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通过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原因。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第三世界面临的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2.难点:如何理解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挑战。
【时空定位】
【知识解读】
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特征:从历史上看,基本上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
从政治上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霸权主义干涉,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从经济上看,大多数是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愿望。
自治领:英国殖民地制度下的特殊国家体制,是其殖民地获得独立的最后一步。自治领拥戴英王为国家元首,享有内政自主权,但外交权不完整,也不具有独立的宣战权。
南北对话: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双方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和斗争。因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故名“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
【主干知识】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学习聚焦: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变化之一,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一)背景
材料1 二战使英国损失1500亿美元,德国损失3000亿美元。学者瓦德奈伊说:“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总之,无论战败国还是战胜国,都元气大伤,赤裸裸的武力掠夺已经失效。
材料2 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过程。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这个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二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这种意识。
材料3 二战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地位下降,后起殖民势力如美国试图建立新的殖民统治,以瓦解老牌殖民国家的殖民体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新一轮的关于殖民地的较量,这也为殖民地解放运动提供了条件。
材料4 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和宣言,谴责殖民主义政策,坚持民族自治、民族独立原则,强调立即无条件给予殖民地领土独立,被称为“非殖民化宣言”。很多国家就是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的直接帮助下获得独立的。
材料5 二战使传统殖民大国的影响力下降,权势转移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超级大国身上。而美苏向来有反殖民的传统。《联合国宪章》中“任何民族对外来统治的屈从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法理要求。
根据材料1-5及所学知识,分析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①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②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一步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增长。
③二战及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织条件。
④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⑤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问题探究】
阅读教材P132问题探究材料,思考二战后殖民帝迅速瓦解真如艾德礼所说是英国自愿放弃的吗?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
(1)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迫使帝国主义,包括英国在内,放弃对殖民地的殖民统治。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帝国迅速瓦解并非英国自愿放弃而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不可阻挡。
(2)主要原因:见上
(二)过程
地区 国家 概况
亚洲 印度、巴基斯坦的独立 (1)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印度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2)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两国都成为共和国。
亚洲殖民体系瓦解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非洲 埃及 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_。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阿尔及利亚 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运动。1962年,阿尔及利亚_独立_。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1)1957年加纳独立,成为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2)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3)1961年,南非联邦脱离英联邦,改名为南非共和国。1994年,曼德拉当选为第一位黑人总统,宣告了新南非的诞生。(4)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5)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非洲完成非殖民化使命。
拉丁美洲 古巴 (1)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2)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巴拿马 巴拿马人民也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四)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式、特点与影响
1.特点
①时间长,范围广,相互支持,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②成果大,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③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④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
⑤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宗主国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
2.影响
【问题探究】根据以上知识,分析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带来的影响(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影响)
①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事务的力量对比,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③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探究】
二战后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采取了那些斗争方式?(教材P130思考点)
以中国、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古巴等国为代表,主要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国家独立和解放;印度主要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迫使殖民者退出印度。斗争的领导者,既有无产阶级政党,也有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在非洲还有当地部落的上层人物。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学习聚焦: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现代化成就显著。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二)建设成就
1.亚洲国家的发展成就
(1)东亚和东南亚: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亚洲四小龙)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西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2.非洲国家的发展成就
(1)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3)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3.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1)原因: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2)成就: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三)成就原因
【问题探究】
思考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原因。
主观原因:①第三世界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②大力发展经济,积极促进国家间的合作,增强综合国力;
③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客观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②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发展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学习聚焦: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
1.亚洲国家的问题及应对
(1)问题: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2)应对: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2.拉丁美洲的问题与应对
(1)问题:拉丁美洲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2)应对: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3.非洲国家的问题与应对
(1)问题: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应对:非洲国家已经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4.其他面临的挑战
材料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7 1945-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
材料8 1991年拉美外债4260亿美元左右。因为基数过大,即使以后外债增长率年均只有1%,每年也要增加数十亿美元新债。拉美各国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分配制度极不合理,贫富悬殊日益加剧,贫困人口有增无减,失业率上升,毒品走私蔓延。
——高钻《战后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及其八十年代的前景》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P131页,概括发展中国家还面临哪些挑战。
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②遗留问题: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③内部矛盾: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132学习拓展材料,分析这一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背景
①21世纪来临,和平与发展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世界仍然存在严重的不稳定性和巨大的南北差距。
②国际体系中的不公正不合理现象,对非洲国家发展不利,它们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非洲大陆整体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意义
①揭开了中非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②有利于中非加强平等磋商、扩大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5.应对挑战 【问题探究】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挑战?
①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能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出口贸易;
②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③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合理解决地区和民族冲究。
【深化拓展】
1、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崩溃的阶段特征
(1)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初:北美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成立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英国在北美、西葡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结束。但拉丁美洲仍处于半殖民地状态。
(2)一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土耳其、埃及等部分亚非国家取得独立;英帝国开始分化瓦解。
(3)二战后:美苏两极取代西欧殖民大国霸主地位;国际社会达成反对殖民主义的共识,形成全球范围的民族独立浪潮,建立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历史 国家基本上都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
经济 大多数是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愿望
政治 不同程度地受到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干涉、控制或侵略,对外政策大都奉行独立自主或不结盟政策,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2、了解:剪刀差
【知识脉络】
【课堂达标】
1、表为 1980~2000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表
组织名称 时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 5.7% 6.3% 4.8%
中非共同体 1.4% 1.4% 0.9%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9.6% 8.0% 9.6%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0.4% 3.1% 11.9%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0.3% 2.9% 2.2%
据表2可知,这一时期非洲经济
A.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 B.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
C.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 D.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
2、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3、下图为1946—1974年联大常会表决中美国、苏联同联大多数成员国投票一致的情况统计。以下对1956年以来美国走势原因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C.第三世界兴起的冲击 D.美国政治大国地位已不保
4、20世纪50年代的非洲独立浪潮始于北非,随后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1951年利比亚独立,1952年埃及建立共和国,1956年苏丹、摩洛哥、突尼斯先后独立。这说明(  )
A.美苏在非洲争夺激烈 B.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5、18-20世纪中叶,世界的工业地带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北美西部的“阳光地带”。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西太平洋地区、南欧地区和拉美都形成了巨大的工业地带,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形成的从北起韩国往南经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离岸工业带”。据此可知(  )
A.国际经济新秩序日益形成 B.世界经济的中心转移完成
C.西方模式失去了竞争优势 D.新兴国家现代化成就突出
6、1960—1965年非洲人均寿命为37.5岁,到1980—1985年达到49.7岁,同期婴儿死亡率从157%下降到114%。据此可知,这一时期非洲(  )
A.民族解放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B.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十分完备
C.各国科学技术持续快速提高 D.经济交流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7、埃及于1952年推翻殖民者扶持的傀儡政府,建立共和国,但直到1956年才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巴拿马于1903年宣布独立,但直到1999年才收回已通航85年之久的巴拿马运河主权。这反映了
A.非洲、拉美国家经济成就突出 B.反殖民斗争的艰巨性
C.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 D.国际性航道的开放性
8、1956年,埃及宜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这两次行动的共同之处是(  )
A.摧毁了殖民体系 B.获得了英美支持
C.捍卫了国家主权 D.赢得了国家独立
9、当前,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至23%。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古世界的比重接近40%。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持续快速发展。这一现象反映出当今世界(  )
A.经济全球化日益密切 B.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C.区域合作已成为主导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全面确立
10、二战后,巴西开始制定事实上的全国性发展计划,于1956—1961年建立了汽车、造船及重型电机制造业等。韩国自1962年起不断地制定“五年计划”,1973年又制定了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对重化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这说明这一时期(  )
A.韩国工业化水平低于巴西 B.两国工业化水平领先世界
C.两国工业化由政府所主导 D.两国均建成了工业化国家
11、下表是世界银行统计的1961—2011年世界GDP增长率和2011年人均GDP(以购买力平价为准)对比表。据此可知,1960年代以来(  )
地区 GDP增长率(%) 人均GDP(美元)
东亚 7.3 7294
拉丁美洲 3.8 11595
撒哈拉以南非洲 3.5 2233
经合组织(发达国家) 3.2 38944
A.东亚地区发展成就突出 B.拉丁美洲人口增速较慢
C.非洲独立后发展起点低 D.经合组织经济状况较差
12、二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收回了海关主权,收回了货币发行权和管理权,也收回了被原宗主国控制多年的矿山、工厂、港口、铁路,同时还对许多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实行了国有化。这些做法(  )
A.导致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B.有利于“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
C.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奠定了基础 D.促使国际经济秩序日趋公正合理
13、下表是世界银行及欧美投资人向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情况:
时间 银行与投资人向发展中国家贷款 时间 银行与投资人向发展中国家贷款
1972 170亿(美元) 1981 2090亿(美元)
1978 1280亿(美元) 1982 4620亿(美元)
上述投资贷款走向的变化侧面反映出(  )
A.世界银行的使命发生了转变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欧美国家经济处于疲软状态 D.石油美元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14、下表为1960-1976年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表。表中数据变化表明
国家 1960年 1970年 1976年
A B A B A B
美国 72 2800 93 4800 105 7900
英国 76 1400 94 2200 102 3900
乌干达 99 60 117 135 96 266
加纳 93 198 95 257 97 498
注:A为经济增长指数;B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A.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基本矛盾
C.发展中国家成就与挑战并存 D.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联系加强
15、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都是世界级的人工战略水道,大大缩短了各洲海上距离。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他们的行动(  )
A.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B.捍卫了民族主权
C.得到了英美的支持 D.保护了人工运河
16、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各领风骚,尼赫鲁、毛泽东、纳赛尔、卡斯特罗等人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  )
A.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D.构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地区针对自身出口农矿产品的单一经济结构,开始推行大规模工业化,统一对外税率,制定共同的工业化发展计划等,有力地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经济发展必须(  )
A.致力于经济自主和发展民族工业 B.促进国家合作,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C.大力推进地区政治和经济一体化 D.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外向型经济
18、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异军突起的国家,在经济上的共同点是(  )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③适时调整经济结构 ④发展对外贸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右图为20世纪80年代饥饿的非洲儿童。这幅图主要反映了
非洲面临的问题是(  )
A.人口和粮食问题
B.社会两极分化问题
C.边界和民族问题
D.官员贪污腐败问题
20、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区域的局部冲突。导致这一冲突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殖民侵略遗留的边界和民族矛盾
B.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两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
D.两国分别依托美苏大搞军备竞赛
“剪刀差”指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又提高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同地位,这种不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发达国家通过这种交换手段可以赢得高额利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