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夜色》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第9课。本文是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我”不再怕黑了。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学目标:1、 认识“胆”“敢”“勇”等12个生字,会写“色”“外”等7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的停顿,尝试背诵课文;3、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的胆小怕黑及转变,知道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重、难点:1、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了解“我”的胆小怕黑及转变,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勇敢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 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欣赏几幅画面,伴随着悠扬的旋律,请仔细地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2、师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板书 夜色 (提醒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色”)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画面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一)自渎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把儿歌读通顺、读正确。2.把课后生字在文中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二)出示我会认生字胆 敢 往 外 勇 窗 乱 偏 散 原 像 微(带读音)1. 分小组读。2.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小火车开起来”的游戏: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火车这里开,好,就从()这里开。3.这么多生字,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和大家分享一下?(交流识字)同学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你们运用加一加,换偏旁、联想等方法记住了生字,我们还可以运用组词的方法记忆生字,比如:微 很小很小叫微小不明显的笑叫微笑轻柔的风叫微风师:我们再来看一看“窗”。(出示图片,根据字理,囱是窗的本字,古代“囱”“窗”通用,小篆字像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大家来看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形近字 :处---------外)指导书写生字“外”:左右结构 第一笔撇落笔在横中线上,点压住横中线,竖要写直,起笔高落笔低,最后一笔点落笔也在横中线。我们写左右结构的字要观察字的宽窄、高低,压线笔画,观察仔细了,下笔才能写好。(三)出示文中词语(现在把生字宝宝放在词语中了,谁能读准?)胆子 勇敢 往外 窗外 乱跳偏要 散步 原来 好像 微笑(四)生词宝宝们告诉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同学们是不是认识他们。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提出明确的自读要求初读课文,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空,达到读准字音,把儿歌读通顺、读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扩展词汇识字,联系生活识字,运用字理识字,出示图片识字等,让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的"枯燥无味"的问题,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这种设计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识字习惯。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感情变化(一)学习第一节1 .指名读第一节,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这个小朋友胆小呢?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瞧”就是看。)2.小朋友的胆子这么小,妈妈想出了什么办法?妈妈的方法管用吗?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子: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讲了又讲”说明什么 指导读长句子: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3.出示“一 就 ”进行说话训练。(说明两件事是连着做的)4.这个怕黑的小主人公,天黑下来了,心情会怎么?应该怎么读?5.根据省略号补充说话: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结合你的生活,想一想,我也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会怎么想?选择一句说一说吧。生汇报。补: 如果你是个胆小的孩子,也许会想到这棵古树不是老人,而是个魔鬼,或许以为是一只巨大的怪兽呢,其实,在漆黑的夜晚,在暗淡的夜色下,你是很难看清楚物体的本来面目。即使一个白天看起来很好看的东西,在夜晚你可能会以为它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因为你还是个胆子很小的孩子。请读出你害怕的感觉吧!再读第一小节。引读: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设计意图:本单元语文学习的要素有“读好长句子”,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字一顿的现象。在教学中适时提出词语连读的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停顿,为学生以后读好课文的长句作铺垫。此外,说话练习的训练能让学生熟悉诗歌语言形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一想说一说,有助于学生切身地感受“我”的胆小,让童心与童诗相融。(二)学习第二小节1.师: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那么,现在呢?还胆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了?生:A.勇敢的孩子B. 不再害怕黑夜2.指名读第二小节,师评价。指名读第一句。理解“偏要”---就要。出示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读出惊讶,欣喜。3.指名读第二句、读出节奏,读出停顿。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读的轻一点,慢一点,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鸟在静静的睡觉,不要打扰他师范读,学生反复读,体会停顿4. 师:诗中的“我”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出示美丽的夜景图,补充句子: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 )。师: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夜景,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生齐读)师总结:黑夜的到来是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白天的美是灿烂的,夜晚的美是甜美的。不管哪一种美,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希望你们在夜色中发现更多的美。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音的优美。”富有童心童趣的儿童诗,贴近儿童的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借助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形象,体验语文阅读的乐趣。更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围绕画面内容和文本空白进行想象,在内化感悟及积累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四、课后作业:夏季的夜空,星星开心地眨着眼睛,你还看到了什么?请你画下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