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讨论法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素养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变化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2.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3.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体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第一课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叙述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为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奠定了基础。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二子目是工业革命的进程,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时空观念,围绕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展开讲述,介绍必要的历史知识。【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临洮二中高一年级学生,他们有较为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们在经过初中的学习之后,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认识。【课程导入】播放二中学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在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下激情晚读的场景,设问同学们如今这样优越的学习条件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和进程,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用身边的实例,感受文明之光。【课程设计】孕育:大不列颠孕育突破变革: 技术革命改变世界福祸:文明跃进是福是祸【新课讲授】孕育:大不列颠孕育突破创设情境:英国颁布《垄断法》大不列颠对商业的高度重视提供了技术突破的环境。设计意图:创设历史情境,小视角,大历史,勾勒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前的状况。情境创设:结合初中所学和课本P57页内容思考,假如你是下面的其中一位,你认为英国是否具备产业革命,技术突破的条件呢?以英国国王威廉四世、英国殖民先锋克莱武、印度孟加拉省总督、圈地运动中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手工工厂主为例,分析各自具备的条件。 设计意图:将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通过角色展示,深入历史,从不同角度感受英国发展的情况,变生硬的历史为生动感受。3.呈现材料: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当具备制度前提和其他条件,在巨大市场需求刺激下,技术变革迫在眉睫。变革: 技术革命改变世界史料教学: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纱机和动力机器的图片,提问这些机器是以什么动力运转的?思考产量增加对机器动力产生新的需求。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工业革命的成就,思考工业革命还需解决的问题,过渡动力革命。创设情境:爱迪生的生平的主要事迹,思考他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从他的科研生涯中你学到了哪些宝贵的精神?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学考结合,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将平时的学与高考的考紧密结合,平时训练就是对接高考。历史解释:我们一起见证了哈格里夫斯、瓦特和爱迪生的发明过程,结合下图和课本P59第二段落,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和对比,分析工业革命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三、福祸:文明跃进是福是祸史料实证:《共产党宣言》中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力大幅跃进的叙述。思考:1.人类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如此令人难以相信的财富?“自然力的征服……河川的通航”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图片:20世纪中期的美国超市、大型图书馆的建设、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文体事业的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和太平洋中间的垃圾岛,感受工业革命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创设情境:保护气候的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思考世界在行动,作为我们青年学生,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设计意图:精选材料,认真解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不断扩大学生的思维视野,让学生结合历史、结合现在、结合生活,感受工业革命带来的利和弊,福与祸。时空对比:1900年的世界和中国,作为现在的中国,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设计意图:古今结合,中外对比,从大历史观思考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最终落实到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课堂小结】【单元知识整合】【学业层级训练】1.假定举办一次博览会,展示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初的重大发明,参观者要投票产生一个最具影响力发明奖。下列成果获奖可能性最大的应是(  )A.珍妮纺纱机   B.水力织布机C.改良蒸汽机 D.火车机车2.英国人口在1741年至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年至1761年增长率为7%,1780年至1790年增长率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率达到16%。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大量移民的涌入C.女权革命的发生 D.医疗卫生的改善3.19世纪,英国城市的人口开始向周边扩展,这种扩展是为了减轻污染和其他不卫生的现象。早期向郊区迁居的主要是富裕的企业家,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马车每日进城。到后来,普通工人也有条件住在郊区。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  )A.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B.城市环境污染逐渐加重C.社会贫富分化不断缩小 D.工业分布格局得到调整4.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美国是13%。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加剧了贫富差距 B.促进了乡村的改变C.使美国落后于英国 D.加快了城市化进程5.在大文豪狄更斯笔下,伦敦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但是,在19世纪前期的英国,“滚滚浓烟”绝非伦敦所独有,而是城市的共同景致。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工业革命蓬勃开展 B.城市环境治理尚未进行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化学工业兴起令人瞩目6.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的速度,福特汽车才得以在此后十年中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福特式的“创新”(  )A.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过剩 B.开始了生产的标准化C.适应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D.带来了交通业的革命 个性融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