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 5.1 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梳理【题型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题型 2】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题型 3】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题型 4】 根据元素守恒定性判断物质及其组成元素【题型 5】 根据元素守恒定定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元素【题型 6】 根据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题型 7】 根据质量比求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题型 8】 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表格型【题型 9】 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折线型【题型 10】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柱状图【题型 11】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饼形图【题型 12】巧用元素守恒解题举一反三【知识点 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参加”: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各物质”: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所有物质,特别注意气体、沉淀不能遗漏。敞口容器中的反应还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④“质量总和”是质量之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宏观 微观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一定不变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一定改变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可能改变 化合价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题型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例 1】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用于解释 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不能解释 。【答案】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详解】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而物理变化,例如水蒸发等都无法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变式 1-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1)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2)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字母)。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水的蒸发C.水的电解D.水的净化E.盐能溶解在水中【答案】(1)质子数(2)AC【详解】(1)根据课本内容,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2)BDE 三个选项都是物理变化无法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A 和 C 选项都发生化学变化,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变式 1-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内进行。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答案】 不变 密闭 ①②⑤【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的装置内进行;化学反应前后,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相等。故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⑤。【点睛】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 离 解 原子 重 新 组合 新的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 1-3】 在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下列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物质总质量 C.分子个数 D.元素化合价【答案】B【详解】A、氢气燃烧的反应中,有新物质水生成,所以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故 A 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一定不变,故 B 正确;点燃C、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O2 2H2O,反应前分子个数为 3,反应后分子个数为 2,所以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故 C 错误;点燃D、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O2 2H2O,氢元素由 0 价变成+1 价,氧元素由 0 价变成-2 价,所以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 D 错误。故选 B。【题型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例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质量增加B.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C.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D.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答案】B【详解】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56 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 64 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该反应是化学反应,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 A 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属于物理变化,不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 B 错误;C、镁条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该反应是化学反应,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 C 正确;D、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其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故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该反应是化学反应,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 D 正确。故选 B。【点睛】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变式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小于原来的质量,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B.只有固体、液体的反应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如果有气体生成,则不能遵守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盛石灰水的容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总质量减小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详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气体逸出后导致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但是这个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固体、液体的反应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如果有气体生成,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铁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但是这个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盛石灰水的容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导致溶液的总质量减小了,但是这个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只要是化学反应就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变式 2-2】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B.煤燃烧后,灰烬质量比煤的质量小C.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D.氯酸钾受热分解,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来氯酸钾的质量小【答案】A【详解】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符合题意;B、煤燃烧后变成煤灰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不符合题意;C、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型 3】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例 3】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质量为 m1,引燃白磷,冷却后称得质量为 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白磷一定要过量B.实验过程中气球膨胀会影响实验结果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 m1=m2D.反应生成 P2O5 的质量一定等于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和【答案】C【详解】A、该实验只要发生化学反应即可,实验中白磷不一定要过量,故 A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气球作用是平衡气压,由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中称量的质量是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冷却后,所以实验过程中气球膨胀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 B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所以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m1=m2,故 C 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 P2O5 的质量一定等于装置中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和,故 D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注意一定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若有气体参与应选择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变式 3-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如图 1 所示,乙组同学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组同学待镁带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发现与反应前镁带的质量相比(选填“变大”“变小”或“相等”),原因是 。(3)已知碳酸钠与稀盐酸(化学式为 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天平 (选填“保持平衡”“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点燃【答案】 2Mg+O2 2MgO 变大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Na2CO3 +2HCl=2NaCl+H2O+CO2 向右偏转 ①②⑤点燃【详解】(1)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2Mg+O2 2MgO(注意标注反应条件);(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因此留在石棉网上固体(氧化镁)的质量与反应前镁带的质量相比变大;(3)反应物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化学式为 HCl),生成物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按照方程中钠的数量进行配平,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因为反应有气体产生,气体逸出使得反应物物质的总质量小于反应前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因此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天平向右偏转。(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元素种类一定不变,分子种类 、分子数目和物质种类都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故选①②⑤。【变式 3-2】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某甲同学用 A 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硫酸铜溶液与铁钉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最后天平的指针(填序号) (a.偏左 b.偏右 c.不偏转 d.无法预测)。(2)乙同学用 B 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①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②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如图 C 所示,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平衡。可见,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要考虑气体质量。(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元素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种类 ⑤分子数目 ⑥物质的总质量(4)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反应物或产物的化学式.在载人宇宙飞船中,一般都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再生氧气,供宇航员呼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X.则 X 的化学式为 。【答案】(1)c(2)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装置不密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左盘内质量减小(3)①②③⑥(4)O2【详解】(1)甲同学所做的实验中,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所以左右肯定平衡,故选:c;(2)乙同学所做的实验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故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装置不密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左盘内质量减小;(3)质量守恒的原因:宏观是因为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微观是因为: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故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③⑥;(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钠、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 4、8、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 4、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X 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O2。【变式 3-3】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学习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实验验证】(1)A 实验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的仪器与药品的总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 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 (填“左”或“右”)偏转,原因是 。【微观解释】(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综合应用】(4)24g 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g。(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 +水 光 照 淀粉+氧气 ,可推测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酶(6)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6X 6CO2 +6H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答案】(1) 相等 Zn+CuSO4 =Cu+ZnSO4(2) 右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散逸到了空气中(3)①②③(4)大于(5)碳、氢(6)O2【详解】(1)A 实验是密闭装置,则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的仪器与药品的总质量相等,硫酸铜和锌反应产生硫酸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 =Cu+ZnSO4 ;(2)B 实验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水、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左边质量会减少,天平指针会向右偏转;故填:右;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散逸到了空气中;(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原子质量。故答案为:①②③。(4)镁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镁,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 24g。(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光合作用反应前元素种类是 C、H、O,则反应后也是C、H、O 三种,氧气提供了氧元素,则淀粉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6)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能,反应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6、1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6、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 X 分子由 2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O2。【题型 4】根据元素守恒定性判断物质及其组成元素【例 4】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生成物中不可能有的物质是A.H2 B.O2 C.NaOH D.HNO3【答案】D【详解】电解氯化钠溶液时,生成氢气、氢氧化钠和氯气,当氯化钠消耗完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氯化钠溶液中没有氮元素,故不会生成硝酸,故选 D。【变式 4-1】碳酸氢铵(NH4HCO3)在常温下就能分解,它分解后的产物不可能是A.氨气 B.二氧化硫 C.水 D.二氧化碳【答案】B【详解】A、碳酸氢铵(NH4HCO3)中含有氮、氢、碳、氧元素,氨气含有氮、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氢铵分解后的产物可能是氨气。A 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铵(NH4HCO3)中含有氮、氢、碳、氧元素,二氧化硫中含有硫、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氢铵分解后的产物不可能是二氧化硫。B 符合题意;C、碳酸氢铵(NH4HCO3)中含有氮、氢、碳、氧元素,水中含有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氢铵分解后的产物可能是水。C 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铵(NH4HCO3)中含有氮、氢、碳、氧元素,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氢铵分解后的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 B。【变式 4-2】多种元素组成的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有 CO2 和 H2O 生成,则关于该物质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 C、H、O 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 C、H,可能含有 O 元素C.一定含有氧元素 D.不含有 C、H 元素,也可能含有 O 元素【答案】B【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可燃物,由于氧气参加反应,无法确定可燃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 B。【变式 4-3】某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 MgO 和 C,则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为A.Mg 和 Na2CO3 B.Mg 和 O2C.Mg 和 CO2 D.Mg(OH)2 和 CO2【答案】C【分析】MgO 和 C 中含有镁、氧和碳元素,根据元素守恒,则生成物中也含有这三种元素。【详解】A、Mg 和 Na2CO3 中含有碳元素,反应物中不含,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Mg 和 O2 中不含碳元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Mg 和 CO2 中含有镁、碳和氧元素,该选项符合题意;D、Mg(OH)2 和 CO2 中含有氢元素,反应物中不含,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题型 5】根据元素守恒定定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元素【例 5】某化合物与 9.6g 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CH3OH B.C2H5OHC.CH4 D.C2H6【答案】B【详解】某化合物与 9.6 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根据质量守恒12定律,该化合物的质量为:8.8g+5.4g-9.6=4.6g;该化合物中碳元素质量:8.8g 100% = 2.4g ,氢元素质442量:5.4g 100% = 0.6g ,氧元素质量:4.6g-2.4g-0.6g=1.6g,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化182.4g 0.6g 1.6g合物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比: : : =2:6:1,化学式是 C2H5OH。12 1 16故选 B。【变式 5-1】某物质 1.6 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 4.4 克二氧化碳和 3.6 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4;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答案】B12【详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4.4g 100% =1.2g,3.6g12 +16 23.6g 1 2水中氢元素质量为 100% = 0.4g ,而碳元素和氢元素均来自于该物质中,且 1.2g+0.4g=1.6g,1 2 +16则该物质中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②③正确,①不正确;1.2g 0.4g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1:4,正确;12 1⑤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大于氢元素质量,则碳元素质量最大,不正确。故选 B。【变式 5-2】现有 30g 某纯净物 R 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18g 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 由仅含有 C、H 两种元素B.R 中 C、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5:1C.R 分子中 C、H 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1:2D.该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62g【答案】C12【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R 中的碳元素质量: 44g 100% =12g ,氢元素质量:4418g 2 100% = 2g ,氧元素质量:30g-12g-2g=16g,即 R 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错误;18B、根据 A 选项的分析可知,R 中 C、H 元素的质量比为:12g:2g=6:1,错误;12g : 2gC、R 分子中 C、H 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1:2,正确;12 1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消耗了氧气:44g+18g-30g=32g,错误。故选 C。【变式 5-3】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 2.3 g 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 g CO2和 2.7 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 C、H 元素;②一定不含 O 元素;③可能含 O 元素;④一定含 O 元素;⑤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2:5;⑥分子中 C、H、O 的元素质量比为 12:3:8。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答案】B【分析】本题根据有 CO2 和 H2O 生成,说明有机物一定含有 C、H 两种元素;氧元素要计算 CO2 和 H2O 中C、H 两种元素的质量,若质量和小于 2.3g,则有氧元素,相等则不含氧元素;然后可进一步计算元素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详解】由题意,反应后 CO2 和 H2O 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有机物一定含有 C、H 两种元素,则①正确;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相同,CO2 中 C 元素的质量: 4.4g 100% =1.2g,H44 2O2.7g 2中 H 元素的质量: 100% =0.3g;1.2g+0.3g=1.5g<2.3g,说明有氧元素,则②③不正确,④正确;18C、H、O 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3g:(2.3﹣1.5)g=12:3:8,则⑥正确;1.2g 0.3g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 =1:3,则⑤不正确;12 1故选:B。【知识点 2】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 2H2 + O 点燃2 2H2O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 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2:1:2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 2H2 + O 点燃2 2H2O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读: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质量比角度读: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36份质量的水③从微粒个数比角度读:每 2个氢分子与 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个水分子。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各粒子的相对数量比、各物质的质量比;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等等。【题型 6】根据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例 6】已知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l2+6NaOH=5NaCl+X+3H2O,则 X 的化学式是A.NaClO B.NaClO2 C.NaClO3 D.ClO2【答案】C【详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 6 个氯原子、6 个钠原子、6 个氧原子、6 个氢原子,反应后有 5 个钠原子、5 个氯原子、6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 1 个 X 分子中含有 1 个钠原子、1 个氯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所以 X 的化学式为:NaClO3;故选:C。【变式 6-1】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会发生如下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X,则 X 的化学式为A.Na2O B.NaHCO3 C.NaOH D.Na2CO3【答案】D【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和数量不变,化学方程式左边有 2 个钠原子、2 个铝原子、9 个氧原子、1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化学方程式右边不含 X,有 2 个铝原子、6 个氧原子、6 个氢原子,则 X 中含有 2 个钠原子、3 个氧原子,1 个碳原子,故 X 的化学式为:Na2CO3。催化剂【变式 6-2】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2CH3OH+O2 2X+2H2O,则 X 的化学式为ΔA.H2O B.CO2 C.CH2O2 D.CH2O【答案】D【详解】反应前有 2C、8H、4O,反应后(X 除外)有 4H、2O,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X的化学式为 CH2O,故选 D。【变式 6-3】用 CO2 和 NH3 合成尿素 CO(NH2)2 是固定和利用 CO2 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H3 =CO(NH2)2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g 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14g B.尿素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2:1C.X 的化学式是 H2O2 D.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答案】A14 2【详解】A、30g 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30g 100% =14g ,符合题意;12 +16 +14 2 +1 4B、尿素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1 4 : 14 2 =1: 7,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 1 个,氮原子都是 2 个,反应前氧原子是 2 个,反应后应该是 2 个,其中 1 个包含在 X 中,反应前氢原子是 6 个,反应后应该是 6 个,其中 2 个包含在 X 中,所以X 的化学式是 H2O,不符合题意;D、NH3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的化合价为-3 价,不符合题意。故选 A。【题型 7】根据质量比求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例 7】在“A+3B=2C+2D”的反应中,已知 28g 物质 A 完全反应生成 88g 物质 C 和 36g 物质 D,若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则物质 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96 B.48 C.32 D.16【答案】C【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88g+36g-28g=96g;设 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x,A+ 3B =2C+2D28 3x28g 96g28 = 28g3x 96g解得:x=32由上述计算可知,C 正确。故选:C。【变式 7-1】现将 10gA 和足量 B 混合加热,A 和 B 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 8gC 和 4gD,若 4gB与足量的 A 反应,则生成 D 的质量为A.2g B.4g C.8g D.10g【答案】C【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详解】解: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 8gC 和 4gD,反应的 B 的质量是 8g+4g-10g=2g,反应的 B、D 质量比是2g:4g=1:2,若 4gB 与足量的 A 反应,则生成 D 的质量为 8g。故选:C。【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变式 7-2】在反应 A+3B=2C+2D 中,已知 A 与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7:8。若 2.8 克 A 与 B 完全反应后,生成 3.6 克 D.则在此反应中,C 的质量为A.8.8 克 B.6.8 克 C.6.6 克 D.4.4 克【答案】A【详解】解:设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x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a,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aA + 3B = 2C + 2D7a 24a2.8g x7a = 2.8g24a xx=9.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 的质量为 2.8g+9.6g-3.6g=8.8g答:在此反应中,C 的质量为 8.8g。故选 A。【变式 7-3】在反应 A+2B=C+2D 中,A 和 D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8:9,当 3.2gA 和 12.8gB 恰好反应时,则生成 C 的质量为A.6.4g B.7.2g C.8.8g D.9.6g【答案】C【详解】解:设生成 D 的质量为 x。A +2B═C + 2D8 183.2g x8 3.2g=18 x解得:x=7.2g;由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 C 的质量为 3.2g+12.8g-7.2g=8.8g。故选 C。【题型 8】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表格型【例 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5 2 20 22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1 28 5A.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9:8C.无法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类型D.丁物质包含乙,丙中的所有元素【答案】C【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待测为:5g+2g+20g+22g-11g-28g-5g=5g;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不变,则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 9g,则乙是生成物;反应后丙的质量增加了 8g,则丙也是生成物;反应后丁的质量减少了 17g,则丁是反应物;该反应是丁反应生成乙和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详解】A、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不变,则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说法正确。B、根分析,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9g:8g=9:8,说法正确。C、该反应是丁反应生成乙和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说法错误。D、丁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丁物质包含乙、丙中的所有元素,说法正确。故选:C。【变式 8-1】将一定量的 a、b、c、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6.40 3.20 4.00 0.50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0 0.50A.反应后 a 物质的质量为 3.84gB.a 和 b 是反应物,d 可能是催化剂C.物质 c 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 a、 b 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D.若物质 A 与物质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1,则反应中 a 和 b 的化学计量数(方程式系数)之比为1:2【答案】D【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 c 质量增加了 7.2g-4g=3.2g,c 是生成物;b 质量减少了3.20g-2.56g=0.64g,b 是反应物;d 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不参加反应。反应物还应减少3.2g-0.64g=2.56g,所以 a 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 a 的质量为6.4g-2.56g=3.84g,则反应物是a 和 b,生成物是 c,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 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 a、b 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参加反应物质 a 与物质 b 的质量比为 2.56:0.64=4:1,若物质 a 与物质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4 2 21,则反应中 a 与 b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1 1 1【详解】A、由分析知,有 2.56ga 参加反应,所以反应后物质 a 的质量为6.4g-2.56g=3.84g,故 A 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知,反应后 a、b 质量减少,是反应物,d 质量不变,可能是做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 B不符合题意;C、反应物是 a 和 b,生成物是 c,所以此反应是化合反应,c 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 a、b 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故 C 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知,参加反应物质 a 与物质 b 的质量比为 4:1,若物质 A 与物质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1,则反应中 a 和 b 的化学计量数(方程式系数)之比为 2:1,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变式 8-2】在密闭容器中各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如下,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A B C D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30 30 30 0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待测 33 0 22A.C 中所含元素种类与 A、B、D 三种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C 不可能是单质C.A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 C 与 D 的质量比为 15:11【答案】C【分析】C 物质的质量减少 30g,是反应物,D 的质量增加 22g,是生成物,B 的质量增加 3g 是生成物,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待测为(30g+30g+30g+0g)-(33g+0g+22g)=35g,则 A 的质量增加 5g,是生成物,由此可知该反应是 C→A+B+D。【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 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 A、B、D 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故 A 正确;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 C→A+B+D 的分解反应,C 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故 B 正确;C、据上述分析可知,A 是生成物,不可能是催化加,故 C 错误;D、由分析可知,反应中 C 与 D 的质量比为 30g:22g=15:11,故 D 正确。故选 C。【变式 8-3】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24 10 待测 6反应后的质量/g 8 10 24 2A.待测值是 8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是反应物,丙、丁是生成物D.反应中甲、丁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 4:1【答案】D【详解】A、设丙在反应前的质量为 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g+10g+x+6g=8g+10g+24g+2g,解得 x =4g,即待测值为 4,故错误;B、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故错误;C、甲、丁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故错误;D、反应中甲、丁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24g-8g):(6g-2g)=4:1,故正确。故选:D。【题型 9】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折线型图像【例 9】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的值为 12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当丁的质量为 5g 时,甲的质量也是 5g【答案】D【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当甲的质量为 8g 时,反应前后的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减少了 10g﹣0g=10g;则生成的乙的质量为 10g﹣8g=2g,则 a 的值为 10+2=12。【详解】A、由上述分析,a 的值为 12,故选项 A 说法正确。B、反应前后的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 B 说法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乙,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丁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 C 说法正确。D、参加反应的丁和生成的甲的质量比为 10g:8g=5:4,当丁的质量为 5g 时,即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10g﹣5g=5g,则甲的质量是 4g,故选项 D 说法错误。故选:D。【变式 9-1】 将一定质量镁粉(mg)与足量的纯氧气分别在密闭与开放的环境中完全燃烧,固体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开始反应的时间为 t1sB.生成的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m1-m3C.燃烧时放热使氧化镁逸散,因此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m2-m3D.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A【详解】A、由图可知,t1 时开始固体质量发生变化,故开始反应的时间为 t1s,故 A 正确;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增加,增加质量为氧元素质量,故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m2-m1,故 B错误;C、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增加,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固体增大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所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m2-m1,故 C 错误;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可在密闭容器中的反应来验证,故 D 错误;故选 A。【变式 9-2】如图为 24.5g 氯酸钾和 0.5g 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的变化情况(已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 前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B.曲线 b 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C.x 数值为 14.9D.在 t1~t2 时段,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答案】C【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图可知,t1 前固体质量没有减少,说明氯酸钾没有发生反应,说明 t1 前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选项正确;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即曲线 b 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选项正确;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曲线 b 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25.0g 9.6g=15.4g,即 x 数值为 14.9,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在 t1~t2 时段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过程,该过程中,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在 t1~t2 时段,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选项正确,故选 C。【变式 9-3】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 t1、t2,时 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可能是催化剂 B.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生成丁的质量 7g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5 : 2【答案】B【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故 A 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像可知,反应后,甲、乙的质量减小,则甲、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则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 B 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像可知,生成丁的质量为 8g-1g=7g,故 C 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6g-1g):(4g-2g)=5:2,故 D 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B。【题型 10】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柱状图【例 10】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 的值是 17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 7:13D.该反应是属于化合反应【答案】D【分析】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14g-2g=12g,所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 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 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 31g-12g=19g,所以 x 的数值为 26g-19g=7g。【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 31g-12g=19g,所以 x 的数值为26g-19g=7g,说法错误;B、根据分析,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说法错误;C、根据分析,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12g:19g=12:19,说法错误;D、根据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故选:D。【变式 10-1】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C. x = 0.4g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 4 :1【答案】B【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物质乙的质量=7.6g+2.0g+0.2g 3.2g 5.8g 0.4g=0.4g。【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 0.4g,反应后质量减少,由图可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也减少,所以甲和乙是反应物,选项正确;B、由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是反应物,物质丙和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即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则生成物丙不一定是化合物,选项错误;C、由分析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 0.4g,即 x=0.4g,选项正确;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2.0g 0.4g):0.4g=4:1,选项正确,故选 B。【变式 10-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 的值为 46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之比是 2:1D.容器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答案】C【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6g+Rg+28g+10g+3g=50g+2g+5g+35g+3g,R=48;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加,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减小,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减小,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戊的质量不变,戊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详解】A、由分析可知,R 的值为 48,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前后,戊的质量不变,戊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C、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之比是:(48g-2g):(28g-5g)=2:1,符合题意;D、甲、丁是反应物,乙、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丁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乙和丙的质量之和,不符合题意。故选 C。【变式 10-3】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 a、b、c、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的数值为 14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丙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过程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5 ∶6【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反应至 t2 时,甲减少的质量=24g 17.2g=6.8g,甲为反应物,乙减少的质量=26g 10g=16g,为反应物,丙增加的质量=30g 18g=12g,为生成物,反应后丁增加的质量=6.8g+16g 12g=10.8g,则反应至 t2 时,丁的质量=32g+10.8g=42.8g。【详解】A、由反应可知,反应中乙、丙质量比=(26g 10g):(30g 18g)=4:3,反应至 t1 时,生成丙的质量=27g 18g=9g,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 12g,26g bg=12g,则 b 的数值为 14,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反应物质甲、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丙、丁两种物质,则丙不一定是化合物,选项错误;D、由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26g 10g):(42.8g 32g)=40:27,选项错误,故选 A。【题型 11】 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饼形图【例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 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 1 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反应物 B.x 的值为 20C.乙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此反应为化合反应【答案】A【分析】根据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x%=1-19%-30%-41%=10%,故反应后乙为 10%,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甲和丙的质量增加了,丁的质量减小了,故丁为反应物,甲和丙为生成物,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不参与反应。【详解】A、由分析可知,丁是反应物,故 A 正确,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x 的值为 10,故 B 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不参与反应,故 C 错误,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合“一变多”的反应特点,故为分解反应,故 D 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 11-1】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甲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8%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4 : 3 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42%-40%-10%=8%,不符合题意;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70%-42%):(14%-8%)=14:3,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故选 C。【变式 11-2】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 x 的数值为 6%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8:9【答案】C【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分数都为 100%,所以 x+8%+32%+36%=100%,x=24%;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60%-32%=28%,故乙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30%-24%=6%,故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36%-2%=34%,丁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详解】A、甲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后 x 的数值为 24%,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乙+丙→丁,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0%-32%):(36%-2%)=14:17,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变式 11-3】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的值为 22 B.H2O 是反应物C.W 中没有氧元素 D.W 的化学式可能是 CH4O【答案】D【详解】A、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 X=20g+8g+1g-10g-8g=11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后水的质量增加,则水为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表中数据可知,W 和 O2 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为生成物,且反应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 20g-8g=12g,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11g 和 10g-1g=9g,而 11g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1g 16 2 100% = 8g 16,9g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g = 8g,则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 +16 2 1 2 +168g+8g=16g>12g,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 W 中应含有氧元素 16g-12g=4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11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11g-8g=3g,9g 水中氢元素质量为 9g-8g=1g,则 W 中含有 3g 碳元素、1g3g 1g 4g氢元素和 4g 氧元素,则 W 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 =1:4:1,则 W 的化学式可能为 CH O,该12 1 16 4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题型 12】巧用元素守恒解题【例 12】乙醇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有 CO、CO2、H2O。假设乙醇燃烧的产物总质量为 9.85g,其中 H2O的质量为 4.05g,则产物中 CO 的质量为A.1.40g B.5.80g C.3.45g D.不能确定【答案】A【详解】乙醇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有 CO、CO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醇中氢元素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设乙醇质量为 x,则有:x 1 6 100% 4.05g 1 2= 100%12 2 +1 6 +16 1 2 +16x=3.45g;设产物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y,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9.85g-4.05g-y,酒精中的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之和。则有:3.45g 12 2 100% y 12= 100% + (9.85g-4.05g y) 12- 100%,y=1.4g。46 28 44故选 A。【变式 12-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当氧气不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物CO2、CO 和H2O ,若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混合气体总质量为50g ,其中该混合气体碳元素占 3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A. 24g B.54g C. 68g D.80g【答案】D【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则甲烷中碳元素质量是50g 36% =18g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是50g -18g = 32g ,根据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 12:4,则氢元素质量是18g 4 12 = 6g ;根据水中氧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 16:2,则 6g 氢元素生成水需要氧元素质量是6g 16 2 = 48g ,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2g + 48g = 80g ;故选:D。【变式 12-2】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镁和镁的混合物共 8g,测得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若继续在氧气中燃烧至完全反应后,最终所得固体的总质量为A.10g B.14g C.6g D.9.6g【答案】A【详解】根据元素守恒可知,镁元素的质量为 8g×75%=6g,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则最终所得固体质量为6g 24 100% ÷ =10g ,故选 A。è 24 +16 【变式 12-3】将 69g 酒精(C2H5OH)点燃,酒精燃烧全部变为 CO、CO2 和 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64%,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A.48g B.64g C.112g D.224g【答案】C【详解】燃烧后恢复室温,所得气体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来自乙醇,气体中氧元素占 64%,则碳元素占 1-64%=36%,69g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9g 24 100% 36g 36g = ,所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100g ,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46 36%6 2自于乙醇,69g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69g 100% = 9g,所以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9g 100% = 81g,46 è18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的氧气质量为 81g+100g-69g=112g ,故选 C。专题 5.1 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梳理【题型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题型 2】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题型 3】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题型 4】 根据元素守恒定性判断物质及其组成元素【题型 5】 根据元素守恒定定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元素【题型 6】 根据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题型 7】 根据质量比求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题型 8】 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表格型【题型 9】 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折线型【题型 10】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柱状图【题型 11】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饼形图【题型 12】巧用元素守恒解题举一反三【知识点 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参加”: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各物质”: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所有物质,特别注意气体、沉淀不能遗漏。敞口容器中的反应还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④“质量总和”是质量之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宏观 微观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一定不变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一定改变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可能改变 化合价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题型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例 1】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用于解释 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不能解释 。【变式 1-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1)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2)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字母)。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水的蒸发C.水的电解D.水的净化E.盐能溶解在水中【变式 1-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内进行。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变式 1-3】 在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下列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物质总质量 C.分子个数 D.元素化合价【题型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例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质量增加B.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C.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D.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变式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小于原来的质量,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B.只有固体、液体的反应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如果有气体生成,则不能遵守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盛石灰水的容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总质量减小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变式 2-2】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B.煤燃烧后,灰烬质量比煤的质量小C.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D.氯酸钾受热分解,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来氯酸钾的质量小【题型 3】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例 3】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质量为 m1,引燃白磷,冷却后称得质量为 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白磷一定要过量B.实验过程中气球膨胀会影响实验结果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 m1=m2D.反应生成 P2O5 的质量一定等于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和【变式 3-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如图 1 所示,乙组同学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组同学待镁带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发现与反应前镁带的质量相比(选填“变大”“变小”或“相等”),原因是 。(3)已知碳酸钠与稀盐酸(化学式为 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天平 (选填“保持平衡”“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变式 3-2】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某甲同学用 A 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硫酸铜溶液与铁钉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最后天平的指针(填序号) (a.偏左 b.偏右 c.不偏转 d.无法预测)。(2)乙同学用 B 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①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②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如图 C 所示,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平衡。可见,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要考虑气体质量。(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元素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种类 ⑤分子数目 ⑥物质的总质量(4)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反应物或产物的化学式.在载人宇宙飞船中,一般都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再生氧气,供宇航员呼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X.则 X 的化学式为 。【变式 3-3】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学习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实验验证】(1)A 实验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的仪器与药品的总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 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 (填“左”或“右”)偏转,原因是 。【微观解释】(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综合应用】(4)24g 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g。(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 +水 光 照 淀粉+氧气 ,可推测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酶(6)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6X 6CO2 +6H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题型 4】根据元素守恒定性判断物质及其组成元素【例 4】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生成物中不可能有的物质是A.H2 B.O2 C.NaOH D.HNO3【变式 4-1】碳酸氢铵(NH4HCO3)在常温下就能分解,它分解后的产物不可能是A.氨气 B.二氧化硫 C.水 D.二氧化碳【变式 4-2】多种元素组成的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有 CO2 和 H2O 生成,则关于该物质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 C、H、O 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 C、H,可能含有 O 元素C.一定含有氧元素 D.不含有 C、H 元素,也可能含有 O 元素【变式 4-3】某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 MgO 和 C,则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为A.Mg 和 Na2CO3 B.Mg 和 O2C.Mg 和 CO2 D.Mg(OH)2 和 CO2【题型 5】根据元素守恒定定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元素【例 5】某化合物与 9.6g 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CH3OH B.C2H5OHC.CH4 D.C2H6【变式 5-1】某物质 1.6 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 4.4 克二氧化碳和 3.6 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4;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变式 5-2】现有 30g 某纯净物 R 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18g 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 由仅含有 C、H 两种元素B.R 中 C、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5:1C.R 分子中 C、H 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1:2D.该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62g【变式 5-3】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 2.3 g 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 g CO2和 2.7 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 C、H 元素;②一定不含 O 元素;③可能含 O 元素;④一定含 O 元素;⑤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2:5;⑥分子中 C、H、O 的元素质量比为 12:3:8。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知识点 2】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 2H2 + O 点燃2 2H2O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 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2:1:2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 2H + O 点燃2 2 2H2O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读: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质量比角度读: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36份质量的水③从微粒个数比角度读:每 2个氢分子与 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个水分子。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各粒子的相对数量比、各物质的质量比;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等等。【题型 6】根据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例 6】已知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l2+6NaOH=5NaCl+X+3H2O,则 X 的化学式是A.NaClO B.NaClO2 C.NaClO3 D.ClO2【变式 6-1】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会发生如下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X,则 X 的化学式为A.Na2O B.NaHCO3 C.NaOH D.Na2CO3催化剂【变式 6-2】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2CH3OH+O2 2X+2H2O,则 X 的化学式为ΔA.H2O B.CO2 C.CH2O2 D.CH2O【变式 6-3】用 CO2 和 NH3 合成尿素 CO(NH2)2 是固定和利用 CO2 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H3 =CO(NH2)2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g 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14g B.尿素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2:1C.X 的化学式是 H2O2 D.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题型 7】根据质量比求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例 7】在“A+3B=2C+2D”的反应中,已知 28g 物质 A 完全反应生成 88g 物质 C 和 36g 物质 D,若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则物质 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96 B.48 C.32 D.16【变式 7-1】现将 10gA 和足量 B 混合加热,A 和 B 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 8gC 和 4gD,若 4gB与足量的 A 反应,则生成 D 的质量为A.2g B.4g C.8g D.10g【变式 7-2】在反应 A+3B=2C+2D 中,已知 A 与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7:8。若 2.8 克 A 与 B 完全反应后,生成 3.6 克 D.则在此反应中,C 的质量为A.8.8 克 B.6.8 克 C.6.6 克 D.4.4 克【变式 7-3】在反应 A+2B=C+2D 中,A 和 D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8:9,当 3.2gA 和 12.8gB 恰好反应时,则生成 C 的质量为A.6.4g B.7.2g C.8.8g D.9.6g【题型 8】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表格型【例 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5 2 20 22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1 28 5A.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9:8C.无法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类型D.丁物质包含乙,丙中的所有元素【变式 8-1】将一定量的 a、b、c、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6.40 3.20 4.00 0.50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0 0.50A.反应后 a 物质的质量为 3.84gB.a 和 b 是反应物,d 可能是催化剂C.物质 c 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 a、 b 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D.若物质 A 与物质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1,则反应中 a 和 b 的化学计量数(方程式系数)之比为1:2【变式 8-2】在密闭容器中各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如下,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A B C D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30 30 30 0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待测 33 0 22A.C 中所含元素种类与 A、B、D 三种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C 不可能是单质C.A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 C 与 D 的质量比为 15:11【变式 8-3】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24 10 待测 6反应后的质量/g 8 10 24 2A.待测值是 8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是反应物,丙、丁是生成物D.反应中甲、丁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 4:1【题型 9】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折线型图像【例 9】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的值为 12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当丁的质量为 5g 时,甲的质量也是 5g【变式 9-1】 将一定质量镁粉(mg)与足量的纯氧气分别在密闭与开放的环境中完全燃烧,固体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开始反应的时间为 t1sB.生成的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m1-m3C.燃烧时放热使氧化镁逸散,因此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m2-m3D.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变式 9-2】如图为 24.5g 氯酸钾和 0.5g 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的变化情况(已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 前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B.曲线 b 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C.x 数值为 14.9D.在 t1~t2 时段,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变式 9-3】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 t1、t2,时 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可能是催化剂 B.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生成丁的质量 7g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5 : 2【题型 10】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柱状图【例 10】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 的值是 17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 7:13D.该反应是属于化合反应【变式 10-1】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C. x = 0.4g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 4 :1【变式 10-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 的值为 46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之比是 2:1D.容器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变式 10-3】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 a、b、c、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的数值为 14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丙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过程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5 ∶6【题型 11】 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饼形图【例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 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 1 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反应物 B.x 的值为 20C.乙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此反应为化合反应【变式 11-1】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甲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8%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4 : 3 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变式 11-2】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 x 的数值为 6%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8:9【变式 11-3】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的值为 22 B.H2O 是反应物C.W 中没有氧元素 D.W 的化学式可能是 CH4O【题型 12】巧用元素守恒解题【例 12】乙醇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有 CO、CO2、H2O。假设乙醇燃烧的产物总质量为 9.85g,其中 H2O的质量为 4.05g,则产物中 CO 的质量为A.1.40g B.5.80g C.3.45g D.不能确定【变式 12-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当氧气不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物CO2、CO 和H2O ,若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混合气体总质量为50g ,其中该混合气体碳元素占 3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A. 24g B.54g C. 68g D.80g【变式 12-2】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镁和镁的混合物共 8g,测得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若继续在氧气中燃烧至完全反应后,最终所得固体的总质量为A.10g B.14g C.6g D.9.6g【变式 12-3】将 69g 酒精(C2H5OH)点燃,酒精燃烧全部变为 CO、CO2 和 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64%,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A.48g B.64g C.112g D.224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5.1 质量守恒定律 (十二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原卷版).pdf 专题5.1 质量守恒定律 (十二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解析版).pdf