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以“思维导图”为径,拓“语言实践”能力 ——部编版二下语文《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写了青蛙听取小动物的建议,改造泥塘,烂泥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1.借助多种方法识字写字教学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15个生字。如:借助熟字儿歌学习“蛙”,运用形近字学习“卖”,多音字学习“喝”。再如几个汉字为一组识记采集、播撒、游泳三个词组,通过动作表演,发现同一意思组成的词组。2.凭借“思维导图”整体感知课文围绕“为什么卖”“怎么卖”“卖成了吗”三部分展开故事,其中第二部分是故事的主体。课后习题:“说一说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帮助整体感知文本。细读文本,发现青蛙为了卖泥塘,一共做了六件事:“种些草”“引些水”“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盖了房”。这些信息隐藏在“青蛙想”的语句中,信息多,对于二年级学生不易提取。由扶到放,利用作业本第5题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先提取前两个信息,再提取隐藏信息。3.突破原有难点开展分角色表演在分角色表演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尝试运用语言。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学习运用动作分角色表演;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学习做好表情分角色表演。本课小动物与青蛙对话简单明了,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表演。因此,分角色表演中读好对话,体会对话,是本课言语实践的重难点。【学情分析】据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较弱的特点,对于文本略写部分让学生提取多个隐藏信息有难度。因此,搭建阅读支架,降低难度,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整体感知。凭借“思维导图”讲故事。经过一二年级有梯度训练,学生讲故事大意难度不大,但是怎么讲“好”故事并加动作讲故事是有难度的。【教学目标】1.在创设情景、合作互学后,通过联结、字理、对比等方法识记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抓关键笔画和结构学写“娃籽破卖搬倒”。2.凭借作业本第5题,学习寻找、整理、概括信息,形成“思维导图”,说清青蛙做的事情。3.初步感受文本“复沓”的写作手法,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小鸟、蝴蝶、小兔等动物说了些什么话。感受转折语句的含义。4.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学习表演讲故事,体会青蛙的角色形象。【教学重难点】1.利用“思维导图”,初步感受复沓写作手法,展开想象其他动物说的话,感受转折语句的含义。2.同桌合作学习讲“好”故事,体会青蛙角色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板块一 借助思维导图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熟字儿歌,揭示课题。(1)联系熟字学习“蛙”出示熟字儿歌,书写“蛙”:左右结构的字,关注部件之间的长短,(2)对比学习“买”和“卖”,重点理解“卖”的意思,关注“卖”的“十”。(3)补充课题,齐读课题。(4)初读全文:标序号,想一想:青蛙想卖掉的是一个怎样的泥塘?2.学习“烂”联系生活理解“烂”。重点朗读指导“不怎么样”。3.学习生字词“牌子”“吆喝”于是,青蛙在泥塘边竖起——牌子,还大声——吆喝(1)指名读,轻声正音。(2)多音字“喝”,拓展读音:喝水、喝彩。(3)指导,学习吆喝:前半句读拖长音,后半句关注感叹号,读短音。(4)整合,指导朗读。4.青蛙这么卖力地吆喝着!看,都把谁吸引过来了,自由朗读全文,并写在小圆圈里。(1)出示作业本第5题。(2)校对。【设计意图:通过熟字儿歌引出“青蛙”,通过形近字理解“卖”的意思,通过多音字,正音“吆喝”,通过作业本第5题,梳理文本中的小动物。利用多种方式,学生轻松习得生字,轻松梳理文中简单信息。】板块二:借助思维导图提取信息,梳理课文过渡:泥塘究竟被谁给买走了呢?请轻声朗读第3至5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1.交流,随机点拨。老牛,老牛,没有草不行吗?一定要有吗?为什么呀?(1)理解转折词“不过”。朗读复杂心情。(2)老牛喜欢这儿的什么?联系“烂泥塘”的塘,学习“水坑坑”的“坑”。(3)它可以做什么呀?打滚——挺舒服,正音。并换词理解“挺”。(4)朗读复杂的心情:前半句用喜欢的语气读,读好转折词“不过”(变红色)。2.原来从“不过”这个词中,老牛就想告诉青蛙:这周围要种些草。生在作业本第5题老牛上面补充“种些草”。3.联系生活实际,组块学习生词“采集”“播撒”于是,他是怎么做的?(1)创设情景,学习“采集”:青蛙,你都去哪儿采集草籽了?(卡片:采集)(2)做动作,学习“播撒”(3)仔细观察“采集、播撒”,你有什么发现呢?小结:这个词语都是用意思相同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4.师生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板块三:借助思维导图补充信息,完善导图1.老牛不买泥塘,野鸭飞来了说了什么话?轻声朗读6-8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来。青蛙又是怎么想的呢?用波浪线划出来。2.朗读指导:读出野鸭喜欢又不喜欢矛盾的心情。3.交流提取:作业本第5题野鸭上面补充“引些水”。【设计意图:通过“扶”学习了老牛提出的建议:种些草,通过“放”引导学生找出野鸭的建议:引些水。两处显性信息学生提取较容易。】板块四:儿歌复现生字,书写指导1.生字儿歌2.书写左右结构:籽、破:左右结构的生字关注部件之间的长短,注意左窄右宽。3.书写上下结构:卖4.根据星级要求评价书写情况。5.结课:孩子们,池塘变得绿茵茵了!可其他小动物为什么也不买呢?板书:?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复现课文课内,穿插生字。在情境中学写生字,更易让学生接受。有提醒有范写有评价有修改,让生字书写落到实处。】第二课时板块一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脉络,简单讲故事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些生字你还记得吗?1.出示作业本第2题。2.正音:灌水、灌木,理解“灌”是“浇”的意思。3.利用板书,梳理脉络。过渡:其他的小伙伴也不买,青蛙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这堂课我们接着学习。4.出示:5.校对,提取信息。根据思维导图能简单讲讲《青蛙卖泥塘》的故事吗?【设计意图:作业进课堂,通过作业本第2题,是对第一课时生字词的巩固。同时通过字 理学习了“灌”字意思,让学生清楚“灌”有“浇”意思。凭借作业本完成了第5题,梳理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借助多种支架学习生字、梳理文本,降低了学习难度。】板块二 借助思维导图发现复沓写法,有趣讲故事1.出示3-8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2)仔细观察同种颜色的字,你发现了什么?(3)写老牛的3段和写野鸭的3段,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呢?(4)小结:先写青蛙吆喝卖泥塘,再写小动物过来买泥塘提出建议,然后写小动物走了,最后写青蛙怎么想就怎么去做了。原来这两段结构这么相似啊!标序号。(5)根据这4点先后顺序,你能选一个小动物来讲讲吗?(6)同桌选一个小动物,互相讲故事。2.出示(1)同样是写青蛙卖泥塘给小动物,小动物提建议,可第10自然段却写得这么简单,那么这些小动物经过泥塘,他们会说写什么呢??(2)同桌互相练说,展示说。(3)对照导图,思维碰撞:小鸟为什么说这里缺树?蝴蝶为什么说这里缺花?小兔为什么说这里缺路?小猴为什么说这里缺房子?小结:原来小动物缺的东西都是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回顾: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学习用分角色、做动作表演;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学习抓住人物表情分角色表演。(1)同桌合作,选取一种小动物,分角色表演。(2)讲好故事,小结方法:做准动作、演好表情、记住对话(3)准备头饰,师生合作讲故事。【设计意图:此环节先引导学生发现复沓的写作手法,通过字体颜色变化,标序号,一步步深入,原来是这样将故事写具体的。利用支架,选取一种小动物补白小动物说的话,其实是对转折句的练习。回顾已学课文,总结方法,学习如何将故事讲“好”。】板块三:链接课后习题,学习吆喝1.没卖出泥塘的青蛙又站在牌子旁边,大声吆喝起来了——卖泥塘喽,卖泥塘!(1)指名吆喝,加动作吆喝。(2)孩子们,光这么吆喝,觉得太简单了,帮帮青蛙来夸一夸现在的泥塘。出示第11自然段(3)朗读泥塘变化的句子。读出夸赞的语气。(4)加动作夸赞。(5)小结:这么美的泥塘,怪不得青蛙愣住了,怎么舍得卖掉呢!(6)青蛙的烂泥塘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美呢?2.出示课后第2题吆喝小能手,如果让你推荐一本书,你会怎么吆喝呢?(1)(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样东西来吆喝卖,和同桌互相说一说。(3)展示交流。【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源于在语言创设渲染的情景里,运用文本语言,让“吆喝”内容更加丰富。激发学生想象补白课后题,让习得语言,恰如其分地输出。】板块四:生字巩固,书写指导1. 青蛙过河,复习生字。2.书写左中右结构字:搬、倒(1)引导学生提醒:写左中右结构的汉字,三部分要紧凑,三部分要写的窄一些,并注意之间的穿插,有些笔画会有少许变化,要写准确。(2)师范写、生书写、师生评价、评价后再写一个。【设计意图:课标指出,生字教学要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要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要扎扎实实地在生字教学中走一个来回,从观察字形到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从范写到练写,再到师生共同评价,将生字教学夯实。这一环节选取了两个左中右结构的生字书写,指出三部件要点,再在评价中落实要求,让写字不流于形式,草草了事。】【设计意图:两课时的板书,变化作业本第5题的思维导图并展开,每一环节紧紧扣准板书进行教学,板书即课堂思路,清晰明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