的划分, 划分我国西北与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海拔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很少输送到这里)。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由于空气稀薄,气温低。有“日光城”之称——拉萨市。8.(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手公定断,免滋讼端、其革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意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均应照前在江南原定善后条款办理。”材料所述现象出自(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答案】A【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843年,清政府与英国在虎门订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英国据此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即由各国的外交领事引用其本国法律,在中国国土上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南京条约》无此内容,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天津条约》无此内容,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北京条约》无此内容,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9.(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答案】B【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引发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B项正确;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促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而不是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排除C项;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10.(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D.“亚罗号事件”【答案】A【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排除C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亚罗号事件”,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1.(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④赔款2100万银元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答案】B【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的内容;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④赔款2100万银元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故④②③①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近代史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12.(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第一年课程只设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第二年增设化学、英文、德文等课程,另设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A.实现了维新派的改革愿望 B.开创了近代教育的新体制C.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 D.反映了传统向近代的转变【答案】D【知识点】戊戌变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京师大学堂第一年学习传统文化,第二年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及外文,可见京师大学堂是新式学堂,推动了中国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D项正确;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改革愿望没有实现,排除A项;京师大学堂是新式学堂,不能说明近代教育体制发生了改变,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胡适《留学日记》中写道: “假设戊戌变法不被推翻,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或许中国已经富强起来。”对此认识你认为哪一项更为准确( )A.观点正确,因为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B.观点错误,因为变法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C.观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D.观点错误,因为改良之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答案】D【知识点】戊戌变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失败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所致,它的失败说明了改良之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所以胡适的观点是错误的,D符合题意,选择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胡适在《留学日记》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4.(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如果一个民族面对着深重的危机,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愤和沮丧绝望的情绪中,或者只是不顾一切地起来蛮干,那谈不上民族的新觉醒,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材料中的“新的社会力量”领导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可知,近代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治理中国的工具,在这种危急关头,中国需要一场民族解放运动来解放中国,解放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就落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肩上。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中华民国,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还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领导阶级是农民积极,与“新的社会力量”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救中国,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与“新的社会力量”不符,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与“新的社会力量”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以及历史意义。15.(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推翻清朝统治)、“民权”(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改革土地制度)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16.(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某图书馆珍藏了一份珍贵的报纸,它在中国历史上是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发行的。“它”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指改革土地制度。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17.(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B.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C.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D.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过程【答案】D【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实陈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则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题干选项中选项ABC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陈述,排除;选项D是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的看法,属于历史评价,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陈述,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18.(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一年 B.民国十二年 C.民国十三年 D.民国十四年【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1925-1912+1=14,即民国十四年,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19.(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A.a—湖北省 B.b—湖南省 C.c—安徽省 D.d—江西省【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是辛亥革命的首次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完全占领的武昌城,接着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湖北省是最先宣布独立的省份,结合地图可知是a省,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中最先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的省份是湖北省。20.(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分别概括为( )A.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B.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民主科学C.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国家分裂D.武装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军阀混战【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可概括为武装革命;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可概括为建立民国;1913年,中华民国政权落入旧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故可概括为转移权力;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故可概括为国家分裂。C项正确;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民主科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武装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军阀混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与识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相关史实。二、综合题(本题有 5 小题,共 60 分)21.(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西成高铁开通运营,高铁自西安引出,穿越关中平原、秦岭、汉中平原和大巴山脉进入四川盆地,接入成都,为“西三角”经济区建设迈开坚实的一步。材料二:“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陕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61个城市,幅员面积37.78万平方千米,常驻人口1.4亿;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丰富,四川水电资源和天然气丰富,重庆则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另外,三地还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1)据图1判断成都在西安的 方向,图2中与成都气候吻合的是 。(2)西安所在省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解决措施有 。(3)结合材料二,概括“西三角”经济区建设的优势。【答案】(1)西南;乙(2)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3)A.市场广阔B.劳动力丰富C.矿产、能源资源丰富D.科技人才优势E.国家政策支持等。【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据图1判断成都在西安的西南方向。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是温带季风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图2中与成都气候吻合的是乙(2)、西安所在省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解决措施有植树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3)、根据材料二可知,“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陕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61个城市,幅员面积37.78万平方千米,常驻人口1.4亿,因此可知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丰富,四川水电资源和天然气丰富,重庆则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可知矿产、能源资源丰富;另外,三地还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由此可知,科技人才优势。如:结合材料二,概括“西三角”经济区建设的优势有:A.市场广阔B.劳动力丰富C.矿产、能源资源丰富D.科技人才优势E.国家政策支持等。【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22.(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大莲花”外宾休息室里西湖龙井茶香四溢。为更好地了解这张杭州的金名片的生长习性,感受杭州悠久的茶文化底蕴,体会杭州作为茶都的重要地位。某校研学小组到杭州市龙井村(30°13'14.808" N ,120°6'7.668" E)进行考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该村坐落山谷中,四周丘陵、山地环绕,为温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形,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冬季西北风的侵袭。南面山谷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西南风易入山谷山坡地区,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茶树品质较高。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将山地鞍部地区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村子附近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也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1)关于龙井村的位置,描述错误的是( )A.东半球 、北温带 B.东半球、 中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低纬度(2)同学们为龙井村写了一段解说词,其中有2处错误表述,请在原文中划出并改正(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茶”,根据上述图文分析龙井村茶树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4)除了种茶、制茶、售茶,该地依托茶叶可以发展的产业还可以有 。【答案】(1)D(2)①该村坐落山谷中,四周丘陵、山地环绕,为温带季风气候;改为该村坐落山谷中,四周丘陵、山地环绕,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春夏季的西南风易入山谷山坡地区改为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山坡地区。(3)①龙井村地区4月至10月均温在15﹣28℃之间,符合茶树生长的气温条件;②龙井村地区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符合茶树生长降水条件;③龙井村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排水,符合茶树生长条件;④龙井村地区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利于茶树生长;(4)茶叶采摘、旅游业等【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 某校研学小组到杭州市龙井村(30°13'14.808" N ,120°6'7.668" E)进行考察。 关于龙井村的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因此,描述错误的是北半球、低纬度。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龙井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大。如:①该村坐落山谷中,四周丘陵、山地环绕,为温带季风气候;改为该村坐落山谷中,四周丘陵、山地环绕,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春夏季的西南风易入山谷山坡地区改为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山坡地区。(3)、根据上述图文分析龙井村茶树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①龙井村地区4月至10月均温在15﹣28℃之间,符合茶树生长的气温条件;②龙井村地区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符合茶树生长降水条件;③龙井村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排水,符合茶树生长条件;④龙井村地区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利于茶树生长;(4)、除了种茶、制茶、售茶,该地依托茶叶可以发展的产业还可以有茶叶采摘、旅游业等。【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23.(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但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屈辱的见证】材料一:①1840年珠江口岸 ②圆明园遗址材料二: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三: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顽强的抗争】材料四:左宗棠 邓世昌(1)图①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制造图②惨景的强盗是哪两个国家?(2)根据材料二,追根溯源钓鱼岛问题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指出条约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条款(3)材料三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后果。(4)两位历史人物都是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请任选一位,介绍其英雄事迹【答案】(1)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生产资料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开辟海外市场 英国、法国(2)《马关条约》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3)《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左宗棠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巩固了西边边防邓世昌 1894年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将士奋勇杀敌,最后壮烈殉国。【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1)根据图①“1840年珠江口”可知,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的是1840--1842英国向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当时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于是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国家:根据图②“圆明园遗址”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所以制造图②惨景的强盗是英国、法国。(2)根据材料二中内容“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所以钓鱼岛问题源于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依据所学回答即可,《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 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清政府收到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辛丑条约》。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根据“左宗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软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军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喀什噶尔等地,到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根据“邓世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中日两国在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不幸被敌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体现了英勇无畏、爱国精神【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知识。24.(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一面英勇地反抗外来侵略,一面开始了艰辛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晚年对自己事业的评价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把十九世纪末(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局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材料四: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根据材料一,写出年代吃着A、B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并简述A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2)材料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指什么?李鸿章与陈旭麓对该事件看法有所不同,你认同谁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答案】(1)鸦片战争 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洋务运动a我赞同陈旭麓的看法+理由:“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我赞同陈旭麓的看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均可)b我赞同李鸿章的看法+理由:“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加上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或“我赞同李鸿章的看法+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加上外国势力的挤压+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它的破产”。或“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加上外国势力的挤压+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均可)(3)材料三中漫画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四反映的是戊戌变法。“《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导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鸦片战争,故A处填鸦片战争;1900年,列强借口义和团运动,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B处填义和团运动。原因:一方面,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我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另一方面,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王朝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由材料“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结合所学,李鸿章评价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认同陈旭麓的观点。理由:洋务运动是在坚持清王朝腐朽统治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目的的反动性决定了不可能实现富国强兵的效果。但是,洋务运动毕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采用机器生产,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诱导作用。(3)材料三《时局图》反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环伺,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四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失败。关系:《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25.(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今年中华民国之第一年,比去年大有分别。去年今日尚在专制之下,今日在光天化日之下,人人都平等自由。——孙中山(1912年8月21日)史料二:辛亥革命所得,仅一共和之空名耳,按诸实际,民之无权,与尚未革命时相等也。夫以代议制度尚未实现之国家,而曰民权主义之目的己达,谁其信之!——孙中山(1921年3月19日)(1)请分别概括史料一、二中孙中山先生对辛亥革命的评价。(2)孙中山先生为什么对辛亥革命给出以上两种评价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的理由【答案】(1)史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实现人人平等自由。史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后人民并未获得权利,民主共和并未实现。(2)史料一是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做出的,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以为革命已经成功了。史料二是在1921年做出的,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恢复帝制失败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人民生活困苦。因此,孙中山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人人都自由平等”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根据材料二"......仅一共和之空名耳......民之无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实行“专制政治”,中国民国有名无实。(2)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实行“专制政治”,中国民国有名无实。【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为图中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座山脉,与之相关的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 B.C. D.2.油菜在我国广泛种植,油菜花海已成为各地的特色旅游资源,从图中可看出,罗平、婺源、抚顺、呼伦贝尔四地油菜盛花期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地势 C.季风 D.海陆位置3.关于河流Ⅰ、Ⅱ、Ⅲ、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Ⅰ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河口,下游水文特征是江阔水深,航运便利B.Ⅱ发源于青藏高原,三峡水电站在其中游C.Ⅲ流经华北平原,最终注入东海D.Ⅳ河流所在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4.图中山脉甲和河流Ⅲ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关于该界线的地理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月0℃等温线; ②400mm等降水量线; ③河流有无封冻期的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⑦旱地与水田的界线; ⑧人口地理界线。A.①②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⑥⑦ D.④⑤⑦⑧5.Ⅰ中游流经区域的传统民居风格是图中的( )A. B.C. D.6.如果你驱车从①—②—③—④地,沿途依次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 )A.杏花烟雨,水乡风光—金涛麦浪,千里飘香—雪山连绵,湖泊星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B.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杏花烟雨,水乡风光—金涛麦浪,千里飘香C.雪山连绵,湖泊星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金涛麦浪,千里飘香—杏花烟雨,水乡风光D.雪山连绵,湖泊星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杏花烟雨,水乡风光—金涛麦浪,千里飘香7.(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区域位于青藏地区,这里有海拔最高的牧区B.我国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临河建屋,此地有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上海C.划分我国西北与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海拔D.我国北方地区有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春季该地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沙尘暴、梅雨8.(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手公定断,免滋讼端、其革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意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均应照前在江南原定善后条款办理。”材料所述现象出自(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9.(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10.(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D.“亚罗号事件”11.(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④赔款2100万银元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12.(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第一年课程只设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第二年增设化学、英文、德文等课程,另设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A.实现了维新派的改革愿望 B.开创了近代教育的新体制C.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 D.反映了传统向近代的转变13.(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胡适《留学日记》中写道: “假设戊戌变法不被推翻,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或许中国已经富强起来。”对此认识你认为哪一项更为准确( )A.观点正确,因为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B.观点错误,因为变法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C.观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D.观点错误,因为改良之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14.(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如果一个民族面对着深重的危机,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愤和沮丧绝望的情绪中,或者只是不顾一切地起来蛮干,那谈不上民族的新觉醒,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材料中的“新的社会力量”领导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5.(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16.(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某图书馆珍藏了一份珍贵的报纸,它在中国历史上是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发行的。“它”是( )A. B.C. D.17.(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B.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C.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D.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过程18.(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一年 B.民国十二年 C.民国十三年 D.民国十四年19.(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A.a—湖北省 B.b—湖南省 C.c—安徽省 D.d—江西省20.(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分别概括为( )A.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B.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民主科学C.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国家分裂D.武装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军阀混战二、综合题(本题有 5 小题,共 60 分)21.(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西成高铁开通运营,高铁自西安引出,穿越关中平原、秦岭、汉中平原和大巴山脉进入四川盆地,接入成都,为“西三角”经济区建设迈开坚实的一步。材料二:“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陕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61个城市,幅员面积37.78万平方千米,常驻人口1.4亿;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丰富,四川水电资源和天然气丰富,重庆则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另外,三地还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1)据图1判断成都在西安的 方向,图2中与成都气候吻合的是 。(2)西安所在省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解决措施有 。(3)结合材料二,概括“西三角”经济区建设的优势。22.(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大莲花”外宾休息室里西湖龙井茶香四溢。为更好地了解这张杭州的金名片的生长习性,感受杭州悠久的茶文化底蕴,体会杭州作为茶都的重要地位。某校研学小组到杭州市龙井村(30°13'14.808" N ,120°6'7.668" E)进行考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该村坐落山谷中,四周丘陵、山地环绕,为温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形,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冬季西北风的侵袭。南面山谷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西南风易入山谷山坡地区,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茶树品质较高。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将山地鞍部地区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村子附近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也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1)关于龙井村的位置,描述错误的是( )A.东半球 、北温带 B.东半球、 中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低纬度(2)同学们为龙井村写了一段解说词,其中有2处错误表述,请在原文中划出并改正(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茶”,根据上述图文分析龙井村茶树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4)除了种茶、制茶、售茶,该地依托茶叶可以发展的产业还可以有 。23.(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但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屈辱的见证】材料一:①1840年珠江口岸 ②圆明园遗址材料二: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三: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顽强的抗争】材料四:左宗棠 邓世昌(1)图①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制造图②惨景的强盗是哪两个国家?(2)根据材料二,追根溯源钓鱼岛问题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指出条约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条款(3)材料三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后果。(4)两位历史人物都是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请任选一位,介绍其英雄事迹24.(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一面英勇地反抗外来侵略,一面开始了艰辛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晚年对自己事业的评价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把十九世纪末(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局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材料四: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根据材料一,写出年代吃着A、B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并简述A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2)材料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指什么?李鸿章与陈旭麓对该事件看法有所不同,你认同谁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25.(2023八上·柯桥区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今年中华民国之第一年,比去年大有分别。去年今日尚在专制之下,今日在光天化日之下,人人都平等自由。——孙中山(1912年8月21日)史料二:辛亥革命所得,仅一共和之空名耳,按诸实际,民之无权,与尚未革命时相等也。夫以代议制度尚未实现之国家,而曰民权主义之目的己达,谁其信之!——孙中山(1921年3月19日)(1)请分别概括史料一、二中孙中山先生对辛亥革命的评价。(2)孙中山先生为什么对辛亥革命给出以上两种评价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的理由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A3.D4.C5.B6.C【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座山脉,甲是秦岭,陕西省是黄土高原,不是华北平原。乙是昆仑山脉,昆仑山脉以北是塔里木盆地,不是柴达木盆地。丙是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山东省的分界线,正确。丁是长白山,吉林省的省会是长春,不是沈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纬度的不同,自南向北,热量逐渐减少。 从图中可看出,罗平、婺源、抚顺、呼伦贝尔四地油菜盛花期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Ⅰ河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河口,下游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典型的地上河。江阔水深,航运便利,错误。Ⅱ河是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三峡水电站在其上游,中游错误。Ⅲ河是淮河,没有流经华北平原,最终注入东海。Ⅳ河流所在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4.秦淮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①③⑥⑦,正确。②400mm等降水量线; 错误,应该是800mm等降水量线。其他与秦淮线无关。故答案为:C。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Ⅰ是黄河,中游流经区域的传统民居风格是窑洞,对应图中的B图。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地是青藏高原,②地是西北地区,③地是北方地区,④地是南方地区。如果你驱车从①—②—③—④地,雪山连绵,湖泊星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金涛麦浪,千里飘香—杏花烟雨,水乡风光。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7.【答案】C【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黑龙江的漠河,主要是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经济中心是上海。黄土高原春季常有沙尘暴天气,但不会有梅雨。关于四大地区的划分, 划分我国西北与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海拔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很少输送到这里)。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由于空气稀薄,气温低。有“日光城”之称——拉萨市。8.【答案】A【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843年,清政府与英国在虎门订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英国据此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即由各国的外交领事引用其本国法律,在中国国土上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南京条约》无此内容,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天津条约》无此内容,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北京条约》无此内容,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9.【答案】B【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引发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B项正确;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促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而不是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排除C项;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10.【答案】A【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排除C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亚罗号事件”,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1.【答案】B【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的内容;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④赔款2100万银元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故④②③①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近代史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12.【答案】D【知识点】戊戌变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京师大学堂第一年学习传统文化,第二年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及外文,可见京师大学堂是新式学堂,推动了中国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D项正确;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改革愿望没有实现,排除A项;京师大学堂是新式学堂,不能说明近代教育体制发生了改变,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答案】D【知识点】戊戌变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失败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所致,它的失败说明了改良之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所以胡适的观点是错误的,D符合题意,选择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胡适在《留学日记》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4.【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可知,近代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治理中国的工具,在这种危急关头,中国需要一场民族解放运动来解放中国,解放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就落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肩上。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中华民国,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还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领导阶级是农民积极,与“新的社会力量”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救中国,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与“新的社会力量”不符,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与“新的社会力量”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以及历史意义。15.【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推翻清朝统治)、“民权”(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改革土地制度)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16.【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指改革土地制度。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17.【答案】D【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实陈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则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题干选项中选项ABC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陈述,排除;选项D是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的看法,属于历史评价,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陈述,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18.【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1925-1912+1=14,即民国十四年,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19.【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是辛亥革命的首次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完全占领的武昌城,接着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湖北省是最先宣布独立的省份,结合地图可知是a省,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中最先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的省份是湖北省。20.【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可概括为武装革命;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可概括为建立民国;1913年,中华民国政权落入旧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故可概括为转移权力;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故可概括为国家分裂。C项正确;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民主科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武装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军阀混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与识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相关史实。21.【答案】(1)西南;乙(2)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3)A.市场广阔B.劳动力丰富C.矿产、能源资源丰富D.科技人才优势E.国家政策支持等。【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据图1判断成都在西安的西南方向。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是温带季风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图2中与成都气候吻合的是乙(2)、西安所在省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解决措施有植树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3)、根据材料二可知,“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陕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61个城市,幅员面积37.78万平方千米,常驻人口1.4亿,因此可知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丰富,四川水电资源和天然气丰富,重庆则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可知矿产、能源资源丰富;另外,三地还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由此可知,科技人才优势。如:结合材料二,概括“西三角”经济区建设的优势有:A.市场广阔B.劳动力丰富C.矿产、能源资源丰富D.科技人才优势E.国家政策支持等。【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22.【答案】(1)D(2)①该村坐落山谷中,四周丘陵、山地环绕,为温带季风气候;改为该村坐落山谷中,四周丘陵、山地环绕,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春夏季的西南风易入山谷山坡地区改为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山坡地区。(3)①龙井村地区4月至10月均温在15﹣28℃之间,符合茶树生长的气温条件;②龙井村地区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符合茶树生长降水条件;③龙井村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排水,符合茶树生长条件;④龙井村地区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利于茶树生长;(4)茶叶采摘、旅游业等【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 某校研学小组到杭州市龙井村(30°13'14.808" N ,120°6'7.668" E)进行考察。 关于龙井村的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因此,描述错误的是北半球、低纬度。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龙井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大。如:①该村坐落山谷中,四周丘陵、山地环绕,为温带季风气候;改为该村坐落山谷中,四周丘陵、山地环绕,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春夏季的西南风易入山谷山坡地区改为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山坡地区。(3)、根据上述图文分析龙井村茶树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①龙井村地区4月至10月均温在15﹣28℃之间,符合茶树生长的气温条件;②龙井村地区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符合茶树生长降水条件;③龙井村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排水,符合茶树生长条件;④龙井村地区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利于茶树生长;(4)、除了种茶、制茶、售茶,该地依托茶叶可以发展的产业还可以有茶叶采摘、旅游业等。【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23.【答案】(1)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生产资料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开辟海外市场 英国、法国(2)《马关条约》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3)《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左宗棠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巩固了西边边防邓世昌 1894年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将士奋勇杀敌,最后壮烈殉国。【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1)根据图①“1840年珠江口”可知,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的是1840--1842英国向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当时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于是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国家:根据图②“圆明园遗址”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所以制造图②惨景的强盗是英国、法国。(2)根据材料二中内容“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所以钓鱼岛问题源于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依据所学回答即可,《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 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清政府收到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辛丑条约》。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根据“左宗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软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军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喀什噶尔等地,到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根据“邓世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中日两国在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不幸被敌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体现了英勇无畏、爱国精神【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知识。24.【答案】(1)鸦片战争 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洋务运动a我赞同陈旭麓的看法+理由:“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我赞同陈旭麓的看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均可)b我赞同李鸿章的看法+理由:“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加上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或“我赞同李鸿章的看法+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加上外国势力的挤压+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它的破产”。或“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加上外国势力的挤压+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均可)(3)材料三中漫画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四反映的是戊戌变法。“《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导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鸦片战争,故A处填鸦片战争;1900年,列强借口义和团运动,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B处填义和团运动。原因:一方面,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我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另一方面,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王朝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由材料“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结合所学,李鸿章评价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认同陈旭麓的观点。理由:洋务运动是在坚持清王朝腐朽统治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目的的反动性决定了不可能实现富国强兵的效果。但是,洋务运动毕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采用机器生产,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诱导作用。(3)材料三《时局图》反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环伺,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四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失败。关系:《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25.【答案】(1)史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实现人人平等自由。史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后人民并未获得权利,民主共和并未实现。(2)史料一是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做出的,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以为革命已经成功了。史料二是在1921年做出的,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恢复帝制失败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人民生活困苦。因此,孙中山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人人都自由平等”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根据材料二"......仅一共和之空名耳......民之无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实行“专制政治”,中国民国有名无实。(2)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实行“专制政治”,中国民国有名无实。【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